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科學1.1物質的變化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上科學1.1物質的變化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科學1.1物質的變化
教學內容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掌握
教學目標 讓學生熟練掌握上述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化學變化掌握
教學難點 沒什么難點
課程難度 簡單
一.知識歸納
物質變化及其性質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基本特征 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變化時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
變化現象 形狀、大小或狀態的改變 可能伴隨放熱、發光、放出氣體、生成沉淀、顏色改變等現象
常見事例 礦石粉碎、乒乓球變癟、膽礬研碎、雕刻成器等 紙張燃燒、瓦斯爆炸、鋼鐵生銹、食物腐敗、酒的釀造等
判斷依據 有無新的物質生成
聯系 化學變化中會伴隨著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時,蠟燭受熱先熔化,然后再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前者為物理變化,后者為化學變化。注: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而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基本概念 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特點 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敘述物質的化學性質時往往會有下列字眼:能、會、可以、易、難等
常見性質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 助燃性、酸堿性、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活潑性、腐蝕性、脫水性、毒性等
舉例 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氯化鈉固體易溶于水等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等
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
(1)探究物質變化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
(2)物質變化的證據:生成沉淀、顏色改變、氣體產生、溫度變化、性質變化、發光放熱、PH
變化、狀態變化。
二.課堂練習(較為簡單,不做分類)
1.溫州碗窯村是清代浙南地區燒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下列制瓷的工序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挖取泥土 B.制作模型
C.描繪圖案 D.高溫燒制
2.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中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是(  )
A. B. C. D.
3.金華八婺各地擁有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下列相關非遺產品制作過程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古婺青瓷 B.浦江剪紙 C.東陽木雕 D.永康錫雕
4.溫州朔門古港遺址被評為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考古新發現,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種瓷器、木器等,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見證,回答下面小題。瓷器出土后需要及時清除,醇洗、除膜、脫鹽等環節除去表面雜質,最終覆膜保護,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是(  )
A.清除:用毛刷對表面干刷去除雜物
B.醇洗:用酒精使泥土松散,易脫離
C.除膜:用10%稀鹽酸除沉積膜碳酸鈣
D.脫鹽:表面的氯化鈉等物質用蒸餾水浸泡除去
5.二氧化氯是一種新型滅菌消毒劑。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氯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氣體。在常溫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熱或者見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其水溶液卻十分安全,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無色、無臭、無腐蝕性,常溫下穩定,不易分解;該溶液是特性優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劑,我國從2000年起就逐漸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氣對飲用水進行消毒。
(1)二氧化氯的化學性質有    (任答出一點)。
(2)根據題中信息,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緊急處理方法是    。
6.小濱同學在家里觀察到的一些現象:①廚房中的鐵質菜刀生銹了;②燒水的鋁壺內有水垢產生;③用天然氣作燃料做飯菜;④把食鹽放進湯里會溶解;⑤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產生氣泡;⑥冬天在窗戶的玻璃上出現“冰花”。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有    ,化學變化的本質是    。
7.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蠟燭燃燒;③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④冰塊融化;⑤鐵能生銹;⑥酒精易揮發。
8.9月23日晚,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開幕,本屆亞運會開幕式展現了中國對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的重視,引起了海內外廣泛關注,“綠色亞運”閃耀全球。
(1)杭州亞運會主火炬以零碳甲醇作為燃料。甲醇能作為燃料是因為甲醇能燃燒,該性質是甲醇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2)零碳甲醇是利用工業尾氣的二氧化碳和焦爐氣中的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合成的。這個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9.新型發光陶瓷是將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傳統陶瓷釉料中,經高溫改變礦物結構而形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陰暗環境中自行發光。如圖是其部分生產流程,分析并回答問題:
(1)上述設備中,一定有化學變化發生的是    (填設備名稱)。
(2)若坯料中鐵粉未被除去,經化學反應燒制的陶瓷會出現黑點,其可能原因是    。
(3)練泥機中,胚料在研磨后能使反應更充分。在科學中有很多“通過增大表面積以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例子,請你再舉一個類似的例子    。
10.稀有氣體的發現,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材料一:1785年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用電火花使空氣中氮氣跟氧氣化合,使氮氣變成氮的氧化物,然后用堿溶液吸收而除去,剩余的氧氣用紅熱的銅除去。最終總是殘留有1%左右的氣體。
材料二:1882年,英國化學家瑞利測得從空氣除去氧氣、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后得到的氮氣密度為1.2572克/升,而從氨氣分解得到的氮氣測得密度為1.2508克/升,兩者相差0.0064克/升。重復實驗,發現兩者的密度總是維持相同差值。同時采用卡文迪許的實驗方法,得到了一種未知氣體。
材料三:受瑞利實驗啟發,拉姆塞做了如下實驗:把已經除掉氧氣、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的空氣通過灼熱的鎂以吸收其中的氮氣,最終得到了與瑞利相同的氣體。通過合作研究,他們終于在1894年發現了空氣中一種新的氣體元素,命名為“氬”。
材料四:拉姆塞分別在1895年和1898年發現了氮氣、氫氣、氖氣和氫氣。1898年氧氣亦由弗里德里希發現,至此稀有氣體全部被人熟知。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僅通過卡文迪許得實驗操作,最終殘留1%左右氣體的物理性質有    ,化學性質有    。
(2)瑞利采用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是否來源于實驗誤差,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
(3)在瑞利和拉姆賽得到的那種未知的氣體密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氮氣密度。
11.往氣球中滴入少許酒精,將氣球擠癟(圖甲),把氣球充氣口扎緊后放入熱水中,觀察到氣球自動鼓起來(圖乙)。
(1)酒精在常溫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寫出酒精的一種物理性質:   。
(2)氣球自動鼓起來的過程中是因為里面的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3)若扎緊的癟氣球中酒精的質量為a克。當氣球自動鼓起來時,請在圖丙中畫出氣球內酒精的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圖。
12.豬油是由豬的脂肪煉制的油,常溫下為白色或淺黃色固體(如圖所示)。具有增進食欲、潤腸通便、補肺止咳、御寒、解毒、補虛、潤燥等功效。
(1)脂肪細胞間隙較大,細胞間質較多,屬于    組織。
(2)鐵鍋炒菜屬于中華文化,人們普遍有一種“鐵鍋炒菜好吃”的印象。鐵鍋炒菜利用了金屬鐵的導熱性,該性質屬于    性質。
(3)炒海帶時將豬油放入鍋中,白色的固體豬油由于受熱會    變成微黃色的液體。多吃海帶可以預防甲狀腺疾病,海帶在生物分類上屬于    植物。
13.為應對新冠疫情,我們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還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對手進行消毒。查閱資料
發現:酒精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具有略帶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
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劑。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有關酒精的描述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有    (寫一點即可)。
(2)用75%的酒精溶液對手進行消毒時,手會有冷的感覺。這是人體皮膚中的    組織在起作用。
(3)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盛放酒精的容器,外面應貼的警告標志是    。
(4)若實驗室用1份體積的水和3份體積的純酒精充分混合配成消毒液。已知ρ水=1×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則該消毒液的密度會略微    (選填“大于”或“小于”)0.85×103千克/米3,其理由是    。
14.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繞、落、回三步走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標志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傳回地面的國旗展示影像,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閃耀月球!
(1)在月球上豎起的這面國旗非常不容易,普通材質的五星紅旗在月球上會立即褪色(顏色物質發生分解而失去顏色),甚至旗面分解。這面國旗凝聚了科學家的心血,在﹣150℃﹣150℃的環境下不褪色,不串色,這體現了構成這面新型紅旗物質的    比較穩定。(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
(2)“長征五號”依靠的動力燃料,能實現無毒無污染發射,其攜帶的液氫溫度非常低,達到﹣253℃,被形象地稱為“冰箭”,會使周圍空氣極速降溫,堵塞管道。表一為空氣中某些氣體的凝固點:
氣體 凝固點(℃) 氣體 凝固點(℃) 性質
氧氣 ﹣218 一氧化碳 ﹣199 易燃易爆
氮氣 ﹣210 氫氣 ﹣259 易燃易爆
二氧化碳 ﹣78.5 氦氣 ﹣272 化學性質穩定
水蒸氣 0 氖氣 ﹣249 化學性質穩定
表一 表二
根據表一中數據可知,在“冰箭”周圍空氣中發生凝華的氣體有:   。
(3)為避免影響火箭發射,火箭加注燃料時,需用氣體吹除火箭周圍的空氣,通過表二中其他常見氣體的有關性質,我們可以選用何種氣體,說說你的理由。
三.課后作業
1.豆漿是許多人早餐的標配,豆漿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漿 C.過濾豆渣 D.燃柴煮漿
2.東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特產豐富。下列特產制作過程的描述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 編竹席 B.切糖洋
C.雕刻木雕 D.制作皮蛋
3.小科在家里自制麥芽糖,下列操作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在水中清洗小麥
B.將麥芽攪碎
C.麥芽與糯米飯混合發酵
D.濾出糖汁
4.實驗準備室里,實驗儀器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下列表述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試管:“同學們不愛惜我,我被摔碎了”
B.酒精燈:“帽子哪里去了?我的酒精越來越少了”
C.鐵架臺:“好難受啊!我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了”
D.小燈泡:“通上電,我就能發光”
5.很多成語中都蘊含著物質的變化,下列成語中體現化學變化的有(  )
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死灰復燃 D.鐵杵成針
6.下列物質的變化或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①食鹽是白色晶體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③酒精揮發
④酒精易揮發
⑤蠟燭燃燒
⑥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
7.下列變化及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以上均填序號)。
①酒精燃燒
②氧氣經加壓降溫變成液氧
③水是無色液體
④鐵能生銹
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⑥電燈絲通電發光、發熱
⑦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
⑧鐵生銹
⑨鎂的熔點為648.8℃
⑩酒精受熱變成酒精蒸氣
8.玻璃在現代社會中運用廣泛,在實驗室中好多儀器都用到了玻璃,如放大鏡、顯微鏡、燒杯、溫度計、試管、膠頭滴管,試劑瓶等。
(1)在使用玻璃儀器時,一定要小心謹慎,以免玻璃儀器破裂,如給試管加熱時要預熱;給燒杯加熱時要墊石棉網,否則燒杯試管會破裂。燒杯試管破裂屬于    變化。
(2)利用玻璃制作的試劑瓶,可以盛放絕大多數的物質,這反映了玻璃具有“穩定性”,此“穩定性”是指玻璃的    (填“化學性質”或“物理性質”)。
9.如表是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加碘鹽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回答。
配料表 精制海鹽、碘酸鉀(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儲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調時待食品熟后加入碘鹽
(1)加碘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為白色、   態,這是加碘鹽的物理性質。
(2)由儲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測加碘鹽在受熱時    (填“易”或“不易”)分解,這它的    性質。
(3)食鹽溶于水屬于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10.小淼同學平時善于觀察和思考,下面是她在家里觀察到的一些現象:①廚房中的鐵質菜刀生銹了;②燒水的鋁壺內有水垢產生;③用天然氣作燃料;④把食鹽放進湯里會溶解;⑤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產生氣泡;⑥冬天在窗戶的玻璃上出現“冰花”。
請你和她尋找以上化學變化發生的證據:有顏色改變的是    ,發光、發熱的是    ,有氣體生成的是    ,有沉淀產生的是    。(均填序號)
11.有一鐵塊,它的質量為0.25kg,它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質量將    (選填“變小”、“不變”、“變大”)。關于鐵的信息如下:
①在常溫下是固體;
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
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④會導電。
以上信息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    。(填序號)
1.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科學1.1物質的變化
教學內容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掌握
教學目標 讓學生熟練掌握上述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化學變化掌握
教學難點 沒什么難點
課程難度 簡單
一.知識歸納
物質變化及其性質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基本特征 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 變化時生成了新物質的變化
變化現象 形狀、大小或狀態的改變 可能伴隨放熱、發光、放出氣體、生成沉淀、顏色改變等現象
常見事例 礦石粉碎、乒乓球變癟、膽礬研碎、雕刻成器等 紙張燃燒、瓦斯爆炸、鋼鐵生銹、食物腐敗、酒的釀造等
判斷依據 有無新的物質生成
聯系 化學變化中會伴隨著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時,蠟燭受熱先熔化,然后再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前者為物理變化,后者為化學變化。注:發生化學變化時一定同時發生物理變化,而發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同時發生化學變化。
化學變化的實質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基本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特點 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敘述物質的化學性質時往往會有下列字眼:能、會、可以、易、難等
常見性質 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 助燃性、酸堿性、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活潑性、腐蝕性、脫水性、毒性等
舉例 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氯化鈉固體易溶于水等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等
探究物質變化的方法
(1)探究物質變化的基本方法:觀察和實驗。
(2)物質變化的證據:生成沉淀、顏色改變、氣體產生、溫度變化、性質變化、發光放熱、PH
變化、狀態變化。
二.課堂練習(較為簡單,不做分類)
1.溫州碗窯村是清代浙南地區燒制民用青花瓷的主要基地。下列制瓷的工序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挖取泥土 B.制作模型
C.描繪圖案 D.高溫燒制
【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物理變化,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挖取泥土過程中只是物質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
B.制作模型過程中只是物質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描繪圖案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
D.燒制陶瓷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
故選:D。
2.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實驗中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據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了CO2密度比空氣的大;蠟燭熄滅,說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B、圖中實驗,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C、圖中實驗,傾倒二氧化碳的紙筒下沉,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未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
D、圖中實驗,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涉及二氧化碳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故選:C。
3.金華八婺各地擁有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下列相關非遺產品制作過程中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
A.古婺青瓷 B.浦江剪紙 C.東陽木雕 D.永康錫雕
【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解答】解:A、古婺青瓷,瓷器是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正確;
B、浦江剪紙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C、東陽木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D、永康錫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
故選:A。
4.溫州朔門古港遺址被評為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考古新發現,出土大量文物,含有多種瓷器、木器等,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重要見證,回答下面小題。瓷器出土后需要及時清除,醇洗、除膜、脫鹽等環節除去表面雜質,最終覆膜保護,下列過程屬于化學變化是(  )
A.清除:用毛刷對表面干刷去除雜物
B.醇洗:用酒精使泥土松散,易脫離
C.除膜:用10%稀鹽酸除沉積膜碳酸鈣
D.脫鹽:表面的氯化鈉等物質用蒸餾水浸泡除去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確定。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解答】解:A、用毛刷對表面干刷去除雜物,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
B、用酒精使泥土松散,易脫離,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
C、用10%稀鹽酸除沉積膜碳酸鈣,有新物質二氧化碳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C正確;
D、表面的氯化鈉等物質用蒸餾水浸泡除去,是氯化鈉溶解的過程,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
故選:C。
5.二氧化氯是一種新型滅菌消毒劑。在通常情況下,二氧化氯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黃綠色氣體。在常溫下,易溶于水。二氧化氯受熱或者見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其水溶液卻十分安全,含有2%的二氧化氯水溶液無色、無臭、無腐蝕性,常溫下穩定,不易分解;該溶液是特性優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劑,我國從2000年起就逐漸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氣對飲用水進行消毒。
(1)二氧化氯的化學性質有    (任答出一點)。
(2)根據題中信息,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緊急處理方法是    。
【分析】(1)根據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分析;
(2)根據題中信息可知二氧化氯易溶于水,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緊急處理方法是噴灑水。
【解答】解:(1)二氧化氯受熱或者見光易分解易爆炸,具有強氧化性和很強的腐蝕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2)由于二氧化氯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十分安全,所以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緊急處理方法是噴灑大量的水。
故答案為:(1)具有強氧化性;
(2)噴灑水。
6.小濱同學在家里觀察到的一些現象:①廚房中的鐵質菜刀生銹了;②燒水的鋁壺內有水垢產生;③用天然氣作燃料做飯菜;④把食鹽放進湯里會溶解;⑤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產生氣泡;⑥冬天在窗戶的玻璃上出現“冰花”。其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有    ,化學變化的本質是    。
【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根據化學變化的本質來分析。
【解答】解:①廚房中的鐵質菜刀生銹了,此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②燒水的鋁壺內有水垢產生,此過程中是水中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轉化為碳酸鈣、氫氧化鎂沉淀,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③用天然氣作燃料做飯菜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④把食鹽放進湯里會溶解,此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屬于物理變化;⑤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產生氣泡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⑥冬天在窗戶的玻璃上出現“冰花”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屬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本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故答案為:①②③⑤;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7.下列描述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填序號,下同);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
①汽油是易燃物品;②蠟燭燃燒;③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④冰塊融化;⑤鐵能生銹;⑥酒精易揮發。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味道、溶解性等;性質是特性,變化是過程,描述性質一般用“能、易、難、會、可以”等。
【解答】解:④冰塊融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②蠟燭燃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③氧氣是無色無味氣體;⑥酒精易揮發都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都屬于物理性質;
故填:④;②;③⑥。
8.9月23日晚,第十九屆亞洲運動會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開幕,本屆亞運會開幕式展現了中國對綠色低碳環保理念的重視,引起了海內外廣泛關注,“綠色亞運”閃耀全球。
(1)杭州亞運會主火炬以零碳甲醇作為燃料。甲醇能作為燃料是因為甲醇能燃燒,該性質是甲醇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
(2)零碳甲醇是利用工業尾氣的二氧化碳和焦爐氣中的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合成的。這個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分析】(1)物理性質是指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而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變化中有新物質生成,因此,判斷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的關鍵就是看表現物質的性質時是否有新物質產生;
(2)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解答】解:(1)甲醇能燃燒是利用甲醇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表現出來,故屬于甲醇的化學性質;
(2)零碳甲醇是利用工業尾氣的二氧化碳和焦爐氣中的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合成,該過程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故答案為:
(1)化學;
(2)化學。
9.新型發光陶瓷是將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傳統陶瓷釉料中,經高溫改變礦物結構而形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陰暗環境中自行發光。如圖是其部分生產流程,分析并回答問題:
(1)上述設備中,一定有化學變化發生的是    (填設備名稱)。
(2)若坯料中鐵粉未被除去,經化學反應燒制的陶瓷會出現黑點,其可能原因是    。
(3)練泥機中,胚料在研磨后能使反應更充分。在科學中有很多“通過增大表面積以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例子,請你再舉一個類似的例子    。
【分析】(1)生成新物質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2)鐵和氧氣反應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3)反應物接觸面積越大,反應速率越快。
【解答】解:(1)上述設備中,一定有化學變化發生的是燒成爐。
故答案為:燒成爐。
(2)若坯料中鐵粉未被除去,經化學反應燒制的陶瓷會出現黑點,其可能原因是鐵和氧氣反應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故答案為:鐵和氧氣反應生成黑色固體四氧化三鐵。
(3)練泥機中,胚料在研磨后能使反應更充分。在科學中有很多“通過增大表面積以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例子,例如燃料煤做成蜂窩煤。
故答案為:燃料煤做成蜂窩煤。
10.稀有氣體的發現,科學家們經歷了漫長的探究過程。
材料一:1785年英國化學家卡文迪許用電火花使空氣中氮氣跟氧氣化合,使氮氣變成氮的氧化物,然后用堿溶液吸收而除去,剩余的氧氣用紅熱的銅除去。最終總是殘留有1%左右的氣體。
材料二:1882年,英國化學家瑞利測得從空氣除去氧氣、水蒸氣和二氧化碳后得到的氮氣密度為1.2572克/升,而從氨氣分解得到的氮氣測得密度為1.2508克/升,兩者相差0.0064克/升。重復實驗,發現兩者的密度總是維持相同差值。同時采用卡文迪許的實驗方法,得到了一種未知氣體。
材料三:受瑞利實驗啟發,拉姆塞做了如下實驗:把已經除掉氧氣、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的空氣通過灼熱的鎂以吸收其中的氮氣,最終得到了與瑞利相同的氣體。通過合作研究,他們終于在1894年發現了空氣中一種新的氣體元素,命名為“氬”。
材料四:拉姆塞分別在1895年和1898年發現了氮氣、氫氣、氖氣和氫氣。1898年氧氣亦由弗里德里希發現,至此稀有氣體全部被人熟知。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僅通過卡文迪許得實驗操作,最終殘留1%左右氣體的物理性質有    ,化學性質有    。
(2)瑞利采用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是否來源于實驗誤差,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    。
(3)在瑞利和拉姆賽得到的那種未知的氣體密度    (選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氮氣密度。
【分析】(1)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物理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是化學性質。
(2)瑞利采用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不是來源于實驗誤差,是因為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總是維持相同的差值。
(3)在瑞利和拉姆賽得到的那種未知的氣體密度大于氮氣密度。
【解答】解:(1)僅通過卡文迪許得實驗操作,最終殘留1%左右氣體的物理性質有難溶于水,化學性質有不與氧氣反應(不與堿溶液、氮氣、二氧化碳、水反應)。
(2)瑞利采用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其密度之間的微小差異不是來源于實驗誤差,是因為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總是維持相同的差值。
(3)在瑞利和拉姆賽得到的那種未知的氣體密度大于氮氣密度。
故答案為:(1)難溶于水;不與氧氣反應(不與堿溶液、氮氣、二氧化碳、水反應)。
(2)否;通過重復實驗,兩種方法得到的氮氣密度總是維持相同的差值。
(3)大于。
11.往氣球中滴入少許酒精,將氣球擠癟(圖甲),把氣球充氣口扎緊后放入熱水中,觀察到氣球自動鼓起來(圖乙)。
(1)酒精在常溫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寫出酒精的一種物理性質:   。
(2)氣球自動鼓起來的過程中是因為里面的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3)若扎緊的癟氣球中酒精的質量為a克。當氣球自動鼓起來時,請在圖丙中畫出氣球內酒精的質量和體積之間的關系圖。
【分析】(l)根據酒精是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分析。
(2)根據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是汽化現象分析。
( 3)根據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不隨溫度、狀態、形狀和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分析。
【解答】解:(1)不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酒精在常溫下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易揮發等,屬于酒精的物理性質。
(2)圖中的氣球自動鼓起來,是因為酒精液體吸收熱量變成酒精蒸氣,氣體體積變大,同時溫度升高也使酒精蒸氣的壓強增大,所以使氣球鼓起來,該過程酒精發生的物態變化為汽化。
(3)物質的質量不隨體積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氣球內酒精體積增大時,氣球內氣體的質量保持不變,始終是一個固定值為a,如圖所示。

故答案為:(1)酒精易揮發、無色透明、常溫下液態(寫一個即可);
(2)汽化;
(3)。
12.豬油是由豬的脂肪煉制的油,常溫下為白色或淺黃色固體(如圖所示)。具有增進食欲、潤腸通便、補肺止咳、御寒、解毒、補虛、潤燥等功效。
(1)脂肪細胞間隙較大,細胞間質較多,屬于    組織。
(2)鐵鍋炒菜屬于中華文化,人們普遍有一種“鐵鍋炒菜好吃”的印象。鐵鍋炒菜利用了金屬鐵的導熱性,該性質屬于    性質。
(3)炒海帶時將豬油放入鍋中,白色的固體豬油由于受熱會    變成微黃色的液體。多吃海帶可以預防甲狀腺疾病,海帶在生物分類上屬于    植物。
【分析】(1)根據結締組織的特點進行分析;
(2)根據鐵的物質性質進行分析;
(3)豬油受熱熔化,海帶屬于藻類植物,據此分析。
【解答】解:(1)結締組織的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多,有支持、連接、保護、營養等功能,所以脂肪細胞間隙較大,細胞間質較多,屬于結締組織;
(2)鐵鍋炒菜利用了金屬鐵的導熱性,該性質屬于物理性質;
(3)炒海帶時將豬油放入鍋中,白色的固體豬油由于受熱會熔化變成微黃色的液體;多吃海帶可以預防甲狀腺疾病,海帶在生物分類上屬于藻類植物。
故答案為:
(1)結締;
(2)物理;
(3)熔化;藻類。
13.為應對新冠疫情,我們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還可以用75%的酒精溶液對手進行消毒。查閱資料發現:酒精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具有略帶刺激性的特殊香味;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可用作燃料和消毒劑。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有關酒精的描述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有    (寫一點即可)。
(2)用75%的酒精溶液對手進行消毒時,手會有冷的感覺。這是人體皮膚中的    組織在起作用。
(3)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盛放酒精的容器,外面應貼的警告標志是    。
(4)若實驗室用1份體積的水和3份體積的純酒精充分混合配成消毒液。已知ρ水=1×103千克/米3,ρ酒精=0.8×103千克/米3,則該消毒液的密度會略微    (選填“大于”或“小于”)0.85×103千克/米3,其理由是    。
【分析】(1)物理性質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性質,主要包括顏色、氣味、密度、溶解性等;
(2)酒精汽化過程吸收熱量,酒精洗手后手會有冷的感覺,這是酒精刺激人體皮膚中的神經組織所起的作用;
(3)A.表示劇毒品;B.表示易燃品;C.表示易爆品;D.表示腐蝕品;根據酒精的性質進行分析;
(4)根據m液=V液ρ可以計算出混合液的密度;分子間有空隙,導致總體積略微偏小,所以所得混合液的密度略大于上述計算出的密度。
【解答】解:(1)物理性質是指物質本身具有的性質,因此有關酒精的描述中屬于物理性質的有: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或具有略帶刺激性的特殊香味或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2)用75%的酒精溶液對手進行消毒時,酒精吸收手的熱量由液態變為氣態過程,發生了汽化現象,手會有冷的感覺,這種感覺是人體皮膚中的神經組織在起作用;
(3)A.表示劇毒品;B.表示易燃品;C.表示易爆品;D.表示腐蝕品;因為酒精屬于易燃的的液體,盛放酒精的容器,外面應貼的警告標志是B;
(4)已知ρ水=1×103kg/m3,ρ酒精=0.8×103kg/m3,根據m液=ρV液可知,混合后溶液質量為:
m=ρ水V+3ρ酒精=V×1×103kg/m3+V×3×0.8×103kg/m3=V×3.4×103kg/m3;
假設混合液的總體積為4V,混合后溶液的密度為:
ρ===0.85×103kg/m3;
由于酒精分子間有間隙,因此實驗室用1份體積的水和3份體積的純酒精充分混合配成消毒液的體積略小于4份體積,但是混合液的總質量等于水和酒精的質量之和,根據m液=V液ρ可知,混合后溶液的密度略大于0.85×103kg/m3。
故答案是:
(1)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或具有略帶刺激性的特殊香味或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
(2)神經;
(3)B;
(4)大于;分子間有間隙,導致總體積略微偏小。
14.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有望為我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繞、落、回三步走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標志著我們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太空探索時代。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傳回地面的國旗展示影像,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閃耀月球!
(1)在月球上豎起的這面國旗非常不容易,普通材質的五星紅旗在月球上會立即褪色(顏色物質發生分解而失去顏色),甚至旗面分解。這面國旗凝聚了科學家的心血,在﹣150℃﹣150℃的環境下不褪色,不串色,這體現了構成這面新型紅旗物質的    比較穩定。(填“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
(2)“長征五號”依靠的動力燃料,能實現無毒無污染發射,其攜帶的液氫溫度非常低,達到﹣253℃,被形象地稱為“冰箭”,會使周圍空氣極速降溫,堵塞管道。表一為空氣中某些氣體的凝固點:
氣體 凝固點(℃) 氣體 凝固點(℃) 性質
氧氣 ﹣218 一氧化碳 ﹣199 易燃易爆
氮氣 ﹣210 氫氣 ﹣259 易燃易爆
二氧化碳 ﹣78.5 氦氣 ﹣272 化學性質穩定
水蒸氣 0 氖氣 ﹣249 化學性質穩定
表一 表二
根據表一中數據可知,在“冰箭”周圍空氣中發生凝華的氣體有:   。
(3)為避免影響火箭發射,火箭加注燃料時,需用氣體吹除火箭周圍的空氣,通過表二中其他常見氣體的有關性質,我們可以選用何種氣體,說說你的理由。
【分析】(1)根據紅旗在﹣150℃﹣150℃的環境下不褪色,不串色進行分析;
(2)當溫度低于凝固點時,氣體就會發生凝華現象,液氫的溫度達到﹣253℃,根據表一中各種氣體的信息進行分析;
(3)根據表二中四種氣體的凝固點和化學性質特點進行分析。
【解答】解:(1)紅旗在﹣150℃﹣150℃的環境下不褪色,不串色,這體現了構成這面新型紅旗物質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
(2)當溫度低于凝固點時,氣體就會發生凝華現象,液氫的溫度達到﹣253℃,由表一可知,所有氣體的凝固點都高于﹣253℃,故表一中的氣體均會發生凝華,即有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
(3)表二中四種氣體,氦氣的凝固點最低,化學性質穩定,因此火箭加注燃料時,需用氦氣吹除火箭周圍的空氣。
故答案為:
(1)化學性質;
(2)氧氣、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
(3)氦氣;凝固點最低,化學性質穩定。
三.課后作業
1.豆漿是許多人早餐的標配,豆漿的制作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冷水泡豆 B.磨豆制漿 C.過濾豆渣 D.燃柴煮漿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據此抓住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別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有無新物質生成;
A、冷水泡豆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磨豆制漿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過濾豆渣的過程中,只是將不溶性固體顆粒分離出去,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D、燃柴煮漿的過程中伴隨著燃燒,燃燒會生成新物質如二氧化碳等,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故選:D。
2.東陽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特產豐富。下列特產制作過程的描述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 編竹席 B.切糖洋
C.雕刻木雕 D.制作皮蛋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為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編竹席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
B、切糖洋,只是將其切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
C、雕刻木雕,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
D、制作皮蛋包含著氧化鈣與水反應等多個化學反應,屬于化學變化,故D正確。
故選:D。
3.小科在家里自制麥芽糖,下列操作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在水中清洗小麥
B.將麥芽攪碎
C.麥芽與糯米飯混合發酵
D.濾出糖汁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為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在水中清洗小麥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物理變化,故A不合題意;
B、將麥芽攪碎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物理變化,故B不合題意;
C、麥芽與糯米飯混合發酵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化學變化,故C符合題意;
D、濾出糖汁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發生的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4.實驗準備室里,實驗儀器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下列表述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
A.試管:“同學們不愛惜我,我被摔碎了”
B.酒精燈:“帽子哪里去了?我的酒精越來越少了”
C.鐵架臺:“好難受啊!我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了”
D.小燈泡:“通上電,我就能發光”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為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解:A、試管:“同學們不愛惜我,我被摔壞了”,試管破碎,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
B、酒精燈:“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來越少了”,酒精揮發,只是狀態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B錯誤;
C、鐵架臺:“好難受啊!我在潮濕的空氣中生銹了”,鐵生銹,鐵銹是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C正確;
D、小燈泡:“通上電,我就能發光”,電燈通電發光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誤;
故選:C。
11.很多成語中都蘊含著物質的變化,下列成語中體現化學變化的有(  )
A.花香四溢 B.滴水成冰 C.死灰復燃 D.鐵杵成針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確定,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要依據在變化過程中有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生成其他物質的是化學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是物理變化。
【解答】解:A、花香四溢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B、滴水成冰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C、死灰復燃的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符合題意;
D、鐵杵成針只是物質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下列物質的變化或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
①食鹽是白色晶體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
③酒精揮發
④酒精易揮發
⑤蠟燭燃燒
⑥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
【分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化學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物理變化.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變化是指正在發生的過程,性質是物質表現出來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解答】解:①食鹽是白色晶體,屬于物質的顏色和狀態,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②氨氣有刺激性氣味,屬于物質的顏色和氣味,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③酒精揮發是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的改變,屬于物理變化;
④酒精易揮發,屬于物理性質;
⑤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
⑥鐵生銹,屬于化學變化,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生銹屬于化學性質。
故答案為:③;⑥。
6.下列變化及性質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以上均填序號)。
①酒精燃燒
②氧氣經加壓降溫變成液氧
③水是無色液體
④鐵能生銹
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⑥電燈絲通電發光、發熱
⑦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
⑧鐵生銹
⑨鎂的熔點為648.8℃
⑩酒精受熱變成酒精蒸氣
【分析】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質的化學性質是指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定性;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味道、溶解性等;性質和變化,性質是特性,變化是過程,描述性質一般用“能、易、難、會、可以”等。
【解答】解:①酒精燃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②氧氣經加壓降溫變成液氧,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③水是無色液體,描述的是顏色、狀態,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④鐵能生銹,需要通過鐵生銹這一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
⑤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⑥電燈絲通電發光、發熱,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⑦鐵絲能在氧氣中燃燒,需要通過鐵燃燒這一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
⑧鐵生銹的過程中有新物質鐵銹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⑨鎂的熔點為648.8℃,描述的是熔點,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⑩酒精受熱變成酒精蒸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②⑥⑩;①⑧;③⑤⑨;④⑦。
7.玻璃在現代社會中運用廣泛,在實驗室中好多儀器都用到了玻璃,如放大鏡、顯微鏡、燒杯、溫度計、試管、膠頭滴管,試劑瓶等。
(1)在使用玻璃儀器時,一定要小心謹慎,以免玻璃儀器破裂,如給試管加熱時要預熱;給燒杯加熱時要墊石棉網,否則燒杯試管會破裂。燒杯試管破裂屬于    變化。
(2)利用玻璃制作的試劑瓶,可以盛放絕大多數的物質,這反映了玻璃具有“穩定性”,此“穩定性”是指玻璃的    (填“化學性質”或“物理性質”)。
【分析】(1)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有無新物質生成;
(2)物理性質是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熔點、沸點、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解:(1)燒杯試管破裂時,只是形狀發生改變,而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
(2)“穩定性”是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屬于化學性質。
故答案為:(1)物理;
(2)化學性質。
8.如表是市場上銷售的一種加碘鹽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回答。
配料表 精制海鹽、碘酸鉀(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儲藏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調時待食品熟后加入碘鹽
(1)加碘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分別為白色、   態,這是加碘鹽的物理性質。
(2)由儲存指南和食用方法可推測加碘鹽在受熱時    (填“易”或“不易”)分解,這它的    性質。
(3)食鹽溶于水屬于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分析】(1)根據生活中常識進行解答;
(2)根據題中信息 貯藏方法;避光,避熱,食用方法,勿長時間燉炒,進行解答;
(3)根據物質變化的知識分析。
【解答】解:(1)加碘食鹽通常的顏色和狀態為白色固體,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2)根據題中信息可知貯藏方法是避光,避熱,食用方法是烹調時待食品熟后加入碘鹽,推測碘酸鉀的化學性質為受熱易分解。
(3)食鹽溶于水,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1)固;
(2)易;化學;
(3)物理。
9.小淼同學平時善于觀察和思考,下面是她在家里觀察到的一些現象:①廚房中的鐵質菜刀生銹了;②燒水的鋁壺內有水垢產生;③用天然氣作燃料;④把食鹽放進湯里會溶解;⑤潔廁靈(主要成分是鹽酸)滴在大理石地面上產生氣泡;⑥冬天在窗戶的玻璃上出現“冰花”。
請你和她尋找以上化學變化發生的證據:有顏色改變的是    ,發光、發熱的是    ,有氣體生成的是    ,有沉淀產生的是    。(均填序號)
【分析】化學變化中伴隨的現象有:發光、發熱、顏色的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根據反應原理分析。
【解答】解:有顏色改變的是:①廚房中的菜刀生銹了,鐵是銀白色,鐵銹是紅褐色;②燒水的鋁壺底部有水垢產生,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白色沉淀;③天然氣燃燒發光、發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氣體生成;⑤鹽酸與大理石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有氣體生成;燒水的鋁壺底部有水垢產生,水垢屬于白色沉淀;④和⑥均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答案為:①;③;③⑤;②。
10.有一鐵塊,它的質量為0.25kg,它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質量將    (選填“變小”、“不變”、“變大”)。關于鐵的信息如下:
①在常溫下是固體;
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
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
④會導電。
以上信息屬于鐵的物理性質的是    。(填序號)
【分析】根據物質的狀態的改變,質量不變以及物質的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0.25kg的鐵塊在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后,雖然狀態改變了,但質量不變;
①在常溫下是固體,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②在常溫下呈銀白色,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③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
④會導電,利用鐵的導電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
故答案為:不變;①②④。
1.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奉节县| 惠州市| 双城市| 榆中县| 余干县| 红安县| 旌德县| 望城县| 屏东县| 百色市| 客服| 剑河县| 瑞昌市| 麻江县| 辉南县| 孟州市| 富川| 宝应县| 徐汇区| 团风县| 比如县| 天祝| 定结县| 屏东县| 城固县| 应用必备| 合水县| 洛川县| 金堂县| 潜山县| 建平县| 家居| 彰武县| 漾濞| 桐乡市| 利津县| 东山县| 平阳县| 承德市| 津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