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道法學科1.2 在社會中成長 同步探究學案1.政治認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道德修養: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初步培養學生親社會的意識。3.法治觀念: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有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精神。4.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5.責任意識:將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相結合,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基礎知識梳理1. 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2.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 和 。3.親社會行為在 和 中養成。(二)自主閱讀教材,思考以下問題,并在教材中標畫。社會對人的影響(重要作用)?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其途徑?表現?結果分別是什么?什么是社會化?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原因)親社會行為包括哪些?親社會行為有什么意義?親社會行為是怎樣養成的?(途徑)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參與社會的過程是什么過程?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三)預習反饋列出預習中的問題清單或列出困惑、讀不懂的內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小軍迷戀網絡游戲,放學后就把自己關在臥室里玩,也不跟父母交流;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課外活動都找各種理由不參加:雙休日和寒暑假也不怎么出門。請運用第一課《豐富的社會生活》中的知識,對小軍進行勸導。(一)達標測評1.蘇州市名人館以“大運河與蘇州名人”為主題,采用徒步游學的形式,引領青少年深入蘇州的街、巷、名人故居等,深度感悟水城蘇州的人文故事。從“在社會中成長”的角度來看,這次活動的意義有( )①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 ②有利于青少年獲得成長的精神滋養③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 ④有利于青少年積極關心與融入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023年寒假,在深圳市首屆“走讀深圳”研學活動中,深圳學子走進深圳高新企業、人文自然景觀、紅色革命遺址、各類展館,感悟深圳的風土人情、精神特質,并以研究報告、短視頻、手繪報紙等形式呈現感受體會。舉辦此類活動旨在( )①在實踐中養成親社會行為 ②極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③排解集體角色之間的沖突 ④促進學生會辨析網絡信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 興調查研究之風,體察實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中學生應該( )A.積極走進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B.遨游網絡世界,搜集海量數據C.質疑書本理論,親身實踐檢驗 D.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批判一切4.下面能作為方框中對話主題的是( )A.體驗勞動我快樂 B.研學旅行收獲多C.親近社會我踐行 D.奉獻社會成就我5.當前,中山市正在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的活動。中學生要學會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要成為一名好市民,就要把自己融入社會,親近社會行為這就要求我們做到( )①專心搞好學習,不必關注身邊的大事小事 ②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秩序 ③愛護公 共設施和環境 ④養成文明的言行舉止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福田區某校學生開展了《大灣區發展與深圳河水質關系研究》探究性小課題,并做了 以下步驟的研究,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這啟示青少年要( )A.關心時事,依法行使檢察權 B.親近自然,推動民主進程C.參與實踐,培養親社會行為 D.建言獻策,舉報違法犯罪7.八年級學生小東和伙伴利用暑假,在社區組織了“墨緣”大手拉小手活動,義務,教小學生書法和繪畫,一個暑假下來,曉東不僅收獲了很多粉絲,而且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組織能力都大大提升,小東的變化說明( )A.參與社會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B.只有參加公益活動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C.投身于社會實踐,需要遵守社會規則D.親社會行為可以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自然養成8.近年來,懷化市通道轉兵紀念館、芷江中國人民抗日勝利授降紀念館、安江農校紀念園、鶴城區國防教育中心等30多家單位被懷化市多所學校列為中小學生紅色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我市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①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社會實踐能力②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需要③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養成親社會行為④是為了促進當地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青少年正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了解、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下列不利于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是( )A.參加勞動體驗 B.沉迷網絡聊天 C.收聽新聞聯播 D.熱心微公益10.第32個愛國衛生月活動主題為“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為此,我們應該( )①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 ②多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③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④堅持綠色健康生活方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提升訓練11.【親近社會奉獻社會】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傳統。這個春節,小區封閉、公交、出租車停運,我們必須待在家里不能出門。但是這個時候,仍舊有一些人放棄假期,逆行而上,奔赴疫情第一線,他們是不怕危險的醫護人員,他們是幫助隔離疫情的公安干警,他們是運送物資的鐵路工人,他們是各盡其責的志愿者,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不懼高齡,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線……他們都是最美的“逆行者”,正是他們不懼生死,義無反顧地投入防疫戰斗,才取得了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階段性勝利。(1)這些最美“逆行者”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2)我們青少年為什么要養成這種行為?12.“雙減”政策實行以來,吉安某校中學生小鄱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打卡紅色景區追尋紅色記憶”研學活動。回到家后,小鄱在日記本上寫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近距離觸摸歷史歲月,感受先烈們的英雄事跡,讓我更加珍惜幸福生活。這次活動讓我體會到了學以致用的快樂,增進了親子關系,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1)小都參與研學活動是一種什么行為?結合小鄱日記內容,談談你對這種行為的認識。(2)積極向小潘學習,我們還可以參加哪些社會實踐活動?13.2022年9月14日,泰安市委宣傳部舉辦“最美志愿者”代表見面交流會,邀請5位省、市級“最美志愿者”代表見面交流,講述他們無私奉獻、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積極向上的先進事跡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這些“最美志愿者”以實際行動,模范服務社會,提升著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實現“中國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請回答:(1)這些“最美志愿者”的行為屬于何種行為?(2)青少年應如何向他們學習,培養這種行為習慣?(一)課后反思:本節課我學會了: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把本節課所學知識畫出思維導圖參考答案一、合作探究【答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或要走進社會生活;因為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人不能脫離社會;只有走進社會,才能感受到社會生活的絢麗多彩;走進社會生活,能使我們在社會課堂中成長;走進會生活,能體驗到人生的價值。【分析】考點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材料,解答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健全人格。【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 需要運用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小軍迷戀網絡游戲、自己關在臥室里,不怎么出門→可鏈接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課堂達標1.【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在社會中成長。①②④:個人與社會息息相關。題干中的游學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有利于青少年獲得成長的精神滋養,有利于青少年積極關心與融入社會,故①②④正確;③:選項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排除③;故本題選B。2.【答案】A【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在社會中成長。①②:舉辦“走讀深圳”研學活動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在實踐中養成親社會行為,故①②說法正確;③④:選項信息與題意無關,故③④不合題意;故本題選A。3.【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A: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體察實情、解剖麻雀,這啟示我們中學生要積極走進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故A正確;B:中學生合理利用網絡,故B錯誤;C:不能完全質疑書本理論,故C錯誤;D:一切,說法絕對,故D錯誤;故本題選A。4.【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親近社會。C:漫畫中,“體驗紅軍長征”“到科技館當志愿者”“到外婆家種菜摘菜”“教小朋友畫畫”等,都屬于親近社會,故C正確;ABD:選項說法不能全面概括漫畫中的意思,故排除ABD;故本題選C。5.【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②③④:中學生要學會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發展,要求我們做到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秩序、愛護公 共設施和環境、養成文明的言行舉止,②③④正確;①:我們不能只學習,而且要關注身邊的大事小事,①錯誤;故本題選B。6.【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C:根據題意,福田區某校學生開展了《大灣區發展與深圳河水質關系研究》探究性小課題,并發現問題、調查分析、解決問題,啟示青少年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親社會行為,C符合題意;A:青少年沒有檢察權,A說法錯誤;B:材料沒有體現民主,排除;D:材料沒有體現舉報違法犯罪,排除;故本題選C。7.【答案】A【詳解】本題考查的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A:小東在社會實踐中幫助了別人,提升了個人能力,說明參與社會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故A正確;B:本表述太絕對,參加公益活動不是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唯一途徑,故B錯誤;C:本表述不能通過材料體現,與題意無關,故C 錯誤;D: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但不是自然養成,而是需要我們積極主動的了解社會、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故D錯誤;故本題選A。8.【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①③: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提高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養成親社會行為,所以①③正確;②④: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不只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無關,所以②④錯誤;故本題選B。9.【答案】B【詳解】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B:“沉迷網絡聊天”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養成親社會行為,故B錯誤,符合題意;ACD: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投身于社會實踐,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所以參加勞動體驗、收聽新聞聯播、熱心微公益等,這都有助于我們養成親社會行為,故AC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0.【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①③④:“防疫有我,愛衛同行”這一愛國衛生月活動主題,號召我們應養成親社會行為,積極參與愛國衛生運動,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堅持綠色健康生活方式,①③④說法正確;②:盡量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去,做好防護,②錯誤;故本題選C。11.【答案】(1)親社會行為。(2)①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分析】考點考查:親社會行為。能力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素養:道德修養、責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 需要運用在社會中成長的有關知識,從道理說明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關鍵詞:仍舊有一些人放棄假期,逆行而上,奔赴疫情第一線,他們是不怕危險的醫護人員,他們是幫助隔離疫情的公安干警,他們是運送物資的鐵路工人,他們是各盡其責的志愿者,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不懼高齡,奔赴在疫情的第一線→可鏈接親社會行為。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的意義,可以結合教材知識作答。12.【答案】(1)親社會行為。①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參與社會的過程,即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答對兩點即可。)(2)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到敬老院獻愛心;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參加志愿者活動等【分析】考點考查:親社會行為及其意義、奉獻社會的表現能力考查;提煉觀點和識記運用能力核心素養:健全人格【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問的設問主體為中學生,需要調用親社會行為的有關知識,從體現類和意義類問題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小都參加研學活動→聯系親社會行為。關鍵詞②:對這種行為的認識→聯系親社會行為的意義。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社會實踐活動。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有理即可。13.【答案】(1)親社會行為。(2)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③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分析】考點考查:親社會行為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道德修養【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及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主體為公民,需要運用親社會行為的有關知識,從分析類習題的角度進行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最美志愿者”以實際行動,模范服務社會,提升著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實現“中國夢”作出了自己的貢獻→親社會行為。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本題考查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可以結合教材知識作答。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