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打豬草》教材版本:人民音樂出版社《音樂》五年級上冊第三課【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在教學中以音樂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戲曲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對戲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色辨別能力,提高學生對戲曲的認識。【教材分析】器樂曲《打豬草》是徐景新根據(jù)黃梅戲《打豬草》中“對花”的曲調(diào)改編的,以《對花》前奏改編a段,以《對花》第一、二段改編b、b’段,樂段a+b構(gòu)成了樂段1,樂段a+b’構(gòu)成了樂段2,樂曲由“引子+樂段1+樂段2+尾聲”組成,是一首由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混合演奏的器樂曲。樂曲親切樸實,旋律動聽,以演奏黃梅戲《打豬草》的板胡與彈撥樂器三弦的對答演奏再現(xiàn)“對花”中的男女對唱情景,勾畫出在打豬草時俏皮幽默的對話,惟妙惟肖,是勤勞致富的勞動者對生活的贊美。該曲汲取了傳統(tǒng)黃梅戲音樂特點,加以特色的鑼鼓伴奏,充分體現(xiàn)了戲曲特點。加以管弦樂的合奏,使傳統(tǒng)音樂更加新穎、時尚,令人耳目一新。【學情分析】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聆聽了一定的器樂曲,對樂器的分類有一定的認識,大部分同學能夠分辨樂器的音色。學生能夠隨著樂曲哼唱出短小的音樂主題或音樂片段,能夠初步分析出樂曲的曲式結(jié)構(gòu)。【教學內(nèi)容】聆聽器樂曲《打豬草》【教學目標】1、通過聆聽器樂曲《打豬草》,感受鮮明的地方戲曲曲調(diào),增進學生對學習民樂作品的興趣和情感。2、能夠聽辨出器樂曲《打豬草》第2樂段中樂器對答的形式,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音樂情緒的變化。3、認識民族樂器板胡與三弦音色及演奏特點,體驗對答形式,培養(yǎng)學生對樂器音色的辨別能力。【教學重點】1、感受地方戲曲曲風,用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聆聽音樂。2、體驗板胡與三弦演奏特點,體驗音樂對奏形式。【教學難點】1、樂器特點模仿,用正確的聲音模唱旋律。2、音樂的曲式結(jié)構(gòu)。【教學準備】電子琴;小提琴、板胡、三弦貼圖卡紙;暢言平板教學機;課件;黑板【教學過程】【一】、導入1、情景導入:師表演黃梅戲《對花》選段問:同學們知道,老師剛剛的這段表演是什么戲曲的選段嗎?生:黃梅戲2、簡介黃梅戲①黃梅戲是我國的五大劇種之一,安徽省的主要戲曲曲種,起源于湖北省黃梅縣,發(fā)展壯大于安徽安慶,唱腔委婉清新,采用地方方言演唱,伴奏樂器以胡琴為主,加以其他民族樂器和鑼鼓配合。②介紹黃梅戲的行當。設計意圖:情境導入,幫助學生進入上課狀態(tài),為揭示課題做鋪墊。【二】、新課學習:一、初次聆聽1、揭示——器樂曲(板書課題:打豬草)師:我們說了這么多有關黃梅戲的知識,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由黃梅戲改編的器樂曲《打豬草》。問:什么是“器樂曲”?師:器樂曲和我們的學唱曲不一樣,它是以器樂為主,用樂器演奏來表達一個主題或一個故事情節(jié)。2、引出樂器分類:①師:同學們都知道哪些樂器?生:用學生機搶答②做習題③講解樂器分類,對比聆聽樂器音色(電子琴展示)3、初次聆聽樂曲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聆聽器樂曲《打豬草》,請同學們仔細聆聽,聽完后說一說你都聽到了哪些主要樂器?設計意圖:1、用暢言平板機習題功能,學生通過做題,鞏固掌握樂器的分類;2、通過電子琴模擬演奏各類樂器,引導通過聆聽聲音辨別樂器類型。(電子琴模擬樂器演奏皆選用《打豬草》主題旋律,幫助學生熟悉旋律。)二、分段聆聽(一)聆聽b段(貼圖)師:同學們聽到的樂器可真多,下面就讓我們來分段聆聽樂曲,一起來探究這首樂曲中出現(xiàn)的主奏樂器。1、初聽b段:師:仔細聆聽樂曲,思考這段樂曲中哪兩件樂器在主奏?(放音樂)師:第一件是什么樂器?是拉弦樂器還是彈撥樂器?生:拉弦樂器,二胡、板胡……..2、對比二胡、板胡音色板胡的音色相對于二胡來說音色更明亮、稍顯尖銳3、體驗三弦,熟悉音樂:①師:樂曲中出現(xiàn)的第二件樂器是什么?(復聽b段)吹管樂器還是彈撥樂器?生:彈撥樂器,古箏、三弦…….②認識三弦。三弦的音色相對于古箏來說,顆粒感更強。4、分角色模唱b段①根據(jù)樂器的音色特點分角色②女生“嗯”字模唱,男生“噔”字模唱。5、引出《對花》第一段師:同學們,我們剛剛這樣的樂器演奏形式叫什么?生:輪奏、對奏……師:下面我們來聆聽一段音樂,聽聽他們在做什么?生:爭辯、對唱……師:是的,他們在對花,你們聽這首《對花》和我們剛剛聆聽的b樂段像嗎?生:像師:我們剛剛聆聽的器樂曲就是根據(jù)黃梅戲《打豬草》選段《對花》改編的。大家還記得老師一開始帶來的一段表演嗎?說的就是花旦陶金花準備去打豬草,“豬草”是一種草藥,金花來到山上打豬草,在打豬草時不小心碰到了金小毛家的竹筍,金花用豬草將竹筍蓋住,金小毛誤以為金花偷竹筍,最后兩人誤會解開,唱著《對花》,一路猜花名的有趣情景。本段音樂就是由《對花》第一段改編而來。6、演唱《對花》第一段①讀歌詞,講解安慶方言的發(fā)音。②學習動作③男女對唱《對花》,邊唱邊做6、思考:樂段b中的“對奏”與《對花》中的“對唱”有什么關系?設計意圖:通過樂器示范、旋律模唱、模擬演奏等活動讓學生從中體驗主奏樂器的演奏特點及其音樂形式;通過演唱《對花》,感受鮮明的地方戲曲曲調(diào)。(二)聆聽b’段(貼圖)1、引出《對花》第2段師:戲曲《對花》還有第二段,我們一起來聽聽,找一找第二段和第一段的異同點,小耳朵認真聽!2、引出樂段b’師:如果你是音樂家,根據(jù)我們的樂段b來改編一段相似的音樂,你會對音樂做什么調(diào)整?生:板胡和三弦順序?qū)φ{(diào)一下。3、聆聽樂段b’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聆聽《對花》1、2段,引出器樂曲b’樂段,將器樂曲《打豬草》與黃梅戲《對花》緊密結(jié)合,探索樂曲主題的創(chuàng)作由來,加深音樂的主題。(三)聆聽a段(貼圖)1、聆聽樂段a,說一說與樂段b、b’情緒上的區(qū)別。師:下面我們再來聆聽一段音樂,聽一聽它的情緒和剛才那兩段音樂一樣嗎?師:不一樣,這段音樂很優(yōu)美,剛剛的兩段音樂很歡快、很熱烈。2、引出樂器——小提琴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這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生:小提琴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提高學生對弦樂音色的感受,認識到每一件樂器都有其本身的音色特點,不同的樂器音色帶來不同的音樂感受。三、曲式分析今天我們聆聽了器樂曲《打豬草》,將戲曲《對花》的前奏改編成了a段,用《對花》的第1、2段改編成了b、b’段,(邊說邊貼圖)這首器樂曲由a、b、b’這三個樂段加上引子和尾聲組成的。下面就讓我們再次完整聆聽器樂曲《打豬草》,對樂曲做一個完整的曲式分析,請一位同學上臺帖卡片。(學生用學生機的搶答功能)設計意圖:完整聆聽,通過音樂活動進行曲式分析。從課始的初步模糊感性體驗,再到分段深入聆聽,此環(huán)節(jié)的完整復聽是對樂曲的深入理性分析。四、課堂小結(jié)器樂曲《打豬草》在傳統(tǒng)的戲曲音樂基礎上,加以西洋樂器的合奏,使這首音樂更加新穎、時尚,令人耳目一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組PK板上的成績,恭喜-----組獲得優(yōu)秀小組,請小組代表上來領取“三美幣”,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了,下課!(播放戲曲《對花》)設計意圖:用小組PK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課堂活動。【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