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散文的閱讀方法和技巧散文的特征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明確而集中。內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形式上的特征: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從細處落筆,以小見大;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象力;行文自由,結構靈活。二、散文的分類1.寫景狀物散文寫景狀物散文就是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散文。作者往往借助對自然之景、物的描繪、抒情、議論來表達對時代、社會、人生的認識與理解。它是各類考試散文閱讀的首選。閱讀寫景狀物散文,首先看它描寫了什么景、物,運用怎樣的表現手法寫出了景、物什么樣的特點,以此感受景、物的形象特征,進而分析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最后理解全文的主旨。2.寫人敘事散文寫人敘事散文就是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滿著飽滿的感情。偏重于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與小說的重要區別是,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來自生活,并非虛構。偏重于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也可以是幾個片段的剪輯。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3.議論說理散文議論說理散文就是既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點,又有一定議論說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它往往蘊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爐。這類散文也頻頻出現在中高考試卷中。閱讀這類散文要注意借事說理、寓理于事、因情悟理、情理交融的特點。重視分析材料和觀點的關系,進而品味其情趣、理趣。三、散文的線索以感情變化為線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事物為線索:如張之路的《羚羊木雕》以人物為線索:如王安憶的《我們家的男子漢》以事件為線索: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以時間為線索:如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以地點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需要注意的是,高考選文最常見的線索:一是感情的發展變化;二是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征意義的事物;三是文中的“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