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適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圖示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第六課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第二框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探究與分享(一)圍繞“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這一主題,同學們搜集了以下材料。王醫生所在的醫院與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家醫院建立了對口支援關系,他經常到內蒙古出差。一個仫佬族自治縣的小村寨居住著仫佬、壯、苗、漢等六個民族,有林、彭、周、鄭等十個姓氏,講著不同語言的七十多戶鄉親和睦相處。一場名為“多彩中華”的中國56個民族服飾表演在法國巴黎盧浮宮上演。絢麗多彩的中國民族服飾,令巴黎觀眾贊嘆不已。一位觀眾說,過去我們了解京劇、武術等中國文化,但沒想到中國有那么多民族、那么豐富多彩的文化。習近平說:“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結合材料,談談你對這一論述的理解。探究與分享(一)答案:①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在我國,處理好民族關系十分重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醫院建立對口支援關系、小村寨各民族居民和睦相處,是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表現。中法文化交流的事例,反映了我國各民族文化“多元”的特點,展現了中華民族藝術的絢麗多姿。②我國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里的不同成員,是共休戚、共存亡、共榮辱、共命運的關系。我們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56個民族。中華民族是我國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運共同體。考一考回族藏族朝鮮族你能說出下列少數民族的名稱嗎?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名稱 (1)特點: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表現:①各民族有自己的歷史和文化;②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個統一的命運共同體中。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1、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共同開拓共同書寫共同創造共同培育共同締造各族人民遼闊的疆域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偉大的精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群眾游行中的民族團結方陣相關鏈接習近平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民族多元一體、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特別是近代以后,在外來侵略寇急禍重的嚴峻形勢下,我國各族人民手挽著手、肩并著肩,英勇奮斗,浴血奮戰,打敗了一切窮兇極惡的侵略者,捍衛了民族獨立和自由,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保衛祖國、抵御外侮的壯麗史詩。今天,中國取得的令世人矚目的發展成就,更是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結果?!?br/>3、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全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ê_灣省)、5個自治區、 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項目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別行政區目的 便于國家行政管理 為了解決民族問題 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適用區域 省、市、縣、鄉等 民族區域自治地方 港澳臺等地區自治程度 較低 自治程度低于特別行 政區 自治程度較高(高度自治)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社會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保留原資本主義制度我國行政區域類型的對比區分(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相關鏈接地方性的自治權不同于國家主權。法律意義上的主權,是指一個國家在所轄領土范圍內獨立處置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權力。對外的獨立性和對內的最高性是國家主權的兩個基本特征。在國際交往中,我國的主權由中央政府統一行使。(2)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中華人民共和國只有一部憲法、一個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二、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1、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建立在我國56個民族中,與漢族相比,其他55個民族人口相對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成員。漢族中華民族少數民族55個(1)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進行了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和實踐的探索。(2)實踐基礎:①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平等的旗幟,致力于鏟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贏得了各族人民的信賴。②新中國成立后,全國各族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實現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為建設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奠定了堅實基礎。2、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我國始終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方針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我國各族人民都對祖國的文明作出了貢獻,都是國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義務。在民族平等基礎上,我國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在民族平等團結的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繁榮,這是由社會主義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注1: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政治基礎前提條件前提條件物質保證物質保證圖示注3:區域自治≠高度自治區域自治≠完全自治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依據: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注2:聚居≠居住(3)內容:①自治地方: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②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③自治權: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注4:自治機關不包括司法機關和監察機關。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設 立依法行使自治機關自治權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圖示注5: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置并非都由全國人大批準。相關鏈接由全國人大批準的建置由國務院批準的建置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1947年 1955年 1958年 1958年 1965年5月 10月 3月 10月 9月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保護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遺產,發展和繁榮民族文化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主要有以下權力我國各自治區成立時間依法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1依法管理地方財政的自治權。234探究與分享(二)查閱資料,說說有哪些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對口支援形式。與一般行政地方相比,中央政府在財政、稅收和工農業發展等方面向民族自治地方提供更多的經濟優惠政策。在資金投入上,近年來中央政府持續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并設立各種專項資金和臨時性補助,扶持民族自治地方發展經濟、社會和文化事業。此外,中央政府還采取對口支援的形式,讓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支援少數民族地區。援藏醫療隊成員與西藏當地醫生一同查房探究與分享(二)答案: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對口支援形式包括經濟援助、醫療援助、教育援助等。(4)特點: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①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②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③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我國憲法規定(5)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制度保障。(6)作用: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保證了國家團結統一,又實現了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②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在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在加強民族平等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7)要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必須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必須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探究與分享(三)列舉實例,說明我國宗教界都有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傳統。我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千百年來,各宗教和睦相處。我國宗教界人士積極參與國際宗教間的交往與合作,用親身經歷向世界人民介紹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增進了各國宗教界對我國的了解,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三屆一次會議談談你對我國宗教政策的理解。探究與分享(三)答案:(1)例如,佛教倡導“莊嚴國土,利樂有情”,2019年湖南省佛教協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湖南佛慈2019年救災幫困助學慈善行”活動;道教提倡“慈愛和同,濟世度人”;等等。(2)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山Y合自己的理解具體闡述。三、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1、原因我國有多種宗教,妥善處理宗教問題,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2、要求3、內容(1)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br/>②“四個自由”: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專家點評我國憲法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痹诙鄶等罕姴恍沤痰牡胤?,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信教群眾的權利;在多數群眾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少數不信教群眾的權利。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努力加強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之間以及信仰不同宗教和不同教派的群眾之間的團結,將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共同目標上來。注6: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①權責統一: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動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首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②法定范圍: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國家行政和司法。③管理原則:我國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我國的宗教事務管理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御滲透、打擊犯罪”的原則。注7:邪教不是宗教。專家點評邪教不是宗教。當今世界,邪教興風作浪,已成為一大公害。邪教組織是指冒用宗教、氣功或者以其他名義建立,神化、鼓吹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說等手段蠱惑、蒙騙他人,發展、控制成員,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它們在很多地方制造集體自殺或暗殺、爆炸等事件,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取締邪教組織,嚴懲邪教犯罪,已成為各國人民的共識。校園拒絕邪教(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①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②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③我國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嚴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滲透和發展,堅決打擊宗教極端思想的傳播,嚴密防范宗教極端行為的發生。(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①任務: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宗教,用中華優秀文化浸潤宗教,不斷推動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注8: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而非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宗教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不可能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但在我國,廣大信教群眾是擁護社會主義社會的,宗教團體已成為聯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因此宗教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②要求: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知識歸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原因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建立我國的行政區域類型要求內容我國民族格局的特點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處理民族關系的方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