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搖船調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搖船調》學科 音樂 學段 中段 年級 三年級相關領域 核心內容:表現領域的演唱和識讀樂譜 相關內容:感受與欣賞領域中的音樂情緒與情感 輔助內容:表現領域的音樂舞蹈律動表演教材 書名: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五線譜)三年級·下冊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課教學設計是以《音樂課程標準》課程基本理念中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強調音樂實踐”為指導思想。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主要體現在通過聆聽和學唱歌曲,讓學生體會音樂的情緒,感受音樂的美,以及演唱出樂曲想表達的情感。強調音樂實踐,主要體現在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環節都讓學生積極參與,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愛學,同時學習效果也能得到提高。二、教學背景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搖船調》是一首流傳在臺灣的客家歌曲,采用了問答對歌的形式,4/4拍,五聲宮調式,旋律優美流暢,表現了孩子們相互對唱時歡樂、風趣的情景。1.旋律分析歌曲共有24小節,兩段,每4小節為一句,共三句12小節,是a+a’+b構成的單樂段歌曲。歌曲開始的四個問句采用了第一、第二樂句的旋律重復,僅在末尾加以變化。這兩句旋律線上下起伏,呈波浪型,使小船在水面上搖動的畫面栩栩如生。第一、二、五、六小節中第三拍,重音后移,增加了樂曲的俏皮感與動感,十分生動地表現了孩子們在相互對歌時活潑、歡樂的情景。第三、第四樂句,節奏規整穩定,以兩個八分音符的節奏型為主,具有勞動號子的音樂元素,配上三個小節的襯詞與一小節的重復句,更增強了歌曲濃郁的民歌風格。歌詞分析《搖船調》是一首對唱歌曲,第一段用了四個問句:“什么圓圓,在呀在半天喲?什么圓圓,在河邊?什么圓圓,街呀街上賣呀?什么圓圓,在眼前哪?”問題貼近孩子的生活,體現了歌曲的童趣。緊接著第三句的“嗨呀啰的嗨喲”,生動地展示了孩子們劃船的動作與規律,歌詞與旋律形象具體,也增加了音樂熱鬧、風趣地音樂情緒。知識點分析重點:反復跳躍記號的識讀,F大調的識譜。難點:一字多音的演唱學生情況分析識譜:三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和演唱能力,但對于一個降號的F調接觸甚少,并不熟悉,三年級上冊的歌曲多以無升無降的C大調為主,所以《搖船調》的識譜時間會較長,教師會在課件上出示F大調的骨干音,以及識譜時部分音名的提示。演唱:三年級的孩子還處于愛表現、積極參與課堂的年齡段,喜歡唱歌,喜歡表演,但對聲音的控制,音色的把握不足,老師需要去關注、指導學生的聲音,關注音樂的本體。情感:這首《搖船調》的音樂情緒是歡快地、風趣地。在旋律連斷、換氣的處理上需要老師的引導,這樣才能更好的演唱出樂曲的情感。參與實踐:三年級的孩子整體都是積極主動活躍的,在課程設計上,也遵循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自主的學習難點、老師鼓勵學生進行歌詞創新,跟隨音樂加入肢體動作,更進一步體會音樂的情感和美感。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觀察法、聆聽法、對比法、示范法等(四)技術準備1.使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軟件制作出課件2.使用overture4.1制作歌曲樂譜3.使用MP3音頻剪輯軟件(五)前期教學狀態、問題與對策問題1:F大調的識譜問題對策1:首先將F大調的骨干音列出來,讓學生看著譜演唱加深對F大調熟悉度。對策2:在識譜前,把do位置用紅色方塊標注出來,將非級進的音程名稱標注出來,提高識譜的效率。問題2:一字多音的演唱對策1:視覺上的提示,在PPT上用紅色標注出來,引起學生的關注。對策2:老師進行范唱,再帶領學生進行鞏固對策3:在導入部分的讀歌詞環節,為解決一字多音打下基礎。問題3:八分符點節奏的識讀對策1: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判斷有附點與沒有附點音樂表現力的差異。對策2:老師進行范唱,再帶領學生進行鞏固。問題4:三個“在眼前”的對比對策1:第一個:“在眼前”,采用聽音填譜游戲,讓孩子自主的解決這個難題,增加印象,既有趣味性也能提高學習效果。對策2:第二個與第三個“在眼前”進行對比學習法,讓學生找不同,找到后老師進行范唱,讓學生理解這三個在眼前的情緒的變化,帶領學生進行對比學習。三、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聆聽、欣賞、演唱這首作品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這首歌曲所帶來的音樂美感與樂趣,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與歡樂。(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模仿節奏,來掌握歌詞的節奏,為一字多音的學習打下基礎。通過聆聽、欣賞與演唱,感受樂曲的速度、情緒和情感。通過對比學習,解決識譜難點。通過肢體動作的表演,增加樂曲的動感與音樂的表現力。通過歌詞的創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想象力。(三)“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對唱這種演唱形式。2.認識、理解反復跳躍記號。3.一字多音難點的解決。4.用圓潤、優美的聲音演唱《搖船調》。四、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1.用圓潤、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的情感。2.認識、理解反復跳躍記號。3.了解對唱這種演唱形式。(二)教訓難點1.一字多音、附點的演唱。2.六度大跳的音準把握。3、三個相似樂句(8/12/13小節)的區分與演唱。五、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階段目標】用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在游戲中,學習歌詞的節奏以及理解對唱的內涵。組織教學、師生問好。游戲一。老師:為了增加我與你們之間的默契,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兩個小游戲。第一個游戲是大家很熟悉的“猜謎語”。大家豎起小耳朵仔細聽,“兩頭尖尖像月牙,水中行走全靠它”。預設答案:船游戲二。老師:我們班的同學真聰明,看來猜謎語難不倒大家,那龍老師要增加難度,我們來試一試第二個游戲“節奏同,來問答”。根據圖片的提醒,我來問你們來回答,但是需要用相同的節奏,我用什么節奏來問,你們就需要用相同的節奏來回答。預設情況:月光與月亮的識別,鴨卵的詞語解釋。在解釋與問答完第一遍后,再完整的問答第二遍。(設計意圖:增加學生對歌詞節奏的把握。)老師:剛剛我問你答,是用對話的形式進行的,那老師給大家播放一段音頻,(第一遍聆聽《搖船調》)大家想想,這是用什么形式來問答的呢?預設答案:用音樂的形式來進行問答。游戲“節奏同,來問答”是用對話的形式進行的,那我們剛剛播放的音樂就是用“對”(引導學生回答對唱)的形式進行的。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對唱形式演唱的臺灣民謠《搖船調》。新課講解【階段目標】學生能準備的識譜和演唱,重難點的解決。老師整首樂曲范唱,學生第二遍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速度與情緒,以及鞏固對唱這種演唱形式。出示F大調的骨干音,帶著學生跟著鋼琴一起唱,為樂曲的識譜打下基礎。學習第一、第二句。a.用紅線標注出do的音高,給出部分音的唱名(設計意圖:清晰直觀,有助于學生的識譜)讓學生進行識譜,在難點處進行填音游戲:音高、節奏、六度的大跳(自己聽比老師一遍一遍的教,會更有效果,印象更深刻)。填完第一句最后一小節的音后,把第一句話完整的演唱一遍。b、師:第一句聰明的你們已經識譜成功了,那我們直接來試試第二句。(同第一句一樣進行填音游戲)。c、唱完后,讓學生觀察兩句不一樣的地方,進行對比學習。d、鞏固練習:女生第一句,男生第二句,再換之。e、熟悉后加入歌詞進行演唱。這時,老師重點講解一字多音和附點音符的演唱。學習第三句識譜(對比1、2房子的區別)講解反復跳躍記號的含義及演唱方法加上歌詞,進行連斷的處理,增強音樂的靈動感和勞動號子的律動,加上肢體動作進行演唱。第三次完整聆聽,在聽的過程中再次強調重難點。從頭到尾完整的進行演唱,加入肢體動作,老師對音樂的強弱進行處理。加速,有情感的進行第二遍完整演唱。(注意引導學生演唱積極的狀態,強弱的對比,以及情感的表達。)鞏固與拓展歌詞的創編。第一段問句:什么彎彎,在呀在半天喲?什么彎彎在河邊?什么彎彎街呀街上賣喲?什么彎彎在眼前哪?第二段答句:月亮彎彎,在呀在半天喲?小船彎彎在河邊?香蕉彎彎街呀街上賣喲?睫毛彎彎在眼前哪?演唱形式的創編:第三句勞動號子的兩小節,進行輪唱的嘗試。(看時間機動安排)課堂小結搖船調→對唱→反復跳躍記號→完整演唱第三遍→下課伴奏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