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歌唱與表演,引導學生感受和體驗民族音樂,激發學生對祖國、對美好生活的熱愛,教育學生增進民族團結、弘揚民族精神。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聽、看、跳、說、奏、演等方法,達到讓學生感受并學會歌曲的目的。三、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用輕巧、圓潤的聲音,活潑、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用優美、舒展的肢體語言表現歌曲。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興趣引入法、視覺圖象法、談話法、體驗法、音樂表演法等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用歌聲、舞姿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難點:唱準并掌握附點音符節奏 ×· ×|×× ×|注意休止符 ×0 ×0 |×× ×| 前倚音教學用具:鋼琴、課件設計理念: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努力為學生享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我的基本策略是,多聽多欣賞,以“唱”為本,把“情”貫穿始終,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情感與創造體驗,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將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教學過程:一、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播放《草原上》)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歌曲嗎?讓我們跟著歌曲的旋律來哼唱一下歌曲的曲調。誰能告訴老師,這首歌是哪個民族的歌曲? 生答(蒙古族)二、介紹蒙古族:(1)、蒙古族時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他們在大草原上過著游牧生活。你們誰去過大草原,誰知道大草原是什么樣的 今天老師就帶你們領略草原風光,感受草原美景,了解草原的風土人情。但是我們怎么去呢?別急,老師位同學們準備了特別的交通工具,(出示幻燈:馬)現在我們就騎上馬出發吧。(唱歌:啦啦啦啦啦······)(2)、節奏練習,解決難點問題。師:咦?!同學們你們看路邊有個牌子上寫了什么?(出示黑板:遇到困難不要怕,遠方的客人請你拍一拍。)1、×0 ×0|× × ×|2、×· ×|× × ×|3、×.× ×× ︱ ×× × ︱(3)、同學們真聰明,我們繼續走吧。(播放幻燈片:草原風景及蒙古族人民生活和放牧的圖片)我們到了。看,這是蒙古族人民住的蒙古包,他們隨著季節的變化在水草豐美的地方居住。馬兒壯、羊兒肥。小姐妹們在草原上唱著美妙的蒙古歌曲。生活幸福、甜美。三、學習歌曲:老師現在還會唱她們放牧時唱過的歌呢,你們想聽嗎?1、教師范唱.歌曲是幾拍子的?演唱的情緒怎么樣?2、再次聆聽范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用歡快的節奏形象的展示了性格自豪的小牧民手拿著揚鞭放牧時的喜悅心情,抒發了對家鄉的贊美之情。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心感受一下吧。3、用la模唱歌曲曲調。(教師介紹前倚音,讓學生了解它是裝飾音的一種。)4、同學們與老師一同熟悉了曲調,現在我們試著把歌詞唱出來吧。指導:(1) 草兒 青青,羊兒肥——輕輕的草兒跳起來了,肥壯的羊兒扭起來了。(2)×· ×|×× ×|啊 哈 啊哈 呵5、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現在大家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那老師問問同學們,這首歌曲怎樣唱才會更好聽?(前面自豪贊美家鄉,襯詞豪放,表現放牧時的喜悅心情,最后要天真活潑,自豪的表現草原兒童對家鄉和美好生活的贊美。)6、 師生對唱:聽到小牧民唱得那么自豪,老師也想來當一回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來比一比,誰唱的更神氣。四、教師指導學生為歌曲伴舞1、唱得比老師還神氣,我要邊跳舞邊唱歌,和你們比一比。(教師隨著音樂跳舞,學生跟著老師跳蒙古族舞蹈)2、誰能比老師跳的更美?(學生邊唱歌邊跳舞)五、小結:大草原的風景優美,蒙古族的人民熱情好客,蒙古族的舞蹈多姿多彩,今天我們感受到了大草原帶給我們的美好享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