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牧民新歌》教案一、課時:1課時二、教材分析:《牧民新歌》這首笛子獨奏曲,宛如一首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民歌,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帶著一股濃郁的草原風情。它像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描繪著廣闊無垠的草原、悠閑的牛羊、奔馳的駿馬,以及牧民們自由奔放的生活。作曲家烏蘭托婭將草原的遼闊、牧民的熱情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都融入到這首樂曲中,創作出一首充滿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這首樂曲不僅是一首優美的音樂作品,更是一扇了解蒙古族音樂風格的窗口,它帶領我們走入民族文化的寶庫,感受那來自遠方的呼喚。三、學情分析:同學們對蒙古族音樂和草原文化并不陌生,可能在課本或生活中接觸過一些相關的知識。但對蒙古族音樂的獨特風格和創作特點可能還不太了解。一些同學可能在音樂欣賞和表達方面需要加強,也可能缺乏對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四、教學目標:1.感受音樂,走進草原:聆聽《牧民新歌》,深入體會蒙古族音樂風格,感受草原上牧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畫面。理解音樂的主題,體會牧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深情,感受他們樂觀積極的精神風貌。通過欣賞音樂,了解蒙古族人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民族性格。2.用音樂表達你的感受:嘗試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并模仿樂曲的旋律和節奏,感受音樂的節奏變化和情緒起伏。感受音樂的表現力,嘗試用音樂來表達你的想法,例如,你聽到音樂后會想到什么樣的畫面?你想要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表現音樂?3.音樂創意大比拼:根據主題旋律,發揮你的創意,創作簡單的音樂片段。你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樂器、不同的節奏、不同的音調來表達你的想法。鼓勵同學們大膽嘗試,將自己的想象力融入到音樂創作中,體會音樂創作的樂趣。4.走進民族文化的寶庫:通過音樂欣賞和資料學習,了解蒙古族文化和生活習俗,例如蒙古族的服飾、飲食、節日等,體會蒙古族文化的魅力。培養對家鄉、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豪感。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感受《牧民新歌》所展現的蒙古族音樂風格和牧民生活場景,體會樂曲的節奏和旋律的變化。理解樂曲的主題和創作意圖,感受到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理解樂曲,并用多種方式表達感受,例如,用繪畫、詩歌、舞蹈等形式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鼓勵學生嘗試音樂創作,提升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引導他們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六、教學方法:用問題引導學習,激發興趣,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互動式教學,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表達自己的想法,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多媒體輔助,將音樂與圖像結合,讓音樂更直觀,更具感染力。游戲化教學,將學習融入到游戲活動中,讓學習更加生動有趣。七、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展示草原風光和蒙古族文化圖片,播放音樂動畫。音頻播放設備,播放音樂。竹笛(可選),老師可以現場演奏,為同學們示范演奏技巧。樂譜,方便同學們觀察樂譜,了解樂曲結構。彩紙、畫筆等,用于學生創作音樂短劇和繪畫作品。八、教學過程:環節一:踏上草原之旅:1.放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讓同學們回憶草原的景象,感受草原的遼闊和雄渾,并簡單介紹蒙古族的生活和文化。2.通過提問引導同學們思考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例如,音樂的節奏、音調、旋律有什么特點?這首音樂讓你聯想到了什么?3.介紹《牧民新歌》的創作背景和作曲家,激發同學們對這首樂曲的興趣。環節二:聆聽草原的旋律:(一)感受音樂,走進畫面:1.放《牧民新歌》全曲,引導同學們感受音樂的整體氛圍和情緒。2.提出問題:這首音樂讓你想到什么畫面?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3.鼓勵同學們用語言、動作等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并簡單模仿樂曲的旋律和節奏,例如,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的節奏,用表情表現音樂的情緒變化。(二)探尋音樂的奧秘:1.分段欣賞樂曲,引導同學們分析每個樂段的節奏、旋律和情感變化,以及與音樂內容的對應關系。引導同學們注意樂曲的節奏變化,感受快節奏和慢節奏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引導同學們感受音樂的旋律變化,體會音樂的起伏和跌宕。引導同學們感受音樂的情緒變化,體會音樂所表達的喜悅、悲傷、興奮等情感。2.針對樂曲中的主題旋律,引導同學們分析其特點,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例如,這首音樂的主題旋律有什么特點?它讓你想到什么?3.鼓勵同學們通過觀察樂譜,了解樂曲的創作方法和音樂形式,例如,這首音樂使用了什么樣的調式?它有哪些特殊的音樂技巧?(三)音樂大師的指點:1.老師用竹笛演奏《牧民新歌》的主題旋律,并講解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方法,讓同學們更加深入了解音樂的演奏技巧。2.鼓勵同學們嘗試用樂器或其他方式模仿主題旋律,并進行簡單的改編和創作,例如,用不同的樂器演奏主題旋律,用不同的節奏演奏主題旋律,用不同的音調演奏主題旋律。環節三:音樂創意大比拼:1.放《牧民新歌》的音樂動畫,引導同學們邊看動畫邊感受音樂的節奏和畫面,并進行簡單的音樂模仿和動作表演,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音樂和畫面的結合。2.通過分組討論和角色扮演的形式,讓同學們發揮想象力,創作關于草原和牧民的音樂短劇,例如,可以創作關于牧民放牧、賽馬、篝火晚會等場景的音樂短劇。九、收獲和展望:小結:總結課堂學習內容,引導同學們回顧對《牧民新歌》的理解,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獲。例如,你學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你對蒙古族音樂有什么新的認識?作業:1.收集有關蒙古族音樂和草原文化的資料,了解蒙古族的音樂風格和創作特點,例如,蒙古族的音樂有哪些特點?蒙古族的文化有哪些特色?2.嘗試用繪畫、手工等方式表達你對《牧民新歌》的理解,例如,你可以用畫筆畫出你聽到音樂后的畫面,用手工制作草原上的場景,用其他方式表達你對音樂的感受。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播放歌曲和引導提問,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同學們初步感受蒙古族音樂風格和樂曲的主題,引導同學們對音樂產生興趣。(2)探究音樂環節:通過分段欣賞、分析樂曲結構和情感變化,引導同學們深入理解樂曲的創作意圖,培養音樂欣賞能力,引導同學們學會分析音樂,感受音樂的細節。(3)鞏固延伸環節:通過音樂動畫、分組討論和角色扮演,幫助同學們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引導同學們將音樂與生活結合,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想法。十一、板書設計:《牧民新歌》草原的旋律主題旋律的秘密音樂里的草原風情音樂表達我的感受十二、教學反思:這節課,我們一起踏上了草原之旅,感受了音樂的魅力,也體驗了音樂創作的樂趣。希望通過這節課,同學們能夠對民族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例如,在生活中主動去欣賞民族音樂,嘗試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未來,我會繼續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和表現音樂,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尊重,引導他們用音樂去感受世界,表達自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