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上文言文預習之醉翁亭記醉翁亭記歐陽修【原文】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簡介】 《醉翁亭記》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文章。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們分辯,被貶到滁州做了兩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內心抑郁,但還能發揮“寬簡而不擾”的作風,取得了某些政績。《醉翁亭記》就寫在這個時期。文章描寫了滁州一帶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寧靜的生活,特別是作者在山林中與民一齊游賞宴飲的樂趣。全文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復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后隱藏著難言的苦衷。正當四十歲的盛年卻自號“醉翁”,而且經常出游,加上他那“飲少輒醉”、“頹然乎其間”的種種表現,都表明歐陽修是借山水之樂來排譴謫居生活的苦悶。作者醉在兩處: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與民同樂之中。作者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三蘇)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這篇散文饒有詩情畫意,別具清麗格調,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是不可多得的。慶歷五年春,歐陽修由于聲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貶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皯c歷新政”的失敗,使他感到苦悶;外放可以擺脫朝廷黨爭,對他也是一種安慰。文章表現了作者這種復雜的心情。本文以一個“樂”字貫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卑颜问б?,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郁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于與民同樂之間,在描繪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時,體現儒家的傳統思想,表現了他隨遇而安、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譯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啊。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誰 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給它起名的是誰 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稱它的。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得少也總是醉,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賞山水的樂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罷了。要說那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開放而散發出幽微的香氣,美麗的樹木枝繁葉茂而一片濃蔭,秋風浩浩,天氣晴好,霜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答,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抱著領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樂趣,沒有管弦樂器(助興),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雜亂交錯,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臉色蒼老,頭發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蔭蔽,上下一片叫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記述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 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練習】一、基礎練習。(一)填空。1.本文作者 (1007—1072),字 永叔 ,號 ,晚年又號 ,北宋 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醉翁亭記》寫于歐陽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作者在文中極其生動地描寫了 , 表現 。(二)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3.名之者誰( ) 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5.觥籌交錯。( ) 6.已而夕陽在山 ( )7.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 8.得之心而寓之酒。( )9.佳木秀而繁陰。( ) 10.傴僂提攜。( )11.雜然而前陳者 。( ) 12.宴酣之樂。( )13.蒼顏白發。( )(三)翻譯下列句子。14.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5.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17.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18.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19.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四)閱讀課文,回答問題。20.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非絲非竹 無絲竹之亂耳 B、云歸而巖穴暝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C、野芳發而幽香 舜發于畎畝之中 D、錦鱗游泳 滁人游也21.下列句中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開 (若夫: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層意思?!胺颉弊x為“fū”)B.野芳發而幽香 (芳:花香)C.泉香而酒洌 (洌:清洌)D.傴僂提攜 (傴僂:駝背,指老人)22.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B.佳木秀而繁陰。(美麗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陰。)C.風霜高潔。(天氣晴好,霜露潔白。)D.頹然乎其間。(精神不振地坐在人群中間)23.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用分述總收之法,條理清晰。B.第三段“太守醉”是全段的核心,前面“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都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C.第四段是一幅生動的滁州風俗畫,體現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旨意,側面顯示了娛情山水的景象。D.“朝而往,暮而歸”中兩個“而”字在朗讀時均應輕讀。24.本文語言形式優美,尤其是對偶句充分體現了漢語語言的美感。請以“歐陽修與百姓同樂”為上聯,聯系《岳陽樓記》一文,擬一個下聯。25.太守為什么“醉”呢?請用自己的話概括。二、比較閱讀。(一)【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選自《醉翁亭記》)【乙】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岳陽樓記》)26.解釋文中加點字的詞。(1)陰翳: (2)謂:(3)嘗: (4)然則:27.翻譯下列句子。(1)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8.《醉翁亭記》的作者歐陽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幾位是誰嗎?請寫出兩位及其作品名稱。29.“或異二者之為”一句中“二者”指什么?“為”的意思是什么?文中具體指什么?(用原文回答)30.聯系所學課文,寫出下聯。歐陽修醉翁亭里與民同樂,下聯 。31.《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都是抒情散文。試比較它們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二)【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選自《醉翁亭記》)【乙】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選自《五柳先生傳》)32.解釋加點字詞。(1)造飲輒盡 (2)環堵蕭然(3)翼然臨于泉上 (4)得之心而寓之酒33.翻譯句子。(1)因以為號焉。(2)故自號曰醉翁也。34.用文中句子填空。(1)《五柳先生傳》中能概括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是:(2)《醉翁亭記》中總領山水自然環境描寫的一句是:35.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飲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1)五柳先生 :(2)醉翁:1.歐陽修 醉翁 六一居士 文學2.醉翁亭的秀美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 作者政治理想以及 曠達情懷3. 命名 4.象鳥張開翅膀的樣子 5.交相錯雜 6.不久 7.茂盛的樣子 8.寄托 9.茂盛、繁茂 10.駝背,這里指代老人 攙扶,指小孩 11.在面前 12.盡興地喝酒 13.臉色蒼白14.游賞山水的樂趣,是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罷了。15.山勢回環,道路彎轉,有一個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座落在泉水邊的,就是醉翁亭。16.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間。17.當那太陽出來以后,林間的煙霧逐漸散開,到傍晚云霧凝聚,山谷就昏暗了,這明暗的變化,正是山間早晚的景象。18.野花盛開,幽香陣陣;林木繁盛,枝葉成蔭;天高氣爽,秋霜潔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這是山間四季的景象。19.早晨出去,傍晚回來,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樂趣也就無窮無盡了。20.A 21.A 22.D 23.C24.范仲淹以天下為憂(或:范仲淹先天下之憂)。25.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為山水之景而醉,為滁人歡樂而醉,為宴會的豐盛而醉,為宴會中賓客的歡樂而醉)。26.(1)形容枝葉茂密成蔭 (2)為,是 (3)曾經 (4)既然這樣,那么27.(1)人們只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享受他自己的樂趣。(2)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28.蘇軾《水調歌頭》、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韓愈《馬說》等。29.遷客騷人 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去國懷鄉……感極而悲者矣。” “心曠神怡……其喜洋洋者矣?!?br/>30.示例:范仲淹岳陽樓上天下為先31.相同的方面:《岳陽樓記》提出“后天下之樂”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記》抒發與民同樂的思想。這兩種思想境界都是積極向上的,很可貴的。不同的方面:《岳陽樓記》作者主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規勸滕子京,并勉勵自己,表現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蹲砦掏び洝范嗌俸屑那樯剿?,排遣謫居的苦悶情懷。32.解釋加點字詞。(1)到、往 (2)墻壁 (3)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4)寄托33.(1)因而就用它作為自己的號。 (2)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34.(1)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2)環滁皆山也。35.(1)在飲酒中自得其樂,并忘卻榮辱得失。(忘懷得失)(2)借飲酒助山水游樂之興,表達與民同樂情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