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教學設計知識目標:了解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大師的藝術風格及代表作。能力目標:體會并理解這個時期的美術作品是如何進行世俗化的演變的。情感目標:體會作品的美感,增進對現實生活的認知與熱愛。教學重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世俗化演變教學難點:“美術三杰”的藝術特色教學流程:一.導入 (展示圖片)總結回顧中世紀的西方繪畫特點:1.平面化,裝飾效果.2.宗教色彩強烈,遠離生活.3.人物表情呆板,形象夸張--不真實.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美術家們高舉“科學”“人文”的旗幟對宗教美術進行改造。今天,讓我們一起領略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大師的風采。二:講授新課1.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界群星薈萃,但是有一個人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他就是——喬托。他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開創者,在畫面當中嘗試空間感及生活真實性的表達,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代表作:《猶大之吻》嘗試在二維空間中創造出三維的視覺感受,情節性扣人心弦。2.米開朗基羅作品側重于健碩準確的體態,經典的肢體動作的把握。米開朗琪羅為羅馬西斯廷教堂創作宗教題材的巨幅天頂畫《創世記》,人物多達300多人,平面達480平方米。歷時4年完成。是其最偉大的作品。經典的動作設計《創造亞當》是整個天頂畫中最動人心弦的一幕,這一幕沒有直接畫上帝塑造亞當,而是畫出神圣的火花即將觸及亞當這一瞬間.《哀悼基督》為所作,是他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作。突破了以往蒼白衰老的模式,圣母被刻畫成為一個容貌端莊美麗的少女,她所體現出的青春、永恒和不朽的美,正是人類對美追求的最高理想。3.達.芬奇側重于人物表情動作表現內心世界,還原現實生活的面貌,透視法則。《最后的晚餐》是達·芬奇所創作。畫面中的人物,以驚恐、憤怒、懷疑、剖白等神態,以及手勢、眼神和行為,都刻畫得精細入微,惟妙惟肖,刻畫出現實生活的眾生相。討論:用排除法揪出"臥底"教學活動:模仿秀:演一演,比一比。在初步欣賞作品的前提下,發動學生到講臺上用自己的肢體再現畫面中的一組人物,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4. 1503年佛羅倫薩市政廳進行內部裝修相對的兩面墻分別包給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由此,開始了一場世界繪畫史上的巔峰大對決。兩人分別向公眾公布自己的草稿。誰都不會想到,那個時代真正的主角,居然是站在人群中的一個無名小卒。他來自烏爾比諾,我們就叫他“烏爾比諾小子”吧!展示“烏爾比諾小子”的作品,引導學生討論并回答對比他的作品與前面大師作品的關聯。“烏爾比諾小子” 的繪畫風格:經典的肢體動作、深入刻畫的細節、柔美氣質透射出人間的溫情。他的藝術特色是對前代大師的藝術的凝練與總結,他是文藝復興美術中集大成者,真正的男一號——拉斐爾。課件小游戲:畫家及作品測試,檢測教學效果。三.小結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大師用他們的聰明才智,不斷研究新的藝術方式方法,并把生活及作者的生活體驗、人生觀融入到美術作品中,促成了那個時代的藝術繁榮。他們的藝術與天地同輝,他們的傳奇亦將世代流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