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詠鵝教學目標:能夠用親切、柔和的聲音演唱歌曲《詠鵝》;在音樂中感受動物優美的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古詩詞之美與音樂表達的美。認識木魚、碰鐘,學會并探索演奏方法,記住其音色特點。能按歌曲提示的樂器圖譜為歌曲伴奏。教學重點:在音樂中感受動物優美的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古詩詞之美與音樂表達的美。教學難點:能夠準確演唱歌曲。能夠正確使用打擊樂器木魚和碰鐘,并能按節奏為歌曲伴奏。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課堂導入1、身體音階歌,律動。2、“歡迎來到音樂課堂!小朋友們的歌聲真好聽!幾只小動物也想和同學們一起來參加我們的音樂活動!它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跟大家打招呼呢!”(課件出示)2/4 X X ▏XX X ▏ (小雞)2/4 X X ▏X 0 ▏(小狗)2/4 X XX ▏X 0 ▏(小鴨)2/4 X --- ▏X --- ▏(小貓)師指導學生邊拍邊讀節奏,并引導學生用動物的叫聲完成節奏。3、“其實啊,今天還有一位朋友到我們的音樂課堂來了!可是呢,它說要請小朋友們猜個謎語,猜猜它是誰?猜對了它才會出來。頭戴紅帽子,身穿白袍子,腳蹬紅靴子,唱歌兒伸脖子”。4、“大白鵝是人類的好朋友”(課件播放神奇的大白鵝)二、歌曲學習(一)詩意表達1、師:“這么可愛的大白鵝小朋友喜歡嗎?你們一定知道一首很有名的、關于鵝的唐詩,誰能來朗誦一下?”生誦。師:“誦得真好!這首詩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在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寫下的。古詩詞是專屬于我們中國人的表達,它賦予我們的生活以詩意,外國人都聽不懂呢!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詩說的是什么意思嗎?”。生:……師:“你們說的真好!這首詩描寫的是大白鵝揚起脖子對天唱歌、雙翅拍水、紅掌波動的場景。”(一一出示相應圖畫)“很多作曲家都非常喜歡這首詩,于是,他們給詠鵝配上了優美的旋律,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其中一首!”。初聽范唱。(二)音樂表達(前半段)1(1)、“誰能來模仿白鵝揚起脖子對天唱歌的樣子呢?”。請兩三個學生。“多漂亮的大白鵝啊!誰能來模仿白鵝走路的樣子和聲音呢?”請兩個學生。“你觀察的很仔細!我們一起來模仿吧!”。師:“咱們來合作一下,老師唱歌,合適的地方請你模仿白鵝走路的樣子,和白鵝的叫聲”。引導生在適當處律動,與老師的唱歌聲形成一個簡單的兩聲部。(師配唱歌曲前半段)。、“那白鵝紅掌劃動水面,在水中游動的樣子和聲音又會是怎樣的呢?”。請兩三個學生。“那我們一起來模仿!”。畫旋律線唱。師生對唱。4、“紅掌撥清波”難點處學唱。師生輪唱,師1-4小節,生5-8小節,通過老師的范唱,對比聆聽紅掌撥清波旋律高低變化。解決難點后齊唱一次。5、配律動演唱。(三)、情感表達1、“同學們真棒!看到這美麗優雅又可愛的白鵝,老師不禁想要表達心中對它的喜愛!(心中的情)2/4 鵝 鵝 ▏ 鵝 曲項 ▏ 向 天 ▏ 歌 ---- ▏白 毛 ▏ 浮綠 水 ▏ 紅掌 撥清 ▏ 波 ---- ▏▏2、讓我們一起來誦出心中的對白鵝的贊美!3、“同學們讀的太棒了!老師不禁想來唱一唱了!”。師范唱。(畫旋律線)。生一遍。4、強弱的力度變化“你覺得前面寫景的要唱的強些還是后面抒情的要唱的強些?”。引導學生將反復后一句曲項向天歌再加強一些。4、完整演唱。5、“讓我們的身體也來加入音樂吧!”隨音樂唱歌,做律動。三、綜合表演1、打擊樂器伴奏1)、認識樂器“同學們唱的太棒了!老師又給你們帶來了兩位朋友,他們也想加入你們的演唱!”出示木魚和碰鐘。“你們聽,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感受兩種樂器音色的不同以及音的長短。2)、學會用正確的姿勢演奏。先無聲模擬敲,然后用正確姿勢演奏。3)、“哪種樂器適合表現大白鵝走路的樣子?哪種樂器適合表現白鵝劃水的樣子?”課件出示伴奏節奏。為歌曲伴奏(模擬拿樂器)。2、分組表演。樂器組、表演組、演唱組。四、拓展、結束“這首唐詩《詠鵝》很多作曲家都非常喜歡,他們為這首詩寫下了許多不同的旋律!”聽不同版本的《詠鵝》,教學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