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再塑生命的人》知識清單一、作者簡介海倫·凱勒(Helen Keller,1880 年 6 月 27 日—1968 年 6 月 1 日),美國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在出生的第十九個月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1887 年與莎莉文老師相遇。1899 年 6 月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1968 年 6 月 1 日逝世,享年 87 歲。她的主要作品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墻故事》等。二、創作背景本文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出生時,本是一個健康的嬰兒,但在 19 個月大時,因一場重病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從此生活在黑暗無聲的世界里。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海倫·凱勒學會了閱讀、寫作,最終成為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性作品,《再塑生命的人》節選自其中。三、文體常識本文是一篇記敘文,以時間為序,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我”識字、認識事物的過程,表現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和對“我”的深切關愛,同時也表達了“我”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之情。四、字詞梳理(一)重點字詞拼音撿(jiǎn) 感慨(kǎi) 搓捻(cuō niǎn) 綻開(zhàn) 爭執(zhí) 慚愧(cán kuì) 悔恨(huǐ hèn) 激蕩(jī dàng) 奧秘(ào mì) 拼湊(pīn còu) 企盼(qǐ pàn) 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 疲倦不堪(pí juàn bù kān) 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 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混為一談(hùn wéi yī tán) 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 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二)重點字詞解釋1. 截然不同: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2.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3. 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4. 不求甚解:現多指讀書學習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5. 混為一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說成是同樣的事物。6.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過來。7. 油然而生: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五、文章結構一、第一部分(1—5 段)開篇描繪“我”在莎莉文老師到來之前的生活狀態。那時的“我”,仿佛置身于黑暗的深淵,既憤怒又苦惱,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恐懼和迷茫。“我”經常在寂靜和黑暗中獨自掙扎,心中充滿了無助和絕望。通過“我”的心理和行為描寫,如“我在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生動地展現了“我”當時內心的痛苦和困惑,為下文莎莉文老師的出現以及“我”的轉變埋下伏筆。二、第二部分(6—13 段)詳細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我”認識具體事物的過程。莎莉文老師首先從“doll(洋娃娃)”這個單詞開始教起,但“我”的理解和反應并不理想,甚至因為不耐煩而摔壞了洋娃娃。然而,莎莉文老師并沒有生氣或責備,而是耐心地引導“我”。接著,在散步到井房時,莎莉文老師巧妙地借助“水”這一實際的事物,讓“我”通過觸覺感受水流,同時在“我”的手上拼寫“water”這個單詞。這個獨特的教學方式使“我”瞬間領悟,明白了文字與事物之間的聯系。例如文中寫道“莎莉文老師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噴水口下,一股清涼的水在我手上流過。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寫‘water’——‘水’字,起先寫得很慢,第二遍就寫得快一些。我靜靜地站著,注意她手指的動作。突然間,我恍然大悟,有一種神奇的感覺在我腦中激蕩”,細膩地展現了這一關鍵的教育時刻以及“我”內心的震撼和覺醒。三、第三部分(14—21 段)著重描寫了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對“我”產生的深遠影響。莎莉文老師的教導不僅讓“我”學會了識字和認識事物,更重要的是開啟了“我”知識的大門,激發了“我”強烈的求知欲望。“我”開始以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渴望。“我想起了那個被我摔壞的洋娃娃,摸索著來到爐子跟前,撿起碎片,想把它們拼湊起來,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剛才的所作所為,我悔恨莫及,兩眼浸滿了淚水,這是生平第一次。”這段文字深刻地反映了“我”內心的變化和成長,從之前的任性、暴躁轉變為懂得反思和悔恨,展現了莎莉文老師教育的成功以及“我”在精神層面的升華。同時,“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憧憬,渴望獲取更多的知識,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六、重點句段賞析(一)“下午的陽光穿透遮滿陽臺的金銀花葉子,照射到我仰著的臉上。我的手指搓捻著花葉,撫弄著那些為迎接南方春天而綻開的花朵。我不知道未來將有什么奇跡發生,當時的我,經過數個星期的憤怒、苦惱,已經疲倦不堪了。”賞析:通過對環境和“我”的動作、心理的描寫,烘托出“我”內心的煩躁和痛苦,為下文莎莉文老師的出現做鋪墊。(二)“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賞析:這句話形象地表達了莎莉文老師對“我”的教育和影響,讓“我”重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三)“記得那個美好的夜晚,我獨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滿了喜悅,企盼著新的一天快些來到。啊!世界上還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嗎?”賞析:通過心理描寫,表現了“我”在學會了一些字詞后的興奮和滿足,突出了莎莉文老師的教育成果。七、文章主旨本文敘述了莎莉文老師教“我”識字、認識事物的過程,贊揚了莎莉文老師高超的教育藝術,表達了“我”對莎莉文老師的感激、崇敬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求知的熱情及艱辛而愉快的生活經歷,抒發了作者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生活的執著追求。八、寫作借鑒(一)以小見大本文通過敘述莎莉文老師教“我”識字、認識事物這一生活小事,展現了莎莉文老師的教育智慧和“我”對生活的全新認識,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二)心理描寫文中多處運用心理描寫,如“我獨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滿了喜悅,企盼著新的一天快些來到”,細膩地展現了“我”的內心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三)對比手法文章將“我”在莎莉文老師來之前的痛苦、迷茫與之后的喜悅、求知欲進行對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師對“我”的重要影響。九、自我檢測題(一)基礎知識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感慨( ) 搓捻( ) 慚愧( ) 譬如( ) 怦怦( )2. 解釋下列詞語。(1)截然不同(2)疲倦不堪(3)小心翼翼(4)不求甚解(二)閱讀理解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師為“杯”和“水”這兩個字發生了爭執。她想讓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卻把兩者混為一談,“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沒有辦法,只好暫時丟開這個問題,重新練習布娃娃“doll”這個詞。我實在有些不耐煩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壞了,心中覺得特別痛快。發這種脾氣,我既不慚愧,也不悔恨,我對洋娃娃并沒有愛。在我的那個寂靜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會有溫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憐的洋娃娃的碎布掃到爐子邊,然后把我的帽子遞給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陽光里去了。我們沿著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頂上盛開的金銀花芬芳撲鼻。莎莉文老師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噴水口下,一股清涼的水在我手上流過。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寫“water”——“水”字,起先寫得很慢,第二遍就寫得快一些。我靜靜地站著,注意她手指的動作。突然間,我恍然大悟,有一種神奇的感覺在我腦中激蕩,我一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秘了,知道了“水”這個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井房的經歷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來宇宙萬物都各有名稱,每個名稱都能啟發我新的思想。我開始以充滿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樣東西。回到屋里,碰到的東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個被我摔壞的洋娃娃,摸索著來到爐子跟前,撿起碎片,想把它們拼湊起來,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剛才的所作所為,我悔恨莫及,兩眼浸滿了淚水,這是生平第一次。3. 試用簡潔的語言給所選的文段加一個小標題。(不超過 10 個字)4. 莎莉文老師是怎樣教“我”認識“水”的?5. “水喚醒了我的靈魂,并給予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答案(一)基礎知識1. 感慨(kǎi) 搓捻(cuō niǎn) 慚愧(cán kuì) 譬如(pì) 怦怦(pēng)2. (1)截然不同:形容兩件事物毫無共同之處。(2)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3)小心翼翼:形容舉動十分謹慎,絲毫不敢疏忽。(4)不求甚解:現多指讀書學習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二)閱讀理解3. 莎莉文教“我”認識“水”4. 莎莉文老師先讓“我”感受水在手上流過,然后在“我”手上拼寫“water”,起先寫得慢,第二遍寫得快一些。5. 這句話表明“水”讓“我”理解了語言文字,使“我”的心靈得到啟迪,讓“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激發了“我”對知識和世界的渴望,讓“我”擁有了積極向上的心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