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效課堂】第12課《論語》十二章 同步探究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效課堂】第12課《論語》十二章 同步探究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2課《論語》十二章預習導學案
1.了解《論語》和孔子;積累文言詞匯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重點)
2.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聯系實際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學習為人處世之道。(難點)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陬(zuo)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與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稱“孔孟”,被后世尊為“圣人”??鬃铀枷氲暮诵氖恰叭省?。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并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宣傳“仁”的學說,認為“仁”即“愛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識淵博,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者,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萬世師表”,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
2.關于《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全書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罢摗痹谶@里是“依次編輯”的意思。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孟子》《大學》《中庸》并稱“四書”。
《論語》以語錄體為主,只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說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境和說話的對象;也有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做的回答;還有敘事體,其中有一點情節,但也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語錄體: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采,不講求篇章結構,也不講求段落、內容間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
二、技巧點撥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1.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2.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
“補”,就是增補。①變單音詞為雙音詞;②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③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三、寫作特點
語言精練,生動傳神。
課文選取的這幾章語錄雖然都是寥寥數語,但多次運用反問、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使
情達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現力,甚至使說話人的神態、動作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眼前。
句式的變化也很生動,有的是排比句、反問句,對弟子進行耐心的啟發;有的是對偶句,從正反兩個方面道出學和思的辯證關系;有的是用感嘆句來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課文選取的這幾章語錄闡述了謙虛好學的學習態度,貧賤不移、求學為樂的樂學精神,溫故知新、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誠實守信、厚道仁義、堅守節操的個人修養,至今仍是人們學習和做人的基本準則。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簡練曉暢、語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點。
四、課文主旨解讀
本文通過師徒對話或借題發揮,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度,貧賤不移、求學為樂的精神,溫故知新、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誠實守信、厚道仁義、堅守節操的思想品德。
五、文章結構與內容分析
1.文章結構
治學篇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習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習態度)
修身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人處事)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道德修養)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自我修養)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個人修養)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ǖ赖滦摒B)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道德修養)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道德修養)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道德修養)
2.結構圖解
3.朗讀節奏
《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保ā稙檎罚?br/>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br/>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br/>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br/>4.文本解讀
原文與翻譯 注釋
《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孔子說:“學習并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 自 遠方來,不亦 樂乎?人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里感到高興嗎?人家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評析:這一則主要談學習方法和怎樣做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謀慮是否不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 不 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 習 乎?”(《學而》)是自己還不精通熟練呢?” 評析:這一則主要講治學的人要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 知 天 于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 命,六十 而 耳順, 七十而從 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可以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不逾 矩?!保ā稙檎罚┬乃瑓s不逾越法度規矩?!? 評析:這一則孔子自述了她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 子曰:“溫故 而知新,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 可以為師矣?!保ā稙檎罚┑娜丝梢宰隼蠋熈恕? 評析:這一則主要談知識的鞏固與創新。學習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循漸進的過程,對知識掌握得扎實并有創造性的見解的人是可以做老師的。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 則殆。(《為政》)書,就無所得?!? 評析:這一則主要談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強調兩者相結合的必要性。 子曰∶“賢哉, 回也!一簞食, 一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飲,在 陋 巷, 人 不 堪其憂, 回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評析:這一則孔子稱贊顏回“不改其樂”買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評析:這一則祝好講學習的三個層次,只有以學為樂,才是讀書,做學問的最好境界。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亦在其中矣。 不義 而富且貴,于我 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于我來 如 浮云。”(《述而》)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評析:這一則主要闡述孔子安貧樂道的思想,還提出了不符合“道”的富貴榮華,是堅決不接受的。 子曰:“三人 行 必有我師焉。擇 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其 善者而從之, 其 不善者 而 改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之。”(《述而》)正自己的缺點?!? 評析:這一則主要談要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做一個通情達理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 者 如斯夫,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 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粯?,日夜不停。” 評析:這一則主要講時間的寶貴,勸誡人珍惜時光。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 不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 可奪志也。”(《子罕》)可改變?!? 評析:這一則主要講述孔子對堅守人生志向的感悟,告訴學生:人不應堅守信念,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學 而 篤志,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颍瑧┣械奶釂?,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評析:這一則主要講學習方法。既要廣泛學習,又要聯系實際,多提問題,不能好高騖遠。 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這里指孔子。時習:按時復習。時,按時。不亦說(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嗎?不亦……乎,常用于委婉的反問語。說,通“悅”,愉快。慍(yùn):生氣,惱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學而:和下文的“為政”“雍也”“述而”等一樣,都是《論語》的篇名。這些篇名只是從各篇第一章中摘取出來的,并沒有特別的意義。曾(zēng)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參(shēn)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南人??鬃拥牡茏?。吾(wú):人稱代詞,我。日,每天。 三?。▁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一說,實指,即三個方面。省,自我檢查,反省。為人謀:替人謀劃事情。 忠:竭盡自己的心力。 信:誠信。 傳(chuán):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十有(yòu)十五歲。有,同 “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認為是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從心所欲:順從意愿。 逾(yú)矩:越過法度。逾,越過。矩,法度。溫故而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dà i):疑惑。 回:即顏回(前521~前490),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埃耗苋淌?。之: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一說,指仁德。者:代詞,“……的人”。好 (hào):喜愛,愛好。樂(lè):以……為快樂。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飯,吃。疏食,粗糧。水,文言文中稱冷水為“”水,熱水為“湯”。 肱(gō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里指肱膊。 于:介詞,對,對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樣。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川上:河邊。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晝夜:時光像流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逝,往、離去。斯,代詞,這,指河水。夫,語氣詞,用于句末,表示感嘆。 三軍:指軍隊。 奪:改變。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晉國人,孔子的弟子。 篤(dǔ)志:志向堅定。篤,堅定。 切問而近思:懇切地發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切,懇切。 仁:仁德。
一、預習案。
1.文學常識填空。
《論語》是 經典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體裁)著作。它與《 》《 》《 》合稱為《四書》,共二十篇??鬃?,名丘,字仲尼, 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 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慍(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乎( ) 三省吾身( ) 傳不習乎( )
不逾矩( ) 一簞食( ) 好之者( )
曲肱而枕之( ) 博學而篤志( ) 逝者如斯夫( )
3.下列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論語(lún) 不亦說乎(yuè) 不慍(yùn) 逝者(shì)
B.罔(wáng) 篤志(d ) 殆(dài) 焉(yān)
C.簞(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gōng) 惑(huò)
D.三省(x ng) 傳不習乎(zhuàn) 逾(yú) 矩(j )
4.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 說:同“ ” , 。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同“ ” , 。
5.古今異義詞。
①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 ,今: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以為師矣 可以:古: , 今: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飯疏食,飲水 疏:古: , 今: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飯疏食,飲水 水:古: , 今: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匹夫不可奪志也 匹夫:古: ,今: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吾日三省吾身 三:古: , 今: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不亦說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逾矩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學而不思則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不堪其憂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博學而篤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翻譯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按要求默寫填空。
(1)文中闡述了孔子關于學習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時溫習的句子是:“ , ?”
(2)與人交往,我們應該有君子風范。即使不被別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論語〉十二章》中所言: , ?
(3)懂得某種學問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把研究這種學問作為快樂的人,正如孔子所說的“ , 。”(《論語·雍也》),可見興趣的培養多么重要!
(4)強調復習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5)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待富貴的正確態度的句子是“ ,
”。
(6)《〈論語〉十二章》中闡明只要善于學習,人生處處有老師的句子是: , 。
(7)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 ”。
古文中有許多充滿辯證思維的名句,例如《論語·為政》中就用“ , ”來闡述“學”與“思”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9.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
材料一:中華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專家疾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國家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國家實驗課程”。不少地方的中小學已開設國學教育課,每周1個課時。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00多所孔子學院。有關部門選取《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孫子兵法》等國學文化經典課程,編寫出版了《中華傳統文化視聽讀本》,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1)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從兩則材料中獲得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小學開設國學教育課,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對,你支持什么觀點?請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綜合實踐。
在學完課文《〈論語〉十二章》后,老師為了使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專門組織了一次以“交流學習體會”為主題的座談會。請你參與進來。
(1)作為主持人,你應該有一段精彩的開場白。現在就請你展示出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翔同學想在座談會上用對聯的形式活躍氣氛,他給大家出了個對聯,請你對出他的下聯。
上聯:時習悅,內省樂,擇善喜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張長林同學非常聰明,但就是平時學習不認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談會上,請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學過的《論語》中的語錄勸勉他勤奮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案
(一)課內閱讀理解
《<論語>十二章》節選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③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br/>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稙檎?br/>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蹲訌垺?br/>1.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說乎 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慍 慍: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傳不習乎 傳: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有我師焉 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博學而篤志 篤: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人不知∕而不慍 B.傳∕不習乎
C.可以為∕師矣 D.擇其善者∕而從之
4.選文的句子中有些談學習方法,有些談學習態度,有些談品德修養,請各找出一例。
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品德修養:
(二)課外閱讀理解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恐已暮矣( ) 安敢戲其君乎( )
臣聞之( ) 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識之 D.學而時習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文言句子。
①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你認為學習與年齡有沒有關系?是什么關系?
第12課《論語》十二章預習導學案(含答案)
一、預習案。
1.文學常識填空。
《論語》是 經典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體裁)著作。它與《 》《 》《 》合稱為《四書》,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 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
【答案】儒家 語錄體 大學 中庸 孟子 春秋時期 思想 教育
【詳解】考查對文學文化常識的識記和理解。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體裁)著作。它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
2.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慍(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乎( ) 三省吾身( ) 傳不習乎( )
不逾矩( ) 一簞食( ) 好之者( )
曲肱而枕之( ) 博學而篤志( ) 逝者如斯夫( )
【答案】 yùn wǎng dài yuè xǐng chuán yú dān hào gōng dǔ fú
【詳解】此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學生平時的學習中注意字音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題,要熟悉漢語拼音規則,同時可根據形聲字的聲旁來推斷它的讀音。“省”是多音字,shěng,xǐng,“三省”讀“xǐng”,“說”是通假字,通“悅”,要讀通字的拼音“yuè”?!皯C”不要讀成“wēn”?!昂V”不要讀成“mǎ”?!胺颉辈灰x成“fū”?!昂谩笔嵌嘁糇謍ǎo,hào,“好之者”拼音是“hào”。
3.下列加點字的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
A.論語(lún) 不亦說乎(yuè) 不慍(yùn) 逝者(shì)
B.罔(wáng) 篤志(d ) 殆(dài) 焉(yān)
C.簞(dān) 好之者(hǎo) 曲肱(gōng) 惑(huò)
D.三省(x ng) 傳不習乎(zhuàn) 逾(yú) 矩(j )
【答案】A
【解析】B. 罔(wáng)——w ng;C. 好之者(hǎo)——hào;D. 傳不習乎(zhuàn)——chuán。
4.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 說:同“ ” , 。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有:同“ ” , 。
【答案】說:同“悅” ,愉快。 有:同“又” ,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第(1)句中“說”通“悅”,愉快的意思;第(2)句中“有”通“又”,用于整數和零數之間。
5.古今異義詞。
①不亦君子乎 君子:古: ,今:
②可以為師矣 可以:古: ,今:
③飯疏食,飲水 疏:古: ,今:
④飯疏食,飲水 水:古: ,今:
⑤匹夫不可奪志也 匹夫:古: ,今:
⑥吾日三省吾身 三:古: ,今:
【答案】君子:古:指有才德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古:可以、憑借 今:可能、許可
疏: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水:古:冷水 今:無色無味的液體
匹夫:古:平民百姓 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
三:古:泛指多次 今:數詞,三
【解析】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有著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有些詞義一直沿用下來,有些詞義已經發生了變化,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變化情況: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移、感彩發生變化等。其中“可以”古義是“可以憑借”,今義是“可能或能夠”。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不亦說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不逾矩 (4)學而不思則罔
(5)人不堪其憂 (6)博學而篤志
【答案】同“悅”,愉快 自我檢查、反省 越過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能忍受 堅定
【詳解】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①句意為:不也是很愉快嗎?說:同“悅”,愉快。
②句意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鹤晕覚z查、反省。
③句意為:不會超過規矩。逾:越過。
④句意為:只是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⑤句意為: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埃耗苋淌?。
⑥句意為: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篤:堅定。
7.翻譯下面句子。
(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案】(1)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2)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疑惑。 (3)對于學習,知道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4)軍隊可以改變主帥,但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變志氣。 (5)廣泛地學習而且能堅定志向,懇切地發問求教,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殆”疑惑;“博學”,廣泛地學習;“切問”,懇切地發問求教。
8.按要求默寫填空。
(1)文中闡述了孔子關于學習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時溫習的句子是:“ , ?”
(2)與人交往,我們應該有君子風范。即使不被別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論語〉十二章》中所言: , ?
(3)懂得某種學問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把研究這種學問作為快樂的人,正如孔子所說的“ , ?!保ā墩撜Z·雍也》),可見興趣的培養多么重要!
(4)強調復習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5)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待富貴的正確態度的句子是“ ,
”。
(6)《〈論語〉十二章》中闡明只要善于學習,人生處處有老師的句子是: , 。
(7)孔子感嘆時光易逝,以勉勵自己和學生要珍惜時間求學的句子是“ , ”。
古文中有許多充滿辯證思維的名句,例如《論語·為政》中就用“ , ”來闡述“學”與“思”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
【答案】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詳解】本題考查古詩文默寫。應注意易錯及重難字詞,如“慍”“浮云”“焉”“罔”“殆”;要注意“好之者”不要寫成“好知者”,“溫故而知新”不要寫成“溫故知新”。
9.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題。
材料一:中華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專家疾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國家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國家實驗課程”。不少地方的中小學已開設國學教育課,每周1個課時。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00多所孔子學院。有關部門選取《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孫子兵法》等國學文化經典課程,編寫出版了《中華傳統文化視聽讀本》,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1)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從兩則材料中獲得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小學開設國學教育課,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對,你支持什么觀點?請簡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專家呼吁要讓中華優秀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和國家實驗課程,當前國學經典正在走進中小學,走向世界。
(2)【示例】贊成。開設國學教育課,有助于我們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
【詳解】(1)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地梳理概括。
根據材料一“專家疾呼‘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國家應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國家實驗課程’”可知專家呼吁要讓中華優秀文化走進中小學課堂和國家實驗課程;
根據材料一“不少地方的中小學已開設國學教育課,每周1個課時”,材料二“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400多所孔子學院”“讓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可知當前國學經典正在走進中小學,走向世界。
(2)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少澇梢部煞磳?,理由要充分。注意結合材料。
示例:我贊成開設國學教育課,這有助于我們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養。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增強文化自信。
10.綜合實踐。
在學完課文《〈論語〉十二章》后,老師為了使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專門組織了一次以“交流學習體會”為主題的座談會。請你參與進來。
(1)作為主持人,你應該有一段精彩的開場白?,F在就請你展示出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翔同學想在座談會上用對聯的形式活躍氣氛,他給大家出了個對聯,請你對出他的下聯。
上聯:時習悅,內省樂,擇善喜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張長林同學非常聰明,但就是平時學習不認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談會上,請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學過的《論語》中的語錄勸勉他勤奮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同學們,《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了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閱讀《論語》,可以讓我們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堅強。今天我們舉辦“交流學習體會”的主題座談會,希望大家談談自己對《論語》的認識和閱讀體會,讓更多的人受益。請大家敞開心扉,交流起來吧。
(2)敏學好,擇賢善,交友信 
(3)長林,你有聰明的頭腦,大家都羨慕你出眾的天賦,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你的成績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思而不學/則殆。
【解析】(1)本題考查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主持人的開場白一定要和活動的主題相契合,要說出《論語》這本書對后世的影響并交代清楚本次活動的目的,并引導同學們展開討論。語言表達要得體,規范;表述準確,有條理。注意題目中的 “精彩”二字,開場白的語言要體現這一點。
(2)考查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對聯書寫格式:①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②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③要位置相同,詞性相對。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3)考查表達的語言要簡明、連貫、得體。首先要有稱謂;其次表述規勸的理由,要做到有理有據;第三要注意說話的對象,語言表達要符合說話人的身份,最后語氣要委婉。不可生硬強。做到說話有禮貌,語言簡明、連貫、得體。注意要運用《論語》中的語句。
點睛:口語交際題的解答準則:①言之有“禮”,即文明得體;②言之有“物”,即有內容;③言之有“序”,即說明有合理的順序;④言之有“節”,即簡明。解題的基本技巧:①讀通情境,抓住中心;②領會意圖,設身處地;③注意禮貌,語言得體。此外,還要注意試題字數的限制;既要闡述清自己的觀點,還要貼切到位。
二、探究案
(一)課內閱讀理解
《<論語>十二章》節選
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③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薄稙檎?br/>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⑤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薄妒龆?br/>⑥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薄蹲訌垺?br/>1.解釋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說乎 說: (2)人不知而不慍 慍:
(3)傳不習乎 傳: (4)必有我師焉 焉:
(5)博學而篤志 篤:
2.翻譯下列句子。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人不知∕而不慍 B.傳∕不習乎 C.可以為∕師矣 D.擇其善者∕而從之
4.選文的句子中有些談學習方法,有些談學習態度,有些談品德修養,請各找出一例。
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品德修養:
【答案】1.說,同“悅”,愉快; 生氣,惱怒; 傳授,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堅定。 2.(1)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有困惑。(2)我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發現他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對照著改正自己的缺點。3.C 4.學習方法示例:學而時習之 傳不習乎 溫故而知新 學習態度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師 博學而篤志 品德修養示例: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涉及的詞語都是常見的文言實詞。解答時要聯系上下文,根據語境做出判斷。“說”,通“悅”,愉快; “慍”,生氣,惱怒。
2.本題考查學生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要找出關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運用“留”“刪”“調”“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義為輔。重點字詞:“罔”,迷惑;“殆”,困惑;“善”,優點。
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前,先要通讀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關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比如借助虛詞,借助句式,借助對話詞“曰”、“云”等,根據句子的結構成分等,讀出含義,然后斷句。ABD三項正確。D項修改為:C.可以∕為師矣。
4.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與分類。根據每章的意思,分析其所要表述的主要內容,然后分類即可。①“學而時習之”表現學習要不斷的復習,是學習方法;“人不知而不慍”則是做人的修養;②“吾日三省吾身”表現為人要不斷的自我反省,是做人的修養;“傳不習乎”強調的也是復習,是學習方法;③“溫故而知新”也是強調復習的重要性,屬于學習的方法;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明學與思之間的辯證關系,是學習的方法;⑤“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表現虛心學習的重要性,是學習的態度;⑥“博學而篤志”表現既要多讀書,又要有堅定的志向,是學習的態度。根據要求從上述分析中選擇正確答案填寫即可。
【點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二)課外閱讀理解
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 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
平公曰:“善哉!”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恐已暮矣( ) 安敢戲其君乎( )
臣聞之( ) 善哉(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臣聞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識之 D.學而時習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文言句子。
①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你認為學習與年齡有沒有關系?是什么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晚 戲弄、開玩笑 聽說 (講得)好 2.B 3.①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②點上蠟燭和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個好呢 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個不同時期的學習喻為“日出之陽”、“日中之光”和“炳燭之明”,告誡人信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 5.此題是開放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據句意和對文言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此題注意“聞”古今異義詞,古義是“聽說”。
2.考查對“之”字用法的理解。B項是結構助詞“的”,其余三項都是代詞。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注意“安”“戲”“孰與”等字詞的翻譯。
4.文中把人生中的三個不同時期的學習喻為“日出之陽”、“日中之光”和“秉燭之明”,告誡人生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應該抓緊學習。說明了有志不在年高,活到老,學到老的道理。
5.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是有關系的,在年少時,讀的書多,也能記得牢;而晚年再學習,相對來說會力不從心,記憶力也不如年輕時了,也沒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花在讀書上了。
【點睛】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還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等。
譯文:晉平公對師曠說:“我今年七十歲了,想要學習,恐怕已經晚了?!睅煏缁卮鹫f:“既然晚了,為什么不把燭燈點燃呢?”平公說:“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來戲弄自己的國君的行為呢?”師曠說:“雙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戲弄我的君主呢?我聽說,少年時喜好學習,就如同初升太陽的陽光一樣燦爛;中年時喜好學習,就像正午太陽的陽光一樣強烈;晚年時喜好學習,就像拿著蠟燭照明,點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個更好呢 ”平公說:“說得好??!”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舞钢市| 那曲县| 伊川县| 聂荣县| 阿勒泰市| 济宁市| 县级市| 若尔盖县| 公主岭市| 宁强县| 长垣县| 杭州市| 桃江县| 运城市| 安远县| 敦化市| 浦北县| 米脂县| 嵩明县| 河池市| 平湖市| 夏河县| 深水埗区| 太湖县| 平遥县| 榆树市| 永定县| 阿图什市| 库伦旗| 武平县| 友谊县| 宜良县| 临洮县| 焉耆| 文昌市| 旬邑县| 馆陶县| 湖北省| 长宁区| 宜宾县| 常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