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遼寧省中考作文題解析與高分作文展評【真題回放】四、寫作(50分)23.從下列兩題中,任選其一,按要求作文。(1)言有盡,意無窮。生活中的無窮之意往往潛藏于一個微笑里、一張照片內、一處風景中……請以“無聲之處,亦有深味”為題目,寫一篇文章。(2)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常常在名的基礎上。取一個“字”。“字”包含著生活態度、文化內涵。從中國人的“字”里,我們常常得到人生志趣、生命價值等方面的啟示。白居易,字“樂天”——樂觀通達文天祥,字“履善”——踐行善念梁啟超,字“卓如”——追求卓越舒慶春,字“舍予”——舍棄小我上述名人的“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從中任選兩個。合理組合,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選角度,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戲劇除外)。②字跡工整,書寫清楚,卷面整潔。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襲,不得透露個人信息。【思路點撥】題一考查命題作文寫作。(1)審題:“無聲之處、亦有深味”這個題目要求探索生活中那些看似無聲卻蘊含深刻意義的事物或瞬間。題目中的“無聲之處”指的是那些表面上不明顯、不張揚的細節或場景,而“亦有深味”則強調這些無聲之處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情感。(2)立意:文章應圍繞“無聲之處”的深刻內涵進行立意,可以探討生活中的微小細節如何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成長中的感悟、自然的美麗或是時間的流轉等。通過描寫那些看似平凡卻充滿深意的瞬間,展現生活的豐富多彩和人生的深刻哲理。(3)構思:可以從一個具體的“無聲之處”的場景入手,比如一張照片、一個微笑或是一處風景,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這個場景,引發讀者的共鳴。展開描述這個“無聲之處”背后的故事或情感,可以是個人的成長經歷、家庭的溫馨時刻、朋友間的默契等。總結“無聲之處”的深刻意義,強調它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可以提出一種思考或感悟。以一種富有哲理或情感的方式收尾,留給讀者深刻的印象。題二考查材料作文寫作。(1)審題:題目要求從提供的四個歷史人物的“字”中選擇兩個,進行聯想和思考,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關鍵在于理解每個“字”背后的文化含義和人生價值觀,然后從中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和思考。(2)立意:樂觀與奉獻:可以選擇白居易的“樂天”和舒慶春的“舍予”作為主題,探討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奉獻的精神對于人生的意義。善行與追求:可以選擇文天祥的“履善”和梁啟超的“卓如”為主題,討論踐行善念和追求卓越在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中的重要性。(3)構思:簡要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取“字”的習俗以及“字”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選擇兩個名人的“字”進行解讀,如白居易的“樂天”和文天祥的“履善”。分析“樂天”所體現的樂觀通達的人生態度,結合白居易的生平或作品進行闡述。分析“履善”所代表的踐行善念的道德追求,結合文天祥的事跡進行說明??偨Y“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意義,強調其對現代人的啟示和價值。【佳作展評一】無聲之處,亦有深味遼寧一考生生活中,我們常常被那些宏大的場景、激昂的言辭所吸引,卻往往忽略了那些無聲之處所蘊含的深意。其實,無聲之處,亦有深味,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記得那是一個普通的周末,我和家人一起整理舊相冊。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記錄著歲月的痕跡,也承載著無盡的回憶。我翻到一張照片,那是小時候的我和爺爺在公園里的合影。照片中的我,笑得那么燦爛,而爺爺則站在一旁,嘴角微微上揚,眼神里充滿了慈愛。那是一個無聲的微笑,卻讓我感受到了爺爺深深的疼愛和陪伴的溫暖。還有一次,我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陽的余暉灑滿了大地,給一切都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我停下腳步,靜靜地望著這一幕。沒有喧囂,沒有言語,只有大自然的聲音和內心的寧靜。那一刻,我仿佛聽到了時間的腳步,感受到了生命的脈動。這無聲的風景,讓我體會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寧靜的力量。再想想,那些平凡日子里的點點滴滴,不也是充滿了無聲的深意嗎?比如,每次回家時媽媽那一桌熱騰騰的飯菜,雖然她沒有說什么,但那份無言的關懷和愛意卻讓我深深感動;再比如,當我遇到挫折時,朋友那一個鼓勵的眼神,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足以讓我重拾信心,繼續前行。無聲之處,亦有深味。生活中的那些微笑、風景、關懷和鼓勵,雖然無聲,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義。它們如同一個個小小的音符,匯聚成生活的樂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滋養和成長。因此,讓我們學會在無聲之處尋找生活的真諦,品味那些被忽略的深意,讓心靈在寧靜中得到升華。【高分解密】文章開頭引出主題,中間部分通過三個具體的例子(舊相冊中的微笑、夕陽下的風景、生活中的點滴關懷)來闡述主題,結尾部分總結全文,升華主題。整體結構清晰,層次分明。【佳作展評二】字如其人,人如其字遼寧一考生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字”作為個人的代表符號,往往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生活態度。它不僅僅是名字的延伸,更是個人品格、志向的體現。白居易的“樂天”、文天祥的“履善”、梁啟超的“卓如”、舒慶春的“舍予”,無一不深刻地反映了他們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哲學。“樂天”與“履善”,這兩組字,如同兩位先賢的生命注腳,引領我深思。白居易,以“樂天”為字,他的詩篇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樂觀,即便遭遇貶謫,也能以豁達的心態笑對人生,用筆墨書寫下“樂天”的真諦。而文天祥,字“履善”,他的一生都在踐行這一字所蘊含的善念,無論是為國捐軀的英勇,還是詩詞中流露出的仁愛之心,都彰顯了“履善”的高尚情操。將這兩者結合,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理想人格的圖卷:在樂觀中前行,在善行中成長。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風雨和挑戰,但若能保持一顆“樂天”之心,便能在逆境中找到光亮,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的種種不易。同時,“履善”則是我們行動的指南,它提醒我們,在追求個人夢想和幸福的同時,不應忘記對社會的責任和對他人的關愛,用實際行動去傳遞溫暖,讓世界因我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當從先賢的字中汲取精神力量,學會在“樂天”與“履善”中找到平衡。面對學習壓力和生活挑戰,保持樂觀的心態,勇于探索,不斷進取;同時,也要培養一顆善良的心,關心身邊的人,參與公益活動,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出貢獻。古人的“字”不僅是個人標識,更是他們精神世界的寫照。讓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銘記“樂天”與“履善”的教誨,以樂觀的心態和善良的行為,書寫屬于自己的人生篇章。【高分解密】文章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先總述“字”的文化內涵,然后分別闡述“樂天”和“履善”的深刻含義,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青少年進行思考和展望,最后總結全文,呼應開頭。整體結構清晰,邏輯嚴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