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4.1尊重他人 同步探究學案政治認同: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與尊重他人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道德修養: 領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樣換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內涵,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法治觀念:了解自尊與尊重他人的相互關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健全人格:體驗平等待人對己對人所帶來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態度。責任意識:培養關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賞他人的良好品質,在尊重他人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基礎知識梳理1.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 、 等。2.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 、 等。3.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夠減少 ,消除 ,增進 ,形成互敬互愛的融洽關系,從而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4.平等待人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 。(二)自主閱讀教材,思考以下問題,并在教材中標畫。1、社會關系的基石是什么?人際和諧的基礎是什么?2、交往的起點是什么?3、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哪些方面?4、為什么要尊重他人(怎樣理解尊重是交往的起點?2點)5、受到他人尊重的意義?6、得不到他人的尊重的危害?7、維護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尊重的意義)8、怎樣尊重他人?(4點)9、如何關注、重視他人?10、如何平等對待他人?(要求)11、我們在哪些方面是平等的?12、如何換位思考?13、如何欣賞他人?(三)預習反饋列出預習中的問題清單或列出困惑、讀不懂的內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挫敗感等。尊重從我做起,在社會中我們不能以家庭、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1)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在社會生活中我們應該尊重他人的什么?(2)材料中畫線部分內容側面表明我們每個人在什么上都是平等的?(3)平等待人,要求我們怎樣做?(一)達標測評1.某小區一住戶頻繁將垃圾放入電梯內,導致電梯內殘留臟污和臭味,給其他業主帶來煩惱和困擾。他應該( )A.學會換位思考,考慮他人的感受 B.學會尊重他人C.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D.做守法的好公民2.山東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下列名言警句中不能表現這一美譽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③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3.小曉用新的思路解了一道數學題,同桌小王脫口而出:“哇,你這個思路真不錯。”小王一句很平常的贊美,給小曉帶來一天的好心情。這啟示我們要( )A.平等對待他人 B.學會換位思考C.學會欣賞他人 D.尊重他人人格4.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經過歲月的沉淀,閃爍著時代的光芒,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啟迪。從下列名言警句中得到的啟示正確的是( )序號 名言警句 啟示①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成就事業,要樹立遠大志向,堅持勤奮不懈② “交友投分,切磨箴規” 呵護友誼,要正確處理朋友間的競爭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際交往,要學會贊美他人、欣賞他人④ “行己有恥、止于至善” 做人,要知廉恥,懂榮辱,不斷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5.俗話說“花有百樣紅,人心自不同”,一個班集體里的同學,由于性格、家庭境況、個人經歷等方面的差異,思想和行為自然也會產生差異。因此,當我們在班級交往中遇到個性不同,甚至覺得“怪異”的同學時,應該( )①投其所好,一味附和 ②避而遠之,拒絕交往③懂得欣賞,體諒他人 ④尊重差異,求同存異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給我們的啟示是尊重他人需要做到( )A.積極關注、重視他人 B.平等對待他人C.學會換位思考 D.學會欣賞他人7.尊重他人從我做起,我們應該做到( )①積極關注,重視他人②學會欣賞他人③換位思考④學會積極展現自我風采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8.中學生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下對應正確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學會換位思考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學會欣賞他人③“單則易折,眾則難摧”——遵守社會規則④“內不欺己,外不欺人”——做文明有禮的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有個街頭賣唱者,他的歌聲婉轉悠揚。路人紛紛扔錢,一轉眼的功夫,罐子里的錢已經滿了一半,但他臉上并沒有高興的表情,路人都很疑惑。這時,有個路人熱烈鼓掌。賣唱者那孱弱的臉龐綻開了笑容,眼眶里溢出了感激的淚水。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要學會( )A.欣賞他人 B.悅納自我 C.憐憫他人 D.資助他人1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下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解讀正確的是( )①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講道德,講文明要用實際行動來落實。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歡的,可以讓別人接受。③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要學會彼此欣賞,共同進步。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二)提升訓練11.八年級一班的幾位同學就尊重的話題進行交流,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如果你參與他們的討論,請你談談你的看法。12.【尊重】生活中,人們對尊重的認識和感受是多樣的。小華同學認為:“我希望被別人尊重,受人尊重的感覺真好。”小勇同學認為:“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悉的人,我都會尊重他。”小冬同學認為:“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運用所學,談談你對尊重的理解。13.【守規則 創文明】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有人把自行車、電瓶車、汽車停放在黃色的盲道上,甚至有些商販也占道經營,他們中還有人理直氣壯地辯解:“一天也沒有幾個盲人在上面走呀!占一會兒又何妨?”請你從規則和道德角度對材料中人們的言行進行評析。(一)課后反思:本節課我學會了: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把本節課所學知識畫出思維導圖參考答案一、合作探究【答案】(1)人格、權利。(2)人格、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3)平等待人要求我們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對所有的人一視同仁。社會生活中,我們不能以家庭、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分析】考點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平等待人的要求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詳解】(1)本題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結合教材知識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 需要運用平等的有關知識,從認知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在社會中我們不能以家庭、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原因而輕視、歧視他人→可鏈接每個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本題考查如何做到平等待人,結合教材知識組織答案。課堂達標1.【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換位思考。A:分析題文,住戶頻繁將垃圾放入電梯內,給其他業主帶來煩惱和困擾;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他應該學會換位思考,考慮他人的感受;A符合題意;BCD:都不符合題干主旨;BCD排除;故本題選A。2.【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尊重他人。②③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體現了學會學習,需要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體現了愛國之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了自強;不符合題意,故②③④錯誤;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體現了尊重他人,要學會換位思考,故①正確;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故本題選A。3.【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學會欣賞他人的知識點。ABD:我們尊重他人,要平等對待他人 ,學會換位思考, 尊重他人人格,但題干未體現,故ABD不符合題意;C:根據題文描述,小王一句很平常的贊美,給小曉帶來一天的好心情,啟示我們要學會欣賞他人,贊美他人,故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4.【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友誼、尊重他人、努力就有改變、行己有恥等的相關知識。①: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指努力需要堅持,只要堅持努力,即使過程再艱難,也有機會離夢想更近一步,①正確;②:交友投分,切磨箴規,啟示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學習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②錯誤;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啟示要學會換位思考,③錯誤;④:行己有恥、止于至善,啟示做事時有知恥之心,在達到至善之前便停止,④正確;故本題選B。5.【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③④:根據所學,我們在與個性不同的人交往時要尊重他人,學會換位思考,懂得欣賞,體諒他人。我們要體會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我們不能以家境、身體、智能、性格等方面歧視他人,我們要尊重差異,求同存異。③④正確;①:人與人交往是平等的,不需要投其所好,一味附和,①錯誤;②:我們要主動與他人交往,不是避而遠之,拒絕交往,②錯誤;故本題選B。6.【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尊重他人的認識和理解。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啟示我們尊重他人要做到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換位思考,C說法正確;ABD:尊重他人需要積極關注他人、重視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學會欣賞他人,ABD說法正確與題不符;故本題選C。7.【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尊重他人的要求。①②③:尊重他人從我做起,我們應該做到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學會欣賞他人,學會換位思考,①②③說法正確;④:學會積極展現自我風采與尊重他人無關,故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8.【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尊重他人。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求我們學會換位思考,①正確;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啟示我們要學會欣賞他人,②正確;③:“單則易折,眾則難摧”,表達的是要求團結,③排除;④:“內不欺己,外不欺人”,意思是對內不欺騙自己,對外不欺騙他人,要誠信。④錯誤;故本題選A。9.【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尊重他人。ABCD:依據教材知識,題文中路人的掌聲體現了對他人的欣賞,啟示我們要學會欣賞他人,故A說法正確;BC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10.【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社會生活講道德。①: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意思是道理不可以坐著討論,品德不能只是嘴上空談。這說明講道德,講文明要用實際行動來落實。①正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句話啟示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自己不喜歡的,不可以讓別人接受。②錯誤;③: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表達的是尊重是相互的。③正確;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意思是尺比寸長,但和比尺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了。要求我們要學會彼此欣賞,共同進步。④正確;故本題選B。11.【答案】尊重他人要求我們做到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誠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我們需要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差異等。【分析】考點考查:對尊重的認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闡述事實,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尊重的有關知識,從認識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愛護動物也是尊重生命的表現+尊重大自然+我們應該尊重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聯系尊重他人的要求即可。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2.【答案】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尊重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尊重能夠減少摩擦,消除隔閡,增進信任,形成互敬互愛的融洽關系,從而促進社會進步,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等。【分析】考點考查:尊重他人;能力審查: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青少年,需要調用尊重他人有關知識分析,可從理解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不同同學對尊重的理解→可聯系尊重他人的含義+ 尊重他人重要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3.【答案】材料中人們的言行是缺乏規則意識的表現,他們沒有認識到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沒有做到自覺遵守規則,同時他們的言行也是對盲人的不尊重,沒有做到換位思考、尊重他人,應受道德的譴責。【分析】考點考查:遵守規則、尊重他人。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法治觀念。【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 需要運用遵守規則、尊重他人的有關知識,從道理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關鍵詞:一天也沒有幾個盲人在上面走呀!占一會兒又何妨→可鏈接缺乏規則意識;沒有做到自覺遵守規則;不尊重他人;沒有做到換位思考。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