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浙教版)七年級上第2節 科學測量(2)---長度的測量(第2課時)探索自然的科學第1章“—”科學寄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新課導入1.什么叫測量?2.長度測量的基本單位是什么?3.長度測量的常用工具是什么?大家的文具盒里有哪些長度測量工具?思考與討論:我們經常使用這些長度測量工具測量待測物體的長度,你是如何使用的呢?剩下的還要烤幾次?探究實踐探索活動:測量教科書的長和寬刻度尺的使用1.觀察刻度尺使用任何一種測量工具時,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工具的 測量范圍 。分度值是 相鄰兩刻度線 之間的長度。量程:0-10cm零刻度線分度值:0.1cm或1mm特別說明:課件中用長方體來代替教科書展示。探究新知2.選擇合適的刻度尺你使用的刻度尺量程是 ,分度值是 。3.正確放置的刻度尺零刻度線對齊教科書的一端,刻度尺緊貼教科書且與教科書的長邊平行。(類似于下圖)思考與討論:如果刻度尺比較厚,如何放置,測量更準確?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4.看正確。視線應與刻度尺面垂直;正確錯誤探究新知5.讀寫正確。 測量值需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78cm+ =+ = 測量值準確值估計值2.7cm0.08cm此時物體長度為:_____________cm特別提醒!當被測物體終端與刻度尺某一刻度線恰好對齊時,需要在測量數據后添加“0” 作為估讀數。6.20活動:動手測量教科書的長和寬,測得長是 寬是思考與討論:1.使用同一把刻度尺,如何提高測量的準確度?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排除偶然性,減小誤差,提高測量的準確度。2.測量求平均值的數據處理所記錄的測量值中的估計值應與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符合。誤差 錯誤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測量不正確在正確使用測量工具的前提下產生沒有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或讀數、記錄錯誤等情況下產生不可避免的可避免的人為因素、工具因素、環境因素等等人為因素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課堂總結刻度尺的使用1.觀察刻度尺;2.選擇合適的刻度尺;3.正確放置的刻度尺;4.看正確。視線應與刻度尺面垂直;5.讀寫正確。 測量值需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測量的誤差與錯誤區別。三、預學任務互評隨堂任務1.若零刻度線磨損,則可從 開始測量。如圖該物體的長度為 。某一整數刻度2.33cm2.如圖3所示中為A、B兩把刻度尺同時測量一個木塊的長度,則A、B的讀數分別為:刻度尺A: ,刻度尺B: 。思考:哪把刻度尺測量的精確程度高?為什么?答:刻度尺A,因為刻度尺A的分度值為1mm,刻度尺B的分度值為5mm,刻度尺的分度值決定了測量的精確程度。2.80cm2.8cm板書設計刻度尺常用刻度尺觀察刻度尺的使用選放看讀寫課后任務1.作業本中相應練習;2.同步作業中的課后任務;3.《長度的測量》(第3課時)同步作業中的預學任務:4.整理任務,如學習中存在的疑點及對策;錯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讓備課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第2節 科學測量(2)---長度的測量(第2課時)學習內容:認識刻度尺、用合適的刻度尺進行測量一、預學任務1.使用任何一種測量工具時,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工具的 。分度值是 之間的長度。觀察圖1常見的刻度尺,它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2.在你的筆袋(盒)中,測量長度的工具有哪些? 。這些工具的零刻度線的位置在尺子的頂端嗎? 這樣做的好處是 。3.嘗試測量木塊的長度。(1)在你的筆袋(盒)中,能一次性測量出木塊長度的刻度尺有 。一次性測量出木塊長度的優點有(2)刻度尺的放置。在下列三種情況中合理的是 。(3)讀取木塊的長度時,在下列三種情況中合理的是 。(4)記錄木塊的長度為 。如果木塊的長度在4.1cm與4.2cm之間(如下圖),應記錄木塊的長度為 。想想,為什么這樣讀數? 。二、隨堂任務(一)探索活動:測量教科書的長和寬1.選擇合適的刻度尺,觀察量程和分度值。你選擇的刻度尺的量程是 ,分度值是 。2.將刻度尺上有 的一邊緊貼教科書的長邊,刻度尺的 應與教科書長邊的一端對齊。3.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 ,估讀到 。4.記錄數據時,測量值由數字和 組成。如教科書的長為18.45cm(測量值)= cm(準確值)+ 。5.重復實驗步驟2、3、4,測量教科書的寬。測量值為 。6.為了使教科書的長和寬測量更準確,可采用多次重復測量 的方法。(二)活動拓展:7.若零刻度線磨損,則可從 開始測量。如圖2該物體的長度為 。8.如圖3所示中為A、B兩把刻度尺同時測量一個木塊的長度,則A、B的讀數分別為:刻度尺A: ,刻度尺B: 。思考一下:哪把刻度尺測量的精確程度高?為什么?答: 。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如圖4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A.甲 B.乙 C.丙 D.都可以2.某同學用刻度尺量出粉筆的長度為5.62cm,那么這位同學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為_ ___,本次讀數的準確值為__ _,估計值為__ _。3.下圖是四位同學分別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正確的是( )A. B. C. D.4.如圖5中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小明用該刻度尺測得橡皮的寬度應是__________厘米;用它測得《科學》課本200頁的厚度為10.0毫米,則每一張紙厚度為__________毫米。5.如圖6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放置正確的是_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該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cm。(二)拓展性作業6.小科在測量某一物體長度時,進行多次重復測量獲得了如下數據: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則該物體長度為( )A. 2.113cm B. 2.11cm C. 2.16cm D. 2.10cm7.某測量結果是5.0厘米,其末尾的“0”( )A.沒有多少意義 B.與5cm的意義一樣 C.表示準確到1cm D.表示準確到0mm8.選擇一雙合適的運動鞋對于體育鍛煉十分重要。如何正確測量你需要的尺碼,如圖表所示,是國家標準鞋碼對應數據表。(1)請根據表中數據歸納出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______。鞋碼. 34 35 36 37 38 39 40腳長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腳圍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2)測量不規則物體面積的方法有割補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S1;②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計算物體面積S=______。(3)如圖所示是小芳同學在方格紙上站立時描下的左腳鞋底貼地部分的輪廓,其中每個方格的面積為6.0平方厘米,則小芳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時,鞋底貼地部分的面積是 ______。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明工具及其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如果你要設計和制作測量長度的工具,所選擇的材料應具備什么樣的要求?四、整理任務(1.錯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2.存在的疑點及對策......)七年級上冊科學 第1章 探索自然的科學第2節 科學測量(1)---長度的測量(第2課時)參考答案及解析學習內容:認識刻度尺、用合適的刻度尺進行測量一、預學任務1.使用任何一種測量工具時,都要首先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工具的 測量范圍 。分度值是 相鄰兩刻度線 之間的長度。觀察圖1常見的刻度尺,它的量程是 0-10cm ,分度值是 0.1cm或1mm 。2.在你的筆袋中,測量長度的工具有哪些? 三角尺、直尺、某些量角器等 。這些工具的零刻度線的位置在尺子的頂端嗎? 不是 這樣做的好處是 零刻度線不易磨損,測量方便 。3.嘗試測量木塊的長度。(1)在你的筆袋中,能一次性測量出木塊長度的刻度尺有 直尺、三角尺等 。一次性測量出木塊長度的優點有 測量準確,誤差小。(2)刻度尺的放置。在下列三種情況中合理的是 A 。(3)讀取木塊的長度時,在下列三種情況中合理的是 A 。(4)記錄木塊的長度為 4.10cm 。如果木塊的長度在4.1cm與4.2cm之間(如下圖),應記錄木塊的長度為 4.16cm 。想想,為什么這樣讀數? 提高測量的精確程度 。二、隨堂任務(一)探索活動:測量教科書的長和寬1.選擇合適的刻度尺,觀察量程和分度值。你選擇的刻度尺的量程是 填寫實際測量情況 ,分度值是 0.1cm或1mm 。2.將刻度尺上有 刻度 的一邊緊貼教科書的長邊,刻度尺的 零刻度線 應與教科書長邊的一端對齊。3.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 垂直 ,估讀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4.記錄數據時,測量值由數字和 單位 組成。如教科書的長為18.45cm(測量值)=18.4cm(準確值)+ 0.05cm(估計值) 。5.重復實驗步驟2、3、4,測量教科書的寬。測量值為 填寫實際測量情況 。6.為了使教科書的長和寬測量更準確,可采用多次重復測量 求平均值 的方法。(二)活動拓展:7.若零刻度線磨損,則可從 某一整數刻度 開始測量。如圖2該物體的長度為 2.33cm 。8.如圖3所示中為A、B兩把刻度尺同時測量一個木塊的長度,則A、B的讀數分別為:刻度尺A:2.80cm ,刻度尺B: 2.8cm 。思考一下:哪把刻度尺測量的精確程度高?為什么?答:刻度尺A,因為刻度尺A的分度值為1mm,刻度尺B的分度值為5mm,刻度尺的分度值決定了測量的精確程度。三、課后任務(一)基礎性作業1.如圖3所示,讀數方法正確的是( )A.甲 B.乙 C.丙 D.都可以2.某同學用刻度尺量出粉筆的長度為5.62cm,那么這位同學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值為__1mm______,本次讀數的準確值為___5.6cm____,估計值為___0.02cm____。【答案】見上。【解析】認識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正確記錄測量值。3.下圖是四位同學分別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測量木塊的長度,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B【解析】A.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未與被測物體的邊緣對齊,故A錯誤。B.刻度尺使用規范,方法正確,故B正確;C.刻度尺有刻度線的一側未緊貼被測物體,故C錯誤;D.刻度尺的未與被測物體平行放置,故D錯誤。 故選B。4.如圖4中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小明用該刻度尺測得橡皮的寬度應是__________厘米;用它測得《科學》課本200頁的厚度為10.0毫米,則每一張紙厚度為__________毫米。【答案】1mm 2.30 0.1【解析】圖中,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即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橡皮左端與5.00cm對齊,右端與7.30cm對齊,橡皮的寬度為:;由于《科學》課本共200頁的一本書,合100張紙。則每張紙的厚度是0.1mm。(二)拓展性作業5.如圖所示,用A、B兩把刻度尺測同一物體的長度,放置正確的是_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該物體的長度為________cm。【答案】 A,1mm,2.20cm,【解析】測量時應將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邊緊貼物體,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應與教科書長邊的一端對齊。6.小科在測量某一物體長度時,進行多次重復測量獲得了如下數據: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則該物體長度為( )A. 2.113cm B. 2.11cm C. 2.16cm D. 2.10cm【答案】 B【解析】采用多次重復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實驗誤差,可提高測量的準確性。但排除實驗中測量錯誤的數據,如L2=2.30cm是實驗測量錯誤。7.某測量結果是5.0厘米,其末尾的“0”( )A.沒有多少意義 B.與5cm的意義一樣 C.表示準確到1cm D.表示準確到0mm【答案】 C【解析】理解測量值中估計值的意義。8.選擇一雙合適的運動鞋對于體育鍛煉十分重要。如何正確測量你需要的尺碼,如圖表所示,是國家標準鞋碼對應數據表。(1)請根據表中數據歸納出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______。鞋碼. 34 35 36 37 38 39 40腳長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腳圍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2)測量不規則物體面積的方法有割補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體操作方法如下:①測出每一方格的長和寬,并利用長和寬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S1;②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計算物體面積S=______。(3)如圖所示是小芳同學在方格紙上站立時描下的左腳鞋底貼地部分的輪廓,其中每個方格的面積為6.0平方厘米,則小芳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時,鞋底貼地部分的面積是 ______。【答案】 L-15mm nS1 336.0cm2【解析】(1)①當腳長L=220mm,腳圍C=205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20mm-15mm=205mm②當腳長L=225mm,腳圍C=210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25mm-15mm=210mm③當腳長L=230mm,腳圍C=215mm時,符合的數學關系式230mm-15mm=215mm余下的組數據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因此腳圍C與腳長L的關系C=L-15mm(2)每一方格的面積S1,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n,物體面積S=nS1(3)小芳同學左腳鞋底貼地部分所占方格數n=28,小芳雙腳站立在水平地面時,鞋底貼地部分所占方格數n總=2n=2×28=56,每個方格的面積S1=6.0cm2,鞋底貼地部分的面積S=n總S1=56×6.0cm2=336.0cm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明工具及其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如果你要設計和制作測量長度的工具,所選擇的材料應具備什么樣的要求?答:測量長度的工具在材料選擇上應注重硬度、耐磨性以及便于讀數的特性,以確保測量的準確性和使用的便利性。四、整理任務(1.錯題原因分析、解決方法;2.存在的疑點及對策......)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任務型同步課件】七上科學 1.2 科學測量-長度的測量(2).pptx 【任務型探究學案】1.2 長度的測量 第2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