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3節 水的浮力(第3課時)一、預學任務1.將一只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里,雞蛋將沉入杯底。這是由于雞蛋受到的重力 水對它的浮力,雞蛋沉入杯底。但逐漸將食鹽溶解在鹽水中,雞蛋將會懸浮在鹽水中,最終上浮到水面。這是由于(1)隨著鹽的溶解,鹽水的密度逐漸 ,可知根據F浮=ρgV可知,當雞蛋浸在鹽水時,由于V= 即雞蛋排開鹽水的體積不變,當ρ逐漸增大時,F浮 逐漸 。(2)當F浮 G物時,雞蛋懸浮在鹽水中;(3)當F浮 G物時,雞蛋上浮。(4)在雞蛋露出鹽水的過程中,隨著雞蛋排開鹽水的體積減小,F浮也隨著減小,當F浮 G物時,雞蛋靜止,處于 狀態。2.物體的浮沉條件: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浮力,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狀況取決于重力和浮力的大小。(1)根據F浮與G物的大小判斷物體的浮沉:F浮 G,物體下沉;; F浮 G,物體懸浮 F浮 G,物體上浮。在物體未露出液面以前,由于排開液體的體積沒有變化,所以受到的浮力 。當物體逐漸露出液面時,F浮 ,最后,當處于靜止狀態時,物體 ,此時F浮 G物。(2)根據ρ液與ρ物的大小判斷物體的浮沉。對于 在液體里的物體: ①當ρ液>ρ物時,物體 (最終漂浮);②當ρ液<ρ物時,物體 ; ③當ρ液=ρ物時,物體 。【說明】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穩定狀態,上浮的物體最終會浮出液面,處于 狀態;下沉的物體最終則會沉到液底處于 狀態(沉到水底時:F浮+F支持力=G物 );②漂浮和懸浮時,物體都處于平衡狀態,此時F浮 G物懸浮條件:物體位于液面下(即浸沒)、但不沉底。【注意】①“浸沒”是指物體 液體中,被液體全部包圍,V物=V排;②“浸入”是指物體 液體中,部分或全部被液體包圍;③“漂浮”是物體浮在液面上,只有 中,V物>V排;④“懸浮”是指物體 液體中,并且可以停留在液體中的 ,V物=V排;⑤“上浮”和“下沉”是物體在重力和浮力共同作用下,物體 運動的過程,即F浮>G,物體 ;F浮<G,物體 。二、隨堂任務1.如圖為金魚吐出的某個氣泡在溫度恒定的水中上升過程的示意圖。該過程中氣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密度和浮力都不變 B.密度和浮力都變大C.密度變小,浮力不變 D.密度變小,浮力變大2.小浙取一只空牙膏皮,一次將它擠癟,一次將它撐開,兩次都擰緊蓋后,先后放入桌面上同一杯水中,結果如圖甲、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牙膏皮在甲中受到的浮力大;B.牙膏皮在乙中受到的浮力大;C.牙膏皮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D.牙膏皮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無法比較3.甲、乙、丙、丁是四個體積、形狀相同的小球而材質不同的小球,把它們放入水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所示,則它們在水中所受浮力相等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4.如圖所示,潛水員正潛沒在海水中,他攜帶的氣瓶可以對身上的背心進行充氣或放氣,以改變背心的體積大小來實現浮沉。下列對潛水員分析正確的是( )。A.向海底下潛過程中,受到海水的壓強變大;B.海水中水平游動時,受到海水的壓強變小;C.對背心進行放氣后,受到海水的浮力變大;D.對背心進行充氣后,受到海水的浮力變小5.將重為5N的實心金屬球輕輕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若溢出2N的水,小球受到的浮力為( )A.0N B.2N C.3N D.5N6.質量為0.6kg、邊長為20cm的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則該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2N B.4N C.6N D.8N7.小金把家里景觀水池底部的鵝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將一個重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將池底的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慮撈出過程中帶出的水,1)空桶漂浮在水面時所受浮力大小。(2)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水池水面高度與鵝卵石未撈出時相比會______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若此時桶排開水的體積為,求桶內鵝卵石的質量。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人們常用“生沉熟浮”來判斷餃子是否煮熟,煮熟后的餃子會漂起來的原因是( )。A.餃子的重力減小了; B.餃子的重力和浮力都增大了;C.餃子的重力不變,浮力增大; D.餃子的重力和浮力都減小了2.雞蛋在清水中沉在杯底,而在水中加入鹽后,雞蛋浮上來。對此,下列解釋中正確的是( )A.雞蛋在鹽水中浸泡時變輕了 B.鹽能夠產生較大的浮力C.雞蛋受到的浮力比原來大了 D.雞蛋在鹽水中浸泡時體積變大了3.一個物體所受的重力為10N,將其全部浸沒在水中時,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為20N,放手后物體將 (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靜止時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4.為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研究人員研發出了如圖所示的救生手環,并在游泳池進行了性能測試。他戴上該手環下潛到湖面下5m處(未接觸湖底),打開手環開關,手環瞬間彈出一個體積為33dm3的氣囊,隨后氣囊將他帶出水面。已知研究員的質量為63kg,密度是1.05×103kg/m3,不計手環的質量和體積。求:(1)研究員的體積;(2)手環在水下5m深處時,受到水的壓強;(3)氣囊完全打開瞬間,研究員與氣囊受到的總浮力。(g=10N/kg)5.如圖甲所示,將一圓柱體木塊用細線栓在沒有水的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逐漸加水。圖乙是木塊所受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變化的圖象。求:(1)木塊的重力為多少 (2)木塊的密度為多少 6.一個氣球下掛一個鐵塊置于水中某一位置,處于靜止狀態,如圖所示。現用手輕輕向下推一下氣球,那么手離開氣球后,氣球和鐵塊的運動情況是( )A.加速向下運動;B.勻速向下運動;C.減速向下運動;D.仍然處于靜止狀態(二)拓展性作業7.懸浮在海水中的潛艇排開海水的質量為3×106kg(g取10N/kg,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1)潛艇排開海水所受的重力;(2)潛艇所受浮力;(3)潛艇排開海水的體積;(4)潛艇所受重力。8.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 , 它們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F甲=F乙=F丙 B. F甲>F乙=F丙 C. F甲>F乙>F丙 D. F甲9.放有適量水的燒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將一木塊浸沒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塊開始上浮,如圖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體積露出水面。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塊所受浮力不變;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塊所受浮力大于木塊的重力;C.木塊在浸沒和漂浮兩種情況下,水對燒杯底的壓強相等;D.木塊的密度為0.6克/厘米310.將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塊,系好繩子后放入甲圖容器中,并把繩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緩慢勻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響),容器中水與木塊位置變化如乙圖。請你在丙圖中畫出木塊從加水到浸沒后的過程中浮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圖,并說出各段變化的理由。(溫馨提示:t1時木塊恰好離開杯底,t2時繩子剛好拉直,t3時木塊剛好充全浸沒。)www1-cn-jy.com四、整理任務(1.錯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2.存在的疑點及對策......)在本課時內容講解分析之后,根據學習活動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3節 水的浮力(第3課時)參考答案和解析一、預學任務1.將一只雞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燒杯里,雞蛋將沉入杯底。這是由于雞蛋受到的重力 大于 水對它的浮力,雞蛋沉入杯底。但逐漸將食鹽溶解在鹽水中,雞蛋將會懸浮在鹽水中,最終上浮到水面。這是由于(1)隨著鹽的溶解,鹽水的密度逐漸 增大 ,可知根據F浮=ρgV可知,當雞蛋浸在鹽水時,由于 V=V 即雞蛋排開鹽水的體積不變,當ρ逐漸增大時,F浮 逐漸 增大 。(2)當F浮 等于 G物時,雞蛋 懸浮 在鹽水中;(3)當F浮 大于 G物時,雞蛋 上浮 到水面。(4)在雞蛋露出鹽水的過程中,隨著雞蛋排開鹽水的體積減小,F浮也隨著減小,當F浮 等于 G物時,雞蛋靜止,處于 漂浮 狀態。2.物體的浮沉條件:浸沒 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重力和浮力,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狀況取決于重力和浮力的大小。(1)根據F浮與G物的大小判斷物體的浮沉:F浮 < G,物體下沉;; F浮 = G,物體懸浮 F浮 > G,物體上浮。在物體未露出液面以前,由于排開液體的體積沒有變化,所以受到的浮力 不變 。當物體逐漸露出液面時,F浮 減小 ,最后,當處于靜止狀態時,物體 漂浮 ,此時F浮 = G物。(2)根據ρ液與ρ物的大小判斷物體的浮沉。對于 浸沒 在液體里的物體: ①當ρ液>ρ物時,物體 上浮 (最終漂浮);②當ρ液<ρ物時,物體 下沉 ; ③當ρ液=ρ物時,物體 懸浮 。【說明】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穩定狀態,上浮的物體最終會浮出液面,處于 漂浮 狀態;下沉的物體最終則會沉到液底處于 靜止 狀態(沉到水底時:F浮+F支持力=G物 );②漂浮和懸浮時,物體都是受到兩個力而處于平衡狀態,此時 F浮=G物懸浮條件:物體位于液面下(即浸沒)、但不沉底。【注意】①“浸沒”是指物體 全部浸入 液體中,被液體全部包圍,V物=V排;②“浸入”是指物體 部分或全部浸在 液體中,部分或全部被液體包圍;③“漂浮”是物體浮在液面上,只有 部分浸入液體 中,V物>V排;④“懸浮”是指物體 全部浸入 液體中,并且可以停留在液體中的 任何深度 ,V物=V排;⑤“上浮”和“下沉”是物體在重力和浮力共同作用下,物體 向上或向下 運動的過程,即F浮>G,物體 上浮 ;F浮<G,物體 下沉 。二、隨堂任務1.如圖為金魚吐出的某個氣泡在溫度恒定的水中上升過程的示意圖。該過程中氣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變化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密度和浮力都不變 B.密度和浮力都變大C.密度變小,浮力不變 D.密度變小,浮力變大【答案】 D【解析】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不斷變大,而質量不變,根據公式可知,氣泡的密度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水的密度不變,氣泡排開水的體積變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斷變大,故D正確,而A、B、C錯誤。2.小浙取一只空牙膏皮,一次將它擠癟,一次將它撐開,兩次都擰緊蓋后,先后放入桌面上同一杯水中,結果如圖甲、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牙膏皮在甲中受到的浮力大;B.牙膏皮在乙中受到的浮力大;C.牙膏皮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D.牙膏皮在甲、乙中受到的浮力無法比較【答案】B。【解析】牙膏袋的形狀發生變化,但質量不變,所以m甲=m乙,G甲=G乙 ,甲下沉F浮甲<G甲 ,乙漂浮F浮乙=G乙,所以F浮甲<F浮乙;故選B。3.甲、乙、丙、丁是四個體積、形狀相同的小球而材質不同的小球,把它們放入水中靜止后的情況如圖所示,則它們在水中所受浮力相等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答案】C。【解析】已知四個小球的體積相同,由圖知,四個球排開水的體積關系為V甲排<V乙排<V丙排=V丁排由F浮=ρ水V排g可知,四個球受到的浮力關系為F甲<F乙<F丙=F丁即所受浮力相等的是丙和丁。故選C。4.如圖所示,潛水員正潛沒在海水中,他攜帶的氣瓶可以對身上的背心進行充氣或放氣,以改變背心的體積大小來實現浮沉。下列對潛水員分析正確的是( )。A.向海底下潛過程中,受到海水的壓強變大;B.海水中水平游動時,受到海水的壓強變小;C.對背心進行放氣后,受到海水的浮力變大;D.對背心進行充氣后,受到海水的浮力變小【答案】A。【解析】A.向海底下潛過程中,深度增加,根據p=ρgh,受到海水的壓強變大,故A正確;B.海水中水平游動時,深度不變,根據p=ρgh,受到海水的壓強不變,故B錯誤;CD.對背心進行充氣后,排開液體體積變大,根據F浮=ρgV排可知,浮力變大,對背心進行放氣后,排開液體體積變小,浮力變小,故CD錯誤。故選A。5.將重為5N的實心金屬球輕輕放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若溢出2N的水,小球受到的浮力為( )A.0N B.2N C.3N D.5N【答案】 B【解析】因溢水杯盛滿水,且溢出2N的水,即小球排開水的重力為2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2N。6.質量為0.6kg、邊長為20cm的正方體木塊漂浮在水面上,則該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A.2N B.4N C.6N D.8N【答案】 C【解析】木塊漂浮于水面上,即重力等于浮力,故浮力為F浮=G=mg=0.6kg×10N/kg=6N。7.小金把家里景觀水池底部的鵝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將一個重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將池底的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慮撈出過程中帶出的水,1)空桶漂浮在水面時所受浮力大小。(2)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水池水面高度與鵝卵石未撈出時相比會______ 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若此時桶排開水的體積為,求桶內鵝卵石的質量。【答案】10N,上升【解析】1)空桶漂浮在水面上,所以浮力等于重力,即;2)鵝卵石撈出前沉底,浮力小于重力,即,將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鵝卵石與小桶都處于漂浮狀態,此時鵝卵石的浮力等于重力,即,所以,即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鵝卵石的浮力變大,根據知排開水的體積變大,水池水面高度與鵝卵石未撈出時相比會上升;鵝卵石撈出放置在桶內時的浮力為:,桶內鵝卵石的重力為:,鵝卵石的質量為:。答:空桶漂浮在水面時所受浮力大小為10N;上升;桶內鵝卵石的質量為5kg。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人們常用“生沉熟浮”來判斷餃子是否煮熟,煮熟后的餃子會漂起來的原因是( )。A.餃子的重力減小了; B.餃子的重力和浮力都增大了;C.餃子的重力不變,浮力增大; D.餃子的重力和浮力都減小了【答案】C。【解析】餃子在水中煮的時候,質量不變,則重力不變,因為餃子受熱膨脹,體積增大,根據f浮=ρgv排知,浮力增大,當浮力大于重力時便會浮上來。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2.雞蛋在清水中沉在杯底,而在水中加入鹽后,雞蛋浮上來。對此,下列解釋中正確的是( )A.雞蛋在鹽水中浸泡時變輕了 B.鹽能夠產生較大的浮力C.雞蛋受到的浮力比原來大了 D.雞蛋在鹽水中浸泡時體積變大了【答案】C。【解析】雞蛋在清水中,由于浮力小于雞蛋重,雞蛋下沉,水中加入適量的鹽后,雞蛋的體積(排開水的體積)不變,使水的密度增大,∵F浮=ρ水V排g,∴雞蛋受到的浮力增大,當F浮>G時,雞蛋將上浮。故選:C。3.一個物體所受的重力為10N,將其全部浸沒在水中時,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為20N,放手后物體將 (選填“上浮”、“下沉”或“懸浮”),靜止時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為 N。【答案】上浮 10【解析】用手將物體全部壓入水中時,已知物體排開的水重為20N,由阿基米德原理知:此時物體所受的浮力也為20N;放手后,物體受到的浮力20N要大于物體的自重10N,因此物體要上浮;待物體靜止時,漂浮在水面上,此時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物體的重力,即10N。4.為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研究人員研發出了如圖所示的救生手環,并在游泳池進行了性能測試。他戴上該手環下潛到湖面下5m處(未接觸湖底),打開手環開關,手環瞬間彈出一個體積為33dm3的氣囊,隨后氣囊將他帶出水面。已知研究員的質量為63kg,密度是1.05×103kg/m3,不計手環的質量和體積。求:(1)研究員的體積;(2)手環在水下5m深處時,受到水的壓強;(3)氣囊完全打開瞬間,研究員與氣囊受到的總浮力。(g=10N/kg)解:(1)研究員的體積為:V研===0.06m3=60dm3,(2)手環在水下5m深處時受到水的壓強是:p=ρ水gh=1×103kg/m3×10N/kg×5m=5×104Pa,(3)氣囊完全打開瞬間,研究員和氣囊浸沒在水中受到總浮力為: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06m3+33×10﹣3m3)=930N。答:(1)研究員的體積60dm3;(2)手環在水下5m深處時,受到水的壓強5×104Pa;(3)氣囊完全打開瞬間,研究員與氣囊受到的總浮力930N。5.如圖甲所示,將一圓柱體木塊用細線栓在沒有水的容器底部,然后向容器中逐漸加水。圖乙是木塊所受浮力隨容器中水的深度變化的圖象。求:(1)木塊的重力為多少 (2)木塊的密度為多少 解:(1)由圖乙可知,當水的深度h從0增加到6cm的過程中,木塊所受浮力逐漸增加,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木塊排開水的體積逐漸增大,當h從6cm增加到12cm的過程中,浮力保持6N不變,當h從12cm增加到16cm的過程中,浮力逐漸增大,木塊排開水的體積逐漸增大,則說明當h從6cm增加到12cm的過程中,木塊處于漂浮狀態,浮力等于重力,即木塊的重力為6N;(2)浸沒時的浮力為10N,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ρ水gV排有:10N=ρ水gV排;V排=V木 =1×10-4m3,解得ρ木=m木/V木=G木/gV木=6N/1×10-4m3×10N/Kg=0.6×103kg/m3。答:(1)木塊的重力為6N;(2)木塊剛好浸沒時,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為1600Pa;(3)木塊的密度為0.6×103kg/m3。6.一個氣球下掛一個鐵塊置于水中某一位置,處于靜止狀態,如圖所示。現用手輕輕向下推一下氣球,那么手離開氣球后,氣球和鐵塊的運動情況是( )A.加速向下運動;B.勻速向下運動;C.減速向下運動;D.仍然處于靜止狀態【答案】A。【解析】原來金屬塊和小氣球懸浮在水中,浮力等于重力,向下推一下氣球,所處的深度增加,由公式p=ρgh知,氣球受到水的壓強增大,氣球的體積變小,所以氣球排開水的體積減小,由公式F浮=ρ液gV排知,氣球受到的浮力減小,總浮力小于總重力,加速向下運動,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選A。(二)拓展性作業7.懸浮在海水中的潛艇排開海水的質量為3×106kg(g取10N/kg,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1)潛艇排開海水所受的重力;(2)潛艇所受浮力;(3)潛艇排開海水的體積;(4)潛艇所受重力。解:(1)潛艇排開的海水所受重力:G排=m排g=3×106kg×10N/kg=3×107N;(2)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潛艇所受浮力:F浮=G排=3×107N;(3)根據ρ=得,潛水艇排開海水的體積:V排===3×103m3;(4)懸浮時浮力等于重力,所以潛艇所受重力為:G=F浮=3×107N。答:(1)潛艇排開的海水所受重力為3×107N;(2)潛艇所受浮力為3×107N;(3)潛水艇排開海水的體積是3×103m3;(4)潛艇所受重力為3×107N。8.2020年4月23日,“雪龍”號考察船圓滿完成歷時198天的南極考察任務,返回上海碼頭落錨。在鐵鏈拉著鐵錨緩慢放入水中時,經歷了如圖所示三種情況:圖甲中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圖丙中鐵錨沉底。三種情況下船身受到的浮力大小分別為F甲、F乙、F丙 , 它們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F甲=F乙=F丙 B. F甲>F乙=F丙 C. F甲>F乙>F丙 D. F甲【答案】 C【解析】將船和鐵錨為一個整體,圖甲中:船受到的浮力為F甲 , 鐵錨受到的浮力為F浮1 , 考察船處于漂浮狀態,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知:F甲+F浮1=G 那么:F甲=G-F浮1;圖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但未觸底,船身受到的浮力F乙、鐵錨受到的浮力F浮2 ,由于考察船時處于漂浮狀態,根據物體受力平衡可知:F乙+F浮2=G; 所以:F乙=G-F浮2;圖丙中由于鐵錨沉底,則鐵錨受到支持力的作用,所以船身受到的浮力F丙、鐵錨受到的浮力F浮2、支持力F支持 ,根據受力平衡可知:F丙+F浮3+F支持=G; 所以:F丙=G-F浮3-F支持;由于圖甲鐵錨部分浸入水中;圖乙和圖丙中鐵錨完全浸沒水中, 則鐵錨排開水的體積V排1<V排2=V排3 ,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1<F浮2=F浮3; 所以,F甲>F乙>F丙。9.放有適量水的燒杯置于水平桌面上。將一木塊浸沒到水中一定深度后撤去外力,木塊開始上浮,如圖所示,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體積露出水面。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塊所受浮力不變;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塊所受浮力大于木塊的重力;C.木塊在浸沒和漂浮兩種情況下,水對燒杯底的壓強相等;D.木塊的密度為0.6克/厘米3【答案】C。【解析】A、木塊上浮過程中,露出水面前,水的密度一定,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根據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木塊所受浮力不變;B、在露出水面之前,木塊處于上浮過程中,根據浮沉條件可知:木塊所受浮力大于木塊的重力C、因木塊浸沒時排開水的體積大于木塊漂浮時排開水的體積,所以,木塊浸沒時水的深度大于木塊漂浮時水的深度,則根據p=ρ水gh可知,木塊浸沒時水對燒杯底的壓強較大;故C錯誤;D、木塊最后漂浮,且有五分之二體積露出水面,則根據漂浮條件可得:F浮=G木;結合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ρ水gV排=ρ木gV木,所以,ρ木=ρ水 = ×1.0g/cm3=0.6g/cm3;故D正確。故選C。10.將一密度比水小的木塊,系好繩子后放入甲圖容器中,并把繩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的中央,然后沿器壁緩慢勻速倒入水(忽略其他因素影響),容器中水與木塊位置變化如乙圖。請你在丙圖中畫出木塊從加水到浸沒后的過程中浮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圖,并說出各段變化的理由。(溫馨提示:t1時木塊恰好離開杯底,t2時繩子剛好拉直,t3時木塊剛好充全浸沒。)www1-cn-jy.com解答:由F浮=ρ液gV排,ρ液、g不變,V排越大,F浮越大;從0→t1加水過程中,木塊沒有離開杯底,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增大,浮力增大;從t1→t2加水的過程中,木塊離開杯底處于漂浮狀態,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浮力不變;從t2→t3加水過程中,繩子拉直,木塊排開水的體積又不斷變大,浮力再次變大;從t3→t4加水過程中,木塊完全浸沒,排開水的體積不再發生變化,浮力也不再發生變化.圖象如圖所示四、整理任務(1.錯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2.存在的疑點及對策......)在本課時內容講解分析之后,根據學習活動中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八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