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聆聽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年級:三年級教材版本:人音版音樂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八課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環境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是德國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創作的第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五首。該曲情緒熱烈、奔放,速度時快時慢,力度時強時弱,具有鮮明的匈牙利舞曲風格,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被改編成多種樂器演奏形式,成為一首不朽的世界名曲。樂曲采用復三部曲式,結構為A B A’,A段音樂輕快柔和,而B段音樂快速而緊張,AB兩段音樂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聽上一遍就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賞能力、分析表現音樂的能力。但是,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要讓他們從心底里喜愛音樂,還要注重音樂課基本常規和欣賞音樂、演唱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持續發展的態勢。師生互動是本節課教學中的最大特點,在師生互動的基礎上,我運用了:欣賞法、啟發提問法、游戲律動法。更能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教學目標】1.能感受樂曲熱烈、奔放的情緒,并能哼唱、記憶樂曲的第一主題。2.能運用打擊樂器和肢體動作為樂曲伴奏。3.能分辨樂曲的三部曲式結構。【教學重難點】1.感受匈牙利舞曲速度、力度特點,感受熱烈奔放的情緒。2.學生對樂曲結構的聆聽與分辨。3.運用打擊樂器和肢體動作表現樂曲。【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新課標提出,音樂課應以“學生發展為本”,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加強音樂實踐與創造,同時還增強了課堂上音樂與律動教學的相互融合與滲透。鑒于以上理念,本課中我采用“聆聽、感受、體驗、伴奏、參與”等教學模式,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努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學習,在欣賞中感受和表現音樂,從而促進學生發展。教學過程追求動靜結合、張弛有度,讓音樂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教學課時】:1課時【課型】:欣賞課【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創新設計教學環境時,創設音樂情境,通過多媒體應用、音樂渲染、打擊樂器伴奏、律動表現等手段為教學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習興趣。【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1. 跟隨音樂律動。【設計意圖:通過律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匈牙利音樂的特點?!?br/>2.匈牙利簡介。【設計意圖:了解匈牙利文化背景,為音樂感知做好鋪墊?!?br/>3. 完整欣賞《匈牙利舞曲第五號》,感受樂曲情緒。【設計意圖:感受匈牙利人民的熱情、奔放?!?br/>4. 出示課題《匈牙利舞曲第五號》。5.簡介作曲家及作品背景。二、分段欣賞1.欣賞A部分主題Ⅰ(1)初聽主題Ⅰ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樂曲的速度和力度有什么特點?(2)復聽,聆聽音樂中“附點”和“升號”的奏法。【設計意圖:滲透音樂知識?!?br/>(3)用“lu”模唱旋律。【設計意圖:初步感知主題Ⅰ旋律?!?br/>(4)師逐句教唱樂譜生學唱。生隨琴演唱樂譜。【設計意圖:熟悉主題Ⅰ旋律,為樂器伴奏做好鋪墊?!?br/>(5)復聽主題Ⅰ,勾畫圖譜。【設計意圖:記憶主題Ⅰ旋律?!?br/>(6)師生隨音樂用三角鐵為主題Ⅰ伴奏。【設計意圖:結合主題Ⅰ旋律進行演奏?!?br/>2.欣賞A部分主題Ⅱ(1)和主題Ⅰ相比,速度、力度有什么變化?(2)復聽主題Ⅱ,勾畫圖譜。【設計意圖:熟悉主題Ⅱ旋律?!?br/>(3)師隨音樂用串鈴、響板范奏。(4)師生隨音樂用串鈴、響板為主題Ⅱ伴奏。【設計意圖:通過旋律變化,用不同的速度、力度為樂曲伴奏?!?br/>3.完整欣賞A部分,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設計意圖:檢查學生是否能準確辨別出兩個主題?!?br/>4.欣賞B部分(1)師彈唱四個樂句,生為樂句排序。【設計意圖:考驗學生聽音能力。】(2)用“la”模唱旋律。【設計意圖:初步感知B部分旋律特點。】(3)提示音樂中“頓音、重音、持續音”的唱法。【設計意圖:滲透音樂知識?!?br/>(4)師逐句教唱樂譜生學唱。生隨琴演唱樂譜。【設計意圖:熟悉B部分旋律,為樂曲伴奏打好基礎?!?br/>(5)聆聽B部分,師勾畫圖譜。【設計意圖:加深B部分旋律印象?!?br/>(6)師隨音樂用雙響筒范奏。(7)師生隨音樂用雙響筒為主題Ⅱ伴奏。【設計意圖:聆聽旋律變化,用不同的速度、力度為樂曲伴奏?!?br/>(8)師生隨音樂律動。【設計意圖:在熱烈的音樂氛圍中,通過律動感受匈牙利人民的熱情、奔放,用多樣的表現形式感知音樂。】5.聆聽A’部分,師隨音樂勾畫圖譜。【設計意圖:通過聆聽和圖譜的呈現,直觀的為學生呈現出樂曲的三部曲式結構。】三、完整欣賞1.出示曲式結構:A B A’2.師引導學生隨音樂完整演奏樂曲。【設計意圖:完整聆聽、完整演奏?!?br/>四、鞏固新知,總結課堂。【設計意圖:檢驗學生教學目標的達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