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頑皮的杜鵑》學科 音樂 學段 中段 年級 三年級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fā),以能完整唱好歌曲為起始目標,結合簡單的多聲部合唱,豐富歌曲表現色彩。在提高學生歌唱能力的同時,鞏固學生識讀樂譜的能力掌握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歌唱與表演中感受音樂情緒與形象。 本課基于音樂課程標準中“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有表情的獨唱或參與齊唱.輪唱.合唱”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2.教學背景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 (一)核心內容 以《頑皮的杜鵑》演唱為核心內容,有機結合本領域的“演唱”“識讀樂譜”和“綜合性藝術表演” ;以及結合他領域的“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 (二)教材分析 《頑皮的杜鵑》是全冊教材的第六冊第三單元歌曲。這是一首奧地利童謠,節(jié)拍為4/4拍,節(jié)奏簡單,旋律活潑,流暢上口,曲調悠揚。歌曲以四分.八分音符節(jié)奏構成,為6個樂句的一段體結構。“sol mi”的旋律模仿杜鵑叫聲貫穿全曲,伴隨著跳音,生動地表現了孩童在大自然中與頑皮的杜鵑嬉戲玩耍的情景,充滿童趣。 二、學生情況分析 1.能夠積極參與演唱活動,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做出體態(tài)反應。 2.學生演唱過簡單的合唱歌曲,如二聲部輪唱、固定音型、固定節(jié)奏型的演唱方式,對于對比聆聽的學習方式比較熟悉。 3.學生認識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及八分休止符,并能較好的拍出其組合節(jié)奏。 4.能夠識讀C、G、F大調曲譜。能夠較熟練的運用柯爾文手勢幫助自己唱準音高。 三、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 本課采用了聆聽感受、合作探究、體驗律動、對比演唱等教學方式。如: 1、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對比演唱,感受連貫與跳躍的演唱方法,引出歌曲《頑皮的杜鵑》。 2、在感知音樂形象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感受、對比、體驗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知與記憶。 3、在識讀樂譜與合唱環(huán)節(jié),通過采用聽、讀、記、寫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技術準備 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音頻、視頻;用overture制作樂譜;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目標 積極感受音樂,能在音樂實踐活動中用肢體、歌聲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在聆聽、體驗、模仿、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歌曲的演唱。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jié)奏和音調有表情的參與齊唱、合唱。 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歌曲《頑皮的杜鵑》的感受與演唱。 (二)教學難點 唱好跳音并準確和諧的演唱二聲部。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本課教學由“課前準備”、“聆聽歌曲”、“旋律聽辨”、“識讀樂譜”、“唱好歌曲”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具體過程如下: (一)課前準備 環(huán)節(jié)目標:初步了解歌曲節(jié)奏,感受連貫與跳躍的演唱方法,快速進入歌唱狀態(tài)。 節(jié)奏練習。 2.音程訓練: (1)學生演唱。 (2)教師示范跳音唱法。 (3)學生對比演唱,教師糾正跳音的演唱方法。 設計說明:通過節(jié)奏的訓練,了解歌曲的節(jié)奏。通過三度音程歌,進行連貫與跳躍發(fā)聲模唱練習,初步體驗連和跳的演唱方法。 (二) 聆聽歌曲 環(huán)節(jié)目標:感受歌曲情緒,了解歌曲文化背景,掌握歌曲中跳音的演唱。 1.初聽歌曲,找出跳音的地方。 2.復聽歌曲,并跟隨歌曲中的杜鵑演唱。在音樂反復時隨音樂律動。 3.板書課題《頑皮的杜鵑》 4.音樂文化介紹。 設計說明:通過兩次完整聆聽,演唱,感受情緒、體驗跳音的演唱技巧。 (三)旋律聽辨 環(huán)節(jié)目標:掌握歌曲中杜鵑鳥的演唱 1.復習F大調,找出杜鵑歌的叫聲——sol mi 2.認識跳音記號并演唱。 3.演唱由sol mi構成的不同音組,并由學生板書。 4.師生接唱。 設計說明:通過聽辨、記寫、接唱等方法學會演唱杜鵑的不同叫聲,鞏固跳音的唱法,為第五環(huán)節(jié)中的合唱做準備。 (四)識讀樂譜 環(huán)節(jié)目標:準確演唱F大調音階和歌曲旋律。 1.復習演唱F大調音階。 2.旋律的內心聽覺訓練。 3.識讀第一樂句引出弱起小節(jié)。 4.自主學習3、4樂句。 5.為樂句起名,了解歌曲結構。 a a b c b c’ 6.完整演唱曲譜,進行旋律記憶游戲。 設計意圖:學生在觀察和反復演唱中,加深了對音樂旋律的的記憶和內心的歌唱能力。 (五) 唱好歌曲 環(huán)節(jié)目標:運用跳躍與連貫的技巧演唱歌曲,加入準確和諧的二聲部使歌曲更豐滿。 1.帶入歌曲角色,有感情的朗讀歌詞。 2.加入歌詞完整演唱。 3.運用連貫和跳躍的方法演唱歌曲。 4.板書:連線 幫助學生理解演唱。 5.老師指揮為歌曲做力度處理。 6.分聲部加入合唱表演歌曲。 設計意圖:運用對比聆聽和畫“樂句線”的方法以及分角色表演唱,幫助學生唱會歌曲、唱好歌曲。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形成性評價: 本課是以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有效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學生評價主要表現在學習歌譜的演唱和歌曲表演中,讓學生從聲音、動作、表情等多方面進行了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中,以鼓勵性評價為主。 (二)評價量規(guī): 項目評價要點自評互評師評 教學效果評價喜歡《頑皮的杜鵑》這首歌曲。 能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能與同學和諧的演唱歌曲。6.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設計特點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緊密圍繞音樂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課教學設計著重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比如讓學生自己找出歌曲中的音樂形象,自己識讀樂譜進行視唱,并且發(fā)現歌曲的重復樂句,總結歌曲結構等。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結合本課歌曲,適時加入多聲部唱訓練。把歌曲中簡單的杜鵑叫聲作為延伸發(fā)展,進行一個簡單的合唱,使學生感受到多聲部音樂的表現力。這樣的課堂內容豐富了,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