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學案 人教版9年級化學上冊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第1課時 物質的變化1.核心素養(1)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2)知道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伴隨有能量變化,初步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3)對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質變化,能做出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的判斷。(4)激發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勤與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2.教學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它們的區別與聯系及運用。3.教學難點(1)能正確區分物質的變化。(2)能正確描述實驗現象。4.教學建議【建議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①教材中的四個演示實驗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學生認識和理解物質變化的基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實驗中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最后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也就知道了二者的區別。②通過列舉學生熟知和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建議2】正確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如何正確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是教學的重點,如試劑的顏色、狀態、氣味等在化學反應前后的變化。5.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我們生活的世界是物質的,人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蓋房的木料、織布的棉花、制造汽車的鋼鐵、農田施用的化肥等都是物質。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不同的物質,它們的顏色、狀態、氣味都一樣嗎?變化情況又是怎樣的?有關物質的這些問題正是這節化學課要研究的。二、合作探究探究點① 物質的變化1.活動探究【演示】教材P8~P9實驗1-1中的四個實驗。實驗1:水的沸騰。實驗2:將盛有一小塊石蠟的試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燒杯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實驗3:在一支試管中加入1~2 mL氫氧化鈉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銅溶液,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實驗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實驗1由師生共同完成;實驗2、實驗3、實驗4由學生分組完成。學習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與生活中對水沸騰的印象比較,體會觀察應更準確、具體。2.分組討論【比較歸納】上述四個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實驗1中,水由液態變為氣態最后再變為液態。實驗2中,石蠟熔化,離開沸水慢慢又凝固為石蠟。實驗1中水和實驗2中的石蠟,只是狀態發生變化,沒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沒有其他物質生成的變化叫作物理變化。實驗3中,溶液中出現了藍色沉淀。實驗4中,溶液中有氣泡產生。實驗3和實驗4中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作化學變化。小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3.學以致用【拓展】盡可能多地舉例說明生活中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思考判斷。探究點② 變化中伴隨的現象【課堂討論】1.過渡:舉例說明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中伴隨的一個現象。2.提問:①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還伴隨哪些現象呢?②燈泡通電發光放熱、水燒開了有氣泡冒出等是不是化學變化?為什么?3.拓展延伸:漢語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使用的,約定俗成的,是有著特定含義、結構、形式固定的詞組和短語。成語包含了透徹完整的思想內容,寓意深刻,生動形象,簡練明了,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中的寶貴遺產。百煉成鋼、刀耕火種、點石成金、信口雌黃、飲鴆止渴、爭風吃醋、沙里淘金、石破天驚、水乳交融、涂脂抹粉、水滴石穿、甘之如飴、火樹銀花等等都跟化學有關。下列幾句詩,融知識性與文藝性于一體,妙趣橫生,相信你仔細體味后會有頓悟之感。“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等。4.歸納總結:【歸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和區別。說明事物的變化是復雜的,對復雜事情分類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板書設計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第1課時 物質的變化隨堂檢測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教學反思本堂課視頻內容較多,區別于以往課堂的教學模式,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效果顯著,增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啟化學的大門,就要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化學學習的多姿多彩、生動有趣,能夠真切地體驗到化學與人類生活是如此息息相關。因此,課前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否則會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乃至影響整個學年的化學課的教學。應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去想、去說,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第2課時 物質的性質1.核心素養(1)能夠初步區分物質的哪些性質屬于物理性質,哪些性質屬于化學性質。(2)了解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并能根據物質的用途判斷物質的性質。(3)培養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做出判斷的科學態度。2.教學重點物理性質與化學性質的區別。3.教學難點物理性質與物質變化的區別。4.教學建議【建議1】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區別(1)重點強調“是否是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這一點來對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進行區別,并讓學生學會描述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方法。(2)通過演示實驗,加深學生對“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并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滲透利用物質性質對物質進行鑒別的思想。(3)列舉生活中的常見實例,幫助學生理解物質變化、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建議2】物質變化和物質性質的區別學生對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概念理解容易混淆,教學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實際,多舉例,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區分。5.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學生預習背默手冊。(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世界上有千萬種物質,它們有的堅硬有的柔軟,有的通徹有的斑斕,有的可以燃燒,有的卻有劇毒……觀察身邊的物質,它們都有什么不同的性質?二、合作探究探究點①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一)物理性質【講解】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下面我們就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作一些簡單介紹。【閱讀教材】了解熔點、沸點、密度的相關內容。【小結】(1)熔點: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做熔化,物質的熔化溫度叫做熔點。(2)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物質的沸點隨著大氣壓強的增大而升高。(3)密度:我們把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拓展】物質的顏色、狀態、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性、延展性、吸附性、導電性、導熱性等都屬于物理性質。(二)化學性質【講解】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例如,我們上一課時學習的實驗1-1(3)、(4)中,硫酸銅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淀生成,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里物質表現出來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請同學們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質的化學性質的例子。如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等。【拓展】化學性質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三)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區別與聯系【演示】實驗1-2,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通過實驗讓學生學會聞氣體時的正確操作,知道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討論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提問】由上面實驗總結出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中,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小結】物理性質:兩者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性質:二氧化碳一般不能支持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2.深入探討【提問】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有何聯系與區別。【講解】在敘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有“能、會、可以、易、難”等字眼。【投影】①木柴燃燒——化學變化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②鐵生銹——化學變化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化學性質③明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變化明礬溶液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性質【提出問題】下列文字描述了有關物質的變化和性質:①潺潺的流水能變成水蒸氣;②水遇冷變為冰;③鋼鐵會生銹;④鐵礦石煉成鋼鐵;⑤煤著火變成一堆灰燼。請你分析:其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是________,屬于化學性質的是________,屬于化學變化的是________,屬于物理變化的是________。探究點② 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提出問題】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討論交流】學生討論歸納。【歸納總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反映物質的性質。如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二氧化碳一般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可用于滅火;石墨質軟且呈深灰色,常用于制鉛筆芯等。板書設計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第2課時 物質的性質1.定義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2.本質區別:是否需要發生化學變化表現出來。3.物質的變化與性質間的區別和聯系(1)物質的性質是物質本身的屬性,是變化的內因;而變化是一個過程,是性質的具體表現。(2)性質的描述中一般有“可以、能、易、具有”等字眼。4.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課堂檢測完成課件中隨堂練習。教學反思本堂課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從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營造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討論交流、探究合作、總結歸納,使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在學生沒有實驗知識的基礎上都盡可能地讓學生實踐,讓學生實現從知識到能力的轉換。設計問題有些理論化,應從學生生活實例中提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