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之“評價語”題型專項指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語文詩歌鑒賞之“評價語”題型專項指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新高考詩歌鑒賞之“評價語”題型專項指導
23、24年高考詩歌鑒賞的考查趨勢,出現一種新題型,在題干中設置一個“評價語(即引用一段評論或觀點)”,然后用“評價語”的理論去分析文本,考查的是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今天我就這類題談談解答思路。
我們先看2024年北京卷的題目
馬詩二十三首(選四)
李賀
其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其十
催榜②渡烏江,神騅泣向風。君王今解劍,何處逐英雄。
其十三
寶玦誰家子,長聞俠骨香。堆金③買駿骨,將送楚襄王④
注釋:①韂:披在馬腹兩側用來逗擋泥土的一種馬具。②榜:船槳。③堆金:《戰國策》載郭隗謂燕昭王曰:“臣聞古之君方人,有以十金求十里馬首。”④楚襄王:清人王琦曰:“夫襄王者,未聞有好馬之癖。”
13.清人王琦評論說:“《馬詩二十三首》,俱是借題抒意,或美,或譏,或悲…”請結合以上詩中表達這三種情感的詩句,分別說明作者如何“借題抒意”。(6分)
這道題非常明顯,先要讀懂題干中王琦的評論,再看題干中有“這三種情感”,很明顯是指王琦評論中“美、譏、悲”,所以就要用王琦的理論去解讀詩歌,那么考生在充分理解詩歌基礎上,緊緊扣住“美、譏、悲”來答題。從詩歌中找“美、譏、悲”的佐證。不難組織出答案:
①“美”,其一前兩句表面上贊美了馬的外形及奔馳時的姿,實則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滿腹才華、抱負遠大的。超然客公眾號
②“譏”,其十三中,寫俠客重金購馬,卻贈給不好馬的(楚襄王) 借此表達了對自己空有才華卻無人賞識的諷刺。
③中的“無人”與“誰為”,其十中烏騅馬失主后的臨風哭泣,露出詩人對駿馬的憐惜,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悲嘆。
所以這道題,既是同一詩人不同作品比較閱讀題型,更是借助別人評論來解讀詩歌的新題型。這種題型目前逐漸普遍,有擴大的趨勢。
如果說今年北京卷的這道題難度不大,那咱們看看去年新高考I卷的題目: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山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6.詩的尾聯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結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這道題學生最容易犯的問題,還是審題不清的問題。題目要求的是“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指向題干的“小閱讀”但有大量的學生答得都是對于詩歌的理解,而非對于“這句話”的理解,這就反映了我們學生在做語文的時候,根本不審題的問題。
如果是認真審了題的同學,答出第一點來,那就非常的容易,因為答案的第一點,基本上就是對“這句話”用自己的話再說一遍:
①賣花擔上的桃李花雖然美麗,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頭樹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機活力。超然客公眾號
那第二點從何而來呢 還是要審題,我們來看看題干說“結合本詩主題”。那么這個問題就變成:這首詩的主題是什么
分析的句子是詩歌的尾聯,我們往前看,前三聯,分別講了讀書、剝皮、流傳、參禪、煉丹,哪個是主題呢 看標題,標題是“答友人論學”論學,那自然是讀書。可是讀書與題干中的桃李有什么關系呢
這就是我們說的遷移能力了。詩中最后為什么要提到桃李?從魏了翁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所謂“桃李”其實分為兩個概念,一個在賣花擔上,一個在枝頭。如何跟論學一一對應呢 在詩歌開頭一句“逐字箋來學轉難”,“箋”是什么 給了注釋,是“這里指研讀經典”。
所以這里探討的是研讀經典,“桃李”中兩個概念“賣花擔”和“枝頭”什么關系 再看頷聯,一句“不在流傳口耳間”,“不在”,也就是“箋”的不在“流傳口耳間”。顯然“枝頭活精神”比喻“箋”,而“賣花擔上桃李”比喻“流傳口耳間”,答案就出來啦。
②讀書治學不能滿足于道聽途說,要認真閱讀原典,深刻體會其精神內涵。
那么,從這兩首詩歌的答題思路分析,我們能得出怎樣的通律呢
思路梳理:
想要答好高考詩歌鑒賞新題型,即題干有“評價語”的題型,首先還是得認真審題,看清楚題目到底讓你分析的是“大閱讀”還是“小閱讀”,然后就是文本細讀的能力,能不能深入到文本之中,分析結構,把握意象,揣摩情感,最后要求的是一個在比較閱讀中的知識應用、遷移能力,能否用對A文本的理解去闡釋B,如果這三者皆備,那么這種新題型就迎刃而解啦。
解題思路:
第一步,認真讀題干,讀懂題干中引用的評論的核心意思。
第二步,再讀題干,厘清題干的其他要求,和“評價語”結合起來,徹底審清題干要求。超然客公眾號
第三步,然后深入閱讀文本,分析結構,把握意象,揣摩情感,在比較閱讀中的知識應用、遷移能力,用題干中評論的理論來理解闡釋文本。
第四步,緊緊扣住評論的理論,針對題干要求來組織答案,用文本中的佐證,來證明評論的理論。注意答案必須有層次,能準確的體現文本某方面(情感、語言、技巧等)特征。
專練提升
1、(2023年新高考‖卷)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湖上晚歸
林逋
臥枕船舷歸思清,望中渾恐是蓬瀛。
橋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
依稀漸近誅茅地[注],雞犬林蘿隱隱聲。
[注]誅茅地:詩中指人的居所。
問:王國維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觀點在本詩中是如何得到印證的 請簡要分析。(6分)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各題,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②,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注釋]①這首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當時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監察等事務。②繡衣:官服。
③相如檄:指司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撫巴蜀百姓。④銅鞮陌:代指襄陽。
問:清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本詞的藝術特色說:“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請談談你對上述評論的理解。超然客公眾號
3、(2021·新高考I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
寄江州白司馬①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 惠遠②東林住得無
湓浦曾聞似衣帶,廬峰見說勝香爐。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莫謾拘牽雨花社③,青云依舊是前途。
[注] 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的集會。
問: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 請簡要分析。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問題。
繡嶺宮詞
李洞②
春日遲遲春草綠,野棠開盡飄香玉。
繡嶺宮前鶴發翁,猶唱開元太平曲。
[注]①繡嶺宮:唐高宗顯慶三年(658)修建的一座行宮,是唐代中期皇帝東巡的行宮之一。②李洞:唐末詩人,字才江,京兆(今陜西西安)人。③野棠:棠梨。唐玄宗精通音律,曾在京城“梨園”(因廣栽梨樹而得名)培訓樂隊。玄宗臨幸華清宮,樂隊居繡嶺宮,也曾想于此廣栽梨樹,但梨樹必須由棠梨(俗名杜梨)嫁接方成,因于繡嶺宮種棠梨;棠梨栽后,未及嫁接,安史之亂起,這些準備嫁接的母本,此后便蔓生起來,再也無人管理。
問:中國著名詩人、學者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請賞析本詩一、二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驄馬 cong
萬楚
舍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游盤。
朝驅東道塵恒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
問:清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對這首詩評價很高,說“幾可追步老杜”,體現了盛唐奮發昂揚、熱情奔放的詩風。請簡要分析這種詩風體現在哪些方面。超然客公眾號
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題目。
送皇甫別駕往開州
李攀龍①
銜杯昨日夏云過,愁向燕山送玉珂②。
吳下詩名諸弟少,天涯宦跡左遷多。
人家夜雨黎陽樹,客渡秋風瓠子河。
自有呂虔刀③可贈,開州別駕豈蹉跎。
[注] ①李攀龍:明代著名文學家,被尊為“宗工巨匠”。此詩是李攀龍在友人皇甫污被貶往開州時所作。②玉珂:原指馬絡頭上的飾品。此處指代遠行的皇甫汸。③呂虔刀:事見《晉書·王覽傳》,呂虔為三國魏刺史,有佩刀,相者謂三公可佩,虔以之授王祥,祥又授王覽。后以之為稱頌輔相之語。
問:《明詩別裁集》評價這首詩體現了“雄渾沉雄”的詩風,請結合相關詩句對這一風格進行賞析。
參考答案
1、解析:
審題:題目問的是"印證”,也就是說,要在詩歌中找到證據,證明王國維的話。
王國維說的是什么意思呢 兩個關鍵詞,“我’和“物”,什么關系呢 “我”對“物”是看,“以我觀物”嘛,“物”對“我”呢 是“物”有我的色彩。也就是說,這道題的答案應該分為兩點,第一點談“我”怎么看“物”,第二點談“物”有“我”哪些色彩。
我怎么看物呢 在首聯,“望中渾恐是蓬瀛”,哪個是“看” “望”字體現,我怎么“望”的 往前看,“歸思清”嘛!
因此,這個題的第一點,我們這么答:
①詩人心境澄清:首句以“歸思清”三字點出歸家途中詩人的內心狀態,此時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靜謐;
不過是解釋“歸思清”而已!這是“以我觀物”。
然后我們再談“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物”怎么“著我之色彩”了 我們往“望”的后面看,“望”的賓語是什么 是“蓬萊”,這個蓬萊是物的真實狀態,還是在我眼中的狀態 在我眼中的狀態,那么“著我色彩”沒有著了。“著我色彩”,就是加入了詩人的主觀意識。
那么后面六句如何分析呢 我們先分析后面六句和首聯之間的關系。什么關系呢 總分關系°,后面六句,其實是對首聯中提到的“蓬萊”的一種具體描寫。超然客公眾號
也就是說,我們要在后面六句中找到具體的意象,分析出其背后如何“著”了我的主觀意識,這才能體現出王國維話里“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那個“皆”嘛!
后面詩歌中的意象有什么 有“橋、寺、翠羽、紅蕖”等,他怎么“著”詩人之色彩呢 還是回到前面那個“以我觀物”,因為在我“看”的狀態之下,其從“象”加上了作者主觀的“意”,上升成為“意象”,有哪些主觀的“意”呢
先看頷聯:橫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再看頸聯:翠羽濕飛如見避,紅蕖香裊似相迎。這兩聯,對比閱讀.發現一靜一動,頷聯為靜,頸聯為動。為何“靜” 那是因為詩人心情寧靜,所以眼前風景也靜;而為何為“動” 那是因為詩人心情舒暢,所以眼前風景也通過擬人手法,動了起來。因此,“橋、寺”體現的是詩人色彩的“寧靜安詳”,而“翠羽、紅蕖”體現的是詩人色彩的“靈動明快”,而且詩人用了擬人的手法,讓風景有了感情。分析至此,第二點也就不難答出了。
答案:①詩人心境澄清:首句以“歸思清”三字點出歸家途中詩人的內心狀態,此時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靜謐;
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響,詩人眼中的橋、寺、翠羽、紅蕖等,或寧靜安詳,或靈動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人“蓬瀛”。
總結: 超然客公眾號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這類題型,都是先讀懂題干中的“小閱讀”(或某項評論),用“小閱讀”的理論來闡釋詩歌文本,用詩歌文本中的證據來證明“小閱讀”的理論。這類題的解答當然在細讀詩歌文本基礎上來完成。
2、解析:
解答本題,首先要讀懂詩歌。
再者題干中讀懂理解清人陳廷焯所說的“龍吟虎嘯之中,卻有多少和緩”詩歌特色。首先要抓住“虎嘯龍吟”“多少和緩”這幾個關鍵詞。然后根據這兩點,在詩歌文本中找這些特征。這首詩最典型的特色就是體現在用典上“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用典很有氣勢,很大氣,體現了“龍吟虎嘯”的特色;另外詩歌在抒情上用語很委婉細膩“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兒女淚,君休滴。”“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這些句子或感懷自身,或表達對友人的不舍及勸勉,則體現“和緩”的特色。
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藝術特色的能力,主要是抓住詩歌的表現手法。解答時,首先明確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然后分析詩歌,看詩歌主要運用了哪種,注意結合詩句進行分析。表現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寫景抒情,直抒胸臆,對比,襯托,象征,用典,卒彰顯志,想象,聯想,反襯,烘托,渲染,虛實結合,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
【答案]
虎嘯龍吟與和緩相對,分別指詩人用典的大氣與情感的細膩。詩人通過“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達出對友人的祝愿和期許,給人以“虎嘯龍吟”之感;又通過“中年多病”“兒女淚”“須相憶”幾句感懷自身,為“和緩”。
[賞析]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稼軒以“憑陵上司,締結同類”的罪名,罷居上饒已經將近三年了。所以詞中處處把李之入任,與己之罷閑,雙雙對照寫來,一喜一憂,纏綿悱惻,寄意遙深,感人心肺。
起兩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點出李之入蜀與己之送行,雙雙入題,顯得情親意摯,依依難舍。“登天”雖借用李白詩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其實卻暗含此行之艱難;雖是王命,何嘗又不是小人的挾嫌排擠,有如遠謫 所以他這闋詞寫的極其沉郁,這開頭無異已定下了全詞的基調。“一杯”,何其簡慢;看似淡語,然而卻是至情的無間: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沒有華筵歌妓,也沒有清客的捧場:只有兩個知心的朋友一杯相對,則這“一杯”二字,不僅寫出了友情之深,亦且寫盡了世態之薄。筆墨之力量如此,則這“一杯”也就不少了。“繡衣”,是對“提刑”的美稱。漢武帝時,派使者衣繡衣巡視天下,操有生殺之大權,稱為繡衣直指。李正之提點刑獄公事,也負有司法和監察的任務,所以稼軒也借以稱他為“繡衣使者”。
三、四句:“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點出“中年”,是時稼軒45歲,正是“不惑之年”,大有作為的時候。然而“多病”,這一“病”字,包含就多了,更何況“多病”。稼軒正當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國被侵占的時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驅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內憂外患,不能不“病:。所以這種離別,不止友情,更關系國家的命運,才是最大的痛楚。
五、六兩句,按詞律要求,是要用律句的對仗格式。他巧妙地安上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和司馬相如的《喻巴蜀檄》,都是關于蜀的故事。切題已難,而寓意得妙更難。他卻舉重若輕,正是有一肚子的學問。“東北看驚”者,是東北方的大好河山,淪入異族之手,正應當像諸葛亮請求出師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著一“驚”字,有三層意思:驚山河之破碎;驚投降派的阻撓;以至慚愧得都怕(驚)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了。然而卻反其“道”而行之,讓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超然客公眾號
七、八兩句,“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正是雙方的小結。自己廢置無聊,而李又任非其所。而“把功名收拾付君侯”的,是因為他畢竟還是有土有責的,和稼軒自己只能耕種以自適的“稼軒居士”不同,終究還是可以期望以“功名”的。
過拍起首四句:“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兒女淚”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詩末二句:“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之意。“能”,這里讀去聲,寧可的意思。這里是說:與其有作兒女哭泣的時間,倒不如聽我說一說你要去的荊楚這一路的風光吧
最后點明時間。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他說“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是彼此雙方的互勉,仍以雙雙作結。
3、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題干中的前人的“委婉勸告”一詞,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題的關鍵,緊緊圍繞“委婉勸告”來解答題目,這個題目比較簡單,沒有用前人的評價來設置障礙,淺顯易懂。詩人采用哪些手法勸告了什么,既要對詩句的表現手法作出判斷,又要體會出詩句中隱含的意思。詩中體現勸告之意的是“惠遠東林住得無”和“莫謾拘牽雨花社,青云依舊是前途”。前者借典故用問句委婉勸告,后者直接表達勸慰之意。只要結合這三句詩,把詩人蘊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答案:
①第二句“惠遠東林住得無”用“惠遠”“東林”兩個意象,表現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態度,“住得無”以問句的形式,委婉地表達了對白居易出入佛寺的關切以及勸告,含蓄地勸誡友人不要輕易產生逃避、厭棄官場的情緒。②尾聯中“莫謾”“青云依舊”等詞語,直接勸告友人不要過度沉浸在佛法當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達前途無量的勉勵之意。
4、解析:首先先理解題干中王國維這句活是什么意思,這句“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中核心語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再看題目要求“請賞析本詩一、二句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那么就很清楚,命題人讓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個理論,即“景與情”的關系來分析一,二句寫什么景,體現什么情。屬鑒賞詩歌的情感表達題。
“春日遲遲春草綠”寫游繡嶺宮的季節、天氣以及滿眼新綠的景色。在一般情況下,“春草綠”應是一種宜人之色,但用于此刻的繡嶺宮,卻凸顯了繡嶺宮的荒涼。“野棠”的“野”字,包含了詩人的無限感嘆。“開盡”的“盡”字,道出了“芳樹無人花自落”的無限感慨。“飄香玉”的“飄”字,蘊藏著詩人無限惋惜之情。原為御地之樹,今為無主之林;原為笙管之地,今為無人之境。“野”“盡”“飄”三字,寫出了令人無限感慨的意境。只迷聲色,不理國政,梨未成,夢已絕,君主的荒淫享樂帶來了無比深重的國災民難。
答案:第一句,描寫陽春風和日麗、滿眼新綠,實際上寫的是繡嶺宮的荒蕪。第二句,唐玄宗命人栽的棠梨再無人管,“野”“盡”“飄”三字極力渲染了御地無主、梨園零散后的荒涼。景語中寄托了詩人對大唐衰朽的無限惋惜與感慨,諷刺統治者荒政誤國。
5、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的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先讀懂沈德潛的評價,杜甫寫過詠馬的詩,沈德潛認為萬楚這首詩幾乎趕上杜甫,關鍵詞應該在后面“盛唐奮發昂揚、熱情奔放的詩風”,所以就要在詩歌文本中尋找“奮發昂揚、熱情奔放”的證據。
接著仔細品味詩句,理解詩句的內容。頸聯“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刻畫了驄馬的功業、品格和德性。“每隨”“不憚”四字,表現了驄馬不怕艱苦、征戰沙場、出生入死的昂揚的戰斗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尾聯“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表達了對驄馬的信任、勉勵和希望。“能”“盡”二字,充分表達了主人對馬的信任,認為其定能效忠主人,為國盡職,肩負起馳騁關塞、守邊保疆的重任。這里作者借馬喻人,表明自己要為國建功立業的胸襟和抱負。詩歌格調高亢,豪放曠達,體現了盛唐奮發昂揚、熱情奔放的詩風。
答案①驄馬展現出不怕艱苦、不惜傷殘的精神。②詩人借馬表明自己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胸襟和抱負。③詩歌格調高亢,豪放曠達,體現了盛唐奮發昂揚、熱情奔放的詩風.超然客公眾號
賞析:
萬楚七律《驄馬》
一、第一聯寫身份高貴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游盤。
驄是指毛色青白相雜的馬,開篇第一句用金、青、白三種顏色寫了一匹高貴神駿的戰馬。第二句寫主人騎著它在長安郊野的道路上來回溜達。
這首詠物詩很明顯以馬喻人,詩人借詠馬一抒心中塊壘。
二、第二聯,寫其才能
朝驅東道塵恒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這一聯寫驄馬之快:朝驅東道、暮到河源。這一聯可以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相比,《水經注》里也寫道: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路程為600千米),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朝發夕至,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快。
三、第三聯寫其精神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頷聯寫的是才能,頸聯是精神。戰馬具有艱苦耐勞的堅強意志,和不屈的戰斗精神。
又有本事,又不計較還能吃苦,如此德才兼備的一匹馬,如何不令人喜愛。
四、第四聯寫其懷才不遇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
《飲馬長城窟行》與《行路難》都出自于古樂府。尾聯寫其具有一定的才能,完全可以飲馬長城窟,去天山一展雄姿。表示作者對于驄馬的認可和期望。
但是這首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這匹馬遇到了自己的伯樂了嗎 有機會去戰場建功立業嗎 作者的留白,正是為了表達這種懷才不遇的內心感想。
6、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風格的能力。《明詩別裁集》評價這首詩體現了“雄渾沉雄”的詩風。“詩風”內涵豐富,既指思想內容,又包括詩歌的意象、意境,還包括詩歌的語言特點等。首先要對“雄渾沉雄”進行解說,其次結合具體詩句從多個角度分析這個特點。
“雄渾沉雄”的意思“雄渾”指雄壯而渾厚,氣勢磅礴,含義深遠;“沉雄”是指深沉雄健,悲壯有力。然后結合具體的詩句分析,看詩中是如何體現出“雄渾沉雄”這一特點的,重點從意境、情感、手法技巧等角度分析。如“吳下詩名諸弟少,天涯宦跡左遷多”一聯是對朋友的勸慰與開導;“人家夜雨黎陽樹,客渡秋風瓠子河”一聯是想象朋友旅途情境,整體意境是開闊蒼涼的;“自有呂虔刀可贈,開州別駕豈蹉跎”一聯運用典故,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激勵。最后明確整首詩雖有愁情,但整體風格卻是雄渾沉雄的。
答案:這首送別詩,雖有朋友離別時的惆悵感傷,但無低沉哀婉之態。詩人寬慰友人看淡官場暫時的失意,激勵他建功立業,積極進取。整首詩的基調是高亢豪邁的。①頷聯是對友人的開導:詩人用曠達之語勸慰友人,已在詩壇享有盛名,不必沉溺于被貶的失意中;②頸聯想象友人旅途境況,境界開闊蒼涼,沒有一般送別詩的纏綿悱惻之意;③尾聯以激昂鏗鏘之聲勉勵,令人振奮:詩人勉勵友人,相信他會得到貴人提攜,定能東山再起,不要虛度光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缙云县| 忻州市| 丹江口市| 德保县| 佳木斯市| 凤山市| 延边| 惠东县| 常德市| 香格里拉县| 富裕县| 永昌县| 双江| 巴中市| 舟山市| 外汇| 澄城县| 高淳县| 阿图什市| 昭平县| 灵山县| 普兰店市| 哈密市| 山东| 泾川县| 徐州市| 雷波县| 镇远县| 云霄县| 灵寿县| 庄浪县| 沛县| 扶绥县| 浑源县| 中江县| 武川县| 涟水县| 铁岭县| 京山县|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