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8張PPT)第一課 時代精神的精華【課標要求】 比較哲學思維與日常思維的異同;理解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梳理排查·夯實基礎精析精練·提升能力深度學習·高階思維梳理排查·夯實基礎主干梳理追求智慧決定體現統一推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本原派生的古代樸素辯證依賴于客觀唯心主義科學性歷史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任務驅動1.哲學的本義是什么?哲學是怎樣產生的?哲學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世界觀?什么是方法論?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是怎樣的?3.具體科學知識有哪些?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是怎樣的?4.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其基本內容有哪些?5.什么是哲學的基本派別?其劃分依據是什么?6.哲學的基本派別各有什么特點?7.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是什么?歷史使命是什么?8.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有哪些?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精析精練·提升能力核心考點一 追求智慧的學問考點精析1.正確理解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的關系(1)哲學與世界觀 哲學 世界觀區別 含義 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形成 是哲學家研究的結果,是自覺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 是自發形成的,人人都有特點 是系統化、理論化的 是零散的、不自覺的聯系 哲學與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提醒 哲學≠世界觀。世界觀能否成為哲學,關鍵是看它是否是系統化、理論化的。(2)世界觀與方法論 世界觀 方法論區別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聯系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提醒 (1)世界觀與方法論不是相互影響或相互決定的關系。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但方法論不能影響更不能決定世界觀。(2)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都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2.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哲學 具體科學區別 對象 整個世界 世界某一具體領域任務 揭示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作用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體方法的指導聯系 ①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離開具體科學知識,哲學就會干涸和枯萎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提醒 (1)把哲學看作凌駕于一切具體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2)任何輕視哲學、否認哲學對具體科學研究指導作用的看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3)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升華,認為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總和的看法是錯誤的。(4)哲學與具體科學是一般與個別、共性與個性的關系,而不是整體和部分、多數與少數的關系。易錯清零1.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 2.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哲學就是世界觀。( ) 答案與解析:×。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答案與解析:×。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但只有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才是哲學。3.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影響世界觀。( ) 4.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具體的方法。( )答案與解析:×。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但不影響世界觀。答案與解析:×。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命題探究考向1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例1. [2021·廣東卷]不少有重大貢獻的自然科學家既是科學偉人,又是科學哲人。牛頓從經驗主義出發建立起古典力學,愛因斯坦從唯物論出發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海森堡受柏拉圖哲學的啟發,決心尋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數學核心,建立了矩陣力學。能解釋上述科學史實的是( )①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②哲學的爭論引領具體科學的進步③哲學是一種能生產知識的知識④重大科學研究前沿需要哲學智慧的啟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依題意知,牛頓、愛因斯坦、海森堡等科學家分別從經驗主義、唯物論、柏拉圖哲學出發,建立起了各自的科學理論。說明了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同時也表明具體科學的發展需要哲學智慧的指導,①④正確。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②錯誤。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總結和概括,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那種認為“哲學是一種能生產知識的知識”是錯誤的,③錯誤。易錯提醒誤認為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并非都是科學的。世界觀和哲學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考向2 哲學與具體科學例2. [2024·廣州統考]亞里士多德認為,哲學是超越經驗領域,從而到達了最高本體和終極原因的領域的一門學問。這表明( )A.具體科學揭示的是具體領域的規律B.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升華C.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D.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解析:材料強調哲學,不是強調具體科學,也不是強調具體科學對哲學的作用,AC排除。哲學是超越經驗領域,從而到達了最高本體和終極原因的領域的一門學問。這表明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升華,B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哲學對具體科學的作用,D排除。故本題選B。答案:B易錯提醒誤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哲學是具體科學知識的總和”“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哲學是科學之母” “哲學是百科全書”等說法都是錯誤的,但可以說“哲學是科學研究之母”。 核心考點二 哲學的基本問題考點精析1.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基本問題的兩方面內容(2)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從社會實 踐來看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從哲學自身 派別來看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及其特點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 觀點 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 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具有能動作用常見 觀點 ①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②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①霍爾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②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 ①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②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合理性 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 以自然科學為基礎,豐富和發展了唯物主義 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局限性 把物質混同于物質的具體形態 機械性、形而上學性、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 ——共同性 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3.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及其特點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區別 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理解為世界的本原,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代表 人物 及其 觀點 ①孟子:“萬物皆備于我” ②陸九淵:“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陽明:“心者,天地萬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萬物”“未有此氣,已有此理”②柏拉圖認為現實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創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聯系 二者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 4.哲學上的“兩個對子” 兩個 對子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區別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是源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樣”以及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世界的問題,是流聯系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注意 從思想觀點上看,哲學上存在“兩個對子”,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從基本派別上看,哲學上只存在兩大陣營,即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易錯清零1.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 ) 2.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哲學的基本問題展開的。( ) 答案與解析:×。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命題。答案與解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即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展開的。3.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 ) 4.哲學的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答案與解析:×。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和近代形而上學也存在局限性,唯心主義哲學對人們認識的發展有著或多或少的借鑒意義。答案與解析:×。哲學的基本派別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命題探究考向1 哲學的基本問題例1. [2022·浙江1月選考]人(或動物)硬組織的化學組成與其食物中的化學組成密切相關,當食物來源不同時,其硬組織中的碳(C)、氮(N)穩定同位素組成就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同位素分析,科學家可揭示其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結構、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環境。由此可見( )A.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B.意識只能追溯過去不能推測未來C.知識水平越高認識越深刻D.具體科學的進步促進哲學的發展答案:A解析:通過同位素分析,科學家可揭示人(或動物)生前10年左右的食物結構、生活方式以及生存環境,這表明人類能夠通過研究獲得正確認識,即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正確。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現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創造一個理想或幻想的世界,B錯誤。實踐決定認識,C錯誤。材料強調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沒有強調具體科學的進步對哲學發展的作用,D不選。訓練1 有兩個人在沙灘上散步,海風吹過,一塊石頭從沙子中凸現出來。一個人說:“多么神奇的石頭!它一直在這兒,而我們今天才發現它。”另一個人說:“我們無數次走過這里,從沒有看見它,它以前從來就不存在!今天發現了它,從此它就在這兒了!”兩人就此開始了長久的爭論。兩人的爭論涉及( )①決定各種哲學基本性質和方向的問題②世界觀與方法論相互關系的問題③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劃分標準的問題④人與世界相互關系中的首要問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中兩個人的爭論涉及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人與世界相互關系中的首要問題,是決定各種哲學基本性質和方向的問題,①④符合題意。②③材料不涉及,排除。答案:B考向2 哲學的基本派別例2. [2022·浙江6月選考]下列觀點中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有( )①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③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④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原子和虛空是世界的本原,意思是世界的本原是不可再分的物質微粒,將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等同起來,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①正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認為“心”是萬物的本原,屬于主觀唯心主義,②排除。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承認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但將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等同起來,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③正確。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意思是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處理問題,屬于辯證唯物主義,④排除。故本題選B。訓練2 [2024·九省聯考甘肅卷]李翱是唐代著名哲學家,隴西成紀人,在其著作《復性書》中認為人人皆可為圣。圣人的品格是人之本質,而在現實生活中人之所以偏離其本質是因為“喜怒哀欲愛惡懼”七情的干擾,故需對七情進行克制,方可復歸圣人的品格。對此,從哲學角度理解正確的是( )①對“七情”的克制體現了意識活動的自覺選擇性②對“七情”的克制體現了意識活動的社會歷史性③對“圣人品格”的復歸體現了唯心主義的觀點④對“圣人品格”的復歸體現了唯物主義的觀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對“七情”的克制體現了意識活動的自覺選擇性,能自主地選擇克制七情,①符合題意。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意識沒有社會歷史性,②錯誤。圣人的品格是人之本質,需對七情進行克制,方可復歸圣人的品格。這種觀點把圣人的具有社會性質的道德觀念看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要通過內心的“修身養性”的方法去恢復圣人的品格,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③符合題意。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意識第二,對“圣人品格”的復歸是把人的意識當作是第一性的,④不合題意。核心考點三 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考點精析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歷史使命產生 階級 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爭取自由解放斗爭的必然產物理論 基礎 德國古典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科學 基礎 自然科學前提: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社會科學前提: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意義 真理性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它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歷史 使命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自從有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以無產階級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學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提醒 馬克思主義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社會主義。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的相關知識,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和歷史使命。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核心觀點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結合②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③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理論品質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 地位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貢獻 精髓:實事求是。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 形成 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改革開放不同時期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貢獻 其蘊含的豐富的哲學思想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重要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地位 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把握 運用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易錯清零1.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解決社會問題的現成答案。( ) 2.歷史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 ) 答案與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了解決社會問題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答案與解析:×。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3.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科學基礎上的實踐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 4.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 5.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 答案與解析:×。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答案與解析:×。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答案與解析:×。所有的哲學都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命題探究考向1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及歷史使命例1. [2022·遼寧卷]李大釗曾說,馬克思主義是“世界改造原動的學說”,但必須研究它“怎樣應用于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情形”。毛澤東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這些論述強調( )①馬克思主義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方向②馬克思主義是為人類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論③黨必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④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均是馬克思主義應用于中國今日的政治經濟情形,體現了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和中國化。從李大釗到毛澤東,再到習近平的論述都說明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獨特理論品質,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黨必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③④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指明方向,是為人類求解放的人民的理論,這是強調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作用,材料沒有體現,①②不合題意。訓練1 [2024·遼寧高三校聯考]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強調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 )①實踐的理論,是人民認識和改造世界行動的基礎 ②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③人民的理論,站在人民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道路 ④變革的理論,從理性和正義原則出發揭露社會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馬克思主義能夠為人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行動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但不是人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行動的基礎,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①錯誤。之所以說“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站在人民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道路,是科學的、人民的理論,②③正確。空想社會主義者從理性和正義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而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革命的理論,能夠為人類解放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④錯誤。故本題選C。考向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成果例2. [2023·浙江1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是因為它( )①做到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②構建了涵蓋所有領域的理論體系 ③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 ④完成了對當代中國新情況新問題的探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強調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的結合,①正確。強調它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③正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并沒有涵蓋所有領域,②錯誤。實踐無止境,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新情境新問題的探索也無止境,④中“完成了”說法錯誤。訓練2 [2020·海南卷]馬克思主義理論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在特定國家和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表現為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這說明( )①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提供理論指導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已經在實踐中被證明③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于中國的革命與實踐④馬克思主義理論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不斷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在特定國家和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表現為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總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要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②④符合題意。馬克思主義要與特定國家和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相結合,排除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產生于中國的革命與實踐,排除③。故本題選C。深度學習·高階思維馬克思主義依然“行”情境探究情境 100多年來,①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改變了歷史進程和億萬民眾的命運。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②歷史已經一再證明,馬克思主義仍然是當代深刻剖析資本主義的科學工具。面對近年來美國的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和經濟危機,德國著名哲學家哈貝馬斯宣告“馬克思主義沒有過時”;法國著名政治哲學家雅克·德里達呼吁“現在該維護馬克思的幽靈們了”;英國著名社會學家吉登斯認為馬克思依舊是當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經濟學家多斯桑托斯則指出,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當今世界發展和變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馬克思主義哲學正確揭示了社會歷史的本質和發展規律黨的二十大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與時俱進 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③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④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探究:說明馬克思的思想為什么仍然是分析當今世界發展和變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提示: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①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正確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它的全部理論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②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④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能夠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素養達成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角度 闡釋從內容 特點看 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把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唯物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高度統一起來;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從產生 發展看 ①從其產生來看,有其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理論基礎,是對人類哲學思維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進行批判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結果②從其發展來看,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獨特的理論品質,它隨著實踐與科學的發展而不斷地豐富、完善從任務 作用看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