資源簡介 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科學《上好科學課》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上好科學課》是蘇教版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第三課的內容,本課旨在引導學生了解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不同。科學課的基本規范,明確如何上好科學課。本課分為“熟悉科學教室”、“比較水量的多少”和“制定課堂規則”三個板塊,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規則意識,為后續的科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二、學情分析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科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科學實驗室也是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學生需要逐步了解科學課的性質、科學實驗室的功能以及科學課上需要遵守的規則。因此,本課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三、科學素養目標1. 知識與技能:知道語文課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數學課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素養為目標,通過數、量、形等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生能夠說出科學教室與一般教室的不同,了解科學教室的用途;通過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掌握基本的測量方法和比較技巧;參與制定并愿意遵守科學課的規則。2. 過程與方法:懂得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區別,通過觀察、實驗、小組討論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證意識;通過制定課堂規則,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3. 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規則意識,使其能夠在科學課上自覺遵守紀律。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了解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不同。制定科學課的規則并在活動中遵守規則。教學難點:學會用量筒等工具測量比較水的多少,并在活動中保持規則意識。五、教學準備教師材料:PPT、科學教室圖片、視頻資料、高矮不同的瓶子、染色水、量筒、抹布等。學生材料:小組活動手冊、記錄紙、筆等。六、教學過程1.科學課與語文、數學的不同教學方向不同:語文和數學側重于語言文字與數學邏輯的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而科學課則更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它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并尋找答案,從而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興趣。教學性質不同:語文和數學的教學主要是表現性和再現性教學,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而科學課則更強調探究性和實踐性,它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更要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課的課堂往往充滿實驗和討論,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2.科學課上小朋友的行為是否正確在科學課上,學生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和課堂紀律。以下是一些常見行為及其評價:別人發言時要認真聽講:這是正確的行為,體現了尊重他人和傾聽的重要性。取放器材,注意安全:這是科學課上必須遵守的規則,能夠確保實驗過程的安全和順利進行。實驗后要收拾桌面:這不僅是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實驗素養的體現,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同桌交流,聲音要大:在科學課上,交流是必要的,但聲音過大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因此,這一行為需要適當控制,以不影響他人為原則。3.為上好科學課制定規則為了上好科學課,制定并遵守一定的規則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幾個關鍵的規則:尊重規則:學生應了解并遵守科學課的各項規則,包括實驗安全規則、課堂紀律規則等。積極參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驗活動,勇于提問和表達自己的觀點。合作學習:在科學課上,小組合作是常見的學習方式。學生應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愛護器材:科學實驗室的器材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學生應愛護器材,輕拿輕放,避免損壞。及時整理:實驗結束后,學生應及時整理實驗器材和桌面,保持實驗室的整潔。4.實驗哪個瓶子里的水多教師出示兩個裝有不同高度染色水的瓶子(一個細而高,一個粗而矮),讓學生猜測哪個瓶子里的水更多。學生進行預測,并說明預測的理由。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確定實驗方法,如使用相同的瓶子進行倒水比較,或使用帶有刻度的量杯進行測量。實驗活動:學生分組進行實驗,選擇適合的方法比較兩個瓶子中水的多少。教師巡視指導,確保實驗過程的安全和順利進行。交流匯報:各小組匯報實驗過程和結果,分享自己的發現和體會。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實驗中哪些行為好,哪些行為不好,并總結遵守規則的重要性。課堂總結教師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懂得科學課與語文課、數學課的區別,在科學實驗室里學習了如何比較水的多少,并一起制定了科學課的規則。希望大家以后在課堂上能自覺遵守紀律、遵守規則,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學習科學。”-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與家人分享今天的學習內容和制定的課堂規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