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紹興市浣東教育共同體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測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紹興市浣東教育共同體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測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浣東教育共同體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3七上·紹興期中)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舉行,家住天津的小明計劃國慶節期間與家人乘火車去杭州旅游,觀看亞運賽事。下列圖例中表示鐵路的是(  )
A. B.
C. D.
2.(2023七上·紹興期中)為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某縣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巡邏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體現的社區服務功能是 (  )
A.管理功能 B.政治功能 C.經濟功能 D.文化功能
(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下圖,回答問題。
3.地圖有三要素,根據所學知識,上圖中缺少的是(  )
A.方向 B.注記 C.比例尺 D.圖名
4.圖中上海位于杭州的 (  )
A.東南方 B.西北方 C.東北方 D.西南方
5.若量得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圖上的距離是1.2厘米,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此圖的比例尺為 (  )
A.1:3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
6.(2023七上·紹興期中) 閱讀下列情境,選擇合適的地圖分別是 (  )
①某班級準備到郊外進行越野活動,需要設計登山路線。
②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召開,來自北京的小明想知道杭州的位置。
③小麗想去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離她家很遠,她想知道如何乘車。
A.地形圖、政區圖、交通圖 B.地形圖、交通圖、人口圖
C.水文圖、人口圖、交通圖 D.交通圖、政區圖、人口圖
7.(2023七上·紹興期中)關于下圖中大洲大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面積最大的大洋是a,最小的是c
B.大洋b被大洲②③④⑤⑦包圍
C.①、⑥大洲的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
D.②大洲以黑色人種為主,信仰基督教
(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右側經緯網圖,回答問題。
8.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緯線長度的排序,正確的是(  )
A.乙>甲>丙>丁 B.丙>甲>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9.關于圖中四地,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地位于南半球 B.乙地位于中緯度地區
C.丙地位于低緯度地區 D.丁地位于熱帶地區
10.(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對以下四種氣候的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
A.a夏季溫和多雨,冬季炎熱干燥
B.b冬溫夏涼,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C.c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分干濕兩季
D.d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11.(2023七上·紹興期中)“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這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解說詞。歷史上,我們祖先最先能夠吃到米飯的是 (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12.(2023七上·紹興期中)觀察下圖,導致河姆渡人(左)和半坡人(右)在房屋建設方面明顯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生產工具 B.自然環境 C.勞動技術 D.生活習慣
13.(2023七上·紹興期中)“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 (  )
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
C.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D.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
14.(2023七上·紹興期中)有學者認為,自秦始皇以后,中國人明白了自己的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雖有曲折,歷史大勢終歸是要回到統一國家的正軌上來。其意在說明 (  )
A.王室衰微的表現 B.秦朝統一的意義
C.秦滅六國的過程 D.商鞅變法的背景
15.(2023七上·紹興期中)西漢時期主父偃評價道:“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其中“海內為一”在經濟上的表現是 (  )
A.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焚書坑儒
C.統一貨幣、度量衡 D.統一文字
16.(2023七上·紹興期中)了解歷史時序,初步掌握中國古代主要朝代的更替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方格處分別為(  )
A.春秋 秦朝 B.戰國 秦朝 C.西周 秦朝 D.春秋 戰國
17.(2023七上·紹興期中)東晉《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一景況得益于 (  )
A.大禹治水 B.都江堰的修建
C.靈渠的開鑿 D.大運河的開通
18.(2023七上·紹興期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說:“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通亞歐的陸上絲綢之路……”關于古代“絲綢之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
①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洛陽
②促進了中外經濟與文化交流
③在張騫通西域基礎上形成
④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2023七上·紹興期中)通過以下諸子百家人物的言論推斷其學派及思想主張,對應正確的是 (  )
序號 言論 學派及主張
① “兼相愛,交相利”,“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家“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②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儒家施行“仁政”,為政以德
③ “治民無常,唯法為治” 道家事物皆有對立且能相互轉化
④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 法家主張治國靠法令、權術、威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3七上·紹興期中)有人說:“東漢王朝就是在外戚與宦官的打來斗去,皇帝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的過程中走向滅亡的。”據此可知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東漢被黃巾起義推翻
C.東漢中后期皇帝在位時間很短 D.東漢末年實行州牧制度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21.(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請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A   ,B   。
(2)若溜索的圖上長度約為1.5厘米,請根據該圖的比例尺計算它的實際長度是   米。
(3)圖中公路的走向是   ,你所采用的定向方法是   。
(4)若要參加漂流活動,圖中①②兩條小河更驚險刺激的是   河,理由是   。
(5)列舉一項圖中聚落居民可以從事的生產活動,并說明理由。
如:生產活動是   ,理由是   。
22.(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亞洲地圖,回答問題。
圖甲 圖乙
(1)寫出圖中字母和數字序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大洋:A    B    C   
大洲:①   ②   ③   
(2)據圖判斷亞洲的地勢特征是   ,該特征對亞洲河流分布的影響是   。
(3)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該半島上的主要人種是   ,主要使用的語言是   ,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4)圖甲④⑤⑥三地中,氣候特征與圖乙相吻合的是   ,該地的氣候類型是   。
23.(2023七上·紹興期中)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某校要策劃一次“中華古代文明展”展覽,現在邀請你一起參與布展工作。
“中華古代文明展”展品圖片(部分)
《后漢書□蔡倫傳》記載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威稱“蔡侯紙”。
①甲骨文 ②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③蔡侯紙 ④《論語》
展區名稱 史前文明 夏商周文明 春秋戰國文明 秦漢文明 ……
展品         ……
示例: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本展品為復原70-20萬年前北京人的生活、生產狀況提供了重要證據,佐證北京人已經掌握了比較成熟的打制石器技術。
(1)請把以上四件展品圖片放置于合適的展區(填寫序號即可)。
(2)請你參考“示例”并結合所學知識,挑選“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之外的一件展品,為其寫一小段解說詞。
(3)通過此次活動,你對中華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認識?
24.(2023七上·紹興期中)制度創新不斷推動社會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部落聯盟時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變
材料二: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而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命,直接聽命于國君,領取俸祿,概不世襲。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既是適應政治統治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材料三: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
注:漢高祖為了漢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諸侯王。漢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
(1) 請結合上述圖示,將①②處的“制度”名稱補充完整。
1 :   ②:   
(2) 根據材料二概括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區別,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朝實行的郡縣制對后世的影響。
(3) 根據材料三,分析西漢初年所面臨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25.(2023七上·紹興期中)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生產進步】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的發展
圖一 鐵制農具 圖二 穿有鼻環的牛尊
【變法革新】
材料二 商鞅很清楚秦國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簡單地說是三個“低下”,一個“落后”。三個 “低下”,一是生產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軍隊戰斗力低下。一個"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話,肯定要從這四個方面下重手。
——摘編自《 “商鞅變法”精神實質的再思考》
【百家爭鳴】
材料三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激烈辯論,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紛紛登場,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們的思想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發展的新變化,并簡述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2)從材料二中的三個“低下”、一個“落后”中,任選兩個方面,簡要說明商鞅是如何解決的。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意義。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的認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表示鐵路的是B。其他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圖例是地圖三要素之一。圖例是地圖的語言,它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不同的地理事物。不同地理事物用不同圖例符號來表示,包括各種符號和它們的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字。可以通過讀圖,掌握各種圖例符號。
2.【答案】A
【知識點】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為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某縣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巡邏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體現的社區的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區政治功能包括選舉、落實政策等;經濟功能包括社區工廠,超市等;社區文化功能包括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等;社區管理功能包括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
【答案】3.C
4.C
5.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3.地圖有三要素,根據所學知識,右圖中缺少的是比例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4.根據一般定向法,圖中上海位于杭州的東北方。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若量得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圖上的距離是1.2厘米,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實際距離是36千米,此圖的比例尺為 1:3000000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6.【答案】A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①某班級準備到郊外進行越野活動,需要設計登山路線。應該選用地形圖。
②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召開,來自北京的小明想知道杭州的位置。應該選用政區圖。
③小麗想去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離她家很遠,她想知道如何乘車。應該選用交通圖。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地圖按的內容分為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地形圖和專題地圖三種。按區域范圍分: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按專題學科分: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按應用分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游圖等。選擇地圖時應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
7.【答案】B
【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是亞洲,②是歐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極洲。a是太平洋,c是印度洋,d是北冰洋,b是大西洋。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大西洋被②是歐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⑦是南極洲包圍。 ②大洲以白色色人種為主,信仰基督教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個大洋。 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太平洋位于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之間。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之間。印度洋位 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
【答案】8.C
9.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
8.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緯度越小,緯線越長。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緯線長度的排序,正確的是 丙>丁>甲>乙 。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9.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高緯度,丙地位于低緯度,丁地位于南溫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10.【答案】B
【知識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
【解析】【分析】根據給出是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可知,a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b冬溫夏涼,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c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d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
11.【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D項正確;
元謀人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
北京人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
半坡人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分別生活在長江和黃河流域,兩地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存在巨大差異,為了適應和利用自然,兩地居民建造了不同的房屋樣式,B項正確;
生產工具不是影響兩地房屋建設方面差異的主要因素,排除A項;
勞動技術不是影響兩地房屋建設方面差異的主要因素,排除C項;
生活習慣不是影響兩地房屋建設方面差異的主要因素,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
13.【答案】D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及所學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夏商周時期王朝滅亡的歷史信息,都反映了統治者因暴政導致王朝滅亡的因素,D項正確;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材料未涉及社會等級制度建立的相關內容,排除B項;
夏啟繼承了禹的王位,標志著王位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開啟了家天下時代,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夏商周時期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4.【答案】B
【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國人明白了自己的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并所學知識可知,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B項正確;
王室衰微的表現是春秋時期,排除A項;
秦滅六國的過程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
商鞅變法的背景是戰國時期,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秦朝建立的意義,屬識記層面的要求,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5.【答案】C
【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秦始皇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經濟措施是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這就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為改變以前各諸侯國使用的長度、容量和重量標準不一的狀況,秦始皇規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國家統一監制。度量衡的統一,便利了經濟的發展。故C符合題意,C項正確;
建立中央集權制是秦朝鞏固統一的政治措施,排除A項;
進行焚書坑儒是思想文化措施,排除B項;
統一文字大黃魚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朝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措施。
16.【答案】C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 根據題干框架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以后是西周,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局面,選項C符合題意,C項正確;
春秋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戰國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春秋戰國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朝代的更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7.【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的作用。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戰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B項正確;
材料沒有涉及大禹治水,排除A項;
秦朝時期在嶺南開鑿的靈渠,不是在成都平原,在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
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發展,與“天下謂之‘天府’也”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影響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8.【答案】B
【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代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名稱是長安。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漢朝時,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的大秦(羅馬),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著名的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 故②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絲綢之路開辟的時間、路線和作用。
19.【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墨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和“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提倡節儉,符合今天構建和諧世界的思想。A、“兼相愛,交相利”,“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的言論和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的搭配是正確的。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墨子的思想主張。
20.【答案】A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東漢后期就是在外戚與宦官的打來斗去、皇帝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中走向滅亡的”可知,東漢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皇帝大權旁落,東漢中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A項符合題意,A項正確;
東漢被曹魏推翻,排除B項;
東漢中后期皇帝在位時間很短未體現,排除C項;
東漢末年實行州牧制度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史實。
21.【答案】(1)山脊;山頂
(2)750米
(3)南北走向;指向標定向法
(4)①;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快
(5)種植業;區域南部有耕地分布或旅游業;有山地景觀,且有度假村、溜索等旅游設施,可發展鄉村旅游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請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A是山脊,B是山頂
(2)、根據比例尺圖上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500米,若溜索的圖上長度約為1.5厘米,請根據該圖的比例尺計算它的實際長度是750米。
(3)、根據圖中給出的指向標可知,圖中公路的走向是南北走向,你所采用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標定向法
(4)、若要參加漂流活動,圖中①②兩條小河更驚險刺激的是①河,理由是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快
(5)、根據題意,列舉一項圖中聚落居民可以從事的生產活動,并說明理由。如:生產活動是種植業,理由是區域南部有耕地分布。
或旅游業;有山地景觀,且有度假村、溜索等旅游設施,可發展鄉村旅游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22.【答案】(1)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亞洲;歐洲;非洲
(2)中間高四周低;導致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3)阿拉伯半島;白色人種;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4)⑥;亞熱帶季風氣候
【知識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寫出圖中字母和數字序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大洋:A是北冰洋, B是太平洋, C是印度洋。大洲:①是亞洲, ②是歐洲,③是非洲
(2)、據圖判斷亞洲的地勢特征是中間高,四周低,該特征對亞洲河流分布的影響是導致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該半島上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主要使用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蘭教
(4)、圖甲④⑤⑥三地中,氣候特征與圖乙相吻合的是⑥,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點評】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 亞洲的河流多發源于中部,也導致河流呈放射狀發展。 河流大約有三種流向:1. 向東流入太平洋 (如長江,黃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魯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葉尼塞河,勒拿河,鄂畢河)
23.【答案】(1)序號依次為:②、①、④、③
(2)選擇一件展品,仿照示例寫解說詞。
如:選擇①甲骨文。本展品為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由此可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選擇③蔡侯紙。本展品為蔡侯紙,是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等為原料造紙,這種紙質量提高,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此后紙的使用普遍,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都是從中國輾轉流傳過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選擇④《論語》。本展品為《論語》,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3)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并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歷史上中華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我們要珍視歷史遺產等。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 (1)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屬于舊石器時代,屬于史前石器;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
(2)參考“示例”并結合所學知識,選擇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屬于夏商周文明,此后在河南安陽殷墟、陜西、山東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時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約15萬片,單字計4400個以上,已經識別的字在1500個以上。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
(3)通過此次活動,我對中華古代文明的深刻認識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并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歷史上中華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并在交流互鑒中不斷發展等。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京人、甲骨文、青銅器、孔子、祖沖之、蔡倫等相關史實。
24.【答案】(1)禪讓制;世襲制
(2)區別:分封制是世襲產生,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免。
影響: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問題:在西漢初期分封制度下,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過了中央政權,威脅到西漢王朝。
【知識點】百家爭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 (1)根據材料一“ 從部落聯盟時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變。”可知,根據圖示“部落聯盟時代”可知①處是禪讓制;根據圖示“夏王朝”地位更替可知②是世襲制。
(2) 根據材料二“ 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而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命,直接聽命于國君,領取俸祿,概不世襲。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既是適應政治統治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可知,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區別:分封制是世襲產生,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免。秦朝實行郡縣制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據材料三圖表可以看出,西漢初年,封國人口多于中央人口,封國轄郡多于中央轄郡,說明地方諸侯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統治。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漢武帝隨后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周至秦漢時期鄧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趨勢、西漢初年所面臨的問題、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政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結果等知識。
25.【答案】(1)變化: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
影響: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或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2)①為解決生產率低下: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為解決行政效率低下: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③為解決軍隊戰斗力低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④為解決土地制度落后: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3)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4)生產工具的革新推動社會的進步;改革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或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大變革大分裂時代,容易出現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從而促進學術文化的繁榮。
【知識點】百家爭鳴;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圖片及所學知識可以推斷,春秋時期農業領域出現了牛耕和鐵農具的使用等新的生產方式;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解決生產力低下,采取了: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或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了農業生產力.為解決行政效率低下,采取了: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提高了行政效率.為解決軍隊戰斗力低下,采取了: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獎勵軍功,提高了軍隊戰斗力。
(3)根據材料三“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激烈辯論,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紛紛登場,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們的思想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可知,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意義: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我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的認識是:生產工具的革新推動社會的進步;改革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或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大變革大分裂時代,容易出現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從而促進學術文化的繁榮。
【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促使社會發展大變革,商鞅順應歷史潮流進行變法。
1 / 1浙江省紹興市浣東教育共同體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3七上·紹興期中)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舉行,家住天津的小明計劃國慶節期間與家人乘火車去杭州旅游,觀看亞運賽事。下列圖例中表示鐵路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圖中表示鐵路的是B。其他錯誤。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圖例是地圖三要素之一。圖例是地圖的語言,它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不同的地理事物。不同地理事物用不同圖例符號來表示,包括各種符號和它們的文字說明、地理名稱和數字。可以通過讀圖,掌握各種圖例符號。
2.(2023七上·紹興期中)為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某縣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巡邏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體現的社區服務功能是 (  )
A.管理功能 B.政治功能 C.經濟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A
【知識點】社會調查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為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評選,某縣各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組成巡邏隊,在社區內展開巡邏,這體現的社區的管理功能。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社區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區政治功能包括選舉、落實政策等;經濟功能包括社區工廠,超市等;社區文化功能包括文體活動、娛樂活動等;社區管理功能包括組織社區居民進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區衛生、社會保障、文化、計生和治安等各項管理。
(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下圖,回答問題。
3.地圖有三要素,根據所學知識,上圖中缺少的是(  )
A.方向 B.注記 C.比例尺 D.圖名
4.圖中上海位于杭州的 (  )
A.東南方 B.西北方 C.東北方 D.西南方
5.若量得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圖上的距離是1.2厘米,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此圖的比例尺為 (  )
A.1:30000 B.1:3000000 C.1:300000 D.1:3000
【答案】3.C
4.C
5.B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
3.地圖有三要素,根據所學知識,右圖中缺少的是比例尺。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4.根據一般定向法,圖中上海位于杭州的東北方。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用公式表示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若量得杭州灣跨海大橋在圖上的距離是1.2厘米,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實際距離是36千米,此圖的比例尺為 1:3000000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6.(2023七上·紹興期中) 閱讀下列情境,選擇合適的地圖分別是 (  )
①某班級準備到郊外進行越野活動,需要設計登山路線。
②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召開,來自北京的小明想知道杭州的位置。
③小麗想去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離她家很遠,她想知道如何乘車。
A.地形圖、政區圖、交通圖 B.地形圖、交通圖、人口圖
C.水文圖、人口圖、交通圖 D.交通圖、政區圖、人口圖
【答案】A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①某班級準備到郊外進行越野活動,需要設計登山路線。應該選用地形圖。
②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召開,來自北京的小明想知道杭州的位置。應該選用政區圖。
③小麗想去參觀博物館,博物館離她家很遠,她想知道如何乘車。應該選用交通圖。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地圖按的內容分為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地形圖和專題地圖三種。按區域范圍分:世界圖、半球圖、大洲圖、大洋圖、大海圖、國家(地區)圖、省區圖、市縣圖等。按專題學科分:自然地圖、人口圖、經濟圖、政治圖、文化圖、歷史圖。按應用分參考圖、教學圖、地形圖、航空圖、海圖、海岸圖、天文圖、交通圖、旅游圖等。選擇地圖時應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地圖。
7.(2023七上·紹興期中)關于下圖中大洲大洋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面積最大的大洋是a,最小的是c
B.大洋b被大洲②③④⑤⑦包圍
C.①、⑥大洲的分界線是馬六甲海峽
D.②大洲以黑色人種為主,信仰基督教
【答案】B
【知識點】七大洲、四大洋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①是亞洲,②是歐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⑥是大洋洲,⑦是南極洲。a是太平洋,c是印度洋,d是北冰洋,b是大西洋。其中,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是北冰洋。大西洋被②是歐洲,③是非洲,④是北美洲,⑤是南美洲,⑦是南極洲包圍。 ②大洲以白色色人種為主,信仰基督教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地球上的海洋,被陸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連的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大西洋四個大洋。 大西洋位于北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太平洋位于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之間。北冰洋位于亞洲、歐洲、北美洲之間。印度洋位 于亞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之間。
(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右側經緯網圖,回答問題。
8.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緯線長度的排序,正確的是(  )
A.乙>甲>丙>丁 B.丙>甲>乙>丁
C.丙>丁>甲>乙 D.丙>丁>乙>甲
9.關于圖中四地,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地位于南半球 B.乙地位于中緯度地區
C.丙地位于低緯度地區 D.丁地位于熱帶地區
【答案】8.C
9.C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點評】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北為北半球(北緯),以南為南半球(南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高中低緯度的劃分是以30度和60度為界,0°--30°是低緯度,30°--60°是中緯度,60°--90°是高緯度。熱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23。5°S,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N﹣66。5°N,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N﹣90°N,南溫帶的緯度范圍是23。5°S﹣66。5°S,南寒帶的緯度范圍是66。5°S﹣90°S。
8.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緯度越小,緯線越長。關于圖中甲、乙、丙、丁四地所在緯線長度的排序,正確的是 丙>丁>甲>乙 。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9.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高緯度,丙地位于低緯度,丁地位于南溫帶。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10.(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對以下四種氣候的特征描述正確的是 (  )
A.a夏季溫和多雨,冬季炎熱干燥
B.b冬溫夏涼,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C.c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分干濕兩季
D.d夏季炎熱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答案】B
【知識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
【解析】【分析】根據給出是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可知,a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是溫帶海洋性氣候, b冬溫夏涼,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c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分干濕兩季。d是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一步確定其氣候類型。
11.(2023七上·紹興期中)“從最平凡的一鍋米飯,一個饅頭,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遠都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這是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解說詞。歷史上,我們祖先最先能夠吃到米飯的是 (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D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長江流域,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他們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D項正確;
元謀人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A項;
北京人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項;
半坡人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2.(2023七上·紹興期中)觀察下圖,導致河姆渡人(左)和半坡人(右)在房屋建設方面明顯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生產工具 B.自然環境 C.勞動技術 D.生活習慣
【答案】B
【知識點】古希臘羅馬文明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分別生活在長江和黃河流域,兩地自然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存在巨大差異,為了適應和利用自然,兩地居民建造了不同的房屋樣式,B項正確;
生產工具不是影響兩地房屋建設方面差異的主要因素,排除A項;
勞動技術不是影響兩地房屋建設方面差異的主要因素,排除C項;
生活習慣不是影響兩地房屋建設方面差異的主要因素,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
13.(2023七上·紹興期中)“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 (  )
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
C.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D.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
【答案】D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及所學可知,題干反映的是夏商周時期王朝滅亡的歷史信息,都反映了統治者因暴政導致王朝滅亡的因素,D項正確;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材料未涉及社會等級制度建立的相關內容,排除B項;
夏啟繼承了禹的王位,標志著王位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開啟了家天下時代,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調動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識記理解夏商周時期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14.(2023七上·紹興期中)有學者認為,自秦始皇以后,中國人明白了自己的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雖有曲折,歷史大勢終歸是要回到統一國家的正軌上來。其意在說明 (  )
A.王室衰微的表現 B.秦朝統一的意義
C.秦滅六國的過程 D.商鞅變法的背景
【答案】B
【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國人明白了自己的國家應該是什么樣子”并所學知識可知,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B項正確;
王室衰微的表現是春秋時期,排除A項;
秦滅六國的過程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
商鞅變法的背景是戰國時期,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秦朝建立的意義,屬識記層面的要求,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5.(2023七上·紹興期中)西漢時期主父偃評價道:“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其中“海內為一”在經濟上的表現是 (  )
A.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焚書坑儒
C.統一貨幣、度量衡 D.統一文字
【答案】C
【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秦始皇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經濟措施是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的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這就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為改變以前各諸侯國使用的長度、容量和重量標準不一的狀況,秦始皇規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國家統一監制。度量衡的統一,便利了經濟的發展。故C符合題意,C項正確;
建立中央集權制是秦朝鞏固統一的政治措施,排除A項;
進行焚書坑儒是思想文化措施,排除B項;
統一文字大黃魚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理解并識記秦朝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措施。
16.(2023七上·紹興期中)了解歷史時序,初步掌握中國古代主要朝代的更替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下面方格處分別為(  )
A.春秋 秦朝 B.戰國 秦朝 C.西周 秦朝 D.春秋 戰國
【答案】C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 根據題干框架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朝以后是西周,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局面,選項C符合題意,C項正確;
春秋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
戰國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
春秋戰國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朝代的更替,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17.(2023七上·紹興期中)東晉《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一景況得益于 (  )
A.大禹治水 B.都江堰的修建
C.靈渠的開鑿 D.大運河的開通
【答案】B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可知,題干材料反映的是都江堰的作用。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戰國時期蜀郡太守李冰組織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B項正確;
材料沒有涉及大禹治水,排除A項;
秦朝時期在嶺南開鑿的靈渠,不是在成都平原,在材料沒有涉及,排除C項;
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發展,與“天下謂之‘天府’也”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影響等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8.(2023七上·紹興期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說:“2000多年前,我們的先輩篳路藍縷,穿越草原沙漠,開辟出聯通亞歐的陸上絲綢之路……”關于古代“絲綢之路”,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
①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洛陽
②促進了中外經濟與文化交流
③在張騫通西域基礎上形成
④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代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名稱是長安。漢武帝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漢朝時,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的大秦(羅馬),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歷史著名的絲綢之路。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 故②③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絲綢之路開辟的時間、路線和作用。
19.(2023七上·紹興期中)通過以下諸子百家人物的言論推斷其學派及思想主張,對應正確的是 (  )
序號 言論 學派及主張
① “兼相愛,交相利”,“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墨家“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②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 儒家施行“仁政”,為政以德
③ “治民無常,唯法為治” 道家事物皆有對立且能相互轉化
④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 法家主張治國靠法令、權術、威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墨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墨子,他主張“兼愛”(希望人們互助互愛)和“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提倡節儉,符合今天構建和諧世界的思想。A、“兼相愛,交相利”,“儉節則昌,淫佚則亡”的言論和墨家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的搭配是正確的。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墨子的思想主張。
20.(2023七上·紹興期中)有人說:“東漢王朝就是在外戚與宦官的打來斗去,皇帝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的過程中走向滅亡的。”據此可知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
A.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 B.東漢被黃巾起義推翻
C.東漢中后期皇帝在位時間很短 D.東漢末年實行州牧制度
【答案】A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東漢后期就是在外戚與宦官的打來斗去、皇帝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中走向滅亡的”可知,東漢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皇帝大權旁落,東漢中后期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是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A項符合題意,A項正確;
東漢被曹魏推翻,排除B項;
東漢中后期皇帝在位時間很短未體現,排除C項;
東漢末年實行州牧制度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共60分)
21.(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請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A   ,B   。
(2)若溜索的圖上長度約為1.5厘米,請根據該圖的比例尺計算它的實際長度是   米。
(3)圖中公路的走向是   ,你所采用的定向方法是   。
(4)若要參加漂流活動,圖中①②兩條小河更驚險刺激的是   河,理由是   。
(5)列舉一項圖中聚落居民可以從事的生產活動,并說明理由。
如:生產活動是   ,理由是   。
【答案】(1)山脊;山頂
(2)750米
(3)南北走向;指向標定向法
(4)①;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快
(5)種植業;區域南部有耕地分布或旅游業;有山地景觀,且有度假村、溜索等旅游設施,可發展鄉村旅游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請寫出下列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A是山脊,B是山頂
(2)、根據比例尺圖上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500米,若溜索的圖上長度約為1.5厘米,請根據該圖的比例尺計算它的實際長度是750米。
(3)、根據圖中給出的指向標可知,圖中公路的走向是南北走向,你所采用的定向方法是指向標定向法
(4)、若要參加漂流活動,圖中①②兩條小河更驚險刺激的是①河,理由是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河流流速快
(5)、根據題意,列舉一項圖中聚落居民可以從事的生產活動,并說明理由。如:生產活動是種植業,理由是區域南部有耕地分布。
或旅游業;有山地景觀,且有度假村、溜索等旅游設施,可發展鄉村旅游
【點評】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22.(2023七上·紹興期中)讀亞洲地圖,回答問題。
圖甲 圖乙
(1)寫出圖中字母和數字序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大洋:A    B    C   
大洲:①   ②   ③   
(2)據圖判斷亞洲的地勢特征是   ,該特征對亞洲河流分布的影響是   。
(3)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   ,該半島上的主要人種是   ,主要使用的語言是   ,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
(4)圖甲④⑤⑥三地中,氣候特征與圖乙相吻合的是   ,該地的氣候類型是   。
【答案】(1)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亞洲;歐洲;非洲
(2)中間高四周低;導致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3)阿拉伯半島;白色人種;阿拉伯語;伊斯蘭教
(4)⑥;亞熱帶季風氣候
【知識點】世界地形、河湖、氣候;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寫出圖中字母和數字序號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大洋:A是北冰洋, B是太平洋, C是印度洋。大洲:①是亞洲, ②是歐洲,③是非洲
(2)、據圖判斷亞洲的地勢特征是中間高,四周低,該特征對亞洲河流分布的影響是導致河流呈放射狀分布。
(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④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該半島上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主要使用的語言是阿拉伯語,主要信仰的宗教是伊斯蘭教
(4)、圖甲④⑤⑥三地中,氣候特征與圖乙相吻合的是⑥,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點評】亞洲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 亞洲的河流多發源于中部,也導致河流呈放射狀發展。 河流大約有三種流向:1. 向東流入太平洋 (如長江,黃河)。2. 向南流如印度洋 (如雅魯藏布江)。3. 向北流入北冰洋 (如葉尼塞河,勒拿河,鄂畢河)
23.(2023七上·紹興期中)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展史中,中國人民創造了璀璨奪目的中華文明,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某校要策劃一次“中華古代文明展”展覽,現在邀請你一起參與布展工作。
“中華古代文明展”展品圖片(部分)
《后漢書□蔡倫傳》記載蔡倫改進造紙術后:“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威稱“蔡侯紙”。
①甲骨文 ②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③蔡侯紙 ④《論語》
展區名稱 史前文明 夏商周文明 春秋戰國文明 秦漢文明 ……
展品         ……
示例:北京人使用的石器是打制石器。本展品為復原70-20萬年前北京人的生活、生產狀況提供了重要證據,佐證北京人已經掌握了比較成熟的打制石器技術。
(1)請把以上四件展品圖片放置于合適的展區(填寫序號即可)。
(2)請你參考“示例”并結合所學知識,挑選“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之外的一件展品,為其寫一小段解說詞。
(3)通過此次活動,你對中華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認識?
【答案】(1)序號依次為:②、①、④、③
(2)選擇一件展品,仿照示例寫解說詞。
如:選擇①甲骨文。本展品為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由此可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選擇③蔡侯紙。本展品為蔡侯紙,是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等為原料造紙,這種紙質量提高,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此后紙的使用普遍,紙逐漸取代簡帛,成為人們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都是從中國輾轉流傳過去的。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選擇④《論語》。本展品為《論語》,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3)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并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歷史上中華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我們要珍視歷史遺產等。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 (1)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可知,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屬于舊石器時代,屬于史前石器;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于戰國前期。
(2)參考“示例”并結合所學知識,選擇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屬于夏商周文明,此后在河南安陽殷墟、陜西、山東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時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約15萬片,單字計4400個以上,已經識別的字在1500個以上。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
(3)通過此次活動,我對中華古代文明的深刻認識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并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歷史上中華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并在交流互鑒中不斷發展等。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京人、甲骨文、青銅器、孔子、祖沖之、蔡倫等相關史實。
24.(2023七上·紹興期中)制度創新不斷推動社會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從部落聯盟時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變
材料二: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而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命,直接聽命于國君,領取俸祿,概不世襲。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既是適應政治統治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材料三:西漢初期中央和封國力量對比
注:漢高祖為了漢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諸侯王。漢景帝時平定“七國之亂”。
(1) 請結合上述圖示,將①②處的“制度”名稱補充完整。
1 :   ②:   
(2) 根據材料二概括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區別,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秦朝實行的郡縣制對后世的影響。
(3) 根據材料三,分析西漢初年所面臨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禪讓制;世襲制
(2)區別:分封制是世襲產生,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免。
影響: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問題:在西漢初期分封制度下,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過了中央政權,威脅到西漢王朝。
【知識點】百家爭鳴;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解析】【分析】 (1)根據材料一“ 從部落聯盟時代到夏王朝的制度演變。”可知,根據圖示“部落聯盟時代”可知①處是禪讓制;根據圖示“夏王朝”地位更替可知②是世襲制。
(2) 根據材料二“ 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而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命,直接聽命于國君,領取俸祿,概不世襲。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既是適應政治統治的需要,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可知,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區別:分封制是世襲產生,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免。秦朝實行郡縣制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根據材料三圖表可以看出,西漢初年,封國人口多于中央人口,封國轄郡多于中央轄郡,說明地方諸侯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統治。依據所學可知,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漢武帝隨后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西周至秦漢時期鄧州地方行政制度的演變趨勢、西漢初年所面臨的問題、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在政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結果等知識。
25.(2023七上·紹興期中)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生產進步】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的發展
圖一 鐵制農具 圖二 穿有鼻環的牛尊
【變法革新】
材料二 商鞅很清楚秦國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簡單地說是三個“低下”,一個“落后”。三個 “低下”,一是生產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軍隊戰斗力低下。一個"落后”是土地制度落后。要改革的話,肯定要從這四個方面下重手。
——摘編自《 “商鞅變法”精神實質的再思考》
【百家爭鳴】
材料三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激烈辯論,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紛紛登場,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們的思想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
(1)根據材料一指出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發展的新變化,并簡述其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2)從材料二中的三個“低下”、一個“落后”中,任選兩個方面,簡要說明商鞅是如何解決的。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意義。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的認識。
【答案】(1)變化: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
影響: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或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2)①為解決生產率低下: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為解決行政效率低下: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③為解決軍隊戰斗力低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④為解決土地制度落后: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3)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4)生產工具的革新推動社會的進步;改革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或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大變革大分裂時代,容易出現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從而促進學術文化的繁榮。
【知識點】百家爭鳴;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圖片及所學知識可以推斷,春秋時期農業領域出現了牛耕和鐵農具的使用等新的生產方式;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解決生產力低下,采取了: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或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提高了農業生產力.為解決行政效率低下,采取了: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提高了行政效率.為解決軍隊戰斗力低下,采取了: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獎勵軍功,提高了軍隊戰斗力。
(3)根據材料三“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戰國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激烈辯論,相互爭鳴,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墨儒道法兵各派紛紛登場,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他們的思想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可知,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歷史意義: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4)綜合上述材料,我對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的認識是:生產工具的革新推動社會的進步;改革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或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大變革大分裂時代,容易出現思想文化的多元碰撞,從而促進學術文化的繁榮。
【點評】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發展,促使社會發展大變革,商鞅順應歷史潮流進行變法。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县级市| 县级市| 皮山县| 诸城市| 大城县| 藁城市| 宝坻区| 达尔| 贡觉县| 尼玛县| 保山市| 奉新县| 锦屏县| 绥棱县| 海晏县| 郯城县| 弥渡县| 介休市| 平山县| 吉木萨尔县| 吴旗县| 潞西市| 南澳县| 沂水县| 博野县| 聂荣县| 恩施市| 辰溪县| 清河县| 剑阁县| 屏东市| 友谊县| 上犹县| 得荣县| 家居| 密山市| 定州市| 于都县| 兴山县|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