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
一、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4七下·東陽期末)觀察下列所示時間軸,關于②階段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2.(2024七下·東陽期末)小明正在聽解說員介紹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他所在的展區應該是(  )
A.宋代科技展 B.宋代商業展 C.元朝書畫展 D.元朝陶瓷展
3.(2024七下·東陽期末)下列有關王安石變法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背景:黃巢起義爆發 B.目的:實現富國強兵
C.內容:廢除井田制度 D.影響:奠定統--基礎
4.(2024七下·東陽期末)隋文帝規定:六宮妃嬪,穿過和洗過的舊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飲食只要不是舉行宴會,最多只能有一個肉菜。開皇三年,隋文帝罷去508個郡,共減少官吏5.6萬人。由此可見,隋文帝(  )
A.生活奢侈 B.虛心納諫 C.變革禮儀 D.崇尚節儉
5.(2024七下·東陽期末)《隋書》中曾評價:“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較與秦相類。始皇并吞六國,高祖統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煬帝肆行猜毒,皆禍起于群盜,而身殞于匹夫。”下列對材料中秦朝和朝得失理解有誤的是(  )
A.都結束分裂統一全國 B.繼位皇帝都因暴政而亡
C.兩朝的興亡有相似性 D.都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6.(2024七下·東陽期末)學者毛漢光根據中國古代正史所載官員的出身背景資料,對統治階層的社會成分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寒素”(門第寒微)類官員占所載官員比例在東晉后期、隋朝和唐朝吝期分別為6.1%、17.3%和28.4%。這一變化有利于(  )
A.提高基層官員的地位 B.建立清廉的官僚隊伍
C.保證選拔程序公平公正 D.推動社會階層的流動
7.(2024七下·東陽期末)戚繼光曾寫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現了--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們尊稱戚繼光為民族英雄,是因為他(  )
A.從荷蘭手中收復臺灣 B.組織了兩次雅克薩之戰
C.抗擊了東南沿海倭寇 D.抗沙俄收復新疆
8.(2024七下·東陽期末)五代十國時期,真正敵對的政權是個別,絕大多數政權奉中原王朝為正朔,稱臣納貢。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減少進一步分裂的因素,增加了促進國家統-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鎮割據導致五代十國局面出現
B.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完成統一
C.北方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
D.五代十國時期蘊含著統-一的趨勢
9.(2024七下·東陽期末)下表為1661--1766年我國耕地面積變化情況。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清初(  )
時間 1661年(順治十八年)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1724年(雍正二年)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耕地面積(頃) 5493576 6078430 6837914 7414495
A.版圖幅員遼闊 B.商品經濟繁榮
C.推行墾荒政策 D.引進外來作物
10.(2024七下·東陽期末)自絲綢之路開辟以來,歷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許多管理西域的舉措,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下列機構中屬于元朝設立的是(  )
A.北庭都元帥府 B.北庭都護府
C.安西都護府 D.西域都護府
11.(2024七下·東陽期末)近代中國一直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而早在明清時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這些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在中國也興盛--時。下列選項能印證材料觀點的是(  )
A.原產于美洲的甘薯、玉米被引入中國
B.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
C.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D.白銀在明代中后期成為主要流通貨幣
12.(2024七下·東陽期末)下圖為某同學對“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這部分內容所作的導圖式筆記。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  )
A.甲——設西域都護 B.乙——雅克薩之戰
C.丙——設大都督府 D.丁——設駐藏大臣
13.(2024七下·東陽期末)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通”“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則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最有可能是(  )
A.國家的產生和統一 B.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近代前夜與盛世危機
14.(2024七下·東陽期末)《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認為“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認為武則天“不是壞皇帝”的主要依據是(  )
A.首創了選拔人才的科舉制 B.開創了“貞觀之治”局面
C.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當政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15.(2024七下·東陽期末)中藥“清肺排毒湯”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方由《傷寒雜病論》中的多個經典方劑優化而成。《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  )
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司馬遷
16.(2024七下·東陽期末)如圖圖片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
A.中外交往 B.休養生息 C.民族交融 D.經濟交流.
17.(2024七下·東陽期末)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哪一幅圖反映了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  )
A. B.
C. D.
18.(2024七下·東陽期末)大一統王朝屢屢被農民起義推翻,一再印證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共同點是(  )
A.以宗教為組織形式 B.有反對民族壓迫的特點
C.為反對苛政而舉兵 D.以“平等”的口號相號召
19.(2024七下·東陽期末)史論即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或科學結論。下列屬于“史論”的是(  )
A.科舉制始創于隋朝 B.武則天創立殿試制
C.科舉制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D.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20.(2024七下·東陽期末)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形成于(  )
A.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 B.三國鼎立時期
C.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 D.八王之亂期間西晉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21.(2024七下·東陽期末)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傳承與變革有力地保證了統--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行政系統示意圖(右圖)。
材料二;漢初,諸侯王擁有大量封地,諸侯王死后,由嫡長子繼承王位,承襲所有封地。漢武帝在位時,規定諸侯王死后,必須把土地分封給所有子弟,這使得王國的封地越分越小。
材料三;臣(李斯)請史官非泰記皆燒之,..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中、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四:
臣(董仲舒)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漢書·董仲舒傳》
(1)寫出材料一反映秦朝創設的政治制度。哪一制度的實行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創新舉措。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秦漢統治者在思想方面分別采取了什么舉措 有何共同作用
22.(2024七下·東陽期末)中外交流對促進人類文明有重要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唐朝時期中外交流頻繁,出現了一大批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和事跡,促進了唐朝的繁榮。
時間 唐太宗時期 唐玄宗時期
人物
事件 A 鑒真東渡
國家 天竺 B
共同貢獻 C
材料二: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于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中國沿著自然經濟道路緩慢前行,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工業革命,在工業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發鴉片戰爭,中國被迫卷入世界。
——摘編自《中國歷史》
(1)寫出材料一表格中A、B、C處的內容。
(2)根據材料二,指出清朝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 分析這-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其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啟示。
23.(2024七下·東陽期末)民族交融的方式多種多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三:承平以來,懷柔益遠,北逾瀚海,西絕羌荒,青海厄魯特、西藏、準噶爾之地咸入版圖。其封爵、會盟、屯防、游牧諸政,事厥有專司。
——《大清會典乾隆朝》
(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漢服是因為哪一次改革 他還采取了哪些漢化措施
(2)材料二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這反映了唐與吐蕃交往的哪一史實 起到了什么作用?
(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清朝分別設置了哪些機構管理西藏和新疆
(4)結合以上材料并聯系所學,說說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24.(2024七下·東陽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英國學者威爾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綱》一書中這樣評價唐朝:“在唐初諸帝時代,中國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中國由于迅速恢復了秩序和統一而贏得了這個偉大的領先.....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時,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三: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統計表
時間 公元400--1000年 公元1001一1500年 公元1500-1840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 70% 56% 29%
——摘編自《自然科學大事年表》
(1)泰統一后頒行全國的文字是什么 我國漢字的演變有何特點
(2)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進程是中華文明發展史的縮影。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公元11世紀到19世紀我國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變化趨勢。
25.(2024七下·東陽期末)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中外學者從不同角度觀察,存在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宋太祖陸續溝汰了各地的武人節度使,換成了文人官僚。對文官雖然不可能期什么戰斗指揮能力,但是通過擴充駐屯都城的禁軍,補充了這些不足。
——小島毅 《中國的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材料二:兵籍益廣,吏員益...縣官.之費,數倍于昔。
——《宋史●食貨志》
材料三:天下之入不過緡錢六千余萬,而養兵之費約及五千萬。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卡兵。
——蔡襄 《強兵篇》
材料四:美國學者墨菲認為,11世紀初宋朝的財政收入是盛唐的近三倍,南宋海外貿易兌收占國家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國的貿易總量不僅遠超當時歐洲的水平,而且一直保持到19紀。
——黃夏《美國史學家眼中的宋朝、中國和東亞》
材料五:北宋東京城平面示意圖
——摘編自《自然科學大事年表》
史學界的傳統觀點認為,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美國學者墨菲在《亞洲史》中卻說:“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你認為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請結合上述材料,并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述,形成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嚴密,不少于2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觀察下列所示時間軸,②階段是公元前581-907年之間, 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 商業繁榮,開通大運河,城市興起并有專門的交易場所“市”,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為商業服務的柜坊和飛錢相繼問世。海上絲綢之路發達。 因此,可以歸納該階段的特征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公元前581-907年之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建立了強盛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封建經濟空前繁榮,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文化輝煌燦爛,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中華文化圈。
2.【答案】B
【知識點】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產生與北宋初年,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北宋時期商業比唐代有了較大的發展,商品的種類和數量大大增加,城市中超過了各種類型的集市,也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
3.【答案】B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王安石變法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因此,變法的目的是實現富國強兵。但是,王安石變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沒有達到目的。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涉及經濟、軍事和教育領域。他們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但是,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雖然收到一些成效,但沒實現了富國強兵。
4.【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概括材料可知,隋文帝崇尚節儉,飲食和服飾都力求節儉。行政上減除冗員。體現了隋文帝崇尚節儉的統治特點,D正確;
生活奢侈與材料表現相反,A錯誤;
虛心納諫和變革禮儀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隋朝的建立與統一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緊扣題干內容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5.【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 據材料“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較與秦相類。始皇并吞六國,高祖統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煬帝肆行猜毒,皆禍起于群盜,而身殞于匹夫。”可知,秦朝和隋朝都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繼位皇帝都因暴政而亡,兩朝的興亡有相似性。D項都被農民起義所推翻在材料中沒有涉及。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材料中“皆禍起于群盜,而身隕于匹夫”只能說明秦朝和隋朝的滅亡都與農民起義有關,但并不能說明兩個朝代都是被農民起義所推翻。隋朝滅亡的標志是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李淵取代隋朝建立唐朝。隋朝并不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 。
6.【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象是由于科舉制的實行,出身低微的平民通過考試可以進入仕途,有利于推動社會階層流動,故選D;材料未涉及到基層官員的地位問題,故排除A;平民出身的官員增多與清廉高效的官僚隊伍沒有必然聯系,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官員選拔程序,故排除C。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題干中所述的“寒素”類官員占所載官員比例在隋朝和唐朝初期與東晉后期相比在逐漸增加,這是由于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使得出身寒門的“寒素”類知識分子通過科舉入仕為官,題干所述是統治階層的社會成分變化,而不是社會結構的變動。
7.【答案】C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戚繼光曾寫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現了一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們尊稱戚繼光為民族英雄,是因為他抗擊了東南沿海的倭寇。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我們要向戚繼光學習,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國家 和民族的利益為先,堅決同一切侵犯我國領土和主權的惡勢力和行 為做斗爭。
8.【答案】D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由題干材料“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減少了進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進國家統一的因素”判斷五代十國時期蘊含著統一的趨勢。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9.【答案】C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1661—1776年,清朝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清朝 推行墾荒政策。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1661 年到 1766 年,耕地面積大大增加(增加接近 35%) 。導致這種變化的 主要因素有: 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統治者重視農業 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等。
10.【答案】A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元朝在公元1281年置別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帥府。公元1295年改立北庭都元帥府。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統治者根據各地區的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區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在西北地區,1281年,元朝設立別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帥府,管理西域地區。1295年,別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帥府改名為北庭都元帥府。因此,北庭都元帥府管轄的地區是西域地區。
11.【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一直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而早在明清時期,中國也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這些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在中國也興盛一時。可以為這段話提供史證的有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明朝中后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12.【答案】B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主要考察了清朝對我國東北地區的管轄。雅克薩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占中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中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復失地的自衛戰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甲主要考查了清朝對新疆的管轄。康熙帝平定葛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朝的軍隊駐扎新疆地區,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丙主要考查了清朝對西藏的管轄。清初: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他“達賴喇嘛”的稱號;后來康熙的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稱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經過中央政府冊封。雍正時期(1727年),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丁主要考察了清朝對臺灣的管轄。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這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同時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13.【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內容可知, “大運河的開通”對應隋朝的政治和經濟成就。“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反映了唐代的開明的政治,繁榮的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反映了唐朝活躍的對外交往成就。由此而得出,隋唐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繁榮與開放 。根據題意,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最有可能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隋唐是我國古代國力強盛,繁榮開放的時期,尤其是唐朝在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前期)統治時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的對外致策,開創出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商周和秦漢時期是國家產生和統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春秋戰國是大變革時代。
14.【答案】D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對唐朝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發展經濟,勵精圖治,延續了貞觀之治的繁榮,大力吸取人才,為以后的開元盛世建設奠定了基礎,她在“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當政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武則天統治時期,注重減輕農民 的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繼續發展。當時,人口持續 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
15.【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張仲景。A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是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典籍,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
16.【答案】C
【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敦圖中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傳入中原的坐具:胡床、椅子、方凳等,這些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今天在全國各地都很常見,這種現象最能說明民族交融。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開始過著定居的生活。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藝,逐漸將原來從事畜牧業生產的習慣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而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學習畜牧經驗,又學習和接受他們的食物、服裝、用具等,融入到漢族的生活中。
17.【答案】D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次年,222年,孫權稱吳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成都在中國西南,孫權在中國東南,故圖片中孫權不應在劉備左邊。因此,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D圖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次年,222年,孫權稱吳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18.【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大一統王朝屢屢被農民起義推翻,一再印證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共同點是為反對苛政而舉兵。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首先應明確“舟水之喻”是說君主與人民的關系;其次還應弄清秦末和明末農民大起義的概況,尤其是兩次起義的主要原因。通過比較找出秦末和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共同點是C項。
19.【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ABD三項都是歷史事實,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科舉制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是科舉制的影響,屬于史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與史論的區別。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或科學結論。理解史實與史論的區別,注意對基本史實的準確性的識記。
20.【答案】D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西漢時期全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黃河流域。晉惠帝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奪取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西晉從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紛紛逃離,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東漢末年以來,許多人為躲避戰亂,逃往江南地區,出現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西晉后期以來,更多北方人遷到江南。給南方地區帶去了勞動力、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21.【答案】(1)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郡縣制。
(2)“推恩令”。
(3)秦:焚書坑儒;漢: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以儒學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為教材;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加強統治。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寫出材料一反映秦朝創設的政治制度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創新舉措是“推恩令”。
(3)、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三反映了秦朝的統治者采取了焚書坑儒的舉措。材料四反映了漢統治者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以儒學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它們的共同作用是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為教材;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加強統治。
【點評】 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布的一項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質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的改進。這項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按照漢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于郡,地位與縣相當。
22.【答案】(1)玄奘西行;日本,都為佛教的傳播做出貢獻,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閉關鎖國;消極:使近代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積極:一定程度維護了國家安全。
(3)①閉關鎖國導致落后,對外開放促進發展;②堅持對外開放;③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友好交流。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 唐朝時期中外交流頻繁,出現了一大批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和事跡,促進了唐朝的繁榮。 根據題意,材料一表格中,A是玄奘西行;B是日本;C是他們都為佛教的傳播做出貢獻,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根據材料二, 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于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指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分析這一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使近代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積極:一定程度維護了國家安全。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其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啟示:①閉關鎖國導致落后,對外開放促進發展;②堅持對外開放;③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友好交流。
【點評】 為鞏固統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采取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的嚴格限制上。清朝前期,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所以不需要外來商品以通有無,清朝統治者害怕外國人與沿海人民接觸,會“滋擾生事”,威脅清王朝的統治,因而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清朝的閉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是閉關鎖國的政策是無法阻擋西方侵略者的堅船利炮的侵略的(或不能),閉關鎖國雖然保護了自然經濟免遭外來沖擊,對西方侵略者 的入侵也曾起了一定的自衛作用。但它限制了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知識,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在近代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23.【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貴族聯姻、遷都洛陽等。
(2)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西藏:駐藏大臣。)新疆:伊犁將軍。
(4)戰爭、和平交往(通婚、冊封、設置管理機構等)。
【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漢服是因為北魏孝文帝改革。他還采取的漢化措施有: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貴族聯姻、遷都洛陽等。
(2)、材料二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這反映了唐與吐蕃交往的史實是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作用是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清朝在西藏設置的管理機構:駐藏大臣。在新疆設置的機構是:伊犁將軍。
(4)、結合以上材料并聯系所學,說說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戰爭、和平交往(通婚、冊封、設置管理機構等)。
【點評】貞觀年間(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給尺帶珠丹;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唐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9世紀中期(唐穆宗),唐蕃會盟。和親政策是實行說明唐朝統治者實行開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注意與少數民族搞好關系。
24.【答案】(1)小篆;由繁到簡;趨向統一。
(2)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家統一,思想開放包容,對外開放。
(3)科技占比不斷減少。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閉關鎖國;重文輕技;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局限等。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統一后頒行全國的文字是小篆。我國漢字的演變 特點是由繁到簡;趨向統一。
(2)、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進程是中華文明發展史的縮影。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是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家統一,思想開放包容,對外開放。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公元11世紀到19世紀我國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變化趨勢是科技占比不斷減少。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閉關鎖國;重文輕技;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局限等。
【點評】小篆是從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發展而來的,秦統一全國后得到推行,成為我國最早的統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結構穩定,線條圓轉,粗細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顯。
25.【答案】示例:我認為宋朝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它經濟發達,貿易繁榮。從材料四可見,宋朝的經濟收入遠超前朝的繁盛時期,對外貿易尤其發達,從材料五中東京分布著眾多的商業區和瓦肆等娛樂場所,足見當時商品經濟的繁盛和市民生活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它是一個積貧的朝代。從材料一、材料,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統治者采取了系列措施削弱武將權力的同時,也造成了冗兵、冗員、冗官現象,軍費、官俸開支巨大,造成積貧的局面。由此可見,宋朝雖然經濟繁榮超過了前代,但軍事實力不夠強大,在戰爭中多次敗于開存的少數民族政權,被迫求和就是證明。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 我認為宋朝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它經濟發達,貿易繁榮。從材料四可見,宋朝的經濟收入遠超前朝的繁盛時期,對外貿易尤其發達,從材料五中東京分布著眾多的商業區和瓦肆等娛樂場所,足見當時商品經濟的繁盛和市民生活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它是一個積貧的朝代。從材料一、材料,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統治者采取了系列措施削弱武將權力的同時,也造成了冗兵、冗員、冗官現象,軍費、官俸開支巨大,造成積貧的局面。由此可見,宋朝雖然經濟繁榮超過了前代,但軍事實力不夠強大,在戰爭中多次敗于開存的少數民族政權,被迫求和就是證明。
【點評】 宋朝開創了中國的文化盛世,所謂盛世乃是文治武功皆優于其他時期的一個時代,中華文明在秦漢到宋代,一直是世界先進,到了明朝,是各有千秋,清朝則走向了衰敗,尤其是雍正皇帝的時代,閉關自守,讓我們失去了最好的文化、科技發展時期,造成了中國以后百年的苦難。
1 / 1浙江省金華市東陽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考試試卷
一、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2024七下·東陽期末)觀察下列所示時間軸,關于②階段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答案】B
【知識點】大一統的漢朝;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觀察下列所示時間軸,②階段是公元前581-907年之間, 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 商業繁榮,開通大運河,城市興起并有專門的交易場所“市”,農村集市貿易也發展起來,為商業服務的柜坊和飛錢相繼問世。海上絲綢之路發達。 因此,可以歸納該階段的特征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公元前581-907年之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繁榮時期。建立了強盛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實行完善的中央集權制度;封建經濟空前繁榮,對外交往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文化輝煌燦爛,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中華文化圈。
2.(2024七下·東陽期末)小明正在聽解說員介紹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他所在的展區應該是(  )
A.宋代科技展 B.宋代商業展 C.元朝書畫展 D.元朝陶瓷展
【答案】B
【知識點】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交子是中國最早的紙幣,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產生與北宋初年,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北宋時期商業比唐代有了較大的發展,商品的種類和數量大大增加,城市中超過了各種類型的集市,也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紙幣-交子。
3.(2024七下·東陽期末)下列有關王安石變法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背景:黃巢起義爆發 B.目的:實現富國強兵
C.內容:廢除井田制度 D.影響:奠定統--基礎
【答案】B
【知識點】北宋與遼、西夏并列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王安石變法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因此,變法的目的是實現富國強兵。但是,王安石變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沒有達到目的。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涉及經濟、軍事和教育領域。他們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但是,王安石變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雖然收到一些成效,但沒實現了富國強兵。
4.(2024七下·東陽期末)隋文帝規定:六宮妃嬪,穿過和洗過的舊衣服,都要再穿;日常飲食只要不是舉行宴會,最多只能有一個肉菜。開皇三年,隋文帝罷去508個郡,共減少官吏5.6萬人。由此可見,隋文帝(  )
A.生活奢侈 B.虛心納諫 C.變革禮儀 D.崇尚節儉
【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概括材料可知,隋文帝崇尚節儉,飲食和服飾都力求節儉。行政上減除冗員。體現了隋文帝崇尚節儉的統治特點,D正確;
生活奢侈與材料表現相反,A錯誤;
虛心納諫和變革禮儀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C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隋朝的建立與統一的有關知識。試題較為簡單,緊扣題干內容是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5.(2024七下·東陽期末)《隋書》中曾評價:“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較與秦相類。始皇并吞六國,高祖統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煬帝肆行猜毒,皆禍起于群盜,而身殞于匹夫。”下列對材料中秦朝和朝得失理解有誤的是(  )
A.都結束分裂統一全國 B.繼位皇帝都因暴政而亡
C.兩朝的興亡有相似性 D.都被農民起義所推翻
【答案】D
【知識點】隋的興亡
【解析】【分析】 據材料“其隋之得失存亡,大較與秦相類。始皇并吞六國,高祖統一九州,二世虐用威刑,煬帝肆行猜毒,皆禍起于群盜,而身殞于匹夫。”可知,秦朝和隋朝都結束分裂統一全國,繼位皇帝都因暴政而亡,兩朝的興亡有相似性。D項都被農民起義所推翻在材料中沒有涉及。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材料中“皆禍起于群盜,而身隕于匹夫”只能說明秦朝和隋朝的滅亡都與農民起義有關,但并不能說明兩個朝代都是被農民起義所推翻。隋朝滅亡的標志是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下殺死。李淵取代隋朝建立唐朝。隋朝并不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 。
6.(2024七下·東陽期末)學者毛漢光根據中國古代正史所載官員的出身背景資料,對統治階層的社會成分進行了統計分析,其中“寒素”(門第寒微)類官員占所載官員比例在東晉后期、隋朝和唐朝吝期分別為6.1%、17.3%和28.4%。這一變化有利于(  )
A.提高基層官員的地位 B.建立清廉的官僚隊伍
C.保證選拔程序公平公正 D.推動社會階層的流動
【答案】D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 結合所學可知,這一現象是由于科舉制的實行,出身低微的平民通過考試可以進入仕途,有利于推動社會階層流動,故選D;材料未涉及到基層官員的地位問題,故排除A;平民出身的官員增多與清廉高效的官僚隊伍沒有必然聯系,故排除B;材料未涉及到官員選拔程序,故排除C。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題干中所述的“寒素”類官員占所載官員比例在隋朝和唐朝初期與東晉后期相比在逐漸增加,這是由于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使得出身寒門的“寒素”類知識分子通過科舉入仕為官,題干所述是統治階層的社會成分變化,而不是社會結構的變動。
7.(2024七下·東陽期末)戚繼光曾寫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現了--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們尊稱戚繼光為民族英雄,是因為他(  )
A.從荷蘭手中收復臺灣 B.組織了兩次雅克薩之戰
C.抗擊了東南沿海倭寇 D.抗沙俄收復新疆
【答案】C
【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戚繼光曾寫道:“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現了一位民族英雄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情操。我們尊稱戚繼光為民族英雄,是因為他抗擊了東南沿海的倭寇。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我們要向戚繼光學習,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以國家 和民族的利益為先,堅決同一切侵犯我國領土和主權的惡勢力和行 為做斗爭。
8.(2024七下·東陽期末)五代十國時期,真正敵對的政權是個別,絕大多數政權奉中原王朝為正朔,稱臣納貢。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減少進一步分裂的因素,增加了促進國家統-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鎮割據導致五代十國局面出現
B.五代十國時期國家完成統一
C.北方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
D.五代十國時期蘊含著統-一的趨勢
【答案】D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由題干材料“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減少了進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進國家統一的因素”判斷五代十國時期蘊含著統一的趨勢。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由于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9.(2024七下·東陽期末)下表為1661--1766年我國耕地面積變化情況。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清初(  )
時間 1661年(順治十八年)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1724年(雍正二年)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耕地面積(頃) 5493576 6078430 6837914 7414495
A.版圖幅員遼闊 B.商品經濟繁榮
C.推行墾荒政策 D.引進外來作物
【答案】C
【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1661—1776年,清朝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清朝 推行墾荒政策。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1661 年到 1766 年,耕地面積大大增加(增加接近 35%) 。導致這種變化的 主要因素有: 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統治者重視農業 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等。
10.(2024七下·東陽期末)自絲綢之路開辟以來,歷代中央政府都采取了許多管理西域的舉措,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下列機構中屬于元朝設立的是(  )
A.北庭都元帥府 B.北庭都護府
C.安西都護府 D.西域都護府
【答案】A
【知識點】蒙古的興起與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元朝在公元1281年置別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帥府。公元1295年改立北庭都元帥府。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 為了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統治者根據各地區的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區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在西北地區,1281年,元朝設立別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帥府,管理西域地區。1295年,別失八里宣慰司都元帥府改名為北庭都元帥府。因此,北庭都元帥府管轄的地區是西域地區。
11.(2024七下·東陽期末)近代中國一直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而早在明清時期,中國就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這些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在中國也興盛--時。下列選項能印證材料觀點的是(  )
A.原產于美洲的甘薯、玉米被引入中國
B.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
C.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D.白銀在明代中后期成為主要流通貨幣
【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一直落后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而早在明清時期,中國也出現了早期的資本主義萌芽。這些帶有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方式在中國也興盛一時。可以為這段話提供史證的有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明朝中后期,在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出現“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生產方式,機戶是早期的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雇傭工人,他們之間這種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系。
12.(2024七下·東陽期末)下圖為某同學對“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這部分內容所作的導圖式筆記。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  )
A.甲——設西域都護 B.乙——雅克薩之戰
C.丙——設大都督府 D.丁——設駐藏大臣
【答案】B
【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乙主要考察了清朝對我國東北地區的管轄。雅克薩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占中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中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復失地的自衛戰爭。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甲主要考查了清朝對新疆的管轄。康熙帝平定葛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國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清朝的軍隊駐扎新疆地區,設置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丙主要考查了清朝對西藏的管轄。清初: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他“達賴喇嘛”的稱號;后來康熙的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稱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經過中央政府冊封。雍正時期(1727年),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 丁主要考察了清朝對臺灣的管轄。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這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同時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13.(2024七下·東陽期末)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通”“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則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最有可能是(  )
A.國家的產生和統一 B.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近代前夜與盛世危機
【答案】C
【知識點】隋的興亡;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內容可知, “大運河的開通”對應隋朝的政治和經濟成就。“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反映了唐代的開明的政治,繁榮的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反映了唐朝活躍的對外交往成就。由此而得出,隋唐時期最大的特點就是繁榮與開放 。根據題意,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最有可能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隋唐是我國古代國力強盛,繁榮開放的時期,尤其是唐朝在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前期)統治時期,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的對外致策,開創出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商周和秦漢時期是國家產生和統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春秋戰國是大變革時代。
14.(2024七下·東陽期末)《舊唐書》稱武則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但也有人認為“對人民來說,武則天不算是壞皇帝。”認為武則天“不是壞皇帝”的主要依據是(  )
A.首創了選拔人才的科舉制 B.開創了“貞觀之治”局面
C.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當政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答案】D
【知識點】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對唐朝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發展經濟,勵精圖治,延續了貞觀之治的繁榮,大力吸取人才,為以后的開元盛世建設奠定了基礎,她在“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之間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當政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武則天統治時期,注重減輕農民 的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繼續發展。當時,人口持續 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貞觀遺風”。
15.(2024七下·東陽期末)中藥“清肺排毒湯”在抗擊新冠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方由《傷寒雜病論》中的多個經典方劑優化而成。《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  )
A.扁鵲 B.張仲景 C.華佗 D.司馬遷
【答案】B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張仲景。A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是一部論述外感病與內科雜病為主要內容的醫學典籍,作者是東漢末年張仲景,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
16.(2024七下·東陽期末)如圖圖片共同反映的主題是(  )
A.中外交往 B.休養生息 C.民族交融 D.經濟交流.
【答案】C
【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敦圖中反映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傳入中原的坐具:胡床、椅子、方凳等,這些坐具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引入內地,今天在全國各地都很常見,這種現象最能說明民族交融。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魏晉以來,內遷的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開始過著定居的生活。他們向漢族人民學習農業技藝,逐漸將原來從事畜牧業生產的習慣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而漢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學習畜牧經驗,又學習和接受他們的食物、服裝、用具等,融入到漢族的生活中。
17.(2024七下·東陽期末)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哪一幅圖反映了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三國鼎立與西晉統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次年,222年,孫權稱吳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成都在中國西南,孫權在中國東南,故圖片中孫權不應在劉備左邊。因此,229年三國鼎立的形勢,D圖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在洛陽稱帝,國號魏;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次年,222年,孫權稱吳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18.(2024七下·東陽期末)大一統王朝屢屢被農民起義推翻,一再印證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共同點是(  )
A.以宗教為組織形式 B.有反對民族壓迫的特點
C.為反對苛政而舉兵 D.以“平等”的口號相號召
【答案】C
【知識點】秦末農民起義與漢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大一統王朝屢屢被農民起義推翻,一再印證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共同點是為反對苛政而舉兵。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首先應明確“舟水之喻”是說君主與人民的關系;其次還應弄清秦末和明末農民大起義的概況,尤其是兩次起義的主要原因。通過比較找出秦末和明末農民大起義的共同點是C項。
19.(2024七下·東陽期末)史論即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或科學結論。下列屬于“史論”的是(  )
A.科舉制始創于隋朝 B.武則天創立殿試制
C.科舉制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D.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答案】C
【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
【解析】【分析】ABD三項都是歷史事實,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
C項科舉制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是科舉制的影響,屬于史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史實與史論的區別。史實即歷史事實,史論即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或科學結論。理解史實與史論的區別,注意對基本史實的準確性的識記。
20.(2024七下·東陽期末)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形成于(  )
A.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時 B.三國鼎立時期
C.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 D.八王之亂期間西晉
【答案】D
【知識點】東晉南朝政局與江南地區的開發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西漢時期全國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黃河流域。晉惠帝在位時,手握重兵的八個封王為了奪取中央政權,先后起兵,相互混戰,史稱“八王之亂”。西晉從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紛紛逃離,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東漢末年以來,許多人為躲避戰亂,逃往江南地區,出現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西晉后期以來,更多北方人遷到江南。給南方地區帶去了勞動力、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
21.(2024七下·東陽期末)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主流,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的傳承與變革有力地保證了統--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秦朝行政系統示意圖(右圖)。
材料二;漢初,諸侯王擁有大量封地,諸侯王死后,由嫡長子繼承王位,承襲所有封地。漢武帝在位時,規定諸侯王死后,必須把土地分封給所有子弟,這使得王國的封地越分越小。
材料三;臣(李斯)請史官非泰記皆燒之,..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中、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四:
臣(董仲舒)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漢書·董仲舒傳》
(1)寫出材料一反映秦朝創設的政治制度。哪一制度的實行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創新舉措。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秦漢統治者在思想方面分別采取了什么舉措 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1)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郡縣制。
(2)“推恩令”。
(3)秦:焚書坑儒;漢: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以儒學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為教材;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加強統治。
【知識點】秦始皇開創大一統;大一統的漢朝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寫出材料一反映秦朝創設的政治制度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
(2)、根據材料二,指出漢武帝在政治方面的創新舉措是“推恩令”。
(3)、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三反映了秦朝的統治者采取了焚書坑儒的舉措。材料四反映了漢統治者采納董仲舒的建議,以儒學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它們的共同作用是興辦太學,以儒家經典為教材;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加強統治。
【點評】 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布的一項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質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的改進。這項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按照漢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于郡,地位與縣相當。
22.(2024七下·東陽期末)中外交流對促進人類文明有重要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聲名顯赫。唐朝時期中外交流頻繁,出現了一大批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和事跡,促進了唐朝的繁榮。
時間 唐太宗時期 唐玄宗時期
人物
事件 A 鑒真東渡
國家 天竺 B
共同貢獻 C
材料二: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于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中國沿著自然經濟道路緩慢前行,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先后完成工業革命,在工業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發鴉片戰爭,中國被迫卷入世界。
——摘編自《中國歷史》
(1)寫出材料一表格中A、B、C處的內容。
(2)根據材料二,指出清朝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 分析這-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其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啟示。
【答案】(1)玄奘西行;日本,都為佛教的傳播做出貢獻,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閉關鎖國;消極:使近代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積極:一定程度維護了國家安全。
(3)①閉關鎖國導致落后,對外開放促進發展;②堅持對外開放;③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友好交流。
【知識點】唐代的科技文化與時代風尚;近代前夜危機
【解析】【分析】(1)、 唐朝時期中外交流頻繁,出現了一大批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和事跡,促進了唐朝的繁榮。 根據題意,材料一表格中,A是玄奘西行;B是日本;C是他們都為佛教的傳播做出貢獻,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2)、根據材料二, 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于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指出清朝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分析這一政策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使近代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積極:一定程度維護了國家安全。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其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啟示:①閉關鎖國導致落后,對外開放促進發展;②堅持對外開放;③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友好交流。
【點評】 為鞏固統治,清王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采取了閉關政策,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的嚴格限制上。清朝前期,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所以不需要外來商品以通有無,清朝統治者害怕外國人與沿海人民接觸,會“滋擾生事”,威脅清王朝的統治,因而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清朝的閉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是閉關鎖國的政策是無法阻擋西方侵略者的堅船利炮的侵略的(或不能),閉關鎖國雖然保護了自然經濟免遭外來沖擊,對西方侵略者 的入侵也曾起了一定的自衛作用。但它限制了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妨礙了中國掌握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知識,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在近代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23.(2024七下·東陽期末)民族交融的方式多種多樣。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三:承平以來,懷柔益遠,北逾瀚海,西絕羌荒,青海厄魯特、西藏、準噶爾之地咸入版圖。其封爵、會盟、屯防、游牧諸政,事厥有專司。
——《大清會典乾隆朝》
(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漢服是因為哪一次改革 他還采取了哪些漢化措施
(2)材料二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這反映了唐與吐蕃交往的哪一史實 起到了什么作用?
(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清朝分別設置了哪些機構管理西藏和新疆
(4)結合以上材料并聯系所學,說說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貴族聯姻、遷都洛陽等。
(2)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西藏:駐藏大臣。)新疆:伊犁將軍。
(4)戰爭、和平交往(通婚、冊封、設置管理機構等)。
【知識點】三國魏晉南北朝文化;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漢服是因為北魏孝文帝改革。他還采取的漢化措施有: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貴族聯姻、遷都洛陽等。
(2)、材料二描繪了唐太宗接見松贊干布派來的求婚使者的場景,這反映了唐與吐蕃交往的史實是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作用是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3)、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清朝在西藏設置的管理機構:駐藏大臣。在新疆設置的機構是:伊犁將軍。
(4)、結合以上材料并聯系所學,說說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戰爭、和平交往(通婚、冊封、設置管理機構等)。
【點評】貞觀年間(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8世紀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給尺帶珠丹;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唐與吐蕃的關系日益密切;9世紀中期(唐穆宗),唐蕃會盟。和親政策是實行說明唐朝統治者實行開明平等的民族政策,注意與少數民族搞好關系。
24.(2024七下·東陽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英國學者威爾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綱》一書中這樣評價唐朝:“在唐初諸帝時代,中國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中國由于迅速恢復了秩序和統一而贏得了這個偉大的領先.....當西方人的心靈為神學所纏迷而處于蒙昧黑暗之中時,中國人的思想卻是開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三: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統計表
時間 公元400--1000年 公元1001一1500年 公元1500-1840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 70% 56% 29%
——摘編自《自然科學大事年表》
(1)泰統一后頒行全國的文字是什么 我國漢字的演變有何特點
(2)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進程是中華文明發展史的縮影。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公元11世紀到19世紀我國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變化趨勢。
【答案】(1)小篆;由繁到簡;趨向統一。
(2)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家統一,思想開放包容,對外開放。
(3)科技占比不斷減少。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閉關鎖國;重文輕技;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局限等。
【知識點】昌盛的秦漢文化;影響深遠的宋元科技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統一后頒行全國的文字是小篆。我國漢字的演變 特點是由繁到簡;趨向統一。
(2)、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進程是中華文明發展史的縮影。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古代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是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國家統一,思想開放包容,對外開放。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公元11世紀到19世紀我國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變化趨勢是科技占比不斷減少。主要原因是封建專制制度的束縛;閉關鎖國;重文輕技;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局限等。
【點評】小篆是從戰國時期的秦國文字發展而來的,秦統一全國后得到推行,成為我國最早的統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結構穩定,線條圓轉,粗細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顯。
25.(2024七下·東陽期末)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中外學者從不同角度觀察,存在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宋太祖陸續溝汰了各地的武人節度使,換成了文人官僚。對文官雖然不可能期什么戰斗指揮能力,但是通過擴充駐屯都城的禁軍,補充了這些不足。
——小島毅 《中國的思想與宗教的奔流--宋朝》
材料二:兵籍益廣,吏員益...縣官.之費,數倍于昔。
——《宋史●食貨志》
材料三:天下之入不過緡錢六千余萬,而養兵之費約及五千萬。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卡兵。
——蔡襄 《強兵篇》
材料四:美國學者墨菲認為,11世紀初宋朝的財政收入是盛唐的近三倍,南宋海外貿易兌收占國家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國的貿易總量不僅遠超當時歐洲的水平,而且一直保持到19紀。
——黃夏《美國史學家眼中的宋朝、中國和東亞》
材料五:北宋東京城平面示意圖
——摘編自《自然科學大事年表》
史學界的傳統觀點認為,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美國學者墨菲在《亞洲史》中卻說:“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你認為宋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請結合上述材料,并用所學知識加以論述,形成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嚴密,不少于200字)
【答案】示例:我認為宋朝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它經濟發達,貿易繁榮。從材料四可見,宋朝的經濟收入遠超前朝的繁盛時期,對外貿易尤其發達,從材料五中東京分布著眾多的商業區和瓦肆等娛樂場所,足見當時商品經濟的繁盛和市民生活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它是一個積貧的朝代。從材料一、材料,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統治者采取了系列措施削弱武將權力的同時,也造成了冗兵、冗員、冗官現象,軍費、官俸開支巨大,造成積貧的局面。由此可見,宋朝雖然經濟繁榮超過了前代,但軍事實力不夠強大,在戰爭中多次敗于開存的少數民族政權,被迫求和就是證明。
【知識點】宋元社會生活與文化;探究北宋都市生活
【解析】【分析】 我認為宋朝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朝代。一方面,它經濟發達,貿易繁榮。從材料四可見,宋朝的經濟收入遠超前朝的繁盛時期,對外貿易尤其發達,從材料五中東京分布著眾多的商業區和瓦肆等娛樂場所,足見當時商品經濟的繁盛和市民生活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它是一個積貧的朝代。從材料一、材料,材料三可以看出,宋朝統治者采取了系列措施削弱武將權力的同時,也造成了冗兵、冗員、冗官現象,軍費、官俸開支巨大,造成積貧的局面。由此可見,宋朝雖然經濟繁榮超過了前代,但軍事實力不夠強大,在戰爭中多次敗于開存的少數民族政權,被迫求和就是證明。
【點評】 宋朝開創了中國的文化盛世,所謂盛世乃是文治武功皆優于其他時期的一個時代,中華文明在秦漢到宋代,一直是世界先進,到了明朝,是各有千秋,清朝則走向了衰敗,尤其是雍正皇帝的時代,閉關自守,讓我們失去了最好的文化、科技發展時期,造成了中國以后百年的苦難。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山县| 赤城县| 曲松县| 永兴县| 花莲县| 蓬莱市| 阿拉尔市| 锡林郭勒盟| 凤山市| 西乡县| 独山县| 繁昌县| 赤城县| 石棉县| 静乐县| 来凤县| 城步| 江永县| 双峰县| 成都市| 苏州市| 万宁市| 沧源| 密山市| 黎川县| 平原县| 阿尔山市| 郑州市| 绍兴县| 博兴县| 张家口市| 太谷县| 冷水江市| 顺昌县| 永年县| 忻州市| 二连浩特市| 杂多县| 仁怀市| 沐川县|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