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地球是個美麗的圓》教案一、課時:1課時(約40分鐘)二、教材分析在本課中,我們選用的歌曲《地球是個美麗的圓》,通過其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歌詞,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這首歌不僅富有情感表達,還蘊含深刻的生態理念,非常適合在音樂課程中進行討論和學習。同時,我們還將欣賞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圓舞曲》和《一個真實的故事》,通過對比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音樂的多樣性及其所傳達的文化內涵。這個課堂將使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中,增強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三、學情分析現階段的學生普遍對大自然的美有一定的認識和感受,然而對于環境保護的深入理解和實際參與的意識仍顯不足。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熱衷分享自己的觀察與見解,但往往缺乏行動的具體計劃。通過音樂的學習,尤其是結合環保主題的課程,能夠有效激發他們的興趣,促使他們關注并參與環境保護活動。同時,學生們對于樂曲的欣賞能力和節奏把握能力參差不齊,需要教師重點引導。四、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通過對《地球是個美麗的圓》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自然與生命之美,培養他們對自然的審美能力。2.藝術表現:通過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啟發學生用音樂表達對大自然和環保的感悟。3.創意實踐: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環保倡議書的創作,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意表達能力,激發他們為環境保護做貢獻的愿望。4.文化理解:通過欣賞維也納音樂,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使他們了解這一地區的音樂歷史嘉賓約翰·施特勞斯及其作品所傳遞的情感和價值。五、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拍子中的后半拍起唱及連音線的練習,讓學生準確掌握歌曲的節奏和旋律變化。理解歌曲的情感表達,能夠通過演唱與肢體語言來傳達出來。2.教學難點:將歌曲表現與學生的內心感受結合,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促使其自發地參與到表演中。辨別和表現樂曲與自然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音樂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六、教學方法聽覺體驗法:通過聆聽多種音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分組活動,增強團隊間的合作精神并共享資源。討論與分享法:鼓勵學生發表看法,通過討論深化對音樂和環保理念的理解。視聽結合法:結合視聽材料,如視頻和音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表現力。七、教具準備音響設備及播放相關音樂音頻的設備。歌曲《地球是個美麗的圓》、《維也納森林圓舞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的音頻文件。與環保相關的視覺資料和視頻。白紙、彩筆等創作工具,用于學生的創意思維表達和小組活動。八、教學過程環節一:導入新課教師通過簡潔而生動的講解,引入《地球是個美麗的圓》的背景,突出這首歌在環保教育中的重要性。利用多媒體展示美麗的自然景觀的圖片,鼓勵學生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環保問題,加深他們對環境保護必要性的理解。環節二:講授新課(一)感知1.初聽歌曲:播放《地球是個美麗的圓》,鼓勵學生在第一次聆聽時閉上眼睛,感受旋律的流動。提問“你覺得歌曲中‘圓’代表了什么?”組織學生分享他們的想法,引導他們思考地球、生命和環境間的關系。2.再聽歌曲:鼓勵學生分段聆聽,注意到歌曲的情感變化和旋律層次。問學生:“粉紅色與黃色部分在情感上有何相同與不同?”引導他們在欣賞中感受不同的音樂元素如何結合在一起。(二)探究3.切分節奏與音準:針對歌曲中的大跳部分,教師通過示范和指導,讓學生練習時注意音準,強調節奏的變化。可以使用打拍或拍手的方式,幫助學生體會與記憶。4.學唱歌曲: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負責學習一段,鼓勵他們在組內進行討論、排練。教師逐層引導,鼓勵學生運用劃線和造型等方法來增強自己的表現。5.欣賞《維也納森林圓舞曲》:介紹奧地利的音樂文化背景,播放《維也納森林圓舞曲》的片段,鼓勵學生談論他們聽到的音色、節奏以及對森林的聯想,引導他們從中感知音樂所描繪的自然美。(三)示范6.地球上美麗可愛的動物:播放展示大自然生機勃勃的動物視頻,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動物,這不僅增加他們的參與感,還能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珍貴。接著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引導學生交流聽完這首歌曲后的感受和思考,討論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身邊的小動物,激發他們對生命的熱愛與尊重。環節三:鞏固延伸1.環境保護討論:播放關于環境污染和動物滅絕的相關視頻,引導學生討論,詢問他們的感想并收集對于環保的看法,促使他們從情感上理解保護自然的重要性。2.環保倡議書創作:將學生分成小組,在討論后共同創作一份《校園環保倡議書》,倡導同學們行為改變。通過小組內的討論和協作,激發他們的創意思維,增強環境責任感。3.展示創作成果:每個小組展示他們的環保倡議書,分享創作過程中的想法與感受。在展示中,鼓勵學生提出意見和建議,促進相互學習和提高。4.學生交流總結:教師總結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呼吁學生將環保融入日常生活,鼓勵他們從小事做起,愛護校園內外的環境。可以鼓勵他們設立班級環保小組,繼續關注相關問題,保持對環境保護的持續關注與行動。九、小結拓展、布置作業小結:本節課通過音樂欣賞和討論,讓學生對環保問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大自然與人類生活的緊密聯系,認識到每個人都可以為保護環境貢獻一份力量。作業: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自己對環保的看法和行動計劃的短文,包括至少三條具體的環保建議,鼓勵他們在課外繼續關注和實踐環保行為。十、設計意圖(1)初步感知環節:通過音樂的初步體驗,幫助學生在情感上感知自然美,培養他們對生命和環境的敬畏之心。(2)探究音樂環節:通過自主探討與小組合作,促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音樂內涵,培養他們批判思維能力和創造力。(3)鞏固延伸環節: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思考并應用環保知識,使之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十一、板書設計《地球是個美麗的圓》1.審美感知感受自然的美2.藝術表現學唱與表現3.創意實踐環保倡議書4.文化理解維也納與音樂十二、教學反思通過本次課程的實施,學生們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表現出積極的參與態度。在音樂的學習中,他們不僅提升了技術能力,還在合作與交流中增進了情感。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學生在表演中可能仍顯得不夠自信,今后課堂中應更加注重對每位學生的個別關注,幫助他們提高自我表現的能力。此外,學生在環保倡議書創作中展現了較強的創意思維,但在實際的行動計劃落實方面尚需進一步引導與支持。整體來看,課程達成了初步的教學目標,同時為今后的音樂與環境教育結合提供了寶貴的經驗。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