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茉莉花》東北民歌教案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茉莉花》是一首源自中國東北地區的傳統民歌,因其優美的旋律和富有情感的歌詞而受到廣泛喜愛。這首歌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熱愛,旋律流暢且易于記憶,適合小學生學習。在教材中,《茉莉花》的地位不僅在于其音樂性,更在于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傳承。通過對這首歌曲的學習,學生能夠接觸到東北的民俗、風土人情以及音樂的獨特表達形式,為他們打開一扇了解民族文化的窗戶。三、學情分析六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對音樂表現力和情感表達敏感的時期,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演唱技巧。他們的音樂素養在不斷提升,能夠對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進行初步分析與理解。大多數學生對民間音樂和傳統文化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尤其在課堂中通過互動學習與實踐,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通過《茉莉花》的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還能加深對東北民歌及其文化背景的理解,增強其文化認同感。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通過觀看、聆聽和演唱《茉莉花》,讓學生感受到其旋律之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敏感性和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水平。2.藝術表現:通過演唱訓練,讓學生掌握歌曲的音準和節奏,學習如何在演唱中表達情感,提升他們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鼓勵學生在團體活動中表現出色,培養他們的藝術表現能力。3.創意實踐:鼓勵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揮創造力,通過編排舞蹈、加入樂器伴奏或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擴展他們的藝術實踐,培養合作精神和創造性思維。4.文化理解:使學生深入了解東北民歌的歷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幫助他們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增強他們對本民族音樂的自豪感及文化認同感。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學習并掌握《茉莉花》的旋律和歌詞,確保學生能夠準確演唱。在演唱過程中能夠情感真實地表達歌曲所傳達的意思,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內涵。2.教學難點:情感表達的深度和準確性。部分學生在演唱時可能只注重技巧,而忽視了情感的投入,需要通過多種方法幫助他們理解和表達情感。六、教學方法:聽覺導入法:通過播放相關音頻或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歌曲的美。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分組討論和練習,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互動討論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分享他們對歌曲的理解與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示范與模仿法:教師進行示范,學生跟隨模仿,幫助他們準確掌握演唱技巧。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設備(如投影儀、音響設備)《茉莉花》的音頻、視頻資料,以及相關的音樂播放器歌詞卡片,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與東北民俗、文化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背景知識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播放《茉莉花》的音頻(或視頻),鼓勵學生閉上眼睛仔細聆聽,讓他們初步感受到這首歌曲的旋律之美。播放結束后,帶領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提問:“大家聽到的這首歌給你們留下了什么印象?它傳達了怎樣的情感?”這一環節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讓他們在討論中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感知通過課件展示《茉莉花》的歷史背景,講解其來源、發展及其在東北地區的文化特點。教師可以結合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民間傳說來引發學生的興趣,激勵他們對此曲目的進一步探索。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們是不是聽過類似的民歌?它們的主題和風格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民歌的特色和情感表達上。(二)探究學生分組討論《茉莉花》的歌詞,探討歌詞中體現的情感和主題。在討論時,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或文化背景,分享他們對歌詞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對每組的討論進行適時的引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討論當中。課后,可以要求學生查找一些關于東北民間音樂的資料,并準備在課堂上分享,進一步加深他們對民歌的理解。(三)示范教師進行歌曲的示范演唱,同時分析旋律的特點,如節奏、速度和音高等,引導學生注意這些細節??梢灾鸲芜M行教學,每段學習結束后讓學生跟隨教師進行練習,鼓勵他們提出在演唱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提供即興反饋,幫助學生糾正發音、音準和節奏。同時,強調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引導學生體會歌曲中蘊含的思鄉之情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環節三:鞏固延伸學生分組準備樂器伴奏、舞蹈編排或者其他形式的藝術表達,進行《茉莉花》的表演。通過小組合作,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允許他們自由演繹,加深對歌曲的理解。鼓勵每個小組展示自己的表演,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觀看和評價。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反饋,并在每一組表演結束后進行總結,指出表演的優點和改進之處。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在總結中,教師再次強調東北民歌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能夠珍惜和保護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豐富自己的音樂知識和視野??梢匝垖W生分享他們對于這門課的感想和收獲,讓他們談談自己在學習“茉莉花”的過程中,感受到哪些新鮮的音樂體驗。作業:請學生查找一首其他東北民歌(例如《小白船》或《在那遙遠的地方》),并準備在下節課進行分享。可以考慮選擇歌詞、旋律等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鼓勵他們寫出對這首歌的感受和理解,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背景。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音樂的導入和背景介紹,幫助學生建立對《茉莉花》的初步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共鳴。這一環節旨在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氛圍,培養他們對音樂的敏感性。(2)探究音樂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討論和思考,加深他們對歌曲歌詞的理解和對文化背景的認識,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升參與感和互動性,增強學習的趣味性。(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小組演唱表演和元表現形式的擴展,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的藝術表達,豐富他們的音樂體驗,使他們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增強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十一、板書設計《茉莉花》歌曲背景鄉土文化民間傳說旋律特點旋律流暢音調變化情感表達思鄉情緒生活向往民間文化風土人情文化傳承十二、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進行了較為順利,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通過對《茉莉花》的多角度分析,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增強了文化自豪感。在歌曲的學習和表演中,部分學生對情感的表達理解較深,能夠很好地把感情融入演唱之中,但還有些學生對于情感表達仍顯不足。在后續的教學中,可以考慮更多地引入情感演唱的實例,或是進行專門的情感表達練習,以幫助學生在演唱中更加自然地流露感情。此外,學生在分組合作時表現出色,團隊合作意識明顯增強,這是值得繼續鼓勵和推廣的方向。整體來說,本節課達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情感表達和審美能力上都有所提高。—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