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遵循邏輯思維規則 第四課 準確把握概念核心考點一 概念的概述考點精析1.概念的含義: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概念只有通過語詞才能表達出來。提醒 并非一個語詞在任何場合都一定表達同一個概念,不同的語詞可以表達同一個概念,同一個語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2.概念的基本特征(1)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概念的內涵 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它反映事物“質”的規定性,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究竟“是什么”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質屬性的事物的范圍。它說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種事物“有哪些”(2)概念之間的外延關系外延關系 類別 圖示 簡例相容關系 全同關系 A:司馬遷B:《史記》的作者屬種關系或種屬關系 A:哲學B:中國哲學或B:動物A:馬交叉關系 A:中學生B:球迷不相容關系(全異關系) 矛盾關系 A:正式代表 B:非正式代表反對關系 A:輸B:贏易錯清零1.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性質和關系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 )校正: 2.概念由語詞構成,所以語詞可以表達概念。( )校正: 3.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是真判斷。( )校正: 命題探究考向 概念的特征例[2024·湖北模擬預測]從邏輯學的角度看,漫畫《你是誰》中小男孩( )①既說“知道”又說“不知道”,違反了同一律②用“你是最美逆行者”替換“你是誰”,偷換了概念③知道的“你”和不知道的“你”不是同概念④明確了“你”與“最美逆行者”之間的種屬關系A.①② B.②③C.①④D.③④訓練 假設A、B為任意兩個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關系可以用如下圖示表示。下列選項描述符合圖示信息的是( )①A“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和B“等邊三角形”?、贏“小說”和B“文學作品”?、跘“化合物”和B“有機物”?、蹵“中學生”和B“團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核心考點二 明確概念的方法考點精析1.明確內涵的方法——定義含義 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給一個概念下定義,就是用簡明的語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結構 定義由被定義項、定義項和定義聯項三部分構成方法 定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種差加屬概念。“種差”和“屬概念”相加構成定義項,用定義聯項將被定義項和定義項聯結起來,就構成定義要求 ①應該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其本質屬性②應該遵循必要的邏輯規則邏輯規則 ①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如:商品就是勞動產品,或商品是用人民幣交換的勞動產品②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如:恒星是不動的星③定義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則,就會犯“否定定義”的邏輯錯誤。如:哲學不是文學④定義不能用比喻。否則,就會犯“比喻定義”的邏輯錯誤。如: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提醒 “種差”應盡可能詳細確切。比如,“人是能制造復雜生產工具的動物”“椅子是一種有靠背、有的還有扶手的供人坐著的家具”。2.明確外延的方法——劃分含義 劃分是從外延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它是依據一定的標準,把一個概念的外延分為幾個小類。劃分就是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邏輯方法結構 劃分由母項和子項兩部分構成要求 ①必須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②要遵循劃分的邏輯規則邏輯規則 ①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如:選票分為贊成票和反對票②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如:犯罪分為故意犯罪、過失犯罪、共同犯罪③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如:農田里種有棉花、黃麻和糧食作物提醒 認識對象是變化發展的,反映認識對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變。同時,隨著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刻和精確。易錯清零1.定義是從外延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 )校正: 2.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 )校正: 3.認識對象是變化發展的,反映認識對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有固定界限。( )校正: 命題探究考向1 明確內涵的方法——下定義例 1[2024·江蘇徐州模擬預測]2023年4月1日起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第一章總則中指出:黃河流域,是指黃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區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陜西省、河南省、山東省的相關縣級行政區域?!包S河流域”的釋義( )A.用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劃分方法明確了“黃河流域”的外延B.采用種差加屬概念的方法揭示了“黃河流域”的本質屬性C.同時揭示了“黃河流域”的內涵和外延D.用語詞描述了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訓練1 [2024·九省聯考甘肅卷]下一個正確的定義,首先,應該具備相應的科學知識,正確地認識對象,把握其本質屬性;其次,應該遵循必要的邏輯規則。下列說法犯了定義過寬錯誤的是( )①通訊衛星就是從地球上發射的航天器?、谡叫尉褪撬膫€角都相等的四邊形 ③麻醉就是麻醉劑所起的作用 ④社會保障是精巧的社會減震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向2 明確外延的方法——劃分例 2一位老師為支援麥收的學生安排任務。他說:“男同學割麥子,女同學把割下來的麥子捆起來;體力強的同學把麥捆運到場院去,體力弱的同學在地里撿麥穗。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同學們聽后,不知道自己該站在哪一排。老師的分類錯在( )A.劃分不全B.劃分標準不一C.多出子項D.越級劃分訓練2 “違法就是指違反現行法律,給社會造成某種危害的、有過錯的行為。違法行為按照違反的法律,可分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和違憲行為?!睆膭澐值倪壿嬕巹t角度看,上述劃分( )①正確,是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的真實反映②正確,子項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項的外延③錯誤,子項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項的外延④錯誤,犯了“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核心考點一易錯清零1.答案與解析:×。事物的性質和關系統稱為屬性。事物的屬性可分為本質屬性與非本質屬性。概念就是通過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維形式。2.答案與解析:×。概念和語詞有著密切聯系。概念是語詞的思想內容,語詞是概念的語言表達形式。概念是在語詞的基礎上通過語詞表達出來的。一個語詞在不同場合,可以表達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語詞也可以表達同一概念。但有些語詞,如單純的感嘆詞和孤立的助詞等,是不能表達概念的。因此,對上述說法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3.答案與解析:×。符合客觀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不一定都符合客觀實際。命題探究例 解析:既說“知道”又說“不知道”,違反了矛盾律,①錯誤。用“你是最美逆行者”替換“你是誰”,偷換了論題,②錯誤。依題意知,知道的“你”是指最美的逆行者,而不知道的“你”是指具體某個人究竟是誰,即叫什么名字,因此,知道的“你”和不知道的“你”不是同概念,也表明《你是誰》中小男孩明確了“你”與“最美逆行者”之間的種屬關系,即“你”種概念,“最美逆行者”是屬概念,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答案:D訓練 解析:小說是文學作品中的一個種,二者應該是種屬關系,與圖示不符,故②錯誤;化合物是有機物的屬概念,二者應該是屬種關系,與圖示不符,故③錯誤。答案:C核心考點二易錯清零1.答案與解析:×。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2.答案與解析:×。定義項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全同,否則,就會犯“定義過寬”或“定義過窄”的邏輯錯誤;定義項不能直接或間接地包含被定義項,否則,就會犯“同語反復”或“循環定義”的邏輯錯誤。3.答案與解析:×。認識對象是變化發展的,反映認識對象的概念也會發生變化,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變。命題探究例1 解析:劃分就是把一個屬分為幾個種的邏輯方法,材料沒有對“黃河流域”進行劃分,故A不符合題意。定義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種差加屬概念,材料中被定義項是“黃河流域”,定義聯項是“是指”,定義項是“黃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區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陜西省、河南省、山東省的相關縣級行政區域”,揭示了“黃河流域”的本質屬性,故B說法正確。材料是給“黃河流域”下定義,而定義是從內涵方面明確概念的邏輯方法,因此沒有揭示“黃河流域”的外延,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主要是給一個概念下定義,而不是用語詞描述概念,故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答案:B訓練1 解析:通訊衛星就是從地球上發射的航天器,犯了定義過寬的錯誤。因為從地球上發射的航天器外延大于通訊衛星的外延,①符合題意。正方形就是四個角都相等的四邊形,犯了定義過寬的錯誤。因為四個角都相等的四邊形的外延大于正方形的外延,②符合題意。麻醉就是麻醉劑所起的作用,犯了同語反復的錯誤,③不符合題意。社會保障是精巧的社會減震器,犯了比喻定義的錯誤,④不符合題意。答案:A例2 解析:在同一次劃分中,只能用同一個標準。否則,就會犯“劃分標準不一”的邏輯錯誤。老師按照性別、體力強弱兩個標準對學生分類,屬于“劃分標準不一”,B符合題意。子項的外延之和必須等于母項的外延,否則,就會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的邏輯錯誤。老師的分類屬于“劃分標準不一”,而不是“劃分不全”或“多出子項”,A、C排除。劃分應該逐級進行,不能越級。否則,就會犯“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老師的分類并不是“越級劃分”,D排除。答案:B訓練2 解析:該劃分遵循了邏輯規則,是正確的劃分,真實反映了對象之間的客觀關系,①②當選,③④排除。答案: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