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我看—九年級語文人教部編版上冊課前導學【基礎知識】作者簡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寧。詩人、翻譯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險家》《穆旦詩集1939--1945》《旗》三部詩集,將西歐現代主義和中國詩歌傳統結合起來,詩風富于象征寓意和心靈思辨,是“九葉詩派”的代表性詩人。寫作背景這首詩作于1938年,當時作者年僅20歲,正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讀書。詩人以滿腔愛國熱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寫了眼中的大自然和萬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蘊蓄著希望與新生。三、字音釋義1.請給下面加點的漢字注音。憂戚( qī ) 飄逸( yì )搖曳( yè ) 枉然( wǎng )豐潤( rùn )2.解釋下面的詞語。豐潤:詩中指豐茂滋潤。憂戚:憂傷煩惱。戚,悲傷。枉然:白白地。飄逸:漂浮,飄散。流盼:轉動目光看。盼,看視。搖曳:搖蕩,晃動。【知識小練】1.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穆旦在這首詩中面對春天的夕陽美景回首往事,這里的“你”當指作者最思念的故鄉。B.作者在這里因自然的生機而生出奔馳和飛翔的欲望,生命熱情被自然的活力點燃,充滿興奮和驚喜之情,希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C.春天的傍晚,在瑰麗的大自然面前,詩人激情澎湃,詩歌的前兩節是“我所看”,后三節是“我所思”。D.穆旦在這首詩里展示了他深厚的寫景功力和傳統的抒情功力。2.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悄悄/揉過/半潤的青草 B.無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C.也許/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 D.隨著/季節的/起伏而飄逸3.關于這首詩,下列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春天的傍晚,在瑰麗的大自然面前,詩人激情澎湃。前兩節是“我”所看,后面三節是“我”所思。B.詩人調動視覺、觸覺、聽覺等感官觀察并寫作。當他寫風的時候自己已經化身為風,撫摸起伏的青草。他是鳥,在天空靜止,融入。他也是云,讓大地沉醉的流云。C.詩人采用寫實主義的手法,描寫景物的原始形態,對眼前、過去和未來做出了形象的描繪。D.詩人的目光是充滿激情的,捕捉到的意象大氣而深遠。4.下列關于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穆旦,原名查良錚,是我國現代主義詩人、翻譯家。B.穆旦的作品將西歐現代主義和中國詩歌傳統結合起來,其詩風富于象征寓意和心靈思辨。C.“新月派”是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以提倡新格律詩而獨樹一幟。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穆旦等人。D.“九葉詩派” (中國新詩派)是抗戰后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一個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陳敬容等人。主要刊物有《詩創造》《中國新詩》。5.下面對《我看》一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二節描繪出一幅傍晚時分風吹草低、遠水漾波、鳥飛霞紅的美麗春景圖。B.前面兩節連用四個“我看”,不斷重復,形成一種回旋往復的旋律美。C.第三節中,詩人面對春天夕陽美景抒發悲傷之情,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滿生機的萬物。D.第五節中,詩人的生命熱情被自然的活力點燃,表達了熱愛生命、憧憬自由、愿與自然同呼吸的浪漫主義情懷。6.下列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家”字常用來稱呼自己的家人,如家父、家慈、家兄等;但在稱呼比自己年齡小的同輩家人時則常用“舍”字,如舍弟、舍妹。B.“鰥寡孤獨”這四個字在古代各有所指,“鰥”指老而無妻的人,“寡”指老而無夫的人,“孤”指幼而無父的人,“獨”指老而無子的人。C.對聯具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節奏相合、平仄相協和意義相關的特點,通常用毛筆豎寫,貼掛時上聯居左,下聯居右。D.古代兒童把頭發扎成像一對牛角般的小髻,稱“總角”;或在未成年時不戴帽子,頭發下垂,稱“垂髫”。兩者都代指“童年”。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這里的“你”當指充滿生機的大自然。2.答案:D解析:正確的朗讀節奏劃分為:隨著/季節的起伏/而飄逸。3.答案:C解析:這首詩具有浪漫主義的特色,富于想象,不是寫實主義。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識記重要文學常識的能力。穆旦是“九葉詩派”的代表詩人。5.答案:C解析:詩歌第三節寫詩人面對美景,不由得回憶起往事,卻感覺這些多愁善感在偉大的自然面前都不值一提,側重抒發對大自然孕育生命、滋養生命的感嘆,并不是抒發悲傷之情。6.答案:C解析:上聯居右,下聯居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