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孤獨的牧羊人教材內容:人音版第六冊第6課《牧童之歌》之《孤獨的牧羊人》教學設想: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的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從審美的角度去感悟作品獲得美的感受。本節課通過欣賞不同題材的影視音樂,借助“影視歌曲”作為載體,引導學生初步的感受、體驗影視音樂的作用,拓展學生的音樂欣賞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音樂的習慣,充分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讓他們親自參與到音樂實踐中來,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取音樂知識。教材分析:《孤獨的牧羊人》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一首插曲,這部電影曾獲得第38界奧斯卡5項金像獎。敘述了一個發生于1938年奧地利的真實故事。歌曲《孤獨的牧羊人》是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戲中戲”的方式出現。是女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做木偶戲表演時所唱的歌曲。歌曲第一部分的節奏緊促歡快,旋律活潑跳躍,大跳音程頻頻出現,使歌曲顯得十分輕松,充滿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調較平穩,節奏也稍作拉寬。歌中的襯詞“來咿噢都”可視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為詼諧、有趣,這都是約德爾唱法的旋律風格和演唱特點。學情分析:在音樂教學中,欣賞往往被忽視,但學生如果缺少大量的音樂欣賞積累,那么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為學生所感受。本節課“影視音樂”,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因此,設計的重點放在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上,因此,本節課主要是通過欣賞影視音樂,讓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音樂劇、約德爾唱法等”?并幫助學生積累經典的音樂作品,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時刻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美。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與價值(1)通過欣賞《孤獨的牧羊人》,讓學生感受這首作品歡快、活潑、詼諧的情緒,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感受牧羊人勞動的樂趣,提高學生體驗音樂作品的能力。(2)使學生懂得音樂能成功的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種形象,并從音樂中感受體驗約德爾唱法的特點。2、過程與方法啟發引導學生能夠運用自身的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悟;能夠在襯詞“唻伊噢都”處按節奏拍手。3、知識與技能通過聆聽感受歌曲風趣、幽默的風格特點,并簡單的了解音樂劇以及約德爾唱法。教學重點:通過欣賞《孤獨的牧羊人》,讓學生感受這首作品歡快、活潑、詼諧的情緒, 提高學生體驗音樂作品的能力。教學難點:如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教具準備:鋼琴、暢言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系統、微課。年級:三年級課型:欣賞課課時:一課時教學過程:一、音樂游戲導入新課1.音樂游戲《哆來咪》。2.老師講解作品出處。這首《哆來咪》,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一首插曲,《音樂之聲》是一部音樂劇,曾獲得第三十八屆奧斯卡五項金像獎,影片講述了瑪利亞老師和七個可愛的孩子之間的真實故事。3.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音樂之聲,欣賞其中一首作品《孤獨的牧羊人》。創設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聆聽口哨版《孤獨的牧羊人》師:“聽了這段旋律,給了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生:快樂、開心…三、欣賞木偶劇《孤獨的牧羊人》師:看完了木偶劇,誰愿意告訴大家,客人們為什么會哈哈大笑?概念:音樂劇就是用唱歌和舞蹈來演故事。創設意圖:初聽歌曲,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四、欣賞中文版《孤獨的牧羊人》1、師:聽一聽,找一找,歌曲中最有特色的歌詞是哪一句?師小結:“來伊噢都”歌曲中采用了大量沒有實在意義的字,但又感覺歌曲非常活潑、有趣,我們把它叫作“襯詞”。2、觀看微課。3、約德爾的起源約德爾源于阿爾卑斯山區牧民呼喚他們的羊群、牛群的喊叫聲,也有人用歌聲向對面山上或山谷中的朋友傳遞信息,久而久之,就發展成一種十分有趣而又令人驚嘆的約德爾唱法。4、學唱襯詞(1)學習用約德爾唱法演唱旋律注意:低音“來伊噢”用真聲,“伊噢”用假聲演唱。(2)加入旋律線邊畫邊唱(3)填唱歌詞(4)節奏練習2/4 X X 0X X05、聆聽音樂片段思考牧羊人在做什么?6、模仿牧民呼喚羊群(1)師:呼喚羊群時,你會做什么動作 (2)邊做呼喚的動作,邊唱歌詞。來伊… 噢都來伊伊… 噢都來伊噢都來…五、拓展延伸欣賞長笛版《孤獨的牧羊人》六、課堂小結再見!板書設計:約德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