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章 區域發展戰略第1節 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一、教材分析本節主要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第二部分是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其中的影響又分為兩框題內容,分別是:交通運輸與城市發展,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介紹了交通對于城市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學好本節內容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交通這一區位因素,進一步鞏固第三章所學知識,同時也為區域發展戰略的學習奠定良好的思維基礎。二、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1.認識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理解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及其影響。2.通過讀圖,能從交通運輸線的長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國東西部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差異的原因。3.結合案例,說明交通運輸與城市發展的關系。4.結合實例,分析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三、教學重難點1.能根據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及其特點選擇正確的交通運輸工具。2.能利用相關地圖和文字材料分析得出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對城市發展、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四、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掛圖、、投影儀等;發學案。學生準備:結合學案課前預習。五、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睆奶瞥娙诵炷倪@句詩中,可想當時揚州的繁華。此后1000多年,“二分明月”的揚州在我國城市中的繁華地位不減,“下揚州”成為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夢想。然而,至近代,揚州的繁華地位逐漸被上海、蘇州等城市所取代。揚州從未成為國家的行政中心,為何能“二分明月”達1000多年?歷史進入近代,是什么改變了揚州的發展條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華不再?【講授新知】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1.交通運輸方式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教師歸納總結:交通運輸方式的作用:聯系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活動的重要紐帶作用為區域發展提供基礎性保障(展示)交通運輸方式的歷史變化素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交通運輸方式的變化:古代方式:馬車、帆船變化現代方式: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運輸(教師根據實際適當補充)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比較主要優點 主要缺點鐵路運輸 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連續性好 短距離運輸運費高公路運輸 機動靈活、周轉速度快、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運費較高水路運輸 運量大、投資少、運費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自然條件影響大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管道運輸 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損耗小、安全性高 靈活性差案例分析:學生分組展示調查結果(課前布置調查近10年交通運輸發展的資料,地點以本市為主但不限于本市),教師適當補充展示案例資料,如順豐的發展、中國高鐵網絡的發展,引導學生了解交通運輸發展的特點:大型化運輸工具 高速化新特點 專業化多重運輸方式聯運貨物運輸:綜合化集裝箱運輸2.交通運輸方式的布局【活動探究1】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從自然方面和社會經濟方面思考交通運輸方式布局的影響因素,并進行歸納總結:區位因素 影響分析地形 平原 對線路的限制較小,選線時要盡量少占好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建設、城鎮發展的關系山地 線路盡量沿等高線修建,盡量避開地形復雜地區,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彎曲或開鑿隧道水文 線路應避開沼澤地,盡量避免跨越河流,以減少橋涵總長度地質 注意避開斷層地帶和滑坡、泥石流多發區,特別是開鑿隧道時應盡量避開斷層帶,從背斜部位穿越氣候 工程設計應特別注意沿線的暴雨、大風等出現的強度和頻率,以及凍土、積雪的深度等,橋涵孔徑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據當地暴雨強度來設計區位因素 影響分析經濟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運輸線路,促進沿線經濟發展。鐵路線和公路國道線基本方向以直達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通過城市時應從城市邊緣經過;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則以滿足地方經濟發展和居民需要為主,可以通過當地的居民點、車站、碼頭等社會因素 鞏固國防、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經濟發展等技術因素 使運輸網伸展到更廣闊的范圍,克服自然條件對線路建設的障礙,并減少其對車輛運行安全的威脅案例1:南昆鐵路的建設影響因素: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口和城市分布、 科學技術的進步等。重要意義:帶動、繁榮沿線地區的經濟,促進西南地區經濟發展。案例2: 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建設飛速發展,主要考慮如下:自然因素:地形平坦、地質穩定。社會經濟因素:位于經濟發達地區,有利于經濟發展;連接大城市,有利于兩地經濟文化交流;沿線科技發達,技術條件優越;位于人口稠密區,勞動力充足;原有交通運輸方式不能滿足客運需求等。社會經濟因素逐漸占主導地位,是實現高速運行的目的,首要考慮的自然因素是地形;而高架橋建設,主要考慮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活動探究2】南昆鐵路從海拔78米的南寧盆地,到海拔2000多米的云貴高原,中途跨江越河,在地勢上有多次大的起伏,又通過喀斯特地貌區和強地震區,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因而必須依靠科學。南昆鐵路在線路設計科學化、施工設備現代化和施工手段自動化,是我國國內科技含量最高的鐵路之一。隧道和橋梁組成一道道風景。其中的清水河大橋以183米的橋高開創了世界鐵路第一高橋的記錄;八渡南盤江大橋作為目前世界最高的“V”形支撐鐵路橋獨領風騷;堪稱地下長城的米花嶺隧道長達9392米,是迄今為止我國最長的單線鐵路隧道。結合材料思考下列問題:1.影響南昆鐵路的區位因素是什么?2.修建南昆鐵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修建南昆鐵路需克服的主要困難有哪些?4.南昆鐵路建設的意義?【活動探究3】截至 2023 年底,不含港澳臺,我國公路通車里程達 470 萬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營運里程達 13.6 萬千米;鐵路營運里程 12.7 萬千米,其中高速鐵路達 2.5 萬千米。讀圖 4-3,試從交通運輸線的長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國東西部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差異的原因。差異:東部交通運輸線總里程長、且更為密度,交通運輸方式多樣;西部交通運輸線總里程短、且較為稀疏,交通運輸方式單一自然原因:東部地區自然環境優越,地形平坦,施工難度小,對生態環境影響?。晃鞑康貏萜鸱?,自然環境惡劣,施工難度大,生態環境脆弱人文原因:東部城市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對交通運輸需求較大;西部人口稀疏,對交通運輸需求較小。二、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一)交通運輸與城市發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發展:古代水運地位突出,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發展;近現代鐵路的修建,能夠帶動沿線城市迅速崛起。展示 “我國南方內河航線和主要內河港口城市分布圖”,幫助學生理解“古代水運地位突出,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發展” 。展示“全國交通網絡分布”,幫助學生理解“鐵路的修建,能夠帶動沿線城市迅速崛起”。案例1:國內上海位于長江河口地區,武漢位于漢江與長江的匯合處,重慶位于嘉陵江與長江的匯合處。請說明這些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原因。想一想,在黃河入???,為什么未能形成大的城市呢?案例2:國際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新加坡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戰略,依托港口優勢,重點發展與石油運輸和港口服務相關的煉油、石油化工、修造船、鉆井平臺制造等工業。工業的迅速發展還帶動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新加坡由此成為馬六甲海峽最重要的港口,是聯系亞、歐、非、大洋洲的航海樞紐。過渡:一個地區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會給這個地區的城市格局帶來很大影響。【活動探究4】揚州之旅:案例資料一:地處江蘇省中部的揚州,南臨長江,京杭運河縱貫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譽,至今有近 2 500 年的歷史。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后,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曾成為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南北漕運的咽喉,東南第一大都會。北宋時,揚州商業進一步繁榮,是當時我國東南部的經濟文化中心,與都城開封相差無幾。元、明兩代,隨著運河的幾次整治,恢復了曾一度中斷的漕運,揚州迅速繁華起來。清代前期,揚州城市人口超過 50 萬,為當時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結合材料思考:1.揚州的形成與興盛得力于哪種運輸方式;2.揚州市的布局沿什么分布,形態如何;3.所有城市都和揚州的布局一樣嗎?案例資料二:自清代中葉以后,隨著大運河的淤塞,以及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揚州城市發展緩慢,甚至停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現代化陸路交通的發展,京杭運河的大規模疏浚,使古城揚州煥發了青春。隨著連(連云港)淮(淮安)揚(揚州)鎮(鎮江)高速鐵路的修建,揚州將進入全國高速鐵路網中。結合材料思考:1.揚州衰落的原因2. 高速鐵路網沿線城市興起的原因教師歸納總結時期 交通變化 城市發展古代 揚州 春秋 “邗溝”水運 繁華都市:全國最大的海鹽集散地隋唐 京杭大運河漕運明清 水陸交通發達近代 揚州 19世紀初 海運興起,黃河改道,京杭大運河山東段淤廢 逐漸衰落:內河水運樞紐地位衰落20世紀初 海運取代運河漕運,津浦鐵路建成通車今日 揚州 1949年以來 整治京杭大運河,改善通航條件 重新煥發活力:“寧鎮揚一體化”建設21世紀 “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已建成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結論:交通運輸的變化引起城鎮的繁榮與衰落。(二)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教師引導學生讀教材圖4-7,簡單說明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教師總結:交通運輸的發展,會對沿線地區產生重大影響,不僅提高了可達性,更強化了區位優勢,促進各種生產力要素的流動和集聚,進而形成經濟帶,即以交通干線為主軸,以途經的大中城市為依托,以發達的產業為主體的帶狀經濟區域。1.經濟帶的分類沿海型經濟帶以港口城市為核心,以沿海航線和交通干線為發展軸,如日本東海道經濟帶。沿河型經濟帶是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業區等構成的經濟帶,以河流為發展軸,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樞紐為增長極,如長江經濟帶。沿路型經濟帶以鐵路、干線公路為發展軸,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樞紐為增長極,如隴海—蘭新經濟帶。復合型經濟帶依托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交通運輸方式,逐步形成綜合交通運輸網絡。案例1:隴海—蘭新經濟帶教師展示“隴海—蘭新經濟帶”相關資料和圖片,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88的“閱讀”材料,說一說沿路型經濟帶的特點。【活動探究5】查閱相關資料,完成下表內容類型 交通通道 經濟帶 運輸方式 主要城市 產業特點沿海型 東部沿海通道 東部沿海經濟帶 外向型、高端制造、現代服務業沿路型 隴?!m新通道 隴?!m新經濟帶沿河型 長江通道 長江經濟帶案例2:陜西省武功縣發展交通脫貧致富昔日的陜西省武功縣,對外交通不便,農產品運不出去,難以轉化為商品。農民收入低,農村面貌落后。在國家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背景下,武功縣抓住了難得的機遇,對通往鄉、村的道路進行擴建改造,村里的道路也實現了路面硬化。有了等級較高的鄉村公路網,公共交通服務普及到村,就連遠離縣城的偏遠村落也開通了公交車。解決了交通瓶頸問題,武功縣的原生態蔬菜就能夠在城鎮市場上賣出較高價錢。優質農產品還吸引客商開車到田頭收購。脫貧的農民積極開發特色食品、紡織品等商品,發展“一村一品”經濟。武功縣的優質生態和特色農業吸引眾多游客慕名而來,便捷的交通線路也成為客流涌動的鄉村旅游線路。武功縣城鄉社會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課堂練習】學生完成課堂練習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京新高速公路是世界上最長的穿越沙漠的高速公路,是繼青藏鐵路之后,又一個在艱苦地域建設的代表性工程。它橫貫東北、華北、西北,總里程約2768km。2017年7月15日,京新高速全線貫通,貫通后北京到烏魯木齊的路程將縮短1300多公里,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沒水沒電沒信號的浩瀚沙漠中,這條“沙漠之龍”橫空出世,其建造過程充滿艱辛。下圖為京新高速公路路線示意圖。(1)推測京新高速公路臨白段在建設中遇到的困難。(2)推測京新高速公路臨白段非節假日通行的主要車種(客車,貨車),并說明理由(3)簡述京新高速公路建設對西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影響。【答案】(1)沙漠戈壁縱橫,生態環境脆弱;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氣候干旱,沿途水資源缺乏;冬季寒冷、夏季高溫酷暑,施工環境較差;空氣干燥,冬春季節多大風、揚沙、沙塵暴、流沙等惡劣天氣。(2)(大型)貨車。京新高速連接我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區域東西部自然環境差異強,往來貨物種類多,數量大,過境長途貨車運量大;高速公路里程長,所經區域地廣人稀,經濟落后,沿途居民出行的需求量較??;對長距離客運而言航空運輸比較便利。(3)完善公路網,根本上改變西北地區的交通狀況;縮短了與東部地區的經濟距離;增加就業機會,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生活質量;加快融入了“一帶一路”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發展;推進西北地區經濟的跨越發展;促進與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知識小結】帶著學生進行課堂總結,回顧主要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