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音樂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個人信息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小巴郎,童年的太陽》學科 音樂 學段 1-3年級 年級 三年級相關領域 歌唱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基于音樂課程標準中“學生能夠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培養學生愛音樂的情趣,發展對音樂理解與歌唱的能力,表現力以及創造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祖國多元文化,增進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以能有表情的演唱好歌曲為起始目標,在學唱中感受音樂風格。發展學生歌唱能力的同時,鞏固學生識讀樂譜的能力。增進情感體驗與交流中,通過愉快的學習活動,全面的提高音樂素養。2.教學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陽》是一首具有新疆民歌風格的歌曲,歌曲熱烈、活潑、開朗。充滿童真、童趣,內含舞蹈韻律、切分節奏及力度記號與襯詞相結合的運用,突出了歌曲的新疆風格。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敲擊感知新疆樂器:手鼓、和舞蹈動作在節奏中的體態活動,更突出體驗少數民族音樂的節奏及旋律特點,感悟祖國多元文化的豐富性,增進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二、學生情況分析:1.年齡特點:本課教學對象是三年級小學生,屬于小學中年級段。經過兩年的音樂課學習,他們喜歡音樂課,愛唱歌,有較高的學習熱情。2.識譜及演唱能力:學生的音準較好,有一定的視唱與模唱能力,已初步建立流動do的概念。能夠較準確的識讀基本節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對前八后十六以及切分節奏型具備基本常識性的了解。3.演唱習慣:部分學生能夠基本運用正確的呼吸和發聲位置、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三、教學方法與手段說明:本課通過聆聽、模唱、對比、體態表現等方法,感受歌曲的風格并掌握歌曲各元素。1.在導入環節從欣賞老師表演的新疆歌舞及參與式模仿舞蹈動作引起學生對新疆維吾爾族音樂學習興趣。2.在視唱樂譜的環節,通過聽音模唱以及對比感知活動,主動掌握樂譜中各音樂元素及重難點的學習,以旋律接唱的活動很好的掌握歌曲旋律。3.在學唱歌曲時,結合實物對歌詞含義的理解。突出演唱風格的表現,同時,解決一字多音,咬字吐字的難點把握。4.在表現歌曲時,自由選擇展現歌曲的形式:以即興創編活動演繹歌曲。體現學生創編的能力以及對民族音樂風格的把握。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去表達自我,展現歌曲的快樂情緒。通過主動參與去體驗并創造維族音樂的美。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一、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活動,學生產生濃厚的歌唱興趣與積極投入的參與狀態,能夠在演唱中受到歌曲風格與藝術形象的強烈感染。(2)感受祖國豐富多彩的多元文化,增進學生的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2、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模唱、感受歌曲情緒、風格,再模仿演唱、識讀樂譜,旋律接唱等活動,樹立準確歌唱的意識。3、知識與技能:(1)學生能夠情緒飽滿地、準確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2)掌握切分節奏,力度記號(重音記號)。二、教學重點:能夠情緒飽滿地、準確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陽》。三、教學難點:切分節奏以及重音記號的演唱。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一、欣賞歌舞 導入課題【設計意圖】:通過老師歌舞表演,啟發學生找到新疆歌曲的風格特點。帶動學生嘗試以節奏舞蹈動作的活動,產生學習興趣。1.教師表演維族歌舞《一杯美酒》2.學生加入老師隨節奏進行簡單舞蹈律動活動。3.題目:《小巴郎,童年的太陽》講解。二、感受歌曲:【設計意圖】:從音樂要素方面發現這首歌曲的音樂特點,培養學生用音樂的語言描述聆聽后的感受。 1.初聽全曲,了解新疆風土人情。2.細聽全曲,感受歌曲的情緒。 提問:通過哪些信號帶給你這樣的情緒(快樂)3.再聽全曲,劃節拍聆聽:聽出歌曲首尾音符,揭示調式:a小調。三、學唱歌曲:【設計意圖】:從音組模唱、聽辯、旋律接唱入手,激發學生興趣,為視唱樂譜中的重難點解決做了鋪墊。 1.識讀樂譜:(1)結合柯爾文手勢唱a小調音階(2)識譜唱音符:在五線譜中的a小調音階中任意指音符進行音符視唱。 (3)聽音模唱:將五線譜中的音符打亂順序組合四組音進行模唱聽辯練習。(4)旋律接唱:學生在樂譜中找出模唱的四組音并與師配合接唱旋律。2.視唱樂譜第一段:3.切分節奏:(1)新疆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節奏:切分節奏(2)找出樂譜中的切分節奏(3)結合歌詞學唱所有切分節奏部分。(4)精講:對“彩霞繡的小花帽”一句進行實物講解,并在理解詞義下戴著小花帽有感情的演唱。4.演唱歌曲第一段:(1)完整演唱本段歌曲(2)獨唱表演:請一名同學戴著新疆小帽進行第一段表演唱,教師伴奏并接唱第二段。(3)對比聆聽:通過同學的表演及老師的范唱,兩段旋律帶給大家怎樣不同的感受?5.學唱歌曲第二段:(1)將樂譜中最高音找出并進行視唱:(2)對比發現:新疆另一代表性節奏型:前八后十六節奏(3)力度記號:重音記號結合稱詞的學唱(4)手鼓:①結合歌詞介紹手鼓②學生參與活動:用手鼓敲擊節奏(5)演唱歌曲第二段6.完整演唱歌曲四、表演歌曲:【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主動選取表演形式,并在理解歌曲以及把握歌曲情緒 風格的基礎上,采取即興創編的表演活動。在自由快樂的課堂環境中,通過體驗活動表演少數民族歌曲,感悟祖國多元文化的豐富性,增進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1.表演全曲:在歌唱全曲的同時,可自由選取喜歡的表演形式(舞蹈 手鼓伴奏 聲勢律動 齊唱)對歌曲進行創編表演。2.師生合作表演歌曲:領唱——小巴郎手鼓伴奏——小古麗舞蹈組(即興表演)齊唱——全體學生鋼琴伴奏——老師五、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