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旋律歡快,節奏明朗,歌詞朗朗上口,仿佛能讓人感受到草原牧民那熱情奔放的性格。歌詞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繪了草原的壯美景色和牧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讓人忍不住想去體驗這充滿生機的草原世界。三、學情分析孩子們對蒙古族文化或許有些了解,但對于蒙古族獨特的音樂和舞蹈可能還比較陌生。他們活潑好動,喜歡唱歌跳舞,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而且模仿能力很強。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感受蒙古族音樂和舞蹈的獨特魅力,體會草原牧民的熱情和自豪,仿佛置身于廣闊的草原之中。2.藝術表現: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用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內容,讓歌曲更具活力。3.創意實踐:學習簡單的蒙古族筷子舞,并嘗試為歌曲編創不同的動作,將音樂和舞蹈結合起來。4.文化理解: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激發孩子們對不同文化的興趣。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并學習簡單的蒙古族筷子舞,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2.教學難點:感受蒙古族音樂和舞蹈的獨特風格,并嘗試為歌曲編創動作,引導孩子們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六、教學方法:情景導入法、示范法、游戲法、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七、教具準備:小紅馬圖片、草原風景視頻、筷子、節奏譜、蒙古族舞蹈圖片、音樂播放設備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去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你們猜猜是什么地方?(引導學生說出“草原”)師:對,我們要去大草原!老師還請來了一個新朋友,它來自大草原,你們想認識它嗎?(出示小紅馬圖片)師:小紅馬想帶我們去草原玩,大家準備好了嗎?全體起立,跟著小紅馬出發!(放音樂,學生做騎馬動作)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感知師:哇!我們已經到達了美麗的草原!(播放草原風景視頻)師:草原上的景色真美,草原上的生活也充滿著快樂!蒙古人熱愛歌唱,他們用歌聲表達快樂,表達對草原的熱愛!(播放《我是草原小牧民》范唱)師:這首歌的名字叫《我是草原小牧民》,你們覺得這首歌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引導學生說出歌曲表達的快樂、自豪等情感)(二)探究師:蒙古人不僅喜歡唱歌,還喜歡跳舞!老師教大家一個草原上的神奇舞蹈,叫筷子舞!(拿出一雙筷子)別小看它,蒙古人可是用它跳出很多漂亮舞蹈的!師:看,老師先示范一下!(老師示范筷子舞動作:簡單的交叉敲擊,腳位是前蹲后仰)學會了沒?師:好,大家一起跳起來!(跟著音樂一起跳筷子舞)師:現在,老師給這舞蹈變個小魔術,仔細看,變哪里了?(老師示范加入新的節奏,并用紅色符號標出)師:同學們真聰明!(出示節奏譜)咱們一起念一念新的節奏,我念前面的,你們念紅色的!(師生互動念節奏)(三)示范師:蒙古人不僅喜歡用筷子跳舞,還能用很多東西跳出不同的舞蹈呢!(展示蒙古族舞蹈圖片)師:大家看,這些舞蹈是不是很有特色?每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和活力!環節三:鞏固延伸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演唱這首《我是草原小牧民》好嗎?(老師示范演唱,并引導學生演唱,注意表情和動作)師:同學們唱得真好!誰愿意給大家表演一下,用動作來表現這首歌?(鼓勵學生根據歌曲內容編動作)師:你們編的舞蹈都很有創意!現在讓我們一起唱起來,一起跳起來!(師生共同演唱,并表演舞蹈)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師: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蒙古族的音樂和舞蹈,學到了草原小牧民的熱情與快樂!(鼓勵學生談談學習感受)作業:課后回家,試著把這首歌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比如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音調,或者加上一些新的動作,讓它更精彩!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圖片和視頻,讓孩子們對蒙古族文化和草原風光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仿佛置身于廣闊的草原之中。(2)探究音樂環節:通過學習簡單的筷子舞,孩子們體驗蒙古族舞蹈的獨特魅力,學習新的節奏,在體驗中感受音樂的魅力。(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演唱歌曲和編創動作,孩子們將音樂和舞蹈結合起來,加深對歌曲的理解,鍛煉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讓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十一、板書設計《我是草原小牧民》蒙古族音樂和舞蹈筷子舞草原小牧民的熱情與快樂十二、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多樣的活動形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了蒙古族文化,并鍛煉了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驗快樂,收獲成長。下一步,可以嘗試更多形式的活動,例如讓孩子們學習更多種類的蒙古族舞蹈,或者設計一些關于蒙古族文化的主題游戲,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讓孩子們在學習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收獲。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