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1.核心素養(1)通過具體的事例,體會化學與人類進步以及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認識化學學習的價值。(2)知道化學是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的學科。(3)引導學生關注一些生活和社會中與化學有關的問題,激發他們親近化學、熱愛化學并渴望了解化學的情感。2.教學重點圍繞生活中化學的作用、化學發展史,領悟什么是化學,從而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熏陶和培養。3.教學難點(1)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欲。(2)初步引導學生了解學習化學的方法。4.教學建議(1)緒言從學生的親身感受出發,從具體事例出發,引導學生了解化學是一門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的自然學科。(2)教學中注意發揮教科書“圖文并茂、以圖代文”的特色,培養學生“解讀圖文”的自學能力,通過互動實踐的探究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5.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化學老師,也是你們走進神奇化學世界的引路人,為了祝賀我們在座的同學順利地由初二榮升初三,我想為大家獻上一杯紅酒表示我的祝賀。(演示:清水變紅酒。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當你翻開這本嶄新的化學教科書時,是否會想:什么是化學?化學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要學習化學?接下來,我們將打開一扇新的科學大門,去探索化學世界的奧秘!【投影展示】教材中P1插圖,并設問:圖中有哪些事物?【講解】這些精美的圖片都與化學密切相關,都是用化學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產生的神奇效果。或許你們對化學懷有許多疑問和好奇,我將與大家一起走進化學世界,消除你們的疑問,領略化學魅力。【播放錄像】“絢麗多彩的物質世界”;藍天白云、高山流水、草地樹木、汽車奔馳、高樓入云、基因解謎、克隆技術、納米材料、三峽工程……【歸納總結】我們看到的多彩物質世界,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與化學有關,化學無處不在。二、合作探究探究點① 探討化學研究的作用探究并歸納什么是化學和化學到底研究什么。【設問】那么化學到底研究什么?什么是化學呢?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下列問題:1.化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化學是什么?【總結】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物質。它不僅研究已經存在的物質及其變化,還要根據需要研究和創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質。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學科。2.你能舉出一些自然界原來不存在,而是科學家們后來根據需要研究創造出來的物質嗎?【總結】塑料、許多藥物、許多合金、合成纖維……都是通過化學手段創造出的物質。【投影展示】介紹納米銅、隔水透氣的高分子薄膜材料、玻璃纖維、尼龍繩的性質與用途。3.你能說說你對水有哪些了解嗎?【深化理解】同學們知道的只是水很表層的一些知識和用途,在化學中我們要從水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水會發生什么變化和變化規律來研究它。就像了解一個人,我們要了解他的本質,化學就是從最根本的組成、結構研究物質,再到它的性質與用途,目的是更好地利用物質服務人類。探究點② 化學發展史【設問】化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發展史是短暫的嗎?【引導自學】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5頁相關內容,了解化學發展史。【總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化學發展史。【投影展示】(1)古代萌芽階段:人面魚紋彩陶盆、四羊青銅方尊、彩繪雁魚青銅釭燈、釀酒、造紙。(2)近代化學的基礎:質量守恒守律的發現,原子論、分子學說的創立,門捷列夫等科學家發現元素周期律,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律可循。(3)現代化學的應用:先進儀器和分析技術的應用,使化學研究深入到微觀世界。【投影展示】教材P3~P4圖6、圖7、圖8、圖9。探究點③ 化學與人類的關系【歸納總結】在科學技術和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作為實用的、富于創造性的中心學科,化學與數學、物理、生物等其他學科相互滲透、融合,已成為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航空航天工程等現代科學技術的重要基礎。化學在防治環境污染、解決糧食問題、應對能源危機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紀以來,化學研究和應用更加重視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化學已成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化學將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學習化學,能使你從化學視角認識物質世界,學會認識物質和創造物質的本領;了解化學的研究方法,提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科學態度,具有責任擔當。新時代,新機遇,少年強則國強!希望同學們學好化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板書設計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一)化學的作用:衣、食、住、行無處不在。(二)化學歷史:1.古代化學:火的發現→制造了簡單工具→火藥、造紙等。2.近代化學:質量守恒定律、原子論和分子學說、元素周期律。3.現代化學:納米技術和綠色化學。(三)化學的研究對象: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課堂檢測完成相關的練習。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充分體驗到了化學的奇妙,萌發出渴望親近化學、進一步學習化學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感受到化學對世界影響的普遍和深遠。為學生的后繼學習打開了良好的開端,奠定了堅實的心理基礎。不足之處 初次接觸化學,學生只能從教材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中了解化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挖掘得不夠。再教設計 在今后的教學中多借助多媒體及電腦網絡,利用電腦網絡中的“海量”資源,培養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并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同時,要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介紹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