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白鷺》學習單(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說說自己是從哪些語段感受到“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體會作者喜愛白鷺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讀第6—8自然段,感受白鷺在不同場景中的美,能給每幅圖畫起一個名字。品味關鍵句,體會作者如何把這種情感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學習重點、難點:在朗讀中還原畫面,感受白鷺在不同場景中的美,體會作者如何把這種情感融入對白鷺的描寫中。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上節課,我們在初讀感知中了解了《白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那么,課文圍繞“白鷺”寫了幾部分內容?2. 回顧: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白鷺的?二、合作探究1.再讀課文,感悟白鷺的“精巧”美。(1)“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這句話用了( )修辭手法,以( )比喻( )寫出了白鷺的( )美和( )美,凝練、概括、含蓄、有韻味。表達了作者的( )之情。(2)作者為什么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2.再讀課文第2—5段,第2—5段寫了什么?(1)這4個自然段圍繞第2段,從“( )”和“( )”寫了白鷺外形的“( )”。①“身段的適宜”從哪里可以體現出?②“色素的適宜”從哪里可以體現出來?(2)作者想寫白鷺的美,為什么要寫白鶴、朱鷺和蒼鷺呢?(3) 白鶴、朱鷺、蒼鷺與白鷺相比,有什么不同?(4)“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長,減之一分則嫌短,素之一忽則嫌白,黛之一忽則嫌黑。”①連用四個“那”字,從“( )、( )、( )、( )”(從 到 、從 到 )描寫白鷺的( )。②“增減、素黛;長短、白黑”四對( )詞,運用整齊的句式,寫出了白鷺的外形( )。可以看出作者對白鷺的( )和( )。3.再讀課文6—8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1)“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白鷺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畫。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 這個“釣”字用得巧妙,運用( )的修辭手法,體現了白鷺的( )。(2)“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地站立于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 這里“不安穩”又很“悠然”,看似矛盾其實不矛盾,因為用 “不安穩”與“悠然”對比,寫出了白鷺的( )特點,也表現了白鷺棲息時的神態( )。(3)“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恩惠”一詞 表明看見白鷺對處于鄉居生活的人來說是一種( )的享受,從側面襯托出白鷺的( )。4.再讀課文第9—10段。(1)“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的歌嗎 ”運用了( )和( )修辭手法,強調了白鷺本身就是一首( )的歌,飽含對白鷺的( )、( )之情。(2)“----不,歌未免太鏗鏘了。”“鏗鏘”指 。白鷺的美可不是鏗鏘的美,而是一種( )。(3)“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首尾呼應,表現了作者對白鷺的( )和( ),使文章渾然一體。5.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么不同?6.小結本文是一篇( )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白鷺的( )和( )、( )、( )時的美,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 )和( )之情。三、展示交流1.各小組依次推舉發言人匯報小組成果。(選擇最優的發言人為小組加分吧)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時刻準備為本組補充發言,或對其他組的發 言進行評價。四、訓練反饋1. 選詞填空。嗜好 愛好(1)打籃球是我的( ),因為打籃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增進大家的友誼。(2)他有吸煙這個不良( ),因此身體很不好。2.辨析字形并組詞。匣( ) 恩( ) 框( )閘( ) 思( ) 眶( )3.下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兩項是( )A.課文通過贊美白鷺,表現了作者愛尋常之美、愛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B.作者在課文開頭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是從白鷺的動作、形態特點著眼的。C.作者在課文最后說白鷺是“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寫出了白鷺易被人忽視的內在的、質樸的美,這樣由里及表,使課文更富有哲理。D.課文的開頭和結尾互相呼應,充分體現了白鷺的美。E.課文第五自然段運用了一連串排比句,主要突出了白鷺勻稱的體態和諧調的色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