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 碳的氧化物—九年級化學人教版(2024)上冊課前導學【基礎知識】1.二氧化碳物理性質(1)通常狀況顏色 氣味 密度 溶解性(2)固態CO2固態二氧化碳俗稱 ,干冰容易 升華二氧化碳的狀態變化(1)在一定條件(低溫高壓)下,二氧化碳氣體會變成液體或固體。固態二氧化碳叫作“ ”(該過程為物理變化)。(2)干冰的用途:① :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量,廣泛應用于食品冷藏保鮮和冷藏運輸、醫療上血液的儲存和運輸等領域。② :用飛機在云層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 ,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冷凝變成水滴,形成降雨。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向一個集滿二氧化碳的軟質塑料瓶里注入約瓶蒸餾水,立即旋緊瓶蓋,充分振蕩。觀察現象并分析。現象分析2.二氧化碳化學性質實驗 現象 結論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1)熄滅蠟燭(2)與水化合 ,生成的碳酸不穩定,又分解生成CO2:(3)與澄清石灰水反應3.低碳空氣中含量最高的物質是 ;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其中“碳”指的是 。4.一氧化碳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顏色 氣味 狀態 密度 溶解性(1)物理性質: 。(提示:從顏色、狀態、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描述)(2)化學性質1.可燃性: (寫出化學方程式)。小結:一氧化碳和氫氣都具有可燃性,屬于可燃性氣體,點燃前應檢驗氣體的純度。2.一氧化碳的還原性(與碳單質比較)原理:。問題:(1)該裝置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解釋原因: 。(2)實驗開始時,是先給氧化銅加熱,還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3)實驗過程中,圖中A處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B處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一氧化碳的毒性【討論】①煤氣中毒的生理過程是什么? 。②有人用爐火取暖,為防止煤氣中毒,在火爐旁放一盆水,這樣做行嗎? 。③有人說他不會煤氣中毒,一聞到煤氣味就把火爐搬出去,這種說法對嗎? 。5.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比較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它們化學性質相差很大。(1)有人認為,二者就像孿生姐妹,這是因為 (填序號);A.它們由同種分子構成B.它們由相同的元素組成C.它們都能與氧氣反應(2)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寫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3)區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 (填序號);A.聞氣味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點燃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4)過多的二氧化碳加劇了“溫室效應”,寫出一條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 。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化學老師收集兩瓶該氣體,你能幫助他鑒別出來嗎 寫出兩種方法(寫出操作,現象和結論)(1) ;(2) 。【隨堂訓練】1.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將溶液加熱,冷卻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振蕩。在這個過程中,液體顏色變化的順序是( )A.紫→紅→紫→無 B.紫→紅→藍→無 C.紫→藍→紅→無 D.紫→紅→藍→紫2.實驗室要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氣體,最好的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氣法C.向下排空氣法 D.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下排空氣法3.下列關于二氧化碳性質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B.二氧化碳無色無味C.固體二氧化碳俗稱“干冰”,易升華D.相同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4.如圖所示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的是( )A. B.C. D.5.一氧化碳氣體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對一氧化碳的有關描述錯誤的是( )A.組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組成B.性質:能燃燒C.用途:可以作燃料D.危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引起中毒6.如圖所示實驗能夠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有( )①不能燃燒②不能支持燃燒③還原性④密度比空氣大⑤密度比空氣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7.如圖所示,將充滿的試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①試管內液面上升②試管內溶液變紅③試管內液面不上升④試管內溶液變藍⑤試管內溶液不變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8.對比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關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較,完全正確的是( )A.組成:、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B.性質:、CO都有可燃性C.用途:可用于滅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D.危害:會導致酸雨;CO會引起中毒9.現有A、B、C、D四種物質,A、B為無色氣體,C、D為黑色固體,B與D在一定條件下能生成A,A和D都能與C反應生成B和一種紅色固體E,其中B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一種白色沉淀F。(1)根據上述現象,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2)寫出實現下列變化的化學方程式:B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_____________;A+C→E+B:____________。10.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同學們設計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請你參與探究并填空。【實驗記錄與分析】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實驗操作實驗現象 蠟燭火焰_______ 軟塑料瓶變癟程度較大的是_______(選填“甲”或“乙”) 干石蕊紙花不變色,濕石蕊紙花變紅色實驗結論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 _______【反思與拓展】(1)依據實驗一的結論,寫出二氧化碳的一條重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2)由實驗二的結論分析得出:實驗室中保存氫氧化鈉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3)在設計上述三組對比實驗時,都只改變一個影響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變,這是運用了科學探究中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碳酸不穩定,受熱易分解,溶液恢復為紫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將石蕊的紫色吸附掉,變為無色。2.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難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密度與空氣相近且有毒,不能用排空氣法收集。3.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4.答案:D解析:D項只能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是物理性質。5.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A錯誤;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確;一氧化碳能夠燃燒,可以作燃料,故C正確;一氧化碳極易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之不能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缺氧中毒,故D正確。6.答案:C解析:圖示實驗現象為下面的蠟燭熄滅,上面的蠟燭燃燒,這一實驗現象證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大于空氣;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但不能說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還原性。故選C。7.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與水反應,試管內氣體減少,壓強變小,試管中液面上升,①正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故試管內的液體變紅,②正確。8.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A正確。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B錯誤。二氧化碳的固體干冰升華吸熱,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可用作氣體燃料、冶煉金屬的還原劑等,但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錯誤。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導致酸雨的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D錯誤。9.答案:(1)CO;;CuO;C(2);解析:(1)根據題意,A和D都能與C反應生成B和一種紅色固體E,其中B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一種白色沉淀F,說明B為,E為Cu,F為;而C為一種黑色固體,說明C為CuO;A是一種無色氣體,說明A為CO;D為黑色固體,說明D為C。(2)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和C的反應是CO與CuO的反應,反應條件是加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0.答案:【實驗記錄與分析】下層先熄滅、上層后熄滅;乙;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紅色,二氧化碳和水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酸【反思與拓展】(1)滅火(2)密封保存(3)控制變量解析:【實驗記錄與分析】實驗一: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時,觀察到低處的蠟燭先熄滅,高處的蠟燭后熄滅,這一現象說明: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實驗二:因為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導致瓶內的壓強變得更小,所以乙軟塑料瓶變癟程度較大;實驗三:實驗中通入二氧化碳時,干石蕊紙花不變色,濕石蕊紙花變紅色,這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酸;【反思與拓展】(1)依據實驗一的結論,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2)由實驗二的結論(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發生反應)分析得出:實驗室中保存氫氧化鈉要注意密封保存;(3)在設計上述三組對比實驗時,都只改變一個影響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變,這是運用了科學探究中的控制變量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