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6)我的叔叔于勒—九年級語文人教部編版上冊課前導學【基礎知識】作者簡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許多作品流傳甚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說有《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寫作背景《我的叔叔于勒》寫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當時的法國資產階級不僅和工人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激烈,而且也和小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激烈起來。小資產階級貧困破產已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一部分不甘心破產的小資產階級成員,紛紛踏上了漂洋過海的險途,企望在美洲、亞洲甚至非洲闖出一條大發橫財的生路,夢想著有朝一日腰纏萬貫榮歸故里。本篇小說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出來的。字音釋義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拮據( jié jū ) 棧橋( zhàn ) 糟蹋( tà )別墅( shù ) 襤褸( lán lǚ ) 女婿( xu )端詳( xiáng )恭維( gōng ) 闊綽( chuò )煞白( shà ) 與日俱增( jù )十拿九穩( wěn )鄭重其事( zhèng )蠔油( háo ) 牡蠣( mǔ lì )撬開( qiào ) 賠償( chánɡ ) 詫異( chà )賺錢( zhuàn )嘟囔( dū nang ) 牽累( lěi )永不變更( ɡēnɡ )2.解釋下面的詞語。拮據 :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與日俱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十拿九穩:形容很有把握。襤褸:形容衣服破爛。文雅:(言談、舉止)溫和有禮,不粗俗。煞白:面色極白,沒有血色。張皇:驚慌,慌張。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詫異:覺得十分奇怪、十分驚訝。鄭重其事:形容對待事情非常嚴肅認真。【知識小練】1.下列對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父親說:“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現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會以為就是他哩。”(句子中的省略號表示說話斷斷續續,說明人物極度驚惶,以致說話不流暢)B.我心里默念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語言描寫。這三種稱呼指的是同一個人,這樣寫有點啰唆)C.在生活困難的人家,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排比。突出了當初于勒在人們心中行為不端、品質惡劣的印象,強調了“我”的父母對揮霍家產的于勒的痛恨)D.我一直盯著父親,看他鄭重其事地帶著兩個女兒和女婿向那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走去。(“鄭重其事”大詞小用,體現了菲利普勉強維持其社交中的紳士形象的可笑、可憐、可鄙,富有諷刺意味)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對于勒前后態度的變化,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B.本文寫于勒來信的作用是引出故事,推動情節的發展。C.從本文題目上看,“我”是線索人物,“于勒”是主人公。D.本文從吃牡蠣的情節上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3.下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有兩處景物描寫,第一處輕快明麗,第二處陰郁濃重,實際上是人物兩種心境的反映。B.本文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并圍繞于勒的命運展開故事情節,所以于勒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C.小說通過寫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前后變化,形象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D.小說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來觀察,敘述“我”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使得故事更具有真實性,也可以看出“我”是一個純真、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4.下列對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為題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這個標題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婦的丑惡靈魂。B.這個標題的重點在“我的叔叔”四個字上。C.于勒是小說的主人公。D.于勒命運的變化,推動了小說故事情節的發展。5.對內容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作者寫菲利普夫婦綜合運用了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描寫方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他們虛偽、自私、貪婪、冷酷的拜金相。B.小說中于勒的來信,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C.于勒是菲利普夫婦丑惡靈魂的見證人,于勒的可憐形象,反襯出了菲利普夫婦靈魂的丑陋。D.文中的兩處景物描寫均起到了襯托全家人心情的作用,只不過第一處是快活驕傲,后一處是失望沮喪。6.下列對課文內容及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我的叔叔丁勒》的作者是英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莫泊藻,他與契訶夫、歐 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B.《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圍繞于勒的命運,從“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四個方面展開故事。C.《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稱,運用對比、烘托等表現手法,真實地展現了金錢社會中冷酷的人際關系。D.《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文章批判了以他們為代表的唯利是圖、自私虛偽的人。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這句話是心理描寫,不啰唆。從人物關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親的弟弟”,意思沒有什么不同,但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語意上的重復;從排列的順序上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寫“我的親叔叔”,其中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貧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對父母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飽含諷刺意味。2.答案:C解析:“我”是線索人物,“于勒”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3.答案:B解析:判斷一個人物是否是小說的主人公,關鍵在于這一人物是否與小說主旨有關。作者設置于勒這一人物,只是為了組織材料,推動故事情節發展。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是本文集中表現的內容,作者通過二人的態度變化,揭示了他們自私、貪婪、勢利的特點,批判了當時拜金主義橫行的社會現象。所以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應是菲利普夫婦。4.答案:C解析:小說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5.答案:C解析:文中的“我”目睹了父母盼望、夸贊、遇見、躲避于勒的整個過程,因而“我”才是見證人,“我”的善良反襯出了菲利普夫婦靈魂的丑陋。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和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A項,莫泊桑是法國著名小說家,而不是“英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