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教版七上§2.1生物體的基本單位(3)學案[學習目標]1、能正確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2、能正確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3、能掌握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的問題原因與對策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擦: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1滴________。撕:用刀片把洋蔥鱗片切成小塊,用________撕下一小塊洋蔥鱗片內表皮展:把洋蔥鱗片內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用解剖針展平。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________產生。染:在蓋玻片一側滴加1~2滴 ______染色。吸: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 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知識點2、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并觀察1.擦: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2.滴:在干凈的載玻片上滴1滴________。3.刮:用消毒牙簽在自己 沿同一方向輕刮幾下。4.涂:把刮下來的口腔上皮細胞涂抹在__________中,盡量涂均勻。5.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氣泡產生。6.染:在蓋玻片一側滴加1~2滴 ______染色。7.吸: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 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知識點3.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時的問題原因與對策二、學一學例題1.在“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中,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使用顯微鏡時,應先對光后觀察B.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意看目鏡內的物像C.若視野內光線太暗,可換用倍數較高的物鏡D.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內可觀察到細胞壁、細胞核等結構例題2.(2023七上·義烏月考)下圖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草履蟲圖像,則草履蟲在臨時裝片上的狀態是( )A. B. C. D.例題3.(2024七上·杭州期末)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A.自來水、生理鹽水、碘液 B.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C.生理鹽水、自來水、碘液 D.涼開水、自來水、碘液例題4.(2024七上·仙居期末)下列是某同學“制作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有關實驗操作步驟。①蓋蓋玻片 ②染色 ③展平 ④滴清水(1)上圖中的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列順序是 (填序號)(2)若裝片現中出氣泡,可能是上圖中步驟 (填序號)操作不當導致的。(3)如下圖的顯微鏡中,結構①的名稱是 。當使用“10×”的目鏡和“40×”的物鏡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 倍。(4)小科將圖中的物像a調至物像b,正確的操作步驟和順序是 。A.增大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B.轉動物鏡轉換器C.向左移動載玻片D.向右移動載玻片二、練習鞏固5.(2024·浙江模擬)在觀察植物表皮細胞實驗操作考試時,小科觀察到的視野變化如圖甲所示,該過程不需要調節圖乙中的結構 ( )A.① B.② C.③ D.④6.小金制作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進行觀察。下列有關實驗操作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中的①是反光鏡,當環境光線較弱時,應選用平面鏡對光B.圖乙是給洋蔥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可用碘液或紅墨水C.若要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擇圖丙中的鏡頭組合②和③D.若要把圖丁中觀察到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玻片應向左上方移動7.(2023七上·蕭山期中)小明同學在實驗室“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與相應的處理方法正確的是( )A.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將凹面鏡換成平面鏡B.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重新對裝片進行染色C.視野中有細胞,但結構比較模糊---調節細準焦螺旋D.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將裝片往右上方移8.(2024·東陽模擬)如圖:甲為顯微鏡結構,乙為高倍鏡下口腔上皮細胞物像,丙為E(代表細胞)在操作顯微鏡前后的物像變化,丁為顯微鏡下某細菌的運動軌跡。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 )A.甲:使用時應先使鏡筒上升,眼睛注視Q,再使鏡筒下降,眼睛注視PB.乙:裝片內有氣泡,原因是細胞沒有涂抹均勻C.丙:將裝片向左下方移至視野中央,轉動物鏡轉換器為高倍鏡,調節光圈,調節細準焦螺旋D.丁:細菌實際運動方向為順時針方向9.(2024九下·杭州月考)下圖中甲是顯微鏡結構圖,乙和丙是顯微鏡視野中人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將低倍鏡更換為高倍鏡后,需調節圖甲中 結構②,使視野更清晰B.要將圖乙中的左上角細胞移到視野正中 央,需將裝片向右下方移動C.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 的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結構④D.丙內的細胞比乙內細胞多的結構是細胞壁、葉綠體、液泡10.(2023七上·臺州月考)請回答制作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幾個問題:(1)下圖中幾個實驗步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標號)。(2)如果要把位于視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視野的中央,應將載玻片向 移動;(3)若你的顯微鏡只有四個鏡頭(右上圖),想在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4)正確地蓋蓋玻片是成功制作臨時裝片的關鍵。如圖所示制作臨時裝片時最不容易出現氣泡的是(箭頭代表蓋蓋玻片的方向) 。(5)因口腔上皮細胞的透明度較高,觀察時應將視野調 ,方法是 。11.(2023七上·義烏期中)請分析回答制作和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及洋蔥表皮臨時裝片的相關問題:(1)上圖中,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正確的是操作順序是 ,如果是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則染色時滴加的液體為 。(2)小明正確操作顯微鏡后,看到如圖的圖像,顯微鏡下看到的邊緣黑的圓圈,很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如圖所示,1、2、3、4是這臺顯微鏡的鏡頭,1、2有螺紋,3、4無螺紋;5、6為觀察到清晰物像時物鏡與裝片的距離。欲在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少,其對應組合是____A.1、3、5 B.2、4、6 C.2、4、5 D.2、3、5(4)如果圖中目鏡為5×、物鏡為10×時,顯微鏡視野里可觀察到的細胞如圖所示。那么,在物鏡放大倍數不變的情況下,把目鏡改為15×,視野里可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是 。12.(2024七上·寧波期末)現代生物研究經常用到顯微鏡,認識和掌握顯微鏡的使用對于我們研究生物及醫學極其重要,如圖甲是顯微鏡結構圖,請同學們認識,并回答問題:(1)寫出圖甲標號所代表的結構名稱:③ ,⑤ ,⑦ 。(2)正常情況下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眼睛和鏡筒的相對位置應該是下圖的 。(3)圖乙是顯微鏡的四個鏡頭,欲使視野中的細胞數目最少,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 。(填序號)(4)小科同學在制作和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玻片標本”的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Ⅰ.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Ⅱ.用涼開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簽的一端在口腔內側壁輕輕刮幾下;Ⅲ.將牙簽上附著的碎屑均勻涂往水滴;Ⅳ.蓋上蓋玻片;Ⅴ.用稀碘液染色;Ⅵ.用低倍鏡觀察。請你根據小科的操作過程,回答下列問題。①小科的操作過程中有一處明顯錯誤,請你指出來并更正 。②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材料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動臨時裝片,污物不動;換用潔凈的目鏡后,污物仍然存在。據此判斷污物最有可能在 上。③圖丙是小科在顯微鏡下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裝片過程中的兩個視野,從視野一到視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A.向右上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B.向右上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轉動細準焦螺旋C.向左下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D.向左下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轉動細準焦螺旋13.(2023七上·金華月考)小金同學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如果你是老師,在準備本實驗的材料用具時,不需要準備圖1中的 。(2)小金制作臨時裝片的部分操作如圖2,其操作正確的排序是 (填圖中序號)。(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光線過強,請寫出一種調節顯微鏡的方法: 。(4)小金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圖3甲所示的物像,為了更清晰地觀察a細胞,得到圖3乙所示的物像,則主要操作步驟是 (選擇相應序號填寫)。①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②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③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④轉動轉換器,把高倍物鏡換成低倍物鏡⑤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⑥調節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14.(2024七上·西湖期末)為探究動植物細胞結構的異同,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神經組織永久切片等材料做實驗。請觀察圖,回答問題:(1)若在顯微鏡下看到圖甲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圖乙所示的步驟 的操作不規范引起的。(2)改進操作后,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圖1丙所示的物像,為了更清晰地觀察a細胞,得到圖1丁所示的物像,則主要操作步驟是______________。①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②將玻片向左下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③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④適當增大光圈;⑤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⑥調節粗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C.④→③→①→⑤ D.②→③→⑥(3)圖2表示兩種細胞結構的異同(A代表口腔上皮細胞,C代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兩個圓的重合區域B為相同點,則圖中B包含哪些細胞結構? (填序號)①細胞壁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⑤液泡⑥葉綠體(4)觀察某藻類細胞時,視野中的葉綠體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繞液泡按逆時針方向移動(如圖3),則實際上,該細胞中葉綠體的位置和移動的方向分別為 、 。15.(2024七上·西湖期末)小青在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誤把生理鹽水當做清水滴加了。在觀察裝片時,他發現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膜以內部分與細胞壁逐漸分離;他立刻又向裝片上滴加了清水,一段時間后,他發現細胞又恢復成原來的狀態。請教老師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發生這種“分離”和“復原”的現象。興趣小組為進一步研究,設計并開展了以下實驗,請回答:溶液種類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鈉溶液 25%的硝酸鉀溶液制作臨時裝片 制作洋蔥表皮臨時裝片觀察質壁“分離”現象,記錄質壁“分離”的起止時間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重復幾次60秒 65秒 25秒 57秒觀察復原現象 在載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紙在另一側吸引,重復幾次能 能 不能 能(1)該實驗要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現象與 的關系;(2)通過實驗可知,引起細胞發生“分離”現象時間最短的溶液是 ;(3)上述實驗中,有一組細胞不能復原,其原因是 ;(4)該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有____。A.四種溶液引起洋蔥表皮細胞質壁“分離”的速度相同B.四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表皮細胞發生“分離”現象C.清水都能使已發生“分離”現象的植物細胞復原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分析】使用顯微鏡時,鏡筒升至距載物臺1~2厘米處,低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光圈和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物鏡,防止載玻片被壓碎;當調節鏡筒上升時就要看目鏡了;若視野內光線太暗,應轉動反光鏡,直到看到明亮的視野為止;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解答】A、使用顯微鏡時,應先對光后觀察,故A正確;B、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意看物鏡,故B說法錯誤;C、若視野內光線太暗,應調節反光鏡;故C說法錯誤;D、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內沒有細胞壁,故D錯誤。故選A2.【答案】C【解析】【分析】顯微鏡形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虛像。【解答】由于顯微鏡形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虛像,即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答案】B【解析】【分析】制作臨時裝片的步驟為: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蓋六染七吸.1:擦凈載玻片2:滴一滴生理鹽水于載玻片上3:取樣品4:將樣品浸入載玻片上液體中5:蓋上蓋玻片6:將染液滴于蓋玻片一側7:用濾紙從另一側吸去染液【解答】制作口腔細胞臨時裝片時的漱口水使用的是涼開水;而在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為了維持口腔細胞的狀態要使用生理鹽水;而染色則使用的是碘液;故B符合;故答案為:B。4.【答案】(1)④③①②(2)①(3)目鏡;400(4)CBA【解析】【分析】(1)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取-展-蓋-染-吸①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②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適量,水滴太小容易產生氣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載玻片而污染顯微鏡);③取材、展平:用鑷子撕取一小塊洋蔥鱗片葉內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縱橫劃數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將撕下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鑷子展平;④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⑤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2)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目鏡:放大倍數有“5x”、“10x”、“15x”,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物鏡:“10x”為低倍物鏡,“40x”為高倍物鏡,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反光鏡:凹面鏡適用于弱光,平面鏡適用于強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調節視野亮度。粗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細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緩慢和小幅度升降,觀察時找到物像后換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使物像更加清晰。【解答】(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因此圖中的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列順序是:④滴清水、③展平、①蓋蓋玻片、②染色。(2)若裝片中出現氣泡,可能是圖中步驟①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導致的,蓋蓋玻片的正確操作方法是: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側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避免產生氣泡。(3)顯微鏡的結構圖中,①的名稱是目鏡。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物鏡放大倍數和目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因此該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10倍×40倍=400倍。(4)小科將圖中的物像a調至物像b,正確的操作步驟和順序是:C、將玻片向左移動,把 a 移動到視野中央;B、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使物像放大;A、調節遮光器和反光鏡,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鏡,使視野變亮;如果物像模糊,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答案為:C、B、A5.【答案】C【解析】【分析】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調焦(鏡筒先下后上)-觀察。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細胞數目越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將課本轉過180度看,看到的圖像為像的圖像。【解答】甲是從低倍物鏡換高倍物鏡觀察的操作, 顯微鏡使用時,低倍鏡下的像換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是:(1)移裝片,因為顯微鏡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現在視眼正中央;(2)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觀察;(3)換用大光圈和凹面鏡,使視眼變亮;(4)調節細準焦螺旋,是圖像變清晰;所以③粗準焦螺旋不需要用到,粗準焦螺旋是用來找圖像的;故答案為:C6.【答案】B【解析】【分析】(1)顯微鏡的正確操作步驟應該是:取鏡和安放、對光、放置玻片標本、調焦、觀察、收放和整理。(2)在顯微鏡中成的像是倒像,如果發現物像位于視野的右上方,它實際上位于玻片標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我們可以這樣記憶:物像位于視野的哪個方向,就向哪個方向移動,才能移到視野中央。【解答】A、凹面反光鏡使光線匯聚,因此觀察時,光線較弱,可選用圖甲中①反光鏡的凹面,A錯誤。B、圖乙是給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染色,所用的液體是碘液或紅墨水,染色的主要目的是將細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觀察,B正確。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較多,應選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①②一端無螺紋為目鏡,目鏡倍數越小,鏡頭越長;③④有螺紋為物鏡,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所以要在視野內看到較多的細胞,宜選用的鏡頭組合分別是①和④的組合,C錯誤。D、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顛倒的物像,所以移動玻片標本時,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與物像移動的方向相反。圖丁中物像在視野的右下方,玻片標本要往右下方移動,物像會移到視野中央,D錯誤。故選:B。7.【答案】C【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目鏡:放大倍數有“5x”、“10x”、“15x”,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物鏡:“10x”為低倍物鏡,“40x”為高倍物鏡,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反光鏡:凹面鏡適用于弱光,平面鏡適用于強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調節視野亮度。粗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細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緩慢和小幅度升降,觀察時找到物像后換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使物像更加清晰。【解答】 A、對光時發現視野較暗,應選擇凹面鏡,因為凹面鏡對光線具有匯聚作用,不符合題意;B、視野中有許多黑色圓圈,說明蓋蓋玻片操作不規范,產生大量氣泡,影響觀察,應重新制作裝片,不符合題意;C、視野中有細胞,但結構比較模糊可以通過調節細準焦螺旋進行觀察,符合題意;D、顯微鏡下物體和像的移動方向相反,要觀察的細胞在視野左下方的邊緣,應向左下方移動玻片標本,像才能向右上方移動到達視野中央,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8.【答案】C【解析】【分析】 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制作的步驟是:擦-滴-刮-涂-蓋-染-吸-觀;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切-撕-展-蓋-染-吸-觀;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調焦(鏡筒先下后上)-觀察。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細胞數目越多;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 顯微鏡使用時,低倍鏡下的像換用高倍鏡觀察的步驟是:(1)移裝片,因為顯微鏡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現在視眼正中央;(2)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觀察;(3)換用大光圈和凹面鏡,使視眼變亮;(4)調節細準焦螺旋,是圖像變清晰;顯微鏡的成像特點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將課本轉過180度看,看到的圖像為像的圖像。【解答】A. 甲:使用時應先使鏡筒下降,眼睛注視Q,再使鏡筒上升,眼睛注視P,A錯誤;B. 乙:裝片內有氣泡,原因是蓋片操作不當,B錯誤;C.|丙:將裝片向左下方移至視野中央,轉動物鏡轉換器為高倍鏡,調節光圈,調節細準焦螺旋 ,C正確;D. 顯微鏡成像特點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丁:細菌實際運動方向為逆時針方向,D錯誤;故答案為:C9.【答案】C【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粗準焦螺旋用來找物像,細準焦螺旋用來調清晰。因為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是倒像,所以像與物在方向上是顛倒的關系。【解答】A、切換物鏡后應轉動細準焦螺旋使視野更清晰,②是粗準焦螺旋,A不符合題意;B、將像從左上角移到中央,則需要使像往右下方移動,因為物與像的方向顛倒,所以要將物往反方向(左上角)移動,B不符合題意;C、細胞中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C符合題意;D、丙是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外表無色透明,內部無葉綠體,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C。10.【答案】(1)①②④③(2)右上方(3)甲丁(4)A(5)暗;用反光鏡的平面鏡或者小光圈【解析】【分析】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刮、涂、蓋、染。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是實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因此物像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在視野的中央,要想把物像移到視野的中央,應把裝片朝著物像相同的方向移動。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等于目鏡和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細胞的體積越大,細胞的數目越少,視野越暗;反之,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視野中細胞的體積越小,細胞的數目越多,視野越亮。【解答】(1)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順序是:擦→滴(生理鹽水)→(漱)刮一涂一蓋一染(碘液+吸水紙)。故圖1中,制作臨時裝片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是滴,②是刮,④是蓋,③是染。(2)由于物像在視野的右上方,應把玻片向著右上方移動物像才能到達視野的中央。(3)圖中甲乙是目鏡,丙丁是物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而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因此想在視野中觀察到細胞的數目最多應用放大倍數小的長目鏡甲和短物鏡丁。(4)蓋蓋玻片時應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避免產生氣泡,故選A。(5)由于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透明度較高,需要較暗的視野才能看清細胞的結構,所以需要使用顯微鏡反光鏡的平面鏡和遮光器的小光圈。11.【答案】(1)③④②①;稀碘液(2)蓋蓋玻片時操作不當(3)D(4)5個【解析】【分析】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解答】(1)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③滴、④撕、②展、①蓋、染。因此圖中正確的是操作順序是③④②①。 如果是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則染色時滴加的液體為稀碘液。(2)蓋蓋玻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目的是防止產生氣泡,以免影響觀察。小明正確操作顯微鏡后,顯微鏡下看到的邊 緣黑的圓圈是氣泡。(3)根據題意可知:1、2有螺紋為物鏡,3、4無螺紋為目鏡。物鏡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長;目鏡放大倍數越大,鏡頭越短。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 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少,應選用放大倍數大的目鏡和物鏡,其目鏡和物鏡的組合是長物鏡2和短目鏡3,在觀察的時,高倍物鏡距離玻片近,因此物鏡與玻片間的距 離應該是5。故答案為:D。(4)顯微鏡成像的特點是倒立放大的像。放大倍數=目鏡倍數×物鏡倍數;放大倍數越大,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把目鏡改為15×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原來的(15×10)÷(5×10)=3倍,因此看到的細胞數目是原來的三分之一,中間的細胞重合,因此一共看到了5個細胞。12.【答案】(1)轉換器;載物臺;粗準焦螺旋(2)B(3)bc(4)步驟Ⅰ錯誤,應將清水替換成生理鹽水;物鏡;B【解析】【分析】(1)顯微鏡的結構和作用:目鏡:放大倍數有“5x”、“10x”、“15x”,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物鏡:“10x”為低倍物鏡,“40x”為高倍物鏡,是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是放大倍數的。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反光鏡:凹面鏡適用于弱光,平面鏡適用于強光。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調節視野亮度。粗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細準焦螺旋:移動時可使鏡筒緩慢和小幅度升降,觀察時找到物像后換用細準焦螺旋進行微調,使物像更加清晰。(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要注重把握以下幾個步驟: ①擦片:用潔凈紗布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②滴水: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③取材:用牙簽在口腔內側輕刮幾下(操作前請漱口),并將之涂抹在生理鹽水滴中; ④蓋片: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蓋時,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產生氣泡; ⑤染色:在蓋玻片一側滴1~2滴碘液; ⑥吸水: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碘液。【解答】 (1)圖中:①目鏡、②鏡筒、③轉換器、④物鏡、⑤載物臺、⑥反光鏡、⑦粗準焦螺旋、⑧細準焦螺旋、⑨鏡臂、⑩鏡座。(2)正常情況下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時,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便于畫圖。故答案為:B。(3)無螺絲紋是ab目鏡,有螺絲紋是cd物鏡,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顯微鏡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多,體積越小,視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越少,體積越大,視野越暗。若想使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少,你認為應選用的鏡頭組合是短目鏡b和長物鏡c。(4)①小科的操作過程中有一處明顯錯誤,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更正: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②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種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小科用顯微鏡觀察材料時,發現視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動臨時裝片,污物不動:換用潔凈的目鏡后,污物仍然存在。據此判斷污物最有可能在物鏡上。③視野一在視野的右上方,視野二的圖像在視野的正中央,且圖像變大,從視野一到視野二的操作,向右上移動裝片,將裝片稱到視野正中央,轉動轉換器換用高倍物鏡,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變得更清晰。故答案為:B。13.【答案】(1)消毒牙簽(2)④③①②(3)用平面鏡或小光圈(4)①③⑤【解析】【分析】 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步驟不是完全相同,二者有些差別,注意比較。【解答】(1)消毒牙簽是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工具,所以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時不需要。(2)步驟為:1.用干凈的紗布將載玻片擦拭干凈,在干凈 的載玻片上滴1滴清水。2.把洋蔥鱗片切成小塊,用鑷子撕下一小塊 洋蔥鱗片內表皮,放在載玻片的清水中,用鑷子展 平。3.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蓋玻片一側先接觸 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平,以防止氣泡產生。4.在蓋玻片一側,加1~2 滴紅墨水(或碘液)。在另一側 用吸水紙吸水,使染液浸潤全部標本。5.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 細胞臨時裝片。所以操作正確的排序是④③①② 。(3) 如果光線過強應該用平面鏡或小光圈,減少進入目鏡的光線。(4)a在視野右上方,實際在裝片左下方,所以將玻片向右上方移動,使a移至視野中央,明顯乙圖放大更大倍數,所以轉動轉換器,把低倍物鏡換成高倍物鏡,微調物鏡鏡頭即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所以主要操作步驟是①③⑤ 。14.【答案】(1)C(2)A(3)②③④(4)位于液泡上方;繞液泡按逆時針移動【解析】【分析】蓋玻片時如果不正確,會出現氣泡,會在視野中出現黑色圓圈。顯微鏡視野看到的像與實際物體是顛倒關系【解答】(1)甲視野出現黑色圓圈,是由于出現氣泡,蓋玻片操作即操作C不規范引起的。(2) 丙圖為高倍鏡下圖像,先要將圖像移到視野中央,然后換用高倍鏡,高倍鏡視野暗, 適當增大光圈 ,最后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物像清晰。故答案為:A。(3) 口腔上皮細胞是動物細胞, 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是植物細胞,都含有②細胞膜③細胞質④細胞核。(4) 顯微鏡視野看到的像與實際物體是顛倒關系,但實際移動方向和看到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細胞中葉綠體的位置位于液泡上方,移動方向為繞液泡按逆時針移動。15.【答案】(1)溶液種類(2)25%的氯化鈉溶液(3)細胞已經失去活性(4)B【解析】【分析】 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步驟:擦-滴-切-撕-展-蓋-染-吸-觀;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取鏡-安放-對光-放片-調焦(鏡筒先下后上)-觀察。【解答】(1)該實驗要研究植物細胞的這種“分離”和“復原”現象與溶液種類的關系;(2)通過實驗可知,引起細胞發生“分離”現象時間最短的溶液是25%的氯化鈉溶液;(3)上述實驗中,有一組細胞不能復原,其原因是細胞已經失去活性;(4)該實驗可得出的結論有四種溶液引起洋蔥表皮細胞質壁“分離”的速度不相同;四種溶液都能引起洋蔥表皮細胞發生“分離”現象;第三種實驗中清水不能使已發生“分離”現象的植物細胞復原;故答案為:(1) 溶液種類 (2) 25%的氯化鈉溶液 (3) 細胞已經失去活性 (4) 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