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嘹亮歌聲》 課時安排 1 授課時間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步入中段開始學習樂理知識,了解一些五線譜識譜唱譜但還不熟練。對音準及聲音的要求逐漸有了準確規范的意識,但還需多練習。本課是三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二聲部歌曲故而對音準及二聲部合唱把握可能會出現很多問題,由于平日有口風琴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此課加入口風琴輔助二聲部合唱練習。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曲調悠揚,歌詞唯美有意境的日本兒童歌曲。歌曲用二聲部輪唱的表現形式描繪了孩子們在山野中對大自然縱情高歌的美好景象,也抒發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們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歌曲為4/4拍四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每一樂句都是以第二拍弱起進行,使樂句利用強弱特點流動起來。利用二聲部輪唱的演唱效果營造出回聲,形成你唱我和此起彼落的的演唱效果。在地三樂句曲調上行推進后歌曲進入高潮,第四樂句下行使歌曲又重歸平靜。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 了解二聲部輪唱的含義,了解弱起小節,能準確完整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過程與方法 運用對比,模唱,小樂器演奏等發放實施輪唱教學情感態度與價值 通過演唱《嘹亮歌聲》,培養孩子們保護自然環境,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意識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二聲部輪唱、合唱教學教學難點 準確掌握弱起小節的演唱特點,并嘗試演唱二聲部合唱。五、教學策略設計 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多聽,利用小樂器讓學生把握音準,利用五線譜教學讓學生多唱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運用聽唱法,模唱法,對比法,討論法以及小樂器輔助完成教學目標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光盤、鋼琴、口風琴、PPT教 學 過 程 設 計 常規教學 師生問好 發聲練習 二聲部輪唱發聲練習《山谷回聲》 電教黑板出示二聲部輪唱發聲練習《山谷回聲》 請學生模唱一聲部 師生配合完成二聲部輪唱 新課教授 新課導入: 剛才大家演唱的《山谷回聲》真是棒極了,讓老師不由得心神蕩漾,真想立刻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對著青翠巍峨的大山高歌一曲,同學們有沒有相同的想法? 那么今天讓我們卸下所有煩惱一起走進山谷縱情歌唱好不好?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歌曲是來自日本的兒童歌謠《嘹亮歌聲》,它是一首二聲部輪唱歌曲,請同學們在聆聽中尋找答案,“二聲部輪唱”是一種怎樣的演唱形式? 初次聆聽 聆聽后請同學們說一說“二聲部輪唱”的演唱形式,教師進行總結:二聲部輪唱是由兩個聲部演唱同一個旋律,但不是同時開始的齊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節出現,形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效果。 再次聆聽 請同學們聽一聽兩個聲部不是由一個小節開始的卻在同一個小節結束了這是為什么 請在書中尋找答案 第三次聆聽 請同學們聽一聽兩個聲部的旋律是完全一樣的還是略有不同 為了讓同學們聽的更清晰,接下來老師用鋼琴演奏一聲部旋律,口風琴演奏二聲部旋律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聽完后大家覺得這樣的二聲部美妙嗎?你們想不想嘗試用歌聲演唱出美妙的二聲部?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學習這首二聲部歌曲。 新歌教授 請同學們跟鋼琴旋律先來學唱一聲部,聽一句旋律,填一句歌詞,不對的地方我來糾正。 師生配合二聲部,學生一,教師二。 請同學們跟鋼琴旋律演唱二聲部 師生再次配合二聲部,教師一,學生二。 出示一二聲部結尾處五線譜,并彈奏一二聲部結尾讓學生分辨加強對兩個聲部的印象。利用唱五線譜,手勢輔助唱準兩個聲部旋律。 嘗試合唱兩個聲部結尾,先五線譜,后歌詞。 分聲部完整演唱歌曲。 拓展交流 請同學們拿出口風琴分別演奏一、二聲部結尾旋律 熟練后分聲部合奏 熟練了具體音高后我們再次嘗試唱一唱歌曲。 分聲部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課堂小結 大自然美麗的風景和我們美妙的歌聲都能掃除疲憊為我們帶來愉悅的心情,所以我們要像愛護自己的嗓子一樣愛護環境,讓山谷里回響的都是我們嘹亮的歌聲。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方式演唱發聲練習 學生演唱一聲部教師演唱二聲部 學生回答:有 學生回答:好 安靜聆聽,思考問題 學生自由回答,像回聲,一個先唱一個后唱。 歌曲一聲部比二聲部早三拍在書中找到二聲部中四分音符代替全音符出現的小節 是不同的,結尾處四個小節不同 學生回答 學生聽鋼琴旋律學唱一聲部 學生演唱一聲部 學生聽鋼琴旋律學唱二聲部 學生演唱二聲部 學生演唱一二聲部結尾處五線譜,用手勢記憶音高,加強聽辨能力 合唱二聲部結尾 完整演唱歌曲 放在指定位置由教師帶領學習彈奏一、二聲部結尾處旋律 合奏二聲部 分聲部完整演唱歌曲 先讓學生了解二聲部輪唱的演唱形式同時發聲練習取名為《山谷回聲》也為接下來的導課做好鋪墊 創設情境導入能讓學生更快進入到教學內容中 聆聽是演唱的大前提,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安靜聆聽,既熟悉了旋律又解決了本課中出現的二聲部輪唱概念問題 通過兩個不同音色的樂器演奏兩個二聲部讓學生對兩個聲部的旋律更加明確,也激發了她們想唱,想彈,想嘗試的熱情 聽唱法學習歌曲是三年級歌唱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學唱完一聲部后馬上與她們合作開展二聲部演唱,讓她們在演唱中明白兩個聲部獨立不干擾而又互相襯托包容的演唱形式,隨后在她們唱完二聲部后再合作一次,加深印象。而二聲部演唱中固定音高的概念樹立一定是通過五線譜來完成和加強的。 最后的小樂器加入也是為了樹立固定音高概念,輔助完成二聲部演唱同時為教學增添一些樂趣。板書 設計教學 反思 三年級學生初次接觸二聲部合唱雖然只有短短四小節,但對固定音高概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學生們雖然在平時有一些五線譜學習經驗和五線譜演唱經驗,但對于唱好二聲部來說還是功底太薄弱了,所以會出現五線譜唱的挺準加上歌詞就唱不準了或者兩個聲部合唱時互相的干擾很大這種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當加強視唱練耳教學,適當的加入一些二聲部發聲訓練,循序漸進,科學訓練,同時加強對聲音的訓練,提高演唱要求,聲情并茂。在二聲部歌曲的教學上還需不斷探索,找出更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