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課知識匯總第一課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第一框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第一目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一、生產方式概述。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含義。(1)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2)生產力的要素包括: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其中,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3)生產關系的內容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分配制度。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決定作用,即它決定著生產關系的其它兩個方面。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2)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狀況相適應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狀況不相適應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在這一規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類已經經歷了原始社會的、奴隸社會的、封建社會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共5種生產方式。二、原始社會的生產方式。1.原始社會的生產力。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是人類社會的童年。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生產力水平低下。2.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1)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氏族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2)人們共同勞動,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3)平均分配勞動產品。三、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的過渡。1.私有制的確立。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逐漸被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相應地由氏族公有轉為家庭私有。最早歸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產工具和牲畜,后來土地也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后來,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2.階級的出現。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出現了兩大地位不同的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所謂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3.國家的產生。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是國家產生的標志。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四、奴隸社會的生產方式。1.奴隸社會的生產力。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是歷史的進步。2.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1)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2)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強制下勞動;(3)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3.奴隸社會的衰亡。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奴隸制日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就被封建制所代替。第二目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一、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1.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1)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2)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的奴役。(3)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農民除交納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2.封建社會的生產力。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表現在:(1)鐵質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2)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3)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二、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1.封建社會的基本階級。(1)主要矛盾:在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是兩個基本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2)階級斗爭:面對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階級的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斗爭的形式有小規模的抗租抗稅運動、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2.地主階級維護統治的手段。(1)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地主階級正是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2)政治統治: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3)思想控制:地主階級還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1)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2)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3)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注1剩余價值的實質:剩余價值就是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成為資本家各種利潤的來源。注2剩余價值的隱蔽性:資本家購買的是工人的勞動力,從表面上看工資就是勞動力的價格;但工人所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工人的工資,超過的部分就是剩余價值。這表明,資本家通過無償占有剩余價值對工人的剝削,是隱蔽的。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出賣勞動力的人;二是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做資本。在歷史上,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是一個充滿侵略和奴役的過程。3.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1)萌芽: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2)封建制度使得新興資產階級經濟上的優勢難以充分發揮,于是新興資產階級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發動了向封建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的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注意:在反封建斗爭中,是由資產階級而不是由工人或農民階級發揮了領導作用,這是因為:盡管封建統治階級是資產階級和一切被剝削階級的共同敵人,但當時工人階級還沒有形成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3)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也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四、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經濟危機的表現。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2.經濟危機的實質。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過剩,但這種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商品顯得過剩。3.經濟危機的原因。(1)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2)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決定了經濟危機難以治愈。五、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與資本主義的命運之間的關系。1.在階級關系上的表現。(1)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2)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采取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2.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第二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1.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1)代表人物:空想社會主義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爾(著作《烏托邦》)和康帕內拉(著作《太陽城》)。空想社會主義最高階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2)歷史評價: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進步性。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另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空想,是因為他們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所以,他們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主體(人民群眾)和正確途徑(階級斗爭)。2.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1)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之一(經濟基礎)。(2)工人運動的興起:①標志事件: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三大工人運動,是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②失敗啟發: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說明,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應運而生。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1.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1)唯物史觀。①理論來源: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②主要內容: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階級斗爭在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2)剩余價值學說。①理論來源: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②主要內容:剩余價值就是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剩余價值成為資本家各種利潤的來源。(3)兩大理論基石的重大意義。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被恩格斯稱為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這兩個偉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2.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1)時間: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2)內容: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宣告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特點(除了代表整個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務(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策略原則(團結絕大多數人),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使全體社會成員全面發展)。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1.巴黎公社——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實踐。(1)時間:1871年(2)亮點: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公社的原則(徹底改造舊國家機器、公職人員民主選舉產生、防止社會公仆變社會主人等)是永存的。(3)意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一次偉大嘗試,為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2.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運動從理想到現實。(1)時間:1917年(2)亮點: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3)意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3.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1)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2)曲折: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3)認識:①理論角度: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②實踐角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