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蕩秋千》 教案學情分析: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對音樂和感受的能力上,能對自然界的所有音響感到好奇有趣,并且能自主進行模仿。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對于音樂的情緒、表現有了一定的認識,從“聽、說、想”三方面可以進行音樂課堂的學習和拓展,并且能夠有一定的合作學習和思考的空間。教材分析: ? 《蕩秋千》是一首曲調活潑跳躍,節奏明快,反應仡佬族兒童生活情境的童謠,結構方整而短小。歌曲是2/4拍,一首三樂句結構的單二部曲式。第二部分首句與第一部分的首句同尾換頭,其余兩個樂句完全一致。旋律為五聲D宮調式。第一段的第一個樂句有著鮮明的個性,曲調質樸流暢,口語化的旋律平穩而親切,第二樂句詞曲營造的意境渾然一體,旋律上的兩個大跳,把秋千“上下來回”蕩來蕩去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第三句子又回到了平穩的旋律線上來,它似乎是蕩秋千的兒童陶醉了,自由地飛蕩,情景多美啊!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唱歌曲《蕩秋千》,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歡樂。二、過程與方法: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二拍子節奏表現的“蕩秋千”形象。引導學生從旋律進行的特點探究歌曲表現的音樂形象。能夠分辨歌曲的樂句。有感情的歌唱,熟練演唱。三、知識與技能:通過多次聆聽(教材范唱、教師范唱)啟發引導讓孩子們能夠分辨歌曲的樂句,學生能夠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以及二拍子的節奏表現,并唱出蕩秋千的感覺。。讓孩子們多次練唱歌曲,達到有感情的歌唱,熟練演唱。教學重點:感受音樂所表現的童趣,有感情的歌唱。教學難點:能夠感受二拍子節奏表現的“蕩秋千”形象以及唱準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教學過程:一、課堂組織1.師生問好2.師生律動師:上課之前,先和老師做個簡單的音樂律動,放松一下,老師想請位小助手和我一起合作完成。【設計意圖:通過律動,讓學生放松情緒,營造課堂氣氛】二、新歌教學1.教學導入師:同學們,童年的時光給人的感覺總是很美好,老師就非常懷念我的童年時光,因為在那時,我會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戲,非常的開心,你們平時會和你的小伙伴們玩些什么游戲呀?2.初聽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到貴州的一個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來聽聽看這里小朋友在玩些什么游戲?3.解決音高難點師:你們有蕩過秋千嗎?來說說自己蕩秋千的感受。(出示大跳音符)4.三聽,感受節拍和樂句師:蕩秋千這么高低起伏非常的好玩,讓我們再聽一次這首歌曲,感受下仡佬族小朋友在蕩秋千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同時跟隨老師的律動,思考下這是一首幾拍子的歌曲?師:老師做了幾個動作?在哪個地方做了一個蕩的動作。5.哼唱旋律師:請同學們在老師鋼琴伴奏的幫助下,用啦哼唱歌譜。6.劃圖形譜,找相同樂句,并模唱師:請同學們伸出手指來,跟著老師劃圖形譜,一邊聽一邊劃的同時,找找看隱藏在圖譜里的一個小秘密?7.有節奏熟讀歌詞8.帶歌詞演唱9.重難點解決10.有感情的演唱【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同學們回憶分享自己蕩秋千的感受,使孩子們有趣味的用聲音和動作模仿秋千上下來回蕩的形象。在孩子們的興趣之上進入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樂句,通過老師的模唱、手勢、圖形譜的引導及秋千運動情景的創設,讓孩子們循序漸進的唱好歌曲,老師通過孩子們的歌唱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引導孩子們更好的表達歌唱情感,唱好歌曲達成教學重點的解決?!?br/>三、拓展師:創設二聲部,讓歌曲演唱更加的豐富。1=D2/4 50 50 | 50 50 | 50 50 | 50 50 ||嘎 吱 嘎 吱 嘎 吱 嘎 吱【設計意圖:孩子們在唱會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拓展歌曲能夠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樂趣和演唱積極性,在孩子們的能力范圍之內,能夠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樂趣,能讓歌唱表達更加的有趣和深入——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四、課堂小結師:同學們的合作表演很棒,你們的歌聲仿佛把仡佬族小朋友們蕩秋千的場景搬到了我們的音樂教室,老師希望在你們的童年世界麗能擁有一顆如小鳥般自由灑脫快樂的童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