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2地球與地球儀(導學案)課時1(原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2地球與地球儀(導學案)課時1(原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 第一課時(學案)
內容速覽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
自主學習 自主預習、基礎知識梳理
任務一:地球的形狀 任務二:地球的大小 任務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合作探究 探究重難知識
探究一:地球的形狀證據
探究二:地球的大小
探究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知識網圖 思維導圖構建
強化特訓營 同步訓練 鞏固提升
2024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
1.地球在宇宙中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2.太空探索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及意義,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 1.知道地球的形狀,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2.會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3.能夠動手制作地球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重點:利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難點:利用相關地理自然現象證明地球的形狀。
任務一:地球的形狀
結合教材“圖1.5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1)直覺感知階段:古代人由于活動范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為是天是圓的,地是方的。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
(2)推測階段:后來人們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也是個球體。
(3)證實階段: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球一周的航行,結束了人們關于“地方”與“地圓”的爭論。
(4)確證階段: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可以從太空觀察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個球體。
2.思考:從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中,你領域到什么地理科學精神?
通過人類探索地球形狀艱難而漫長的歷程說明:任何真理的發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同時我們要堅信科學技術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方法。
【特別提示】
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任務二:地球的大小
結合教材“圖1.6地球的大小示意”完成任務二,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1.想一想地球的大小如何描述?完成上圖填空。
平均半徑6371千米;最大周長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2.如果為地球量體裁衣,測一測地球的數據:
(1)地球的身高是多少?6371千米
(2)地球的腰圍是多少?4萬千米
(3)為地球做一件全包圍的衣服,至少要用多少布料?5.1億平方千米
【特別提示】
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地球的極半徑是6356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任務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結合教材“圖1.8地球儀”和“圖1.9 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示意”完成任務三,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1.概念:地球太大了,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2.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3.撥動地球儀,可以看到它是繞著一根軸轉動的。這跟軸代表地軸。地軸是人們的假想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極點。其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北極點,它是地球上的最北點。與北極對應的點叫南極點,是地球上的最南點。
4.認識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完成填圖。
A:地軸 B:北極點 C:南極點 D:緯線 E:經線
探究一:地球的形狀證據
1.實驗:你能用雨傘和桌面演示一下嗎?
實驗名稱:認識地球的形狀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認識地球的形狀
實驗用品:桌子、雨傘、紙船等
各個實驗用品代表什么地理事物?說明了什么問題?
桌子——地平面;雨傘——地球;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①海岸觀船 ②登高望遠 ③月食 ④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
【典例】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圖中①至③所示的現象。據此回答:圖示這種現象反映的地理事實是( )
A.地球由西向東自轉 B.地球是個球體
C.地球繞太陽公轉 D.海平面上升
【答案】B
【解析】由圖可知,從海邊觀察遠處的輪船,會出現圖中①至③所示的現象,可以看出,遠處歸來的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說明了地球是一個球體,與地球自轉方向、公轉和海平面上升無關,故選B。
探究二:認識地球的大小
1.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 比較項
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約相當于7.29X1016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000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飛機沿赤道飛行50小時(飛機平均飛行速度為800千米/時)
2.用太陽和月亮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1)太陽:我的表面積約6090億平方千米,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95倍。
(2)月亮:我的周長約1.09萬千米,地球的周長相當于3.6倍我的周長。
【典例】人們常說“天衣無縫”,假如真給地球縫制一件外衣,至少需要多少布料( )
A.5.1億千米 B.5.1億平方千米 C.5.11平方千米 D.5.1億立方千米
【答案】B
【解析】地球最大周長是赤道,長度為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這些數據能夠說明地球的大小。所以假如要給地球縫制一件外衣,那么所需的布料應不少于5.1億平方千米。所以ACD錯誤,B正確。故選B。
探究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上有地軸,真實的地球有沒有地軸?
沒有
2.在宇宙中,地球的北極總是指向什么方向?
北極星方向
3.地球上的最北點在什么位置,站在最北點,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地球上的最南點在什么位置,站在最南點,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最北點前后左右都是南方;最南點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4.動手做一做: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參考P14)
要求:(1)具備赤道和地軸。
(2)地軸與水平面呈66.5。夾角。
(3)具備南北極點。
(4)底座與支架穩定。
5.如果你有制作地球儀的其他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個地球儀,并和同學交流制作經驗。
【典例】
讀地球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關于地球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球儀是按地球的一定比例縮小的模型
B.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在地球上是真實存在的
C.地球儀繞地軸轉動
D.借助地球儀,可以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地球
【答案】B
【解析】地球儀是按地球的一定比例縮小的模型,A正確;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在地球上不是真實存在的,B錯誤;地球儀繞地軸轉動,C正確;借助地球儀,可以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地球,D正確;故選B。
生活處處有地理,同學們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通過實驗來探究學習地理知識。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手持帆船模型沿著傘面移動的實驗可以用來探究地球的( )
A.大小 B.質量 C.形狀 D.海陸分布
2.下列物品中,便于用來制作簡易地球儀的是( )
A.紙盤 B.紙杯 C.魔方 D.乒乓球
1.C 2.D
【解析】1.傘面是個半圓,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兩者局部有相似之處,手持帆船模型沿著傘面移動的實驗可以用來探究地球的形狀,C正確;此實驗無法探究地球的質量、大小、 海陸分布,ABD錯誤;故選C。
2.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稍扁的不規則球體,乒乓球是圓形球體,故便于用來制作簡易地球儀的是乒乓球,D正確,ABC錯誤;故選D。
“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2022年4月16日11時05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全部安全順利出艙,結束了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完成下面小題。
3.航天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應該是( )
A.圓形 B.球體 C.圓錐體 D.弧形
4.下列事例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是( )
A.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B.16世紀初,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蘋果從樹上落下
D.遠方的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5.下列關于地球大小的數據,錯誤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B.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C.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D.地球的極半徑是6378千米
3.B 4.C 5.D
【解析】3.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航天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應該是球體,故選B。
4.人造衛星上拍攝的地球照片、16世紀初,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月食(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遠方的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等現象都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ABD不符合題意。成熟的蘋果從樹上落下是地心引力,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C符合題意。故選C。
5.經過測量,地球的極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ABC正確、D錯誤。根據題意。故選D。
學習了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同學們用泡沫球制作了地球儀。讀小明同學制作的地球儀圖,完成下面小題。
6.下列制作地球儀的步驟排序合理的是( )
①將小球固定在支架上②用小木棍貫穿小球
③確定兩個對稱點作為極點④繪出若干條經線和緯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7.圖中作品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
A.固定后小木棍應豎直
B.畫出全部的經線和緯線
C.泡沫球應修整為橢球體
D.把與小木棍垂直的最大圓圈標注為0°緯線
8.從小明制作的地球儀中,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 )
A.沿赤道環地球一周需要走4萬千米
B.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儀上有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
C.給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億平方千米的布料
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6.C 7.D 8.B
【解析】6.讀題干根據所學可知,關于制作地球儀的步驟,先要確定兩個對稱點作為兩極點,再是用小木棍貫穿小球,再次將小球固定在支架上,最后繪出若干條經線和緯線。故選C。
7.讀題干根據所學可知,圖中作品需要改進的地方是把與小木棍垂直的最大圓圈標注為0°緯線;固定后木棍要與桌面保持66.5°的夾角;經線和緯線有無數條不能夠全部畫出;地球儀是正球體,而不是橢圓體。D正確,ABC錯誤;故選D。
8.讀題干根據所學可知,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沿赤道環地球一周需要走4萬千米,但從地球儀中不能獲得此信息,A錯誤。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儀上有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能從地球儀中獲得此信息,B正確。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所以給地球縫制一件外套,需要5.1億平方千米的布料,但從地球儀中不能獲得此信息,C錯誤。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但地球儀是個規則的球體,從中不能獲得此信息,D錯誤。故選B。
9.地球的形狀是 ( )
A.圓形 B.不規則的球體 C.正方形 D.正圓形球體
9.B
【詳解】科學家經過長期的精密測量,發現地球并不是一個規則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地球的赤道半徑比極半徑約長21千米,這點差別與地球的平均半徑相比,十分微小,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仍可將它視為一個規則球體。故選B。
10.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地球的形狀是 。A是地球的北極,當你站在A點上,你的前、后、左、右都是 (方向)。
(2)①是 線,地球上實際 (填“有”或“沒有”)它們的存在。
(3)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千米;地球表面積約 平方千米。
(4)地球最大周長____千米,約相當于____個400米跑道的總長( )
A.4萬、10萬 B.40萬、100萬 C.8萬、20萬 D.4萬、1萬
10.(1) 球體(或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南
(2) 經 沒有
(3) 6371 5.1億
(4)A
11.讀圖,回答問題。
(1)在圖上相應的方框內標出地軸、北極、南極、經線、緯線。
(2)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
(3)所有經線都交于南北兩極,長度 (相等、不相等),0°經線也叫 ,它與 經組成一條完整的經線圈,且兩者經度之和為 。
(4)所有緯線當中 最長,往南北兩極逐漸 ,(縮短、變長),度數相等兩條緯線長度 (相等、不相等)。
(5)一架飛機從龍巖起飛,一直向南飛,最終到達的地點是( )
A.北極 B.南極 C.赤道 D.廈門
(6)人類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件是( )
A.衛星照片 B.鄭和下西洋 C.麥哲倫環球航行 D.海岸觀船
11.(1)見圖示
(2) 南北 東西
(3) 相等 本初子午線 180° 180°
(4) 赤道 縮短 相等
(5)B
(6)C
01
學習目標
02
自主學習
03
合作探究
04
知識圖網
05
強化特訓營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一節 地球與地球儀 第一課時(學案)
內容速覽
學習目標 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
自主學習 自主預習、基礎知識梳理
任務一:地球的形狀 任務二:地球的大小 任務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合作探究 探究重難知識
探究一:地球的形狀證據
探究二:地球的大小
探究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知識網圖 思維導圖構建
強化特訓營 同步訓練 鞏固提升
2024年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學習重難點
1.地球在宇宙中結合科學故事、史實材料等,說出人類對地球,說出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使用數據、類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運用圖片、影視資料以及數字技術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認識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2.太空探索結合圖片、影視資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測以及空間站建設等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及意義,收集中國航天及太空觀測發展的相關材料,舉例說出中國太空探索的成就。 1.知道地球的形狀,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程。2.會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3.能夠動手制作地球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重點:利用相關數據描述地球的大小。難點:利用相關地理自然現象證明地球的形狀。
任務一:地球的形狀
結合教材“圖1.5 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1.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1)直覺感知階段:古代人由于活動范圍狹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為是天是 的,地是 的。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
(2)推測階段:后來人們根據太陽、月亮的形狀,推測地球也是個 。
(3)證實階段: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 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人類環球一周的航行,結束了人們關于“地方”與“地圓”的爭論。
(4)確證階段:20世紀,人類進入了太空,可以從太空觀察地球。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地球是個 。
2.思考:從地球形狀的探索過程中,你領域到什么地理科學精神?
【特別提示】
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
任務二:地球的大小
結合教材“圖1.6地球的大小示意”完成任務二,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1.想一想地球的大小如何描述?完成上圖填空。
2.如果為地球量體裁衣,測一測地球的數據:
(1)地球的身高是多少?
(2)地球的腰圍是多少?
(3)為地球做一件全包圍的衣服,至少要用多少布料?
【特別提示】
地球的赤道半徑是6378千米,地球的極半徑是6356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371千米。
任務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結合教材“圖1.8地球儀”和“圖1.9 地球儀上重要的點和線示意”完成任務三,并用紅筆在課本上對關鍵詞進行圈畫。
1.概念:地球太大了,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人們仿照 的形狀,按照一定的 把它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2.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 、 和 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3.撥動地球儀,可以看到它是繞著一根軸轉動的。這跟軸代表 。地軸是人們的 。地軸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叫 。其中,對著北極星方向的點叫 ,它是地球上的最 點。與北極對應的點叫 ,是地球上的最 點。
4.認識地球儀上的點和線:完成填圖。
探究一:地球的形狀證據
1.實驗:你能用雨傘和桌面演示一下嗎?
實驗名稱:認識地球的形狀
實驗目的:通過實驗認識地球的形狀
實驗用品:桌子、雨傘、紙船等
各個實驗用品代表什么地理事物?說明了什么問題?
2.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能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典例】在海邊觀察遠處駛來的輪船,會出現圖中①至③所示的現象。據此回答:圖示這種現象反映的地理事實是( )
A.地球由西向東自轉 B.地球是個球體
C.地球繞太陽公轉 D.海平面上升
探究二:認識地球的大小
1.用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地球大小 比較項
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約相當于 個足球場的總面積(足球場面積約7000平方米)
地球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約相當于飛機沿赤道飛行 小時(飛機平均飛行速度為800千米/時)
2.用太陽和月亮作比較,感受地球的大小。
(1)太陽:我的表面積約6090億平方千米,約是地球表面積的 倍。
(2)月亮:我的周長約1.09萬千米,地球的周長相當于 倍我的周長。
【典例】人們常說“天衣無縫”,假如真給地球縫制一件外衣,至少需要多少布料( )
A.5.1億千米 B.5.1億平方千米 C.5.11平方千米 D.5.1億立方千米
探究三: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1.地球儀上有地軸,真實的地球有沒有地軸?
2.在宇宙中,地球的北極總是指向什么方向?
3.地球上的最北點在什么位置,站在最北點,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地球上的最南點在什么位置,站在最南點,前后左右是什么方向?
4.動手做一做: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參考P14)
要求:(1)具備赤道和地軸。
(2)地軸與水平面呈66.5。夾角。
(3)具備南北極點。
(4)底座與支架穩定。
5.如果你有制作地球儀的其他方法,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制作一個地球儀,并和同學交流制作經驗。
【典例】
讀地球儀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關于地球儀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地球儀是按地球的一定比例縮小的模型
B.地球儀上的經緯線在地球上是真實存在的
C.地球儀繞地軸轉動
D.借助地球儀,可以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地球
生活處處有地理,同學們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通過實驗來探究學習地理知識。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手持帆船模型沿著傘面移動的實驗可以用來探究地球的( )
A.大小 B.質量 C.形狀 D.海陸分布
2.下列物品中,便于用來制作簡易地球儀的是( )
A.紙盤 B.紙杯 C.魔方 D.乒乓球
“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2022年4月16日11時05分,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全部安全順利出艙,結束了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完成下面小題。
3.航天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應該是( )
A.圓形 B.球體 C.圓錐體 D.弧形
4.下列事例不能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是( )
A.人造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
B.16世紀初,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蘋果從樹上落下
D.遠方的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
5.下列關于地球大小的數據,錯誤的是( )
A.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B.地球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C.地球的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 D.地球的極半徑是6378千米
學習了地球和地球儀的相關知識,同學們用泡沫球制作了地球儀。讀小明同學制作的地球儀圖,完成下面小題。
6.下列制作地球儀的步驟排序合理的是( )
①將小球固定在支架上②用小木棍貫穿小球
③確定兩個對稱點作為極點④繪出若干條經線和緯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7.圖中作品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
A.固定后小木棍應豎直
B.畫出全部的經線和緯線
C.泡沫球應修整為橢球體
D.把與小木棍垂直的最大圓圈標注為0°緯線
8.從小明制作的地球儀中,我們能獲得的信息是( )
A.沿赤道環地球一周需要走4萬千米
B.地球是一個球體,地球儀上有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
C.給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億平方千米的布料
D.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9.地球的形狀是 ( )
A.圓形 B.不規則的球體 C.正方形 D.正圓形球體
10.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由圖可知,地球的形狀是 。A是地球的北極,當你站在A點上,你的前、后、左、右都是 (方向)。
(2)①是 線,地球上實際 (填“有”或“沒有”)它們的存在。
(3)地球的平均半徑是 千米;地球表面積約 平方千米。
(4)地球最大周長____千米,約相當于____個400米跑道的總長( )
A.4萬、10萬 B.40萬、100萬 C.8萬、20萬 D.4萬、1萬
11.讀圖,回答問題。
(1)在圖上相應的方框內標出地軸、北極、南極、經線、緯線。
(2)經線指示 方向;緯線指示 方向。
(3)所有經線都交于南北兩極,長度 (相等、不相等),0°經線也叫 ,它與 經組成一條完整的經線圈,且兩者經度之和為 。
(4)所有緯線當中 最長,往南北兩極逐漸 ,(縮短、變長),度數相等兩條緯線長度 (相等、不相等)。
(5)一架飛機從龍巖起飛,一直向南飛,最終到達的地點是( )
A.北極 B.南極 C.赤道 D.廈門
(6)人類首次證明地球是球體的事件是( )
A.衛星照片 B.鄭和下西洋 C.麥哲倫環球航行 D.海岸觀船
01
學習目標
02
自主學習
03
合作探究
04
知識圖網
05
強化特訓營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东城区| 利辛县| 吴川市| 云安县| 道真| 溧阳市| 贵定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万山特区| 禹城市| 鲁山县| 志丹县| 随州市| 乌审旗| 峡江县| 凤翔县| 诏安县| 会同县| 吐鲁番市| 东阳市| 天峨县| 巴塘县| 昌都县| 石泉县| 米林县| 定结县| 安顺市| 盐边县| 湘潭市| 五大连池市| 大渡口区| 资溪县| 盘山县| 叶城县| 泉州市| 水富县| 山丹县| 阿拉善右旗| 梁山县| 新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