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綠葉》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1. 學生能夠用甜美,柔情,圓潤的聲音演唱《綠葉》,準確表現歌曲情緒。感受歌曲流動、起伏的旋律韻律和意境之美。2. 學生能辨別四三拍,掌握漸弱漸強記號、連音線和換氣記號的演唱技巧,了解音樂基本情緒及所表達的藝術形象,體驗音樂語言的美感。3. 嘗試簡單的二聲部合作,能較好地做到聲音的控制,初步感受二聲部的和聲效果。二. 教學重難點:重點:用優美柔情的聲音演唱《綠葉》,準確表現歌曲的情感,感受歌曲搖曳的旋律性格;體驗三拍子的節拍韻律。難點:歌曲情感的表達,各種音樂演唱技巧的掌握。三、教學準備:鋼琴、響板、課件及多媒體、小盆栽等四、 教學過程:(一)以樂激情,創設情境,自然導入。1.教師帶領學生愉快律動。播放《晨光中的歌》,學生在音樂聲中,跟隨老師動一動。(師:剛才運動的開心嗎?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聲音?跟著音樂你們來到了哪里?)2.展示小盆栽,揭示大自然主題,情境導入。(出示綠色盆栽植物,師:美麗的大自然正向我們招手呢!今天我們的課堂里也增添了綠色植物,讓我們一起擁抱自然,走進樹林,開啟音樂之旅吧!”【設計意圖】:將自然和音樂有機結合在一起,主導課堂氛圍,引導學生把音樂和綠色植物拉近。教師審美教育導入,打造良好的歌曲學習環境。(二)初步感受歌曲。1.初聽《綠葉》伴奏音樂,師帶領學生隨著音樂律動跳一跳。(聽,樹林的音樂唱響了,一起跟著音樂跳一跳!)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師:音樂好聽嗎?聽出來是幾拍子的嗎?)3.學生再次聆聽音樂,師加碰鈴打拍子(砰嚓嚓,強弱弱)提示三拍子韻律感,隨樂劃拍感受。再聽一遍問感受,生討論音樂帶給你怎樣地感受(圍繞四三拍)4.小結,引出課題,為學習歌曲鋪墊。( 我們的身體隨著(學生總結的形容詞)音樂輕輕起伏,就像樹林里的小樹葉隨風飄動,剛剛聽的音樂就是我們要學唱的歌曲《綠葉》 )【設計意圖】:在聽、看、動三者結合的活動中先對歌曲有初步的印象,帶領學生感受三拍子的律動感,同時在活動中對歌曲旋律有初步的記憶,自然地導入課題《綠葉》。(三)演唱《綠葉》旋律。⑴教師跟伴奏用“lü”哼唱旋律,學生仔細聽。(師略帶手勢唱一遍,學生邊聽邊感受優美流暢的旋律。)⑵學生跟伴奏用“lü”哼唱旋律,師用碰鈴帶每小節第一拍,始終沉浸在三拍子搖曳輕松的旋律中。⑶學生跟琴唱譜,解決音高音準,節奏問題,感受旋律的起伏,認識漸強漸弱記號以及換氣記號,演唱時可以準確地表現。(師:第一遍跟琴生自由唱,解決句中音準,節奏等簡單問題;第二遍教唱:你們認識這個音樂記號嗎?(引出漸強漸弱記號)聽老師彈一彈,彈完后畫旋律線哼唱,旋律往下走,聲音弱下來,唱一唱;邊彈邊和學生一起唱,第二句既有漸強記號也有漸弱記號,再自己邊唱邊畫旋律線,旋律往上走了,漸強記號,旋律往下走了,減弱,學生再唱一遍;第三句請一組學生先唱其余聽,他們唱的怎么樣?師彈琴再唱,突出換氣以及連音線的輕巧之處,這是什么記號?換氣記號,小翅膀輕輕扇起來了,這里要輕巧的換兩次氣,生嘗試演唱;最后一句師先唱,(音很高),我們唱得更堅定一點,高音直接出來;最后一起唱,師生一起劃旋律線,最后的漸弱,“1”跨小節時值做到位,尾音慢慢收掉。完整地來一遍,注意出現的音樂記號)(跟琴唱譜,重點學習每條旋律的漸強漸弱處理,第三句的換氣急吸。第2遍:跟琴邊唱邊指導,(看生情況,要求:2+1+1練習,第三句換氣記號,最后一句漸弱收尾處理)(自唱,教唱,完整唱譜)【設計意圖】:學生能對歌曲的旋律有較熟練的把控,從旋律發展走向以及音符的搭建入手,從初唱、教唱到整體旋律演唱,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難點演唱技法的掌握(漸強漸弱記號以及換氣記號),邊唱邊感受旋律的起伏,為唱詞打下基礎。(四)演唱《綠葉》歌詞。1.播放范唱錄音,學生完整欣賞。2. 按節奏讀讀歌詞。師響板帶提示三拍子節奏,生完整朗讀兩段歌詞。師適當指導朗讀中的節奏問題3.生跟琴演唱第一段。4.《綠葉》第一段的逐句練唱、深入分析歌詞和旋律間的配合以及演唱技巧的處理。(師:我們的小樹林怎么樣?又茂盛又陽光明媚,美不美?(出示圖片)那應該用怎樣的聲音表現樹林的美呢?(贊美的有感情的優美的)結尾的“喲”怎么唱好聽?模仿2種語氣(上揚,贊美開心的),跟琴唱前兩句; “喲”尾音不往下墜,上揚語氣,聲音平穩,保持住,空拍一拍換氣下一句,深情。)(第三句學生先唱,師再示范另一種演唱方式:①連音演唱 ②斷奏演唱 哪種好聽? 老師做了點變化,看看這是什么音樂記號?(引出頓音記號),要唱得靈巧跳躍;拖沓、不靈巧VS輕巧靈活、可愛之感,前面三個字氣提起來唱(小樹葉們多可愛,他們用茂密的身體把建筑物都遮起來,和我們捉迷藏了),做到聲斷氣連,稍微夸張表現綠葉多,附點和圓滑線做到位,句尾聲音加強,連過去。做動作:推開,看;推開,看。小樹葉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呢)(最后一句學生先唱,看看老師做了什么動作?(”濃”、“溢” 捂鼻深吸氣)深吸一口氣真香啊!綠葉濃郁飄香,傳遍了整個樹林,讓我們用聲音把香味傳出去!再練,香味還可以更濃,更遠,“濃”唱兩拍,聲音保持住!換氣后迅速漸弱漸慢收尾處理,最后一個“里”字怎么唱好聽?(這個里唱幾拍?跨小節連線,唱四拍,練習;你們歌聲停止了香味還在嗎?聲音延續,慢慢收)師拿響板打節拍提示。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詞,跟琴完整的來一遍。【設計意圖】:將旋律和歌詞相結合,體會旋律的藝術之美和歌詞的意境之美;學習演唱時配合力度記號和換氣記號把綠葉活潑搖曳的感覺唱出來,老師根據學生實際演唱水平講解綠葉的香、美、柔、飄等特點,學生要學會想象場景并帶著情境和感覺演唱。6. 學生用同樣的感情自主演唱第二段歌詞,跟琴。(生跟琴演唱第二段歌詞,師根據演唱情況邊彈邊提示每一句演唱技巧。重點練習最后一句“微風吹微風拂”,樹林刮起了風,小樹葉隨風飄蕩起來了,師唱,聲音往上推一點漸強,師彈琴手勢帶領學生唱,小樹葉飄起來啦!又輕輕拂過,把飄蕩起伏的感覺唱出來,身體可以向前傾找感覺。(利用肢體語言感受歌詞情緒)7.連貫演唱兩段歌詞。完整地把歌曲來一遍! 生跟伴奏完整演唱兩段歌詞。學生加入打擊樂碰鈴,每小節敲擊在第一拍上(嘭嚓嚓,嘭嚓嚓),合作演唱《綠葉》。【設計意圖】:學生在學習怎樣唱好第一段音樂的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學著找相同的感覺和處理方式演唱第二段。同時在三拍子的韻律中可以將律動和演唱結合在一起,碰鈴和歌聲融合;在唱的時候能進入歌曲情境,準確表達出情感來。(五)二聲部的簡單練習,初步體驗高低聲部的和聲效果。1.出示二聲部歌譜。6——|5——|4——| 5——|1——|1 0 0 |˙4——|3——|2——| 5——|1——|1 0 0 |˙(師:小樹葉邀請我們參加樹林音樂會,它為我們準備了新旋律。這是二聲部旋律,我們來合作一下,楊老師唱高聲部,你們唱低聲部。高低聲部有怎樣的聯系?后三小節一樣,我們來看前三小節,先一起唱唱,分組演唱高低聲部,接龍式演唱,高低聲部按照老師的提示依次進入,高聲部先唱,低聲部隨后進入,高聲部聲音保持住,直到下小節的換音,先單獨每小節練唱;后前三小節配合演唱)(生試唱低聲部,感受三拍子旋律的起伏、流暢感,可劃拍跟琴練唱;師唱高聲部,讓學生找找高低聲部之間的聯系(前三個音由高到低依次做下行運動,最后兩個音低音5和1一樣,回歸聲部的統一結束),師生配合演唱雙聲部旋律,邊唱邊尋找另一個聲部的音,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美妙和聲。)(生分組唱,兩聲部配合,高低聲部遵照老師提示依次進入(相同時間間隔,高聲部先唱,低聲部隨后進入,高聲部聲音保持,直到換音,第四小節處一起進入最后一起結束。)【設計意圖】二聲部需要多練習,讓學生掌握三度和聲的配合技巧,主要學會聆聽另外一個聲部的音高、并學會辨別自己聲部下一個音的具體位置。多練多聽,為歌曲中較難的二聲部旋律打基礎。2.學生做簡單二聲部的配合演唱。注意兩個聲部之間的配合,低聲部的同學跟著老師的提示一起唱。(低聲部第一小節的配合:高低聲部跟琴依次找音,找到第一個音的位置,反復跟琴練習!)這個二聲部唱好后為第二課時教唱歌曲中的二聲部做鋪墊,高低聲部都是選取了每小節的主干音練習,學生主要練習前三小節的三度和聲配合,找到音程融合的感覺,尾音唱相同的音,有歸屬感地結束。【設計意圖】:學生二聲部之間的配合要從簡到難練習,高低聲部最重要的是學會聆聽,接受并消化最終融合各自的聲部,表現出二部合唱的和聲效果來。這個唱好后可以為第二課時教唱歌曲中的二聲部做鋪墊,高低聲部都是選取了每小節的主干音練習,學生主要練習前三小節的三度和聲配合。(六)拓展延伸。1.出示圖片,簡單了解日本。《綠葉》是一首日本歌曲,同學們了解日本嗎?師做簡單介紹:日本是毗鄰我們中國的一個島國,環境非常干凈美麗,這個國家不僅有美麗的樹林,也有迷人的櫻花。生欣賞富士山、奈良等地風景以及日本傳統文化地圖片。2.欣賞日本民歌《櫻花》,學生伴隨著優美動聽的合唱律動走出教室。【設計意圖】: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通過音樂了解一國文化,在《綠葉》歌曲學習后帶領學生了解日本國簡單情況(文化,環境,歌曲感覺),尤其本節課和自然、植物不分離,了解日本絢爛的櫻花季和耳熟能詳的合唱版《櫻花》,使學生自然地感受到日本浪漫多情的異國文化感受,在音樂的輕松氛圍中結束本課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