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4)詩詞三首—九年級語文人教部編版上冊課前導學【基礎知識】《行路難》(其一)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其詩作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風格豪邁瀟灑,達到了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其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有《李太白集》傳世。寫作背景本詩是李白所作的《行路難》(共3首)中的第一首,寫于詩人離開長安之時。詩人于天寶初供奉翰林,因受權貴排擠,僅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李白被逼出京,朋友們都來為他餞行,求仕無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艱難,滿懷憤慨寫下了此篇。詞語釋義金樽:對酒杯的美稱。樽,盛酒的器具。斗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錢(即萬錢),形容酒美價貴。羞:同“饈”,美味的事物。箸:筷子。歧路:岔路。長風破浪:比喻遠大抱負得以實現。云帆:像白云一樣的帆船。濟滄海:濟,渡;滄海,大海。《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貞元進士,曾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代表作有《陋室銘》《烏衣巷》等,有《劉夢得文集》傳世。寫作背景劉禹錫參與王叔文集團的政治改革,失敗后被貶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在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禹錫屢遭貶謫、懷才不遇的命運寄予深切的同情。劉禹錫作此詩答謝。詞語釋義酬:答謝,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巴山楚水:詩人曾被貶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屬巴郡,朗州屬楚地,故稱“巴山楚水”。劉禹錫曾被貶到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詩人被貶之地。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懷舊:懷念故友。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長(zhǎnɡ)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水調歌頭》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寫作背景這首詞作于丙辰年中秋佳節,即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太守,政治上失意,與弟蘇轍也已多年不見,中秋對月,心情抑郁惆悵,遂作此詞。詞語釋義把酒:端起酒杯。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宮。不勝寒:經受不住。起舞弄清影:詩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朱閣:朱紅色的樓閣。照無眠: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何事:為什么。宮闕:宮殿。何似:哪里比得上。綺戶:雕花的窗戶。【知識小練】1.下列詩句中沒有運用典故的一句是( )A.懷舊空吟聞笛賦 B.忽復乘舟夢日邊C.到鄉翻似爛柯人 D.千里共嬋娟2.下列詩句的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B.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C.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3.下列對詩詞內容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行路難》(其一)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詩人的情感波瀾起伏、跌宕變化。時而失落苦悶,迷惘不知所措;時而充滿希望,信心倍增;繼而又彷徨無據,感時傷世;最后又能豪情萬丈,豁達自信。B.《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后詩人因人事生疏而悵惘的心情。C.《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尾聯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D.《水調歌頭》一詞仿佛是詞人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藝術色彩都體現了作者委婉細膩的婉約詞風。4.對《水調歌頭》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詞上闋寫詞人對天上宮闕的向往和對人間生活的熱愛,下闋寫詞人在月下對親人的懷念和祝福,自始至終洋溢著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情緒。B.“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這兩句,抒發思念親人的感情。表面看來,好像是對月亮有怨恨之意,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對自然和社會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詞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闊大,描寫虛實結合,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5.下列對《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詩的題目看,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揚州的酒宴上酬答劉禹錫的作品。B.這首詩的首聯,敘寫作者被貶到荒涼之地二十三年來的人生經歷。C.這首詩的頷聯,運用兩個典故分別表達作者對亡友的懷念和回鄉后恍如隔世的感慨。D.這首詩的頸聯,對仗工整、蘊含哲理,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6.以下對《行路難》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詩的開頭兩句以夸張的筆法,營造了歡樂的宴飲氣氛,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情。B.詩中以“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來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艱難險阻。C.詩中運用典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詩的最后兩句寫出了詩人堅信遠大的抱負必能實現的豪邁氣概。7.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蘊含著人生哲理的一句是( )A.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B.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D.我欲乘風歸去。8.下面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A.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B.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C.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D.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這句詩表現了作者對弟弟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所有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美好祝愿。沒有運用典故。2.答案:C解析:正確的劃分方式是: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3.答案:D解析:《水調歌頭》意境豪放闊大,是蘇軾豪放派詞作的代表。4.答案:A解析:上闋中詞人表現了厭倦塵世生活的傾向,“我欲乘風歸去”,但思慮過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轉而豁達開闊。詞人的感情從抑郁惆悵到樂觀豁達。5.答案:A解析:此詩是劉禹錫酬答白居易的作品。6.答案:A解析:本詩第一句只是后一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的引子,是作者寫自己即使在美酒佳肴前也“不能食”,表達的是探求人生道路而不得的“茫然”心情。故A錯。7.答案:B解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表明世間萬物都有規律,不應強求的哲理。8.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辨析修辭手法的能力。A項,對偶。C項和D項,均為用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