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瑤族舞曲》教學設計教材分析:《瑤族舞曲》是義務教育教科書人音版九年級第三單元“西南情韻”中的欣賞內容。這是一首單樂章管弦樂曲。作品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作曲家以民間舞曲《長鼓歌舞》為素材用管弦樂的手法,豐富、生動的展現了瑤族民眾歡歌熱舞的喜慶場面。樂曲用優美的旋律,表現了能歌善舞的瑤族人民的生活情貌。管弦樂《瑤族舞曲》為單樂章復三段體結構(A→B→A)。開始由輕柔的撥奏模仿瑤族特有的長鼓敲擊聲,在長鼓的敲擊聲中奏出幽靜委婉的第一主題,第二大部分為抒情的中板,音樂描繪抒情而又溫馨的意境,旋律富于歌唱性,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教學目標:1. 聆聽管弦樂曲《瑤族舞曲》,注意不同的演奏樂器及音色,了解每一主題的主奏樂器。引導學生感受、辨認樂曲的曲式結構。2. 通過欣賞《瑤族舞曲》,充分發揮學生在音樂欣賞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積極參與聆聽和音樂實踐活動,著重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3.通過欣賞《瑤族舞曲》,感受中國民族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教育學生不僅要關注、愛護民族音樂,更要繼承和發揚。學情分析:九年級的學生已初步懂得欣賞樂曲的要素,積累了一定節奏的概念。具有一定欣賞音樂的情感體驗,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很高。能踴躍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具有初步的上網瀏覽,查找信息的能力。學習重點: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體驗樂曲的情感、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難點:辨認樂器的音色、分析作品曲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合理利用電教手段,運用聆聽法,體驗法,講授法,情境創設法,參與,實踐,比較等多種教學方法參與教學。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葫蘆絲、打擊樂器、相關音樂和圖片資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今天我們一起來聆聽一首非常經典的民族音樂!先讓我們來欣賞一小段視頻,看完后告訴老師,這表現的是哪個民族? (瑤族)正確,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瑤族,去充分感受一下瑤鄉風情。今天,我們將隨著這首《瑤族舞曲》走進瑤寨,去充分感受瑤鄉風情。二、新課教學:(一)簡介瑤族及《瑤族舞曲》(背景音樂:民樂版《瑤族舞曲》)1.瑤族簡介:(1)瑤族風情簡介。(2)瑤族長鼓簡介。2.《瑤族舞曲》簡介:1951年,我們的作曲家劉鐵山,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訪問并采風,觀看了瑤族長鼓舞的精彩場面,于是產生了創作靈感,寫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合唱曲—— 《瑤族長鼓舞曲》 1956年,由作曲家茅沅改編成管弦樂曲《瑤族舞曲》。(二)完整欣賞:下面,讓我們完整的欣賞一下這首管弦樂曲《瑤族舞曲》資源引用:(彭家鵬指揮的維也納國家民族歌劇院交響樂團在金色維也娜大廳奏響的《瑤族舞曲》視頻)師:請同學們帶著這樣幾個問題來聆聽。1. 樂曲共分為幾個部分? 都使用了哪些樂器?(簡單復習管弦樂隊樂器)2.樂曲出現了幾個主題?有沒有重復的部分?(四個主題,有重復部分,既優美又歡快)師:作曲家將這四個主題進行變化組合,形成了這首好聽的《瑤族舞曲》。 (出示曲式圖)師:從圖示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包括引子和尾聲在內,由三個段落組成的管弦樂作品,其中第三段(A’)是第一段(A)的再現。在A、B兩個段落中分別出現了a、b、c、d四個主題。(三)分段欣賞師:下面我們就來分段賞析作曲家細致入微的創作。1.引子:(播放音頻)(1)演奏力度是怎樣的?(2)使用了什么樂器?表現怎樣的場景?PPT:由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用撥奏的方法,模仿瑤族長鼓敲擊的舞蹈節奏。把人們引入瑤族山寨那和平幽靜的意境之中,使人聯想到節日晚會即將開始。師:這個旋律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這個聲音仿佛在模仿什么 (鼓聲)(我們來打一打這個節奏)活動設計:用引子的典型節奏X XX 為引子主題伴奏。(體會貫穿全曲的節奏型,為后面的創編活動做鋪墊。)2.主題a:(播放音頻)主題a出現了幾次?情緒是怎樣的?每一次的主奏樂器有變化嗎?生:3次,剛才你聽到的這一段主題的情緒是(稍慢、抒情優美) 你聯想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瑤族優美的景色、漂亮的瑤族姑娘…說得真好!師補充:第一遍由小提琴演主奏,仿佛一位身著盛裝的瑤族姑娘在銀色的月光下翩翩起舞,第二遍由木管樂器組主奏,第三遍由弦樂組主奏,主題的重復演奏顯示越來越多的姑娘們紛紛加入舞蹈的行列)活動設計:(1)唱一唱:學生演唱a主題。師:我們試一試引子當中的節奏能不能為a主題來伴奏 (2)拍一拍:用X XX 為主題a伴奏。(一遍a音頻)3.主題 b (播放音頻) (創編伴奏音型)(1)完整聆聽主題b思考:主題b出現了幾次?每次的演奏樂器是什么?與主題a相比,速度、力度、情緒有何不同?聯想到什么人物的舞蹈形象?師:b主題演奏2遍,由第一主題發展變化而來,只是把速度加快了,節奏變得密集了。第一遍由大管主奏,第二遍由木管組、圓號、小號主奏,這一段的音樂突然加快,旋律變得跳躍,粗獷而熱烈,就像一群小伙子猛擊長鼓闖進姑娘們的歌舞人群。在一起舞蹈時熱鬧、活潑、歡快的形象。活動設計:師:我們熟悉的節奏型,也適用這樣歡快的主題嗎?(1)拍一拍:用X XX 為b主題伴奏。(啟發學生創編其他伴奏的節奏型。)師:你們可以變化其他的節奏型為b主題伴奏嗎 (2)全體編創節奏為b主題伴奏。(3)個別同學戴腰鼓(模仿瑤族長鼓)表演b主題。過渡:在這樣高昂的情緒之后,作曲家又會用怎樣的旋律讓我們眼前一亮呢 4.主題cd(播放音頻)(聆聽要求:關注音樂要素:演奏樂器、速度、情緒、拍號)思考:這么美好的畫面是有哪些音樂要素體現出來的?并伴隨著音樂講解著這段音樂所描繪的畫面。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節奏發生變化,成為3/4拍子的舞曲。第一段由小提琴主奏,第二段由兩支加弱音器的小號主奏,第三段的前兩句由圓號主奏。整個旋律富有歌唱性,有時平穩有時出現歡跳節奏。好像一對青年男女邊唱邊舞用各種優美舞姿抒發情感的意境。也可以想象成人們跳累了,在一起親切地交談。活動設計:再次劃3/4拍圖示。對比c主題的劃拍連貫舒展“線”型的圖示表現柔美舒展,d主題的劃拍,以“點”型的圖示表示活潑跳躍。5.了解再現A段部分+尾聲(1)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現,由樂隊全奏第一部分主題,好似人們又紛紛加入舞蹈行列,歡跳、旋轉、歌唱,氣氛非常熱烈奔放。(2)尾聲在快板的基礎上再加快,在強烈的全奏中將音樂情緒推向高潮,并在熱烈歡騰的情緒中結束。三、鞏固練習:小結測試(音樂游戲)1.教師播放自己剪輯的單樂章《瑤族舞曲》,學生聽辨樂曲主題,板前展示《瑤族舞曲》曲式結構,再次鞏固每個主題的變化。(每人一張圖形譜,最后學生展示的曲式結構和板前一樣)2.總結樂曲的曲式結構 ——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結構復三部曲式是三段體曲式的復雜化,其中有一段本身就是由兩段體或三段體構成。四、創編表演師小結:《瑤族舞曲》不是一首純粹為舞蹈伴奏的樂曲,而是借用舞蹈命名,取材于民族、民間舞蹈音樂,反映瑤族人民歡慶節日的舞蹈場面的器樂作品。這首《瑤族舞曲》也曾被改編成不同的音樂表演形式,出現在舞臺和唱片上,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版本。我們也來創編我們自己的表演形式好不好?(ab兩段)1.學生活動:葫蘆絲演繹ab兩段2. 學生活動:打擊樂器伴奏 ab兩段五、課堂總結:師: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通過今天的欣賞,你們都學到了什么 生:我們認識了瑤族這個美麗的民族,記住了這首讓人難忘的《瑤族舞曲》……師:你們覺得民族音樂好聽嗎?師:的確。都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同學們將會遇到更多、甚至更好的民族音樂,老師由衷的希望同學們不僅能夠關注它、愛護它,更要繼承它,發揚它!好嗎?作業:搜集并欣賞由我國民族管弦樂隊演奏的《瑤族舞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