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八: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一、物質由微觀粒子組成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2.通常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二、實驗探究——品紅擴散向盛有水的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品紅,靜置,觀察現象。實驗表明,品紅在靜置的水中會擴散(如上圖)。實驗總結:微觀粒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在受熱的情況下,分子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三、分子運動的實驗探究【預測】氨分子(NH3)分子易溶于水,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根據實驗現象可推斷氨分子的運動。【實驗】①向盛有約20mL蒸餾水的小燒杯A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②從燒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③另取一個小燒杯B,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燒杯A和燒杯B(如圖)觀察幾分鐘,有什么現象發生?(1) 溶液顏色無變化 蒸餾水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2) 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3) 燒杯A中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燒杯B中溶液顏色無變化 濃氨水揮發出的氨分子運動到燒杯A中,與水結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總結:分子之間有間隔,在受壓情況下氣體會液化,分子間的間隔減小。相同質量時同一種物質在固態、液態和氣態時所占體積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間的間隔不同;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一般情況下,同一物質在不同狀態下分子間的間隔:氣體>液體>固體。題型一:物質的微粒性【例1】我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清香四溢。從微觀角度解釋聞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C.分子之間有間隙D.分子在不斷運動【答案】D【詳解】中國茶清香四溢,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引起香味的分子四處擴散,與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隙無關,也不是因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選D。【例2】透過現象看本質,下列對相關現象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質不同—分子構成不同B.變癟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鼓起—球內氣體受熱分子間隔變大C.蔗糖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D.破鏡不能重圓—鏡子分子間的斥力大于引力【答案】D【詳解】A、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它們的性質不同是由于分子構成不同,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B、將變癟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乒乓球內的氣體受熱膨脹,分子間間隔變大,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C、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所以蔗糖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更快,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D、鏡子破碎后分子間的距離大于了分子直徑的十倍以上,此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變得非常微弱,可以忽略,故破鏡不能重圓,選項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例3】古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描繪了一幅清幽淡遠的春山夜月圖。“弄花香滿衣”是因為( )A.分子在不斷運動 B.分子之間有間搹 C.分子的體積很小 D.分子的質量很小【答案】A【詳解】能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運動到空氣中被聞到;故選:A。【例4】圖Ⅰ是小紅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實驗操作:第1步:向B、C、E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 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第2步: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分析討論:(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2)進行操作第2步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4)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實驗的優點是 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答案】(1)進行對比(2)B試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變紅,C試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變紅(3)分子是客觀存在并總在不斷運動的 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4)環保,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或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等)(合理即可)【詳解】(1)對照試管E放有酚酞溶液但沒有變色,可排除空氣的干擾,說明酚酞試液變紅是因為氨分子運動。(2)試管A、D中分別加入2mL濃氨水,且試管D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可觀察倒試管B、C中的溶液變為紅色,且試管C變色快。(3)圖Ⅱ所示實驗可得出結論:①分子是客觀存在并不斷運動的,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4)改進后的裝置中,氨分子在密閉容器中運動,不污染空氣,環保,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還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等,合理即可。【舉一反三】【變1-1】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這一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體積變大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的質量變大【答案】A【詳解】A、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隔,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符合題意;B、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分子的體積不變,不符合題意;C、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不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不符合題意;D、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分子的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故選A。【變1-2】《黃帝內經》中記載“地氣(水蒸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這句話揭示了自然界中云雨形成的基本原理。下列有關“為云” “為雨”的認識錯誤的是A.此過程體現自然界中的水循環B.下雨后空氣潮濕,因為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C.地面雨水蒸發變為水蒸氣時,水分子體積變大D.此過程是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及間隔變化實現的【答案】C【詳解】A、由題干信息可知,該過程是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實現水的天然循環,此過程體現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故選項認識正確;B、下雨后空氣潮濕,因為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故選項認識正確;C、地面雨水蒸發變為水蒸氣時,只是水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水分子本身不變,故選項認識錯誤;D、水的三態變化,是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及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化實現的,故選項認識正確;故選:C。【變1-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從微粒觀點解釋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體積很小 B.分子不斷運動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間間隔很小【答案】B【詳解】“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能聞到香氣,是因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故選B。【變1-4】某興趣小組做如圖實驗探究粒子運動,請回答下列問題。【查閱資料】濃氨水易揮發出氨氣,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1)如圖甲所示,一只手堵住注射器口,在注射器內封閉一段空氣,另一只手向內推,發現注射器內氣體被壓縮了,說明______。(2)如圖乙所示,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這說明分子______,燒杯B的作用是______。(3)圖丙所示實驗中會觀察到______(填“ba”或“bc”)段紗布條先變紅色。若將裝有濃氨水處浸入冰水中,則會觀察到紗布條變紅的速率變______(填“快”或“慢”)(4)與圖乙所示實驗對比,圖丙所示實驗的優點是______。【答案】(1)分子間有間隔 (2)A中溶液變紅,B燒杯不變色不斷運動做對照 (3)ba 慢(4)節約試劑,更環保【詳解】(1)氣態分子間隔最大,氣體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間隔。(2)濃氨水具有揮發;氨分子運動到A燒杯,氨分子與水結合形成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燒杯B做對比,證明空氣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3)氨氣密度小,會上升,故ba先變紅;若將濃氨水放入冰水中,溫度降低,分子運動速率減緩(4)圖丙屬于密閉環境,不會造成氨氣逸出,更環保。1.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主要是因為( )A.分子體積變小 B.分子之間有間隔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分解了【答案】C【詳解】根據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可以簡記為:“兩小運間,同同不不”,結合事實進行分析判斷即可。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是因為其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故選:C。2.按圖所示進行實驗。當觀察到熱水大面積變成紅色時,冷水中只有品紅周圍變成紅色。對該現象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 )A.溫度越高,分子質量越小B.溫度越高,分子體積越大C.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小D.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答案】D【詳解】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分子的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故選D。3.下列生活中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墻內開花墻外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B.固體熱脹冷縮由于分子的體積發生變化C.氧氣加壓液化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變小D.我們看不見氧氣的存在是因為分子很小【答案】B【詳解】A、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花香的微粒通過運動分散到周圍的空氣中,所以墻內開花墻外香,故A正確;B、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間隔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分子體積沒有變化,故B錯誤;C、氧氣加壓后變成液氧,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變小,由氣態變為液態,故C正確;D、我們看不見氧氣的存在是因為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見,故D正確;故選B。4.將密封好的薯片從平原地區帶到高原地區時,包裝袋鼓起。對此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分子數目增多B.分子體積變大C.分子質量變大D.分子間間隔變大【答案】D【詳解】A、密封好的包裝袋中,分子數目不會發生改變,此選項錯誤;B、密封好的包裝袋中,分子體積不會發生改變,此選項錯誤;C、密封好的包裝袋中,分子質量不會發生改變,此選項錯誤;D、密封好的包裝袋鼓起,是因為分子間間隔變大,此選項正確。故選D。5.生活中的下列現象,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正確的是( )A.水沸騰時會掀起壺蓋,是因為分子的體積變大B.籃球久置會變癟,是因為分子的體積變小C.水在0℃時結冰不能流動,是因為分子不再運動D.40L的鋼瓶可充入6000L氧氣,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答案】D【詳解】A、水沸騰時會掀起壺蓋,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變大,錯誤。B、籃球久置會變癟,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籃球內的氣體分子數減少引起的,錯誤。C、0℃時水分子依然在運動,錯誤。D、因為分子間有間隔,可以被壓縮。所以40L的鋼瓶可充入6000L氧氣。正確。故選D。6.在壓強為101kPa時,將1L氧氣置于密閉容器中降溫,變為淡藍色液體。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氧分子的體積變小 B.氧分子的質量變小C.氧分子的數目變少 D.氧分子間的間隔變小【答案】D【分析】本題考查微粒的性質。【詳解】A、降溫的過程中,氧氣分子的體積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B、降溫的過程中,氧氣分子的質量不變,故B不符合題意;C、降溫的過程中,氧氣的分子數目不變,故C不符合題意;D、降低溫度,分子間間隔變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D。7.如圖所示的U形管左側管內固定一小試管。若右側管內掛的是滴有酚酞試液的濾紙條,向小試管中滴加濃氨水,可觀察到濾紙條的顏色變化是_______;若先在小試管中加入氧化鈣固體,再進行上述實驗操作,則能更快觀察到濾紙條有相同的變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濾紙條逐漸變紅 氧化鈣與水反應放熱,溫度升高,微粒運動速率加快【詳解】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氣溶于水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所以可觀察到濾紙條的顏色變化是濾紙由無色變為紅色;氧化鈣和水反應放出熱量,使氨分子的運動加快,所以能更快觀察到濾紙條有相同的變化。8.如下圖所示,“分子運動現象的實驗”:(1)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2)從微觀的角度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3)氨水能使酚酞變色是因為氨水呈堿性,堿性屬于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學)性質。【答案】酚酞試液變紅色 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化學【詳解】(1)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氣分子不斷運動到酚酞溶液中,溶于水使溶液顯堿性,酚酞試液變紅色。(2)該實驗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3)氨水能使酚酞變色是因為氨水呈堿性,該性質是在化學變化中體現出來的,故堿性屬于化學性質。9.用下圖裝置研究分子的性質。(1)擠出濃氨水,A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說明分子的性質是_______。(2)本實驗還說明了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_______(填“快”或“慢”)。【答案】滴有酚酞的棉花變紅 不斷運動 快【詳解】(1)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擠出濃氨水,揮發出的氨氣分子運動至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處,氨水顯堿性,使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變紅色,則A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滴有酚酞的棉花變紅。說明分子的性質是不斷運動。(2)B實驗中滴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先變紅,則本實驗還說明了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10.請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下列現象。(1)炎熱的夏季汽車易爆胎。______(2)媽媽在廚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聞到了香味。_______(3)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______(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總體積小于200mL。_______【答案】夏天溫度高,車胎內氣體分子運動加速,分子間隔增大,壓強增大 分子在不斷運動 分子的體積小 分子間有間隔【詳解】(1)因為夏天氣溫高,車胎內氣體分子間隔增大,導致壓強增大,所以炎熱的夏季汽車易爆胎。(2)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所以媽媽在廚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聞到了香味。(3)20滴水大約為1mL,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分子的體積很小。(4)因為分子間有間隔,酒精與水混合時,有些水分子進入酒精分子的間隔中,有些酒精分子進入水分子的間隔中,所以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總體積小于200mL。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八:物質是由微觀粒子構成一、物質由微觀粒子組成1.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2.通常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二、實驗探究——品紅擴散向盛有水的小燒杯中加入少量品紅,靜置,觀察現象。實驗表明,品紅在靜置的水中會擴散(如上圖)。實驗總結:微觀粒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在受熱的情況下,分子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三、分子運動的實驗探究【預測】氨分子(NH3)分子易溶于水,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根據實驗現象可推斷氨分子的運動。【實驗】①向盛有約20mL蒸餾水的小燒杯A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的顏色。②從燒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③另取一個小燒杯B,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燒杯A和燒杯B(如圖)觀察幾分鐘,有什么現象發生?(1) 溶液顏色無變化 蒸餾水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2) 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3) 燒杯A中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燒杯B中溶液顏色無變化 濃氨水揮發出的氨分子運動到燒杯A中,與水結合成氨水,氨水使酚酞溶液變總結:分子之間有間隔,在受壓情況下氣體會液化,分子間的間隔減小。相同質量時同一種物質在固態、液態和氣態時所占體積不同,是因為它們分子間的間隔不同;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一般情況下,同一物質在不同狀態下分子間的間隔:氣體>液體>固體。題型一:物質的微粒性【例1】我國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清香四溢。從微觀角度解釋聞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C.分子之間有間隙D.分子在不斷運動【例2】透過現象看本質,下列對相關現象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質不同—分子構成不同B.變癟的乒乓球放在熱水中鼓起—球內氣體受熱分子間隔變大C.蔗糖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D.破鏡不能重圓—鏡子分子間的斥力大于引力【例3】古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描繪了一幅清幽淡遠的春山夜月圖。“弄花香滿衣”是因為( )A.分子在不斷運動 B.分子之間有間搹 C.分子的體積很小 D.分子的質量很小【例4】圖Ⅰ是小紅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在實驗時同學們聞到了一股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于是小明對原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Ⅱ。實驗操作:第1步:向B、C、E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5 mL的蒸餾水,各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第2步:在A、D試管中分別加入2 mL濃氨水,立即用帶橡皮塞的導管按實驗圖Ⅱ連接好,并將D試管放置在盛有熱水的燒杯中,觀察幾分鐘。分析討論:(1)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2)進行操作第2步時觀察到的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實驗結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4)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實驗的優點是 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舉一反三】【變1-1】熱水能使壓癟的乒乓球復原,這一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分子之間有間隔 B.分子的體積變大C.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D.分子的質量變大【變1-2】《黃帝內經》中記載“地氣(水蒸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這句話揭示了自然界中云雨形成的基本原理。下列有關“為云” “為雨”的認識錯誤的是A.此過程體現自然界中的水循環B.下雨后空氣潮濕,因為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C.地面雨水蒸發變為水蒸氣時,水分子體積變大D.此過程是通過水分子的運動及間隔變化實現的【變1-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從微粒觀點解釋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體積很小 B.分子不斷運動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間間隔很小【變1-4】某興趣小組做如圖實驗探究粒子運動,請回答下列問題。【查閱資料】濃氨水易揮發出氨氣,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1)如圖甲所示,一只手堵住注射器口,在注射器內封閉一段空氣,另一只手向內推,發現注射器內氣體被壓縮了,說明______。(2)如圖乙所示,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這說明分子______,燒杯B的作用是______。(3)圖丙所示實驗中會觀察到______(填“ba”或“bc”)段紗布條先變紅色。若將裝有濃氨水處浸入冰水中,則會觀察到紗布條變紅的速率變______(填“快”或“慢”)(4)與圖乙所示實驗對比,圖丙所示實驗的優點是______。1.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主要是因為( )A.分子體積變小 B.分子之間有間隔C.分子在不斷運動 D.分子分解了2.按圖所示進行實驗。當觀察到熱水大面積變成紅色時,冷水中只有品紅周圍變成紅色。對該現象的微觀解釋合理的是( )A.溫度越高,分子質量越小B.溫度越高,分子體積越大C.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小D.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3.下列生活中宏觀現象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 )A.墻內開花墻外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B.固體熱脹冷縮由于分子的體積發生變化C.氧氣加壓液化是因為分子間的間隔變小D.我們看不見氧氣的存在是因為分子很小4.將密封好的薯片從平原地區帶到高原地區時,包裝袋鼓起。對此現象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 )A.分子數目增多B.分子體積變大C.分子質量變大D.分子間間隔變大5.生活中的下列現象,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正確的是( )A.水沸騰時會掀起壺蓋,是因為分子的體積變大B.籃球久置會變癟,是因為分子的體積變小C.水在0℃時結冰不能流動,是因為分子不再運動D.40L的鋼瓶可充入6000L氧氣,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6.在壓強為101kPa時,將1L氧氣置于密閉容器中降溫,變為淡藍色液體。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氧分子的體積變小 B.氧分子的質量變小C.氧分子的數目變少 D.氧分子間的間隔變小7.如圖所示的U形管左側管內固定一小試管。若右側管內掛的是滴有酚酞試液的濾紙條,向小試管中滴加濃氨水,可觀察到濾紙條的顏色變化是_______;若先在小試管中加入氧化鈣固體,再進行上述實驗操作,則能更快觀察到濾紙條有相同的變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8.如下圖所示,“分子運動現象的實驗”:(1)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2)從微觀的角度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3)氨水能使酚酞變色是因為氨水呈堿性,堿性屬于___________(物理或化學)性質。9.用下圖裝置研究分子的性質。(1)擠出濃氨水,A中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說明分子的性質是_______。(2)本實驗還說明了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_______(填“快”或“慢”)。10.請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下列現象。(1)炎熱的夏季汽車易爆胎。______(2)媽媽在廚房里炒菜,我在窗外就聞到了香味。_______(3)一滴水中大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______(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總體積小于200mL。_______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八: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原卷版).docx 專題八: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