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鄉愁—九年級語文人教部編版上冊課前導學【基礎知識】作者簡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居臺灣。當代詩人和詩評家,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于現代詩創作。主要詩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詩集有《靈河》、《余光中詩選》。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細,抒情纏綿,含蓄雋永。其鄉愁詩別具特色,有很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意味深長。寫作背景余光中1949年去臺灣時年僅21歲,再還鄉時已64歲。正如他自己所說:“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頭?!?0年代起余光中創作了不少懷鄉詩,其中有人們爭誦一時的“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發蓋著黑土,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土?!?0年代初創作《鄉愁》,在回憶創作過程時他說︰“隨著日子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0分鐘寫出的是20年的思鄉之情?!?br/>【知識小練】1.下列詩句朗讀停頓、重音標注有誤的一項是( )A.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B.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C.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D.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2.下列句子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A.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B.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C.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D.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3.下列說法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光中,詩人、散文家。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散文《聽聽那冷雨》等。B.我們可將余光中寫作風格變化的軌跡視為整個中國詩壇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歸,他寫下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如《鄉愁》《光的贊歌》《鄉愁四韻》等。C.“思鄉”是古往今來的詩詞中常見的主題之一,鴻雁、月、浮云、柳等意象常常被用來寄托思鄉之情。D.《鄉愁》這首詩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意象,寄寓了詩人深厚的思鄉之情。4.朗讀《鄉愁》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應該是( )A.急速、悲壯B.歡快、幸福C.緩慢、憂傷D.輕柔、平淡5.下列對《鄉愁》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由有家難歸,到有國難回的無奈,表現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峽兩岸統一的愿望。B.這首詩寫思念親人是假,思念祖國是真。詩人將對祖國的思念依附到對親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了,詩的意境也就出來了。C.這首詩在音節上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更輔以短語的重復,量詞的變換,極具古典詩歌的韻律。D.這首詩雖然分為相對獨立的四個鏡頭,但卻以“鄉愁”貫穿其間;并且由前三個鏡頭到第四個鏡頭是一次質的升華。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2.答案:D解析:正確的劃分是: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3.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識記重要文學常識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豆獾馁澑琛肥前嗟淖髌?且不是鄉愁詩。4.答案:C解析:根據詩歌主題可知5.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