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2.1網絡改變世界 同步探究學案1.政治認同:認同網絡的規則,正確認識網絡,合理利用網絡;2.道德修養:養成網絡素養,遵守網絡公德,養成文明上網、合理用網的意識;3.法治觀念:知道網絡的利與弊,遵守網絡規則,合理合法用網絡,做網絡的主人;4.健全人格:理解網絡的價值與作用,善用網絡帶來的正向價值,合理利用網絡促進自我和社會的發展;5.責任意識:辨析媒體中的不良信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有序參與網絡生活,遵守網絡秩序,承擔網絡主人的責任。基礎知識梳理1. 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2.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 和 。3.親社會行為在 和 中養成。(二)自主閱讀教材,思考以下問題,并在教材中標畫。1、網絡是怎樣改變世界的?2、網絡是如何豐富日常生活的?3、網絡成為移動的圖書館有什么意義?4、網絡是如何推動社會進步的?5、社會生產的新工具、經濟貿易的新途徑是什么?6、網絡能保障公民哪些權利?7、眾多新發明和新服務的源泉是什么?8、網絡虛假、不良信息的表現?9、遇到哪些情況,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騙?10、沉迷網絡有哪些危害?具體表現?11、侵犯個人隱私的行為有哪些?12、侵犯個人隱私行為的危害?(三)預習反饋列出預習中的問題清單或列出困惑、讀不懂的內容。某校八年級(2)班開展了一次網絡調查活動。請你參與其中,說明以下信息分別體現了網絡的哪些作用?在異地讀大學的小航,經常通過微信向家人分享一些生活小視頻。 示例:網絡使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快捷。2021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 7.1 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①抗疫期間,中華傳統文化迎來新風尚。全國博物館系統依托網絡和融媒新技術,推出“云展覽”,方便大家瀏覽欣賞。 ②一網友在微信群發布多條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謠言,造成惡劣影響。 ③(一)達標測評1.小閩展示的下圖漫畫警示我們: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具有以下危害( )①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影響學習②肯定會因此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③熱衷虛擬交往疏離現實人際關系④必然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不法侵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下邊漫畫警示我們( )A.網絡可以賺錢 B.網絡有利于開闊視野C.網絡可以聰慧大腦 D.沉迷于網絡會給身心帶來危害3.有同學認為,網絡世界是虛擬世界,彼此互相不認識,可以隨心所欲發表自己的言論。對這種現象,你的認識是( )A.網絡交往不受約束,應大力提倡網絡交友B.網絡交往讓生活更加自由,無所謂對錯C.網絡交往是時代發展的產物,要拒絕網絡D.網絡的應用是把雙刃劍,我們應遵紀守法4.網絡開啟了通往世界的又一個窗口,但有時卻關閉了與他人溝通的心靈之門。這個比喻啟示我們( )A.網絡完全虛假 B.網絡只有負面內容C.網絡有利有弊 D.網絡比生活更真實5.漫畫告訴我們,沉迷網絡( )A.有利于積極參與社會生活B.有利于和同學溝通交流C.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D.一定使人走向違法犯罪6.互聯網發展迅猛,手機支付替代了紙幣,電腦游戲替代了游戲機,聊天軟件替代了信件......互聯網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也拉開了人際交往的距離。這說明網絡( )①豐富日常生活②取代現實世界③推動社會進步④是一把雙刃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近年來,貴州滿幫集團借助互聯網 大數據 人工智能等新興贊,改變了傳統貨運行業 “小、亂、散、差”的現狀,推動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這體現了 ( )A.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 B.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C.網絡信息良莠不齊 D.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8.有人說:“網絡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對此,我們青少年應( )①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必利趨害 ②果斷遠離網絡,避免受到傷害③充分發揮網絡對學習和生活的積極作用 ④完善法律法規,以法治方式營造清朗網絡空間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下邊漫畫主要說明( )A.網絡具有監督作用,要大力發展網絡 B.網絡暴力不容忽視,要全面整頓網絡C.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 D.網絡便利人們生活,要合理利用網絡10.在這個開放的網絡世界里,快遞購物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消費方式。但在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帶來威脅。這表明( )A.網絡改變整個世界B.網絡豐富日常生活C.網絡推動社會進步D.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二)提升訓練11.數字經濟是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建黨百年以來,我國不僅從一窮二白起步,建立起門類健全的產業體系,同時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賦能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智慧工廠、數字鄉村、電子政務、智慧社會……數字變革正在神州大地上激蕩。小王同學搜集并整理了我國“十三五”時期數字經濟發展的數據,如下:(1)結合上述內容,你可以獲得一個怎樣的結論?(2)結合上述內容,你獲得結論的事實依據是什么?12.實踐探究題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網絡,昭平縣某中學八年級(1)班開展了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其中,共同完成下列任務。【正確認識網絡】世界因互聯網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而更豐富。同時,互聯網也暗藏急流和險灘,暗礁陷阱也時時起波瀾。(1)請你說說網絡豐富日常生活表現在哪些方面。(2)請你列舉一些網絡中的暗礁陷阱。(3)結合以上問題,請你用一句話概括你對網絡的認識。13.走進社會生活材料一 老師說:“我們每個人周圍都有一個小網,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個小網在無限地延伸,才組成了社會這張無邊無際的大網。”對此,老師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1)請你將你們小組的“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小組討論的結果用文字表述出來。材料二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交通”已經在交通運輸領域產生了“化學效應”。比方說打車軟件、網上購買火車和飛機票、出行導航軟件等。閱讀以上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2)除了“互聯網+交通”產生的“化學效應”,還有哪些“互聯網+”項目產生了“化學效應”?請列舉一例并做簡單闡述。(3)根據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說網絡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一)課后反思:本節課我學會了: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把本節課所學知識畫出思維導圖參考答案一、合作探究【答案】①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網絡為文化傳播何會計創新搭建新的平臺;③網絡中會出現一些虛假、不良的信息。【分析】考點考查:網絡的作用能力考查:提煉觀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健全人格【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中學生,需要調用網絡作用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2021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 7.1 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聯系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關鍵詞②:抗疫期間,中華傳統文化迎來新風尚。全國博物館系統依托網絡和融媒新技術,推出“云展覽”,方便大家瀏覽欣賞→聯系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關鍵詞③:一網友在微信群發布多條侮辱袁隆平院士的謠言,造成惡劣影響→聯系網絡中存在一些不良、虛假信息。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課堂達標1.【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網上交往的認識和把握。①③:依據題文描述,漫畫中顯示學生沉迷于手機游戲,啟示我們未成年人沉迷網絡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影響學習,熱衷虛擬交往疏離現實人際關系,故①③說法正確;②:不一定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②說法錯誤;④:不是一定會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不法侵害,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2.【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網絡的消極影響。D:漫畫中的孩子沉迷網絡,警示我們沉迷于網絡會給身心帶來危害,D正確;ABC:漫畫體現的是網絡的消極影響,排除ABC;故本題選D。3.【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網絡交往的知識點。D:依據教材知識可知,網絡有利有弊,網絡的應用是把雙刃劍,我們應遵紀守法,D說法正確;A:網絡交往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我們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增加真實而貼近的感受,為友誼奠定可靠的基礎,A說法錯誤;B:互聯網有時關閉了與他人溝通的心靈之門,在網絡交往中也有對錯,B說法錯誤;C:我們要合理利用網絡,“拒絕”說法太絕對,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4.【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網絡的作用。C:“網絡開啟了通往世界的又一個窗口”體現了網絡的積極作用,“有時卻關閉了與他人溝通的心靈之門”體現了網絡的消極作用,說明網絡有利有弊。C說法正確;A:網絡也有真實的,完全虛偽說法絕對,A說法錯誤;B:網絡有負面內容,但也有積極向上的內容,B說法錯誤;D:網絡具有虛擬性,生活更真實,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5.【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網絡的消極影響。C:依據教材知識可知,漫畫告訴我們,沉迷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故C正確;AB:不利于積極參與社會生活,不利于和同學溝通交流,故AB錯誤;D:“一定”說法太絕對,故D錯誤;故本題選C。6.【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網絡的作用。①③④:互聯網創造了人類生活新空間,也拉開了人際交往的距離。這說明網絡網絡是把雙刃劍。網絡能豐富日常生活,推動社會進步,故①③④正確;②:網絡是不能取代現實世界的,故②錯誤;故本題選C。7.【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對網絡的利與弊的認識和把握。D:根據題意可知,互聯網推動了貨運行業高質量發展,體現了互聯網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故D符合題意;A:題目考查的是網絡對于經濟的作用,不是政治,故A說法不符合題意;B:題目考查的是網絡對于經濟的作用,不是文化科技,故B說法不符合題意;C:題目考查的是網絡的利,不是弊端,故C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8.【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網絡是把雙刃劍。①③:題干中,有人說:“網絡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體現了網絡是把雙刃劍,我們要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必利趨害,充分發揮網絡對學習和生活的積極作用,故①③正確;②:“遠離網絡”說法太絕對,忽略了網絡的積極作用,故②錯誤;④:不是青少年的角度,故④錯誤;故本題選B。9.【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對網絡的認識。ACD:觀點雖然正確,但與漫畫寓意不符,故排除ACD;B:依據漫畫描述,網絡監督體現了網絡的積極作用,網絡暴力體現了網絡的消極影響,表明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故B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10.【答案】D【詳解】本題考查網絡的作用。D:題干中,快遞購物給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帶來威脅,這表明網絡是一把雙刃劍,D正確;A:夸大了網絡的作用,A錯誤;BC:觀點正確,但題干中未體現,BC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1.【答案】(1)結論: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2)事實依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增長,從2015年的19萬億增長到2020年的將近40萬億;數字經濟占GDP比重不斷上升,由從2015年約28.5%逐年上升到2020年38.6%。【分析】考點考查: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網絡推動社會進步能力考查:提煉觀點和分析描述能力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中學生,需要調用我國經濟發展和網絡作用的有關知識,從結論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取得的成效+2015至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則及占GDP比重情況→聯系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中學生,需要調用我國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從結論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我國數字經濟取得成就的事實依據→聯系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增長,從2015年的19萬億增長到2020年的將近40萬億;數字經濟占GDP比重不斷上升,由從2015年約28.5%逐年上升到2020年38.6%。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2.【答案】(1)①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②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③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2)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3)網絡是把雙刃劍。【分析】考點考查:網絡改變世界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健全人格【詳解】(1)本題考查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的表現,可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學生, 需要運用網絡改變世界的有關知識,從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互聯網存在急流險灘、暗礁陷阱。→可聯系網絡的負面影響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學生, 需要運用網絡改變世界的有關知識,從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也存在負面影響。→可聯系網絡是把雙刃劍作答。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3.【答案】(1)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2)例如:“互聯網+”在餐飲領域產生了化學效應,如美團,餓了么:“互聯網+”在商貿領域產生了化學效應,如淘寶,京東,拼多多(言之有理即可)(3)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 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分析】考點考查: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網絡的積極影響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健全人格【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是中學生,需要運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的有關知識,從結論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我們每個人周圍都有一個小網,正是由于這樣一個個小網在無限地延伸,才組成了社會這張無邊無際的大網→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互聯網+”項目產生的效應,屬于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即可。(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是中學生,需要運用網絡的積極影響的有關知識,從結論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網絡對經濟、對民主政治、對文化的影響;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