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課題 7.4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授課日期教學內容 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美麗的寶島 課 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準確說出臺灣省的地理位置、范圍。2.了解臺灣省的人口分布特點和民族構成。3.分析臺灣省的地形、氣候和河流特征。4.列舉出寶島有哪些美稱,并能解釋其原因。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節課既是對香港澳門學習的延伸又為學習后續章節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教材內容所編排的三大內容:神圣的領土--美麗富饒的寶島--出口導向型經濟,充分體現了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性。因而本節課是教材的重點章節,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材料。教學重點 明確臺灣的歸屬問題、臺灣的概況(位置、地形、氣候)、臺灣的自然資源和經濟特色。教學難點 綜合分析歸納臺灣島人口,氣溫,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原因教法學法 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科思政 臺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歷史,血緣,文化等方面足以可以看出臺灣是我國的一部分。臺灣,在我國史書記載中曾稱夷洲,明代始稱臺灣。 1885年清政府正式設臺灣省建制。1624年臺灣被荷蘭侵略者侵占,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895年臺灣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才回歸祖國。臺灣省的居民中,漢族約占97﹪,他們主要是明清以來從廣東、福建兩省遷居臺灣的居民的后代。臺灣和福建等省許多居民都信奉媽祖,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新授課基本流程:預學導學、互助探究、分層提高、總結歸納、鞏固反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個性化調整預學導學 海陸位置:臺灣島東臨( ),北臨( ),南臨( ),西隔( )與( )隔海相望。 這樣設計,不僅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區域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認識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觀幫助學生認識學科之間的聯系,樹立愛國情感。新課導入 “同學們,迷人的日月潭風景旖旎,那么你知道日月潭在我們國家哪個省份嗎?那里除了日月潭還有那些吸引人的美景呢? 觀看圖片,回答問題互助探究分層提高 (一)研學任務一:尋找臺灣展示臺灣地形圖,設問:1、請在圖中圈出福建省、臺灣海峽、太平洋、東海、南海、釣魚島、赤尾嶼、火燒島、澎湖列島。2、找出北回歸線,描述臺灣島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完成知識配對游戲)(二)研學任務二:暢游臺灣—尋臺灣之美展示臺灣景觀圖,分組完成每張卡片下面的問題??ㄆ?:地形以( )為主,約占全島面積的2/3;平原多分布在 。 山脈多呈 ( )走向。地勢( )低 高 ??ㄆ?:物產豐富展示資料,并讀圖思考:1、為何生產熱帶和亞熱帶水果?(氣候)觀察臺灣島氣候分布圖、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年降水量最少處在( )mm以下( )mm以上。臺灣島的東西部降水量和氣溫分布有何差異?都與哪一地理要素有關?臺灣島北部是( )氣候,南部是( ) 氣候。瀕臨熱帶洋面的臺灣島夏秋多( )(自然災害)。2、你能說出這些物產的分布范圍和分布原因嗎?卡片3:1、在圖上找出臺灣島最大的湖泊和最長的河流。2、受氣候和地形影響,臺灣島河流有何特點?(河流長度、流速、水量)有何好處?卡片4:北投溫泉在溫泉的背后你還看到什么自然災害?轉乘:經歷一段旅程后,我發現臺灣島的人口、城市和交通線的分布很不均勻,接下來我們來一起探尋其中的奧秘吧?。ㄈ┭袑W任務三:暢游臺灣—尋根盼團圓1、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臺灣的歷史資料2、展示資料,尋找臺灣是祖國神圣領土一部分的證據。 分組合作、交流展示 分組合作探究、交流并展示分組討論并展示總結歸納 回答問題 檢驗學生掌握程度課后作業布置 必做題 課時練第73頁到77頁。 完成總時間 15分鐘選做題 課時練第78頁綜合題。 完成總時間 5分鐘實踐題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在臺灣省這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搜集到的地理信息來理解文中的理論知識,如課前搜集資料,理解臺灣與祖國的淵源,課堂上真正體會兩岸人民對祖國統一的渴望,讓學生感受和體驗地理學科。同時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用問題與學生對話,層層遞進,幫助學生獲得新知。在啟發教學時,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計算機所特有的信息處理優勢及其交互性強的特點,將文字、圖像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但是,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面不足,如何把握好活動的有效性和實效性,對學生的評價方案還不夠科學等問題還存在著。本節課的最大特點是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本節課充分利用四人小組,先學后教,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然后學生在組內交流展示,有不明白的問題提交到班內共同解決,真正體現"以學為主,以學定教"這一教學基本理念,本節課通過三個自主學習活動完成了對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但是臺灣這一節課,不僅僅是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就可以了,在本節課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臺灣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由此本節課的另一個最大亮點就是結合時政,如綠色陣營、藍色陣營,臺灣入聯公投等時政熱點問題,培養學生關心圍家大事,關注國家命運的責任心和使命感。PAGE1(共16張PPT)地 理第四節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資料一:臺灣,在我國史書記載中曾稱夷洲,明代始稱臺灣。 1885年清政府正式設臺灣省建制。1624年臺灣被荷蘭侵略者侵占,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895年臺灣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才回歸祖國。歷史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資料二:臺灣省的居民中,漢族約占97﹪,他們主要是明清以來從廣東、福建兩省遷居臺灣的居民的后代。血緣考點: 臺灣省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 高山族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資料三:臺灣和福建等省許多居民都信奉媽祖,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文化北回歸線太 平 洋1.海陸位置:臺灣島東臨( ),北臨( ),南臨( ),西隔( )與( )隔海相望。2.緯度位置:1、地理位置和范圍:北回歸線穿過臺灣中南部。太平洋東海南海臺灣海峽福建省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領土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海域,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蘭嶼、綠島等200多個島嶼。1、地理位置和范圍(1)、找出臺灣島周圍的海洋,海峽和澎湖列島,釣魚島。(2)、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廈門之間的實地距離。比例尺=(3)、看一看北回歸線通過臺灣島的哪個部位。活動【完成教材第67頁活動】圖上距離= 實地距離150基隆到福州實地距離= 50*5.3 =265千米高雄到廈門實地距離= 50*5.9 =295千米中南部2、閱讀圖7.42,說出臺灣島人口的分布特征。活動【完成教材第67頁活動】人口分布不均勻,人口主要分布在臺灣島西部沿海地區。二、自然地理環境1、地形、地勢主要山脈和地形區臺灣山脈(中央山脈,阿里山,海岸山脈),西部平原。地形特點:臺灣島地形主要以山地和平原為主,其中山地占全島2/3。二、自然地理環境1、地形、地勢地勢特征東部海拔高,西部海拔低。西東思考:臺灣島為什么山地地形廣布?臺灣島地處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板塊碰撞,擠壓形成多山的地形。同時,臺灣也因此成為地震多發地區。臺灣在這里!氣候讀圖歸納臺灣島的氣候特征:氣溫分布:等溫線呈環狀分布,從四周向中部降低。2、氣候濕熱氣候類型:以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特征:冬季溫暖,夏季炎熱;降水豐沛降水分布特點:東多西少(我國年降水量的最多-臺灣的火燒寮)3、河流河流水文特征:1.河流流程短2.落差大,流速快3.水量豐富水能豐富濁水溪-臺灣島最長的河流位置和范圍自然環境臺灣省課堂總結位置:位于我國東南部,北臨東海,南臨南海,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范圍:臺灣省主體是臺灣島。此外,還有周圍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蘭嶼、綠島等200多個島嶼。地形,地勢: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地勢東高西低。氣候:氣候類型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具有濕熱的特征。河流:河流流程短,流速快,流量大,水能資源豐富。課后練習:1.與臺灣省隔海相望的省份簡稱是( )A.閩 B.浙 C.粵 D.蘇2.臺灣省 ( )A.地勢中西高,東部低 B.隔臺灣海峽與廣東省相望C.平原主要分布在東部 D.以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3.受地形影響,臺灣省 ( )A.河流流程較短,水量較大 B.阿里山是著名的觀光避暑勝地C.鐵路線布局呈放射狀分布 D.西部地區降水量比東部地區大4.臺灣省地震多,是因為 ( )A.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接處B.位于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接處C.西部地區降水量比東部地區大ADAA課后作業:必做題:課時練第73頁到77頁。選做題:課時練第78頁綜合題。《7.4臺灣省》說課稿說教材本節課既是對香港澳門學習的延伸又為學習后續章節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教材內容所編排的三大內容:神圣的領土--美麗富饒的寶島--出口導向型經濟,充分體現了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性。因而本節課是教材的重點章節,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材料。說學情八年級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表現出穩定性差和可塑性強的傾向,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為主和富含感彩的地理內容,直接經驗少,理解能力弱。而經過了一年的地理學習也基本上具備了從地圖中提取知識的能力,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創設豐富的活動環節,幫助學生熟練運用讀圖分析的學習方法??紤]到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儲備有限,對事物之間聯系性的把握還不夠,結合教材內容,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方法。說教學目標1.在地圖上準確說出臺灣省的地理位置、范圍。2.了解臺灣省的人口分布特點和民族構成。3.分析臺灣省的地形、氣候和河流特征。4.列舉出寶島有哪些美稱,并能解釋其原因。說教學方法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突破難點就需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是地理學習的主體,積極主動地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因而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直觀教學法,結合情境體驗法、合作討論法、對比學習法,采用這種多元教學方法旨在提倡讓學生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明確臺灣的歸屬問題、臺灣的概況(位置、地形、氣候)、臺灣的自然資源和經濟特色。教學難點:綜合分析歸納臺灣島人口,氣溫,降水量分布特征及原因五,說教學過程1、妙境導入、激發興趣:為了創設出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我采用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播放視頻)“同學們,迷人的日月潭風景旖旎,那么你知道日月潭在我們國家哪個省份嗎?那里除了日月潭還有那些吸引人的美景呢?設計意圖:這樣設計,不僅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探索欲望。2、“讀圖觀察,初識臺灣”(1)明確臺灣的歸屬問題。繼續創設問題情境,“施瑯收復臺灣,引出康熙與施瑯對于臺灣的重要性問題爭論??滴跽J為臺灣是蠻荒之地,并不重要;施瑯認為此地地理位置險要并且物產豐富。通過觀看史實材料學生可以認識到,臺灣無論從地緣還是血緣還是歷史因素上說,都是祖國領土神圣不可侵犯的部分,同時其海陸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設計意圖:從而解決第一個教學重點,神圣不可侵犯的領土。臺灣的概況(地形、位置、氣候等)。考慮到八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識圖能力,為了使這種能力得到提升,設計一個教學活動:“完璧歸趙”。將全班學生分組,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和地圖冊,觀察討論,通過多媒體出示相關地圖與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之后每小組選代表將地圖信息補充完整。其他同學可以糾正和補充。設計意圖:整個過程都讓學生有圖可看,合作交流,并且讓學生互評互改,可以極大地拓展學生的能力,整個活動教師僅僅是組織者和促進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二、“角色扮演,暢游寶島”。1、以認識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被稱為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這次來臺灣很想知道臺灣都有哪些資源。有沒有導游來講解一番呢?”利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并結合教材相關內容,小組討論,推選小導游,向大家介紹臺灣的資源?;顒硬粌H能促進合作意識,充分發揮表演才能,同時介紹臺灣自然資源。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三、對比探究,解讀經濟臺灣的經濟發展。考慮到學生對經濟概念的認識較為膚淺,在突破這一難點時,我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探究方式解決。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的圖表文字分析總結臺灣經濟發展的特點,(首先引導學生分析”臺灣省出口貿易結構變化圖“讓學生討論分析農產品、農產品加工品、工業產品在出口貿易結構中的變化。(由圖例可知臺灣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化特點。20世紀60年代后,農產品出口所占比例急劇下降,農產品加工品的出口比例從70年代后降到最低點,而工業產品的出口比例從60年代開始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而且到70年代后占主導地位。);從而讓學生明確出口貿易結構的變化。其次,通過問題引導方式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分析臺灣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與分布:(1).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應具備哪些條件?(2).哪些因素促使臺灣出口加工業的發展?(3).臺灣工業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最后,根據學生歸納臺灣經濟結構變化結果,運用圖表繪制折線圖展示出來,我先把臺灣第一產業的曲線圖繪出,再引導學生繪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曲線圖。設計意圖:通過畫圖方式,明確臺灣經濟結構形成與變化。四、課堂小結,鞏固提高。我的課堂小結設計承接導課,“同學們,暢游了一番臺灣,你都收獲了哪些知識呢?”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板書進行反思總結,以培養學生的反思總結意識,學會反思學習,從反思中認清現狀。六,板書: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4 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 教案.doc 臺灣 第一課時.pptx 臺灣省說課稿(1).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