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音樂學科《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學設計課題 我是草原小牧民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音樂 年級 三年級教材分析 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旋律歡快,節奏明朗,歌詞朗朗上口,仿佛能讓人感受到草原物民那熱情奔放的性格。歌詞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繪了草原的壯美景色和牧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讓人忍不住想去體驗這充滿生機的草原世界。學習 目標 1:通過學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感受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時的喜悅心情,體會歌曲表達的對草原的贊美之情,逐步加深對家鄉、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2:通過對歌曲的整體聆聽,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體會草原歌曲連綿的氣息:在小組合作、自主創編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合作意識和表演能力。 3:了解連音線、附點節奏的相關知識:學握連音線、附點節奏的演唱技巧,能用自豪、歡快的情緒完整演唱歌曲。重點 能用自豪、歡快的情緒完整演唱歌曲。難點 能夠與小伙伴合作參與伴唱,能夠用蛙鳴筒為歌曲伴奏。教學過程新知導入 師:一提到草原、牛羊、馬兒,同學們能想到什么呢? 生:蒙古族 咱班同學知識儲備很豐富,那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蒙古族感受一下那里的風光。師播放草原美景的視頻, 提問:視頻中都呈現了哪些景物?你又有何感受呢? 學生舉手回答。 師:視頻中的大草原一望無際,近處的牛羊成群,給人身心愉悅的感覺,仿佛置身在綠茵如毯的草原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的風光。 引入課題《我是草原小牧民》 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 師:首先,我們通過多媒體聆聽歌曲,想一想歌曲描繪了什么畫面,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搶答。 教師總結:歌曲呈現了綠草如茵的草原上,肥美的羊兒游蕩,小牧民手拿著羊鞭一邊放牧一邊歌唱的畫面。 復聽歌曲 教師再次播放音頻,你體會到了牧民怎么樣的心情呢? 生:高興的 開心的 師:同學們總結的非常準確,從大家的眼神中,老師看出來你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歌唱了,接下來我們一起放開歌喉吧! 三、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學生做發聲練習 1 2 | 3 4 | 5 4 | 3 2 | 1 — | | 請同學們歌唱的時候注意坐端正,腰背挺直 2、教師示范演唱 3、根據節奏朗讀歌詞 師:剛才老師給大家示范演唱的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同學不由自主的打起了拍子,那現在請同學們根據節奏朗讀歌詞 4、教師伴奏,學生一邊打拍子一邊逐句用lu演唱 師:同學們都唱的非常認真!那你在歌唱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或者說你覺得有些迷惑的樂句,找出歌曲中的難點 ①師:旋律上方出現最多的記號是什么? 學生結合教材積極回答——連線 教師總結:旋律上方出現最多的這個記號在音樂中叫做連音線。 教師出示口訣,幫助學生記憶:身子彎彎像座橋,有長有短有大??;橋下音,若不同,唱得連貫又流暢。 ②教師再次示范演唱帶連音線的旋律,學生先用“啦”哼唱,再帶入歌詞體會歌曲連慣的氣息。 5、附點節奏的演唱 ①師:附點音符指的是要延長原音符時值的一半。請學生想象并模仿騎著馬兒在草原奔騰,馬路發出“噠、噠、噠”的聲音。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附點。 ②教師示范附點節奏,學生根據教師示范,用手劃拍子,進行練習,并且學生代表登臺展示。 ③教師帶領學生完整的演唱譜例,并并提醒學生注意附點的演唱。 6、講解歌曲中的襯詞 生:老師,啊哈啊哈嗬是蒙古族的語言嗎? 師:其實這一句沒有實際含義,就像語文中的語氣詞,在音樂中,我們稱為襯詞,主要是為了抒發情感。 師:老師給大家伴奏,大家注意高位置演唱,等一下我們比一比誰唱的最好! 7、師生接龍演唱,男女接龍演唱 8、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學生前后四人為一小組,以音樂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雙響簡、沙錘、三角鐵等打擊樂器為歌曲進行伴奏編配,5分鐘后進行展示 2.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3.以小組為單位積極進行展示,采用自評、互評及師評的方式給子鼓勵。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通過學唱《我是草原小牧民》,理解了連音線的意義,學握了附點節奏的唱法,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時的快樂,以及對美麗草原、甜美生活的贊美。希望同學們也能熱愛自己的家鄉,去擁抱美好生活。 作業:搜集其他有關草原的歌曲,下節課一起來分享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